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级、分阶段构建上海地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毅 杨佩君 +2 位作者 郑洁皎 姜从玉 周哲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13期3-8,30,共7页
康复医学引入我国已40余年,为大量残障患者提供了康复医疗服务,但现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在新的形势下,康复医学的发展需优化布局和结构,统筹区域内康复医疗资源,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上海地区作为... 康复医学引入我国已40余年,为大量残障患者提供了康复医疗服务,但现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在新的形势下,康复医学的发展需优化布局和结构,统筹区域内康复医疗资源,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上海地区作为改革、发展的前哨阵地,需大力推动医疗体制改革,而发展和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地区在"十二五"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创新措施来构建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 体系建设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体位调节轮椅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根生 周深 +2 位作者 张宇玲 赵展 沈夏锋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3-247,共5页
我们设计一款多部位、多角度可调的吞咽训练轮椅,结合吞咽造影检查用车需求,可供患者在摄食训练和吞咽造影检查时使用,避免了患者在不同环境移位的风险,改善了患者的吞咽功能,为患者的康复训练助力。
关键词 轮椅 吞咽障碍 康复训练 体位调节 电动控制
下载PDF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燕 孙瑶华 +2 位作者 糜懿惠 罗鑫鑫 陆蓉蓉 《中国康复》 2014年第3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加用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干预6周后,2组Fugl-Meye运动功能(FMA)及改良Barthal指数(Bl)评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加用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干预6周后,2组Fugl-Meye运动功能(FMA)及改良Barthal指数(B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用于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评定的可信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友康 路微波 +3 位作者 吴军发 李放 黄燕 周媚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分析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评定的信度。方法:共收集了30例初发单侧脑卒中偏瘫患者,年龄(53.83±2.02)岁,男18例,女12例。应用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测量脑卒中偏瘫手最大握力、捏力和夹指压力,每个项目均测量... 目的:分析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评定的信度。方法:共收集了30例初发单侧脑卒中偏瘫患者,年龄(53.83±2.02)岁,男18例,女12例。应用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测量脑卒中偏瘫手最大握力、捏力和夹指压力,每个项目均测量3次,取最大值作统计学分析;再予以Brunnstrom(手部),FM-UE运动评测和Barthel指数法评定手功能。结果: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测定最大握力、捏力及夹指压力结果与其他常用上肢功能评定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0—0.888(P值均小于0.05);最大握力与FM-UE和Brunnstrom(手部)的相关性优于最大捏力和夹指压力。结论: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检测出的最大握力、捏力及夹指压力可反映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能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客观、精确和量化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 捏力 夹指压力 脑卒中 评定
下载PDF
基于“闭环康复”的数字化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丁力 荣积峰 +6 位作者 崔晓 田婧 邵芃 王鹤玮 陈树耿 余庐婴 贾杰 《华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232-1237,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闭环康复"的数字化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4月纳入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配到数字化镜像干预组(MG组)和常规干预组(CG组),每组各45例。MG组患者... 目的探究基于"闭环康复"的数字化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4月纳入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配到数字化镜像干预组(MG组)和常规干预组(CG组),每组各45例。MG组患者先接受基于数字化镜像治疗设备的MT训练60 min,随后再接受30 min手功能康复治疗,形成"闭环康复";CG组患者分别接受运动疗法、作业治疗以及手功能康复治疗各30 min(共90 min)。所有患者均接受1次/d、5 d/周、共计4周的干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上肢评分(Fulg-Meyer Assessment Upper Limb Subscalee,FMA_UL)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改良Ashworth(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价腕屈/伸肌肌张力。结果研究过程中,5例患者(MG组3例,CG组2例)未完成干预,最终85例患者完成研究。MG组和CG组患者治疗前FMA_UL评分分别为(25.86±17.41)、(21.71±15.60)分,MBI评分分别为(66.62±21.73)、(59.14±21.58)分;治疗4周后FMA_UL评分分别为(33.43±17.08)、(26.48±16.47)分,MBI评分分别为(84.62±15.06)、(71.10±19.95)分。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MA_UL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MG组评分高于CG组(P<0.05)。两组MAS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闭环康复"的数字化MT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且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康复 镜像疗法 上肢 脑卒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