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图像的自动分层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许毓鹏 杜宇辰 陈凤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3-621,613,共9页
目的·使用无监督机器学习的方法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进行分层研究,并与机器内置分层方法比较。方法·标准化采集50例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al neov... 目的·使用无监督机器学习的方法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进行分层研究,并与机器内置分层方法比较。方法·标准化采集50例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mCNV)患者以及2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的OCT图像资料。由专业医师手工标记分层信息建立标准。提出一种基于层间能量最小化的视网膜多层分割方法,将其结果与OCT机器内置分层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利用无标记边界位置误差验证分层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基于层间能量最小化的分层方法将每位患者的视网膜分为5层:内界膜层、神经纤维层下层、外核层上层、椭圆体带上层和Bruch's层。该方法在整体数据集的平均无标记边界位置误差为(4.831±7.015)μm。在mCNV组视网膜各层的平均无标记边界位置误差为(4.839±16.819)μm,而在DME组视网膜各层的平均无标记边界位置误差为(5.048±9.986)μm,均远低于OCT机器内置分层方法的结果[mCNV组为(13.638±58.024)μm,DME组为(14.796±45.342)μm]。该方法在视网膜各层分层的准确性均高于OCT机器内置方法。结论·基于层间能量最小化的分层方法可用于不同类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OCT图像的分层,结果明显优于机器内置分层方法,可拓展用于其他类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自动分析算法 机器学习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干细胞定向分化视网膜色素上皮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阮熵 汪枫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22-1127,1122,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与年龄相关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分为干性和湿性。目前干性AMD尚无有效的根本性治疗方法。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位于神经视网膜和脉络膜之间,对...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与年龄相关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分为干性和湿性。目前干性AMD尚无有效的根本性治疗方法。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位于神经视网膜和脉络膜之间,对感光细胞的存活和正常功能的维持有重要意义。在AMD中RPE细胞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老导致Bruch's膜、脉络膜血管和光感受器细胞退行性改变,从而影响其代谢和功能,最终导致感光细胞死亡,视功能不可逆损伤。自1991年来研究者开始尝试RPE细胞的替代治疗。随着多能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技术逐渐成熟,干细胞定向分化RPE细胞的移植治疗正在成为填充和置换已受损细胞从而治疗AMD的一种新策略。该文从AMD的细胞替代治疗中RPE干细胞的来源、RPE细胞定向分化的鉴定、RPE细胞的移植技术以及相关临床试验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研究现状及其局限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珊珊(综述) 汪枫桦(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26-931,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人群主要的致盲眼病,主要影响患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及光感受器,导致患者中心视力进行性丧失。AMD分为干性AMD和湿性AMD 2种类型,目前临床上对于AMD的治疗主要针对湿性AMD伴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人群主要的致盲眼病,主要影响患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及光感受器,导致患者中心视力进行性丧失。AMD分为干性AMD和湿性AMD 2种类型,目前临床上对于AMD的治疗主要针对湿性AMD伴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而对于干性AMD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AMD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动力疗法(PDT)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此外还有激光治疗、放射疗法和手术治疗等,然而现阶段的临床治疗均无法根除病因,且部分患者对治疗反应差,因此人们开始探索新的AMD治疗方法。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和取材方便、伦理道德方面约束较少的特点,展现出了广阔的治疗前景。目前,国内外相继开展了许多利用MSCs治疗AMD的研究,成果颇丰。本文阐述了AMD的分型和治疗现状及其局限性,并对近年来国内外针对MSCs治疗AMD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治疗 间充质干细胞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旁分泌作用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及毛细血管血流面积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秋蓉 高敏 刘海芸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单眼IMH患者32例(病例组)纳入研究。将病例组患者的患眼、对侧眼分别设为A、B组,均为32只...