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吴莉 徐秋玲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3年第4期172-174,共3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目前仍然是新生儿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至今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肠黏膜损伤、肠道内细菌作用及肠道喂养是发生NEC的基本条件,并在一些重要的危险因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目前仍然是新生儿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至今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肠黏膜损伤、肠道内细菌作用及肠道喂养是发生NEC的基本条件,并在一些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早产、缺氧缺血性损伤、致病菌过度生长、高渗奶方喂养、胃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低下等综合影响下,导致NEC的发生。临床多采用修正的贝尔NEC分级标准进行诊断,当前仍然缺乏有效的预防与治疗策略,但近年对该病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本文就近年有关NEC临床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临床诊断指标 喂养方法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32
2
作者 吴莉 陈豪 +4 位作者 徐秋玲 印学蕾 陆国强 杨弘伟 顾爱珠 《新生儿科杂志》 2004年第2期58-61,96,共5页
目的 对上海市早产儿中心近10年间NEC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旨在加强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进一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方法调查1993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出生的1869例早产儿,对确诊NEC的59例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 目的 对上海市早产儿中心近10年间NEC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旨在加强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进一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方法调查1993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出生的1869例早产儿,对确诊NEC的59例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引起NEC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早产儿NEC发生率为3.16%。胎龄小、体重低、胃肠道动力功能差及局部免疫应答能力低下、感染仍是NEC发病重要的影响因素。临床分度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减少早产儿发生率是降低NEC发病率的最好办法。加强早产儿的护理,实施正确喂养方案,促进胃肠蠕动功能,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是十分重要的预防措施。何时恢复喂养需谨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流行病学 NEC
原文传递
李斯特菌败血症六例报告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莉 张贤华 +1 位作者 陈豪 印学蕾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6例由血培养证实的新生儿李斯特菌病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与转归,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识别。方法调查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院分娩活产婴儿12538例,其中6例检出李斯特菌。比较此6例中的早产儿与足月儿在发病时间、临床表... 目的分析6例由血培养证实的新生儿李斯特菌病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与转归,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识别。方法调查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院分娩活产婴儿12538例,其中6例检出李斯特菌。比较此6例中的早产儿与足月儿在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程度、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措施、预后的差异。结果李斯特菌病检出率为4.8%。6例均为早发型感染,由母亲孕期宫内感染所致。3例早产儿生后即有败血症多样临床表现,反应低下,肤色苍灰,呼吸窘迫,肝脏增大,皮疹,四肢肌张力低下;实验室指标明显异常,WBC(21.6—33.8×10^9)/L,N0.77—0.83;PLT(102—59×10^9)/L;CRP〉(160—118)mg/L。3例早产儿合并有肺部病变,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死亡1例,痊愈2例。3例足月儿发病时间较晚,分别在生后62、63、165h,仅表现为发热,精神反应欠活跃;实验室指标轻度异常,WBC(4.8—40.7×10^9)/L,N0.72—0.80;PLT(202—192×10^9)/L;CRP(22—33)mg/L。治疗后痊愈。确诊必须依赖于细菌培养。氨苄青霉素或青霉素治疗有效。结论我国存在成人李斯特菌病散发病例,并导致母婴传播的发生。早期发现和检测,针对性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对孕妇进行食品安全性宣传教育,避免孕期感染,是防止新生儿李斯特菌病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菌感染 李斯特菌 单核细胞增生 败血病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