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氏针灸对胃肠肿瘤患者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疼痛的影响
1
作者 王秋月 钟雪菱 金珠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648-1650,1654,共4页
【目的】探讨陆氏针灸对胃肠肿瘤患者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疼痛的影响。【方法】60例需行胃肠肿瘤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陆氏针灸”健脾通肠法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陆氏针灸对胃肠肿瘤患者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疼痛的影响。【方法】60例需行胃肠肿瘤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陆氏针灸”健脾通肠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术后48 h疼痛程度、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恢复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第5天的IL-6、PCT和hs-CRP水平,术后48 h疼痛评分(VAS)以及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可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陆氏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胃肠肿瘤患者腹腔镜术后的胃肠功能和疼痛程度,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外科学 胃肠肿瘤/针灸疗法 腹腔镜检查 疼痛 手术后
下载PDF
针灸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59例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卫 岳荷英 +5 位作者 胡华 于阅尽 谭骏 郝亚楠 樊永将 杨乃煊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3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听力、耳鸣及眩晕疗效。结果治疗组听力、耳鸣、眩...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听力、耳鸣及眩晕疗效。结果治疗组听力、耳鸣、眩晕总有效率分别为88.14%、82.98%、89.47%,对照组分别为73.58%、82.93%、82.35%;治疗组在提高患者听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中西医结合疗法 针灸
下载PDF
穴位注射加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112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姚群英 邰先桃 胡鸾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2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加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穴位注射加推拿手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个疗程后,治愈68例,好转41例,总有效率为97.32%。结论穴位注射加推拿手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一...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加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穴位注射加推拿手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个疗程后,治愈68例,好转41例,总有效率为97.32%。结论穴位注射加推拿手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简、便、验、廉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穴位注射 推拿手法
下载PDF
复合针刺法治疗老年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姚群英 邰先桃 朱红英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9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采用复合针刺法(体针加头针)治疗,对照组32例仅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偏瘫上肢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则为71.9%,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采用复合针刺法(体针加头针)治疗,对照组32例仅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偏瘫上肢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则为71.9%,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P=0.002)。治疗组偏瘫下肢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只有81.3%,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8.99,P=O.003)。结论采用头针体针复合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头针 针灸疗法
下载PDF
逼尿肌过度活动大鼠电针后不同时间点的尿动力与离体逼尿肌条收缩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安冬 冯戟玮 +3 位作者 刘建党 李雯 谢旭彬 陈跃来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7期68-73,共6页
目的 通过观察逼尿肌过度活动(DO)大鼠电针后不同时间点的尿动力变化与离体逼尿肌条收缩性改变,为临床针刺治疗的动态时效性研究提供基础研究的依据。方法 16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40只,每组... 目的 通过观察逼尿肌过度活动(DO)大鼠电针后不同时间点的尿动力变化与离体逼尿肌条收缩性改变,为临床针刺治疗的动态时效性研究提供基础研究的依据。方法 16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40只,每组进一步随机分为4个亚组(对应不同时间点:干预后2 h、24 h、48 h和72 h),每个亚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制备DO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次髎和会阳穴,药物组予甲磺酸伊马替尼灌胃,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大鼠均予以捆绑固定20 min,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大鼠予以和药物组大鼠同等体质量计量的饮用水灌胃处理,均每日1次,连续3 d。采用尿动力检测技术分析各时间点上大鼠的膀胱有效容量、储尿时间和排尿压力变化;利用离体逼尿肌牵拉实验观察各组膀胱离体逼尿肌条收缩性变化。结果 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大鼠共124只。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膀胱有效容量和储尿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 h、24 h、48 h、72 h各时间点,电针组与药物组的大鼠膀胱有效容量和储尿时间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但电针组与药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4 h,电针组大鼠膀胱有效容量和储尿时间高于其余3个时间点(P>0.05)。模型组大鼠离体逼尿肌收缩幅度低于对照组,而收缩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在24 h时间点逼尿肌收缩幅度显著上升(P<0.05),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干预后72 h,而药物组逼尿肌收缩幅度无升高的趋势;电针组与药物组均可降低DO模型大鼠膀胱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且在24 h时间点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 电针可有效提高DO大鼠膀胱有效容量和储尿时间,增加离体逼尿肌收缩幅度,稳定逼尿肌收缩频率,其效应至少持续至针刺后72 h,且电针干预后24 h效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膀胱过度活动症 逼尿肌过度活动 尿动力 大鼠模型
下载PDF
产后尿失禁,针灸可“固摄”
6
作者 张小晋 施茵 《大众医学》 2024年第7期66-66,共1页
分娩意味着新生命的降临,让每一位母亲充满期待。然而,有些新妈妈在分娩后会出现尿失禁的现象。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产后一周左右,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分娩后的漏尿,不仅影响新妈妈们的身体健康,还对她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困扰。
关键词 固摄 产后尿失禁 漏尿 分娩后 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