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单眼IMH患者32例(病例组)纳入研究。将病例组患者的患眼、对侧眼分别设为A、B组,均为32只眼。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32名32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病例组32只眼中,Ⅱ、Ⅲ、Ⅳ期裂孔分别为4、17、11只眼。病例组、C组受检者之间平均年龄(t=0.865)、性别构成比(χ^2=0.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受检眼之间屈光度(F=0.957)、眼轴长度(F=0.5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增强深度成像技术和OCT血管成像测量受检眼SFCT和CBFA。采用Kruskal-Wallis单向评秩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比较三组受检眼之间SFCT、CBFA的差异。结果A、B、C组受检眼平均SFCT分别为(182.53±64.52)、(199.21±73.07)、(254.21± 56.85) μm。A、B组受检眼黄斑SFCT较C组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62、-3.190,P<0.05);A、B组受检眼之间SF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71,P>0.05)。A、B、C组受检眼CBFA分别(5.09±0.31)、(5.41±0.20)、(5.39±0.15)mm2。A组患眼CBFA明显小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67、-4.048, P<0.05);B、C组受检眼之间CB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0,P>0.05)。结论IMH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薄,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诊断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诊断显像
原文传递
乙胺丁醇相关视神经病变 被引量:9
5
作者 吕亚男 宫媛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0-243,共4页
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是一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其具有的眼毒性是EMB最重要且严重的并发症。早期的乙胺丁醇相关视神经病变(ethambutol optic neuropathy,EON)是可逆的,延迟的诊断会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早期检测在EO... 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是一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其具有的眼毒性是EMB最重要且严重的并发症。早期的乙胺丁醇相关视神经病变(ethambutol optic neuropathy,EON)是可逆的,延迟的诊断会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早期检测在EON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EON的危险因素、早期检测、治疗和预防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胺丁醇 视神经病变 眼毒性
下载PDF
叶黄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2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吕亚男 顾青 +1 位作者 李东丽 宫媛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1-577,571,共7页
目的·建立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epithelium cell,RPE)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模型,探讨叶黄素的作用及其机... 目的·建立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epithelium cell,RPE)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模型,探讨叶黄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分为空白组、TGF-β2组、TGF-β2+叶黄素组、叶黄素组。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上皮钙黏素(E-cadherin)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α-SMA、FN、闭合蛋白(occludin)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α-SMA的表达。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Smad通路下游Smad3的磷酸化水平。结果·TGF-β2+叶黄素组EMT程度有明显减轻。纤维化指标α-SMA、FN的mRNA、蛋白表达下降,与TGF-β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上皮细胞相关指标E-cadherin mRNA、occludin蛋白的表达上调(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叶黄素可明显抑制上皮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此外,TGF-β2诱导ARPE-19细胞EMT过程中发生Smad3磷酸化水平升高现象可被叶黄素干预(P=0.001)。结论·叶黄素通过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ARPE-19细胞EMT过程,具有潜在的抑制视网膜下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纤维化 叶黄素 转化生长因子-Β2 上皮-间质转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下载PDF
青少年屈光发育与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程天宇 何鲜桂 汪玲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338-343,共6页
