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药物相互作用软件评析我院360名康复患者的药物相互作用
1
作者 陈书云 江慧 +3 位作者 李海燕 黄莉花 徐杰 杨红 《海峡药学》 2024年第6期78-81,共4页
目的评价并分析我院360名康复患者的药物相互作用(DDI)。方法从我院2022年1~12月康复患者中随机抽取360名患者(212名男性和148名女性),平均年龄为(73.9±12.48)岁(16~93岁)。临床药师通过Lexi-Interact软件分析评估药物的相互作用... 目的评价并分析我院360名康复患者的药物相互作用(DDI)。方法从我院2022年1~12月康复患者中随机抽取360名患者(212名男性和148名女性),平均年龄为(73.9±12.48)岁(16~93岁)。临床药师通过Lexi-Interact软件分析评估药物的相互作用的发生率及发生类型。结果Lexi-Interact共鉴定了360名康复患者的药物相互作用,这些患者中有62例存在药物的相互作用,其中40例患者发生C级药物相互作用,18例患者发生D级药物相互作用,4例患者发生X级药物相互作用,医嘱用药均数(6.6±2.07)种,共筛选出C级药物相互作用53个,D级药物相互作用18个,X级药物相互作用4个。最严重(X级)的相互作用是氯吡格雷+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氟康唑、胺碘酮+莫西沙星。结论我院康复患者大多为功能障碍患者、慢性病患者、老年患者、急性病恢复期患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临床药师通过软件筛选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减少药物的不良事件,以便在临床治疗中更好的开展药学监护,提高康复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药师 康复药学 药学监护
下载PDF
运动前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哲 沈夏锋 +5 位作者 熊莉 张雯 黄鸿雁 张萍 吴毅 荣积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702,共6页
目的探讨运动前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患侧大脑半球运... 目的探讨运动前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患侧大脑半球运动前区5 Hz rTMS,共3周。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Brunnstrom分期、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Wolf手功能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后,两组FMA-UE、MBI和Wolf手功能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t|>3.686,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FMA-UE评分和Wolf手功能量表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t|>2.119,P<0.05)。结论患侧大脑半球运动前区高频rTMS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前区 上肢 手功能 康复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对运动功能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扬 孙洁 +1 位作者 荣积峰 杨红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679-1681,共3页
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显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加快患者神经、肢体运动的恢复及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1]。为进一步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工作对急性缺血性... 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显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加快患者神经、肢体运动的恢复及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1]。为进一步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工作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和预后的作用,本研究选择本院56例神经内科接受急性脑缺血脑卒中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缺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运动 早期康复治疗 运动功能恢复 神经内科 脑卒中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不同时期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琳 俞晓杰 +4 位作者 王凤爽 高强 陈秋红 郝丹丹 张安静 《中国康复》 2023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分析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不同时期女性盆底肌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1月我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39例轻度盆腔器官脱垂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开始时间将产妇分为早期组(... 目的:分析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不同时期女性盆底肌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1月我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39例轻度盆腔器官脱垂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开始时间将产妇分为早期组(产后45天内)24例和晚期组(产后3个月及以上)15例。所有产妇均接受同样的盆底康复治疗,即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呼吸训练和凯格尔运动。通过分析治疗前后盆底表面肌电、三维盆底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康复治疗对2组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通过8周的盆底康复治疗,2组产妇盆底肌慢肌平均值、耐力平均值升高(均P<0.05),2组产妇盆底肌慢肌得分、耐力得分、总得分均升高(均P<0.05),早期组快肌得分、耐力得分、总得分改善幅度大于晚期组(均P<0.05)。2组产妇的肛提肌裂口面积均缩小(均P<0.05)。早期组产妇的膀胱颈位置升高,膀胱颈移动度缩小,膀胱后角减小(均P<0.05),早期组的膀胱颈移动度改善幅度明显大于晚期组(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肌锻炼可更加有效地增强其产后盆底肌的肌力与耐力,改善盆底器官脱垂程度,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腔器官脱垂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下载PDF
椅面前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哲 沈夏锋 +4 位作者 沈小花 吴雪娇 王凤爽 荣积峰 吴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5-82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椅面前倾角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时间及下肢肌肉激活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至8月,脑卒中偏瘫患者15例,采用高强度海绵楔形垫调整座椅前倾角度,患者在平椅(0°)、前倾10°和前倾20°下分别完成5次坐-站... 目的探讨不同椅面前倾角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时间及下肢肌肉激活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至8月,脑卒中偏瘫患者15例,采用高强度海绵楔形垫调整座椅前倾角度,患者在平椅(0°)、前倾10°和前倾20°下分别完成5次坐-站转移,记录坐-站转移时间,双下肢股直肌、腘绳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内侧头表面肌电(sEMG)信号。结果前倾10°和20°时,各肌肉总肌电峰值、均方根(RMS)值和积分肌电(iEMG)值均比0°时降低(F> 4.530, P <0.05),前倾20°时坐-站转移时间短于0°时(P <0.05)。结论椅面前倾特定角度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坐-站转移 座椅 前倾 表面肌电图 康复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哲 沈夏锋 +3 位作者 吴毅 吴雪娇 荣积峰 陈真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3-7,20,共6页
帕金森病常伴随多方面的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概要介绍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下载PDF
1例表现为特发性震颤的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7
作者 杨红 白书维 +1 位作者 高枚春 管阳太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2年第4期184-190,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的临床特征。方法:报道1例表现为特发性震颤的成人NIID的临床资料,包括头颅PET-MRI、皮肤活检、基因检测结果等,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以左手... 目的:探讨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的临床特征。方法:报道1例表现为特发性震颤的成人NIID的临床资料,包括头颅PET-MRI、皮肤活检、基因检测结果等,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以左手的特发性震颤为主要临床症状,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头颅PET-MRI提示颅内多发脑白质变性(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评分3级,深部白质高信号评分3级);皮肤活检显示光镜下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HE)染色送检皮肤组织汗腺导管上皮细胞核内未见包涵体结构,免疫组化提示汗腺导管上皮细胞核内未见p62阳性包涵体;检测基因NOTCH2NLC发现1个等位基因为GGC 22次重复,另一个等位基因为GGC 115次重复,理论上可能致病。结论:NIID临床表现各异,根据头颅MRI、皮肤活检及基因检测可协助诊断,但是目前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核内包涵体 NOTCH2NLC基因 NOTCH2NLC相关GGC重复扩增疾病
原文传递
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病例报告1例及文献回顾
8
作者 陈昌夏 胡公伟 +3 位作者 白晨园 文卉子 吴毅 杨红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3年第2期37-43,共7页
目的:探讨皮肌炎患者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成年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过程以及病情变化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作为皮肌... 目的:探讨皮肌炎患者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成年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过程以及病情变化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作为皮肌炎中的一个亚型,临床症状多变,重症患者进展迅速,应积极的予以免疫抑制联合疗法。本例患者采用多种免疫抑制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疗效良好。体质量入院时为37.5 kg,出院时为42.5 kg;洼田饮水试验入院时为4级,出院时恢复到1级,可正常饮食;Barthel指数入院时60分,出院时恢复到80分,可独立上下楼梯。结论:皮肌炎是一种多系统累及的隐匿性慢性疾病,大多数患者肌肉功能恢复欠佳,建立个体化的早期康复计划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 吞咽困难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