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DNA微阵列分析研究系统性血管炎潜在的基因靶点 被引量:5
1
作者 史卫军 冯怡雯 汤敬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1028-1035,共8页
本研究旨在确定系统性血管炎中关键基因,从而获得新的潜在的基因靶向位点来治疗系统性血管炎。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下载了GSE16945的双色cDNA微阵列数据,由来自13名系统性血管炎患者和16名健康对照组成员的外周单核细胞... 本研究旨在确定系统性血管炎中关键基因,从而获得新的潜在的基因靶向位点来治疗系统性血管炎。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下载了GSE16945的双色cDNA微阵列数据,由来自13名系统性血管炎患者和16名健康对照组成员的外周单核细胞标本组成。通过BRB Array Tools,在系统性血管炎中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随后使用cluster Profiler包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以及选择显著功能相互作用(FI)模块。此外,预测了确定的DEG之间的转录因子(TF),并构建了转录调控网络。鉴定了总共173个上调基因和93个下调的基因,主要与免疫应答途径相关。FBJ小鼠骨肉瘤病毒基因同源物(FOS),泛素B(UBB),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和MX dynamin样GTPase 1(MX1)在PPI网络中被鉴定为中枢蛋白。此外,UBB、FOS和STAT1分别是三个确定的FI模块中的中枢蛋白。在DEGs中总共预测了9个转录因子。在预测为转录因子的DEG中,鉴定了相互作用的STAT1,v-maf禽类肌肉痉挛性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B(MAFB)和酪氨酸3-单加氧酶/色氨酸5-单加氧酶活化蛋白Z(YWHAZ),这些转录因子作为靶点进一步调节其他DEGs。包括FOS、UBB、MX1、STAT1、MAFB和YWHAZ在内的各种基因可能是用于治疗系统性血管炎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表达基因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功能相互作用 系统性血管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