青春期是人体格增长和性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眼屈光发育的重要阶段。已有研究报道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等生长发育指标与屈光发育及近视存在关联。青春期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性激素等激素水平显著升高... 青春期是人体格增长和性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眼屈光发育的重要阶段。已有研究报道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等生长发育指标与屈光发育及近视存在关联。青春期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性激素等激素水平显著升高,是生长发育和屈光发育的内在动力。本文就各项生长发育指标与屈光发育的关联进行综述,并分析青春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基因对屈光发育的影响,为探索近视病因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发育 青春期 影响因素 激素 近视
原文传递
关注OCT血管成像检测的CNV血管形态特征动态变化对抗VEGF治疗后新生血管性AMD应答反应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治 孙晓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是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一线治疗方案,如何更好地预测患眼治疗后的应答反应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挑战。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可对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是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一线治疗方案,如何更好地预测患眼治疗后的应答反应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挑战。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可对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血管形态变化进行动态随访观察,OCTA显示的血管形态和结构变化信息丰富了临床医师对nAMD治疗预后判断的新概念和新理论,认为这些综合信息可以成为一种活体血管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医生对活动性CNV的认识并深入理解抗VEGF治疗应答及抵抗的机制。因此,OCTA应当成为nAMD诊断、治疗和随访中的一种标准检查策略,我们应当重视OCTA下CNV血管形态特征的变化在nAMD抗VEGF治疗应答判断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疗法 预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光相干断层扫描联合微视野检查在糖尿病黄斑水肿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韫智 郑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可以检测DME患者视网膜各层厚度,发现视网膜层间的病理改变。微视野检查可以定性、定量地获得受检者视网膜特定位置的光敏感度,同时...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可以检测DME患者视网膜各层厚度,发现视网膜层间的病理改变。微视野检查可以定性、定量地获得受检者视网膜特定位置的光敏感度,同时分析固视状态。通过OCT可以进一步观察DME视网膜的病理性解剖结构改变,并可根据相应微视野检查结果理解结构改变和功能下降的相应关系。目前针对于DME患者的治疗方式多样,主要疗效评估方式是通过OCT观察治疗前后视网膜病理改变是否改善、消失,联合微视野检查还可以获知接受治疗后患者视功能的恢复情况。联合应用OCT和微视野检查,在DME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视野测试 黄斑水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综述
原文传递
TRIP-Br2的生物学作用
10
作者 佘新平 郑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38-1440,共3页
TRIP-Br2是一种细胞周期调节因子,能与DP-1特异性结合,参与转录因子E2F-1/DP-1介导的转录增殖活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在能量代谢方面,TRIP-Br2作用于启动子E2F-1,抑制脂解作用,降低机体能量代谢率。TRIP-Br2过度表达可激活E2F-1/DP-1... TRIP-Br2是一种细胞周期调节因子,能与DP-1特异性结合,参与转录因子E2F-1/DP-1介导的转录增殖活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在能量代谢方面,TRIP-Br2作用于启动子E2F-1,抑制脂解作用,降低机体能量代谢率。TRIP-Br2过度表达可激活E2F-1/DP-1介导的细胞周期调控,导致基因组稳定性下降,促进肿瘤的发生。同时,高水平的TRIP-Br2可诱导棕色脂肪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和急性期反应蛋白,产生炎症反应和急性相位反应。该文对TRIP-Br2的自身分子结构及其在增殖、代谢、炎症等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Br2 能量代谢 肿瘤 炎症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眼底影像——机遇与挑战并存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雯秋 孙晓东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66-169,共4页
影像检查技术在眼底疾病的筛查、评估、诊断、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多模式影像,影像标准化操作及数据分析均得到了蓬勃发展,人工智能辅助下的眼底影像技术在提高疾病确诊率,加速新药研发,改善诊疗体验以及判断疾病预后等方面带... 影像检查技术在眼底疾病的筛查、评估、诊断、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多模式影像,影像标准化操作及数据分析均得到了蓬勃发展,人工智能辅助下的眼底影像技术在提高疾病确诊率,加速新药研发,改善诊疗体验以及判断疾病预后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笔者对人工智能与眼底影像结合的研究现状、困难和趋势,并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论述,希望能较为客观地展示此领域研究的主题以及近年来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影像 人工智能 诊断
原文传递
