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若干特殊心电图表现与诊断 被引量:8
1
作者 庄亚纯 《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1期3-6,共4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电图 诊断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记录恶性心律失常致死亡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晓燕 翟锁玲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65-766,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8岁,因胸闷1周.心前区不适。剑突下疼痛4d余.于2017年1月20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史10余年。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记录 恶性心律失常 死亡 心前区不适 冠状动脉性 临床资料 剑突下 高血压
下载PDF
房室交界区之外的文氏现象 被引量:1
3
作者 颜和昌 庄亚纯 《上海医学》 CAS 1981年第6期1-6,67,共7页
本文介绍发生在房室交界区以外的多种文氏传导现象,包括不典型窦房传导文氏现象、折返途径中的文氏现象、心房内文氏现象、心室内文氏现象、异位节奏点的传出阻滞文氏现象(包括平行收缩的传出文氏现象)、房室束支文氏现象及房室副束的... 本文介绍发生在房室交界区以外的多种文氏传导现象,包括不典型窦房传导文氏现象、折返途径中的文氏现象、心房内文氏现象、心室内文氏现象、异位节奏点的传出阻滞文氏现象(包括平行收缩的传出文氏现象)、房室束支文氏现象及房室副束的文氏现象。这些图例有许多是较罕见的。本文说明从习用心电图中,通过仔细测量和分析,可以作出较可靠的结论。本文对心脏各部位发生的文氏现象的意义作了简单介绍,有些是严重心脏病变的结果,有些是药物中毒的表现,有些并无心脏病证据,原因不明,对这方面的判断和结语应加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氏现象 节奏点 束支 心房 传出阻滞 外出阻滞 早搏 折返途径 异位搏动 窦性搏动 房室交界区 房室交界处 联律 窦房阻滞
下载PDF
Q-T离散度 被引量:32
4
作者 庄亚纯 《心电学杂志》 1998年第1期56-60,共5页
Q-T离散度(Q-T_d)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之最大差值。1985年Campbell等发现心电图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有特殊意义,并提出Q-T_d这一概念。随后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概述 按心向量图学观点,体表心电图Q-T间期之差别是Q... Q-T离散度(Q-T_d)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之最大差值。1985年Campbell等发现心电图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有特殊意义,并提出Q-T_d这一概念。随后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概述 按心向量图学观点,体表心电图Q-T间期之差别是QRS-T环在体表各导联轴投影落在等电点(0点)时间长短不同造成。但实际并非如此简单,各导联的探查电极相对心室不同部位的距离及阻抗等因素有显著的不同。使得不同的体表导联重点反映心肌特定部位的电位变化。这种情况在心内导联特别明显,但对体表导联也不是可忽略不计的。所以心室肌电位变化的不均匀分布、局部的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Q-T离散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径路中的双径路传导 被引量:7
5
作者 庄亚纯 《心电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目前对期前收缩发生的机制尚未充分了解,但有几种解释:(1)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激动,(2)折返激动。目前公认折返激动是引起期前收缩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期前收缩有固定的偶联间期,少数情况下可出现折返径路中的文氏、交替性文氏,或反文氏... 目前对期前收缩发生的机制尚未充分了解,但有几种解释:(1)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激动,(2)折返激动。目前公认折返激动是引起期前收缩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期前收缩有固定的偶联间期,少数情况下可出现折返径路中的文氏、交替性文氏,或反文氏现象而使偶联间期出现有规律的变化。但作者最近遇到1例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径路中的双径路传导现象,国内外文献仅见零星病例报道,现介绍如下。 患者女,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持续性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在常规12导联中,同一导联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群形态基本相同,但偶联间期呈长短不规则交替。从图中显示的几个导联来看,Ⅱ、aVR导联为长-长-短-短;V_1为短-长-长-长;V_5为短-短-长-长。长者520ms,短者410ms,相差甚大。交替找不出规律,偶联间期长短与窦性周期长短也无关系。显示心室内产生期前收缩的折返径路中的双径路传导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缩 折返径路 双径路传导 心电图 冠心病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差分阈值法心脏远程监测的实时与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董春桃 隋伟 喻洪流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11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改进的差分阈值法心脏远程监测记录仪对心电信号特征参数提取以及自动分析的准确率。方法:通过对8957例患者采用改进的差分阈值法确定心电信号波形参数的"心安宝"XAB-M3AG型远程心电监测记录仪检测,分析接受到... 目的:观察基于改进的差分阈值法心脏远程监测记录仪对心电信号特征参数提取以及自动分析的准确率。方法:通过对8957例患者采用改进的差分阈值法确定心电信号波形参数的"心安宝"XAB-M3AG型远程心电监测记录仪检测,分析接受到的心电实时条图。结果:共接收心电实时数据46 967条,其中手动发送9564条,定时发送25 830条,自动发送11 573条,异常者占自动发送的49.5%,其余多为活动中干扰所致。结论:基于改进的差分阈值法的提取算法复杂性较低,精确度较高,有很好的实时性,能够有效地实现心电信号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阈值法 心电图信号 实时监测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测定 被引量:10