尿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佘新平 朱丹丹 郑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1-404,共4页
尿酸(UA)是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作为体内的主要抗氧化剂之一,可清除氧自由基。但在氧化-抗氧化穿梭机制作用下,UA的抗氧化性可被逆转,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诱导炎症反应。高UA血症(HUA)被认为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 尿酸(UA)是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作为体内的主要抗氧化剂之一,可清除氧自由基。但在氧化-抗氧化穿梭机制作用下,UA的抗氧化性可被逆转,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诱导炎症反应。高UA血症(HUA)被认为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HUA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研究也备受关注;UA有致视网膜血管硬化的作用,通过促进氧化应激、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等机制影响DR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尿酸血症 综述
原文传递
东山起风云,翘楚聚眼底——2018中国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会议纪要
13
作者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 许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1-393,共3页
2018中国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于2018年3月28~31日在山东省青岛市顺利召开。作为一年一度国内规模最大的眼底病学术会议,共吸引了国内外3000余名眼科医师参与,可谓翘楚云集、盛况空前。
关键词 眼底病 视网膜 会议 国际 论坛 中国 医师参与 国内外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割联合改良内界膜覆盖手术治疗复杂黄斑裂孔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海芸 高敏 +1 位作者 杨名 孙晓东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4-358,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改良内界膜(ILM)覆盖手术治疗复杂黄斑裂孔(M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检查确诊并接受PPV联合改良ILM覆盖手术的MH患者20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特发性MH(IMH)9只眼;高度近视MH 2只眼;高...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改良内界膜(ILM)覆盖手术治疗复杂黄斑裂孔(M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检查确诊并接受PPV联合改良ILM覆盖手术的MH患者20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特发性MH(IMH)9只眼;高度近视MH 2只眼;高度近视MH视网膜脱离(RD)5只眼;孔源性RD(RRD)合并MH 3只眼;RRD手术后MH 2只眼。IMH 9只眼,MH基底径(BASE)为(1 188.3±155.1)μm,最小径(MIN)为(626.9±86.2)μm,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1.1±0.3。高度近视MH 2只眼,BASE为(696.5±232.6)μm,MIN为(259.0±69.3)μm,logMAR BCVA为1.3。高度近视MHRD 5只眼,logMAR BCVA为1.5±0.1。RRD合并MH 3只眼,logMAR BCVA为1.6。RRD手术后MH 2只眼,BASE为(1 606.0±69.3)μm,MIN为(909.0±387.5)μm,logMAR BCVA为1.6。均接受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3G或25G PPV。手术中清除玻璃体后皮质膜后,吲哚青绿辅助染色黄斑区ILM,环形剥除血管弓内ILM,残留黄斑中心凹处约1.5个视盘直径ILM,部分撕松,重水辅助翻转上方或颞侧ILM覆盖于MH上,手术完毕时空气、C3F8或硅油眼内填充。手术后随访1~4个月,观察手术后BCVA变化、MH闭合情况。结果IMH 9只眼均为Ⅰ型闭合,其中U形、V形闭合分别为7、2只眼;高度近视MH 2只眼、RRD合并MH 3只眼、RRD手术后MH 2只眼均为Ⅰ型U形闭合;高度近视MHRD 5只眼中,Ⅰ型U形闭合3只眼,Ⅱ型W形闭合2只眼。IMH、高度近视MH、高度近视MHRD、RRD合并MH、RRD手术后MH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8±0.3、0.9±0.2、1.4±0.1、0.7±0.3、0.9±0.2。IMH患眼平均logMAR BCVA较手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高度近视MH、高度近视MHRD、RRD合并MH、RRD手术后MH患眼平均logMAR BCVA较手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0.10、0.11、0.18)。结论PPV联合改良ILM覆盖有助于复杂MH患眼MH闭合,视力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治疗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内界膜翻转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海芸 孙晓东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由于高度近视的长眼轴、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的萎缩,使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复发率、黄斑裂孔(MH)闭合率、视力提高程度均不甚理想。目前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结合内界膜翻转覆盖和... 由于高度近视的长眼轴、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的萎缩,使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复发率、黄斑裂孔(MH)闭合率、视力提高程度均不甚理想。目前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结合内界膜翻转覆盖和嵌塞术成为治疗方法上的技术热点,可促进MH闭合的作用,被认为可以显著提高高度近视MHRD的治疗效果,但对于手术后视功能提高的作用仍有争议。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的优势在于将松解的内界膜覆盖在MH表面形成类似基底膜的支架结构,可以更有效地刺激Muller细胞的胶质增生,更好地促进MH中组织的填充引起裂孔闭合,促进视网膜复位并减少再次脱离的可能性,未来有望成为该类疾病治疗的标准手术方式。内界膜嵌塞术相对内界膜翻转覆盖术,不容易滑脱,操作相对简单,是该术式的重要补充。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适应证和MH愈合方式对于手术成功率和视功能恢复的预测作用,降低手术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退行性/并发症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视网膜脱离/外科学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视网膜外膜 述评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割联合单层内界膜翻转覆盖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海芸 周亦凡 孙晓东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单层内界膜(ILM)翻转覆盖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合并黄斑裂孔(M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RRD合并MH患者29例29只眼纳入研...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单层内界膜(ILM)翻转覆盖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合并黄斑裂孔(M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RRD合并MH患者29例2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6例16只眼,女性13例13只眼。患眼均为周边裂孔累及黄斑区的RRD,同时存在MH,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级。患眼均行BCVA、OCT检查。采用Snellen视力表行BCVA检查,记录时换算为logMAR视力。2017年前患眼采用PPV联合ILM剥除手术,其后采用PPV联合单层ILM覆盖手术,并据此分为ILM剥除组、ILM覆盖组,分别为18、11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0.360)、发病时间(t=1.235)、除MH外裂孔数量(t=0.060)、RRD范围占比(t=1.232)、气体填充眼数(χ2=0.32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5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末次随访时BCVA、视网膜复位和MH闭合状况。MH以裂孔处视网膜呈U形或V形为闭合。结果末次随访时,所有患眼视网膜均复位。ILM剥除组18只眼中,MH呈Ⅰ型闭合5只眼(27.8%,5/18),ILM覆盖组11只眼中,MH呈Ⅰ型闭合9只眼(81.8%,9/11);两组患眼Ⅰ型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8,P=0.015)。ILM剥除组、ILM覆盖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1.24±0.28、0.97±0.39;两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9,P=0.038)。结论PPV联合单层ILM覆盖可提高RRD合并MH患眼BCVA和MH闭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视网膜脱离/外科学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原文传递
重视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诊治 被引量:22
17
作者 许迅 卢一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DME主要包括局灶型DME和弥漫型DME;有临床意义的DME(CSME)需及时干预治疗。光相干断层扫描是目前公认的可精确诊断DME的最灵敏方法。DME常用治疗方法...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DME主要包括局灶型DME和弥漫型DME;有临床意义的DME(CSME)需及时干预治疗。光相干断层扫描是目前公认的可精确诊断DME的最灵敏方法。DME常用治疗方法包括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激光光凝治疗等,其中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逐步成为一线治疗方案;同时应根据DME特征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治疗或联合治疗方案。在DME诊治过程中需重视糖尿病的全身治疗,及其引起的神经视网膜病变对DME的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随着抗VEGF药物疗效的异质性显现,如何选择替代药物以及何时替换药物,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诊断 黄斑水肿/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述评
原文传递
Wolfram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堃 王雯秋 +2 位作者 冯竞仰 孙健 孙晓东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92-894,共3页
患者男,16岁。因双眼视力差于2019年8月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追问病史,患者9岁时(2012年8月)曾因双眼视力下降2年首次就诊于我院眼科。当时眼科检查:右眼屈光度+0.5 D,左眼屈光度-1.0 D,双眼BCVA 0.4。非接触眼压计测得右眼眼... 患者男,16岁。因双眼视力差于2019年8月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追问病史,患者9岁时(2012年8月)曾因双眼视力下降2年首次就诊于我院眼科。当时眼科检查:右眼屈光度+0.5 D,左眼屈光度-1.0 D,双眼BCVA 0.4。非接触眼压计测得右眼眼压22.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8.7 mmHg。色觉及眼前节检查正常。眼底检查,双眼C/D约为0.5,视盘苍白,黄斑区未见异常(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FRAM综合征 视神经萎缩 遗传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