7
作者 戴嘉200080 吴寒200080 +3 位作者 沈华200080 庄亚纯200080 陈美华200080 陈涤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0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观测老年糖尿病心率变异 (HRV)的变化及对诊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意义。  方法 老年糖尿病组 3 6例及正常老年对照组 40例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监测。HRV时域分析指标为 :2 4h平均正常R R间期标准差 (SDNN) ,连续 5min正常R R间... 目的 观测老年糖尿病心率变异 (HRV)的变化及对诊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意义。  方法 老年糖尿病组 3 6例及正常老年对照组 40例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监测。HRV时域分析指标为 :2 4h平均正常R R间期标准差 (SDNN) ,连续 5min正常R R间期标准差 (SDANNindex) ,连续 5min正常R 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 ,相邻正常R R间期差值均方根 (rMSSD)。  结果 糖尿病组SDNN ( 83 2 8± 3 7 5 9)ms ,SDANNin dex( 75 1± 3 6 49)ms ,SDNNindex( 3 1 0 3± 16 0 9)ms ,rMSSD( 2 1 13± 2 0 5 9)m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rMSSD病变发生率最高 ( 5 0 % )。  结论  HRV可作为诊断老年糖尿病早期心脏自主神经障碍的一种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率变异性 心脏 自主神经病变
下载PDF
右心室起搏致旁道及正道逆传伴全预激型心室回波
8
作者 文忠华 杨代荫 庄亚纯 《心电学杂志》 1996年第4期222-223,共2页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发作心悸、胸闷、黑艨伴晕厥6年入院。心电图示预激综合征,窦缓与房颤交替出现。阿托品试验阳性。术前一次心电图(附图A)示窦性心律伴预激征,I、aVLδ波负向,Ⅱ、Ⅲ、aVFδ8波正向,δ波额面电轴右偏,Ⅱ、Ⅲ、aVF和胸...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发作心悸、胸闷、黑艨伴晕厥6年入院。心电图示预激综合征,窦缓与房颤交替出现。阿托品试验阳性。术前一次心电图(附图A)示窦性心律伴预激征,I、aVLδ波负向,Ⅱ、Ⅲ、aVFδ8波正向,δ波额面电轴右偏,Ⅱ、Ⅲ、aVF和胸导联V_1—V_6主波向上。据此,本例当属,左侧旁道所致预激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预激综合征 心室回波
下载PDF
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
9
作者 王玲萍 庄亚纯 《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室性期前收缩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窦性激动致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
10
作者 李明 国卫民 庄亚纯 《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20-,共1页
关键词 慢径路 房室结 田原结 心脏传导系统 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窦性激动 逸搏心律 不应期 反拗期
下载PDF
房性期前收缩后的P波形态改变分析
11
作者 陈淑华 庄亚纯 《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2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房性期前收缩 P波形态改变 心电图
下载PDF
血管内皮功能与运动后血压反应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兴义 胡志刚 +2 位作者 赵勇 屈昌文 张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运动后血压反应的关系。方法:对53例EH(EH组)患者及42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进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检测,采用平板运动试验系统进行亚极量运动负荷试验...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运动后血压反应的关系。方法:对53例EH(EH组)患者及42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进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检测,采用平板运动试验系统进行亚极量运动负荷试验,于运动前、达亚极量负荷后即刻及休息 6 min后测定血压。结果:除2例患者运动前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被除外,其余患者均完成试验。与运动前比较,运动后即刻收缩压在对照组及EH组均显著升高(对照组:P<0.05,EH组: P<0.01),且 EH组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1),舒张压仅EH组显著升高(P<0.01);运动后6min两组的血压较运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H组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运动后舒张压差值与FMD%呈显著负相关( r=-0.809, P<0.01),但收缩压与 FMD%无相关关系( r=-0.296, P>0.05)。结论:运动可使EH患者血压升高,但很快恢复;运动后收缩压升高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无关,而舒张压升高与之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皮 血管 血管舒张 运动试验
原文传递
不典型心电阶梯现象
13
作者 冯桂华 庄亚纯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不典型心电阶梯现象 心电图 急性重症心肌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