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1例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士忠 邱蔚六 +3 位作者 刘善学 李捷 王国华 周伟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9-100,共2页
我科自1983年5月至1989年5月先后对41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进行手术,其中有36例来自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织缺损,除1例皮瓣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为97.56%。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性别:男,27例,女,14... 我科自1983年5月至1989年5月先后对41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进行手术,其中有36例来自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织缺损,除1例皮瓣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为97.56%。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性别:男,27例,女,14例,男:女为1.93:1。以男性为多见。年龄:最大74岁,最小29岁,平均为49.75岁。二、病变部位:左下颌牙龈鳞癌7例;右下颌牙龈癌1例;左上颌牙龈鳞癌1例;右磨牙后区,翼颌韧带,右软腭鳞癌1例。右磨牙后区粘液表皮样癌1例;右软腭鳞癌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缺损 皮瓣修复
下载PDF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22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汪坚敏 吴莘 姜滨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5期676-67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2例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19例治愈,3例病死。结论:对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尽早采取有效的控制感染措施,尽快切... 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2例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19例治愈,3例病死。结论:对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尽早采取有效的控制感染措施,尽快切开、充分引流,常规、足量联合应用针对产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细菌及厌氧菌的抗生素,加强全身状况的监测,予积极全身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治疗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各类组织瓣的放疗耐受性评价 被引量:19
3
作者 黄光斌 王中和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67-169,共3页
本项研究通过对29例患者31块行术后放疗的口腔颌面部各类组织瓣的临床观察,并就急性放射反应与周围组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口腔内组织瓣的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周围粘膜(P<0.08);而口外组织瓣与皮肤之间,以及带蒂与游离... 本项研究通过对29例患者31块行术后放疗的口腔颌面部各类组织瓣的临床观察,并就急性放射反应与周围组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口腔内组织瓣的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周围粘膜(P<0.08);而口外组织瓣与皮肤之间,以及带蒂与游离组织瓣之间的放疗耐受性无明显差异(P>0.05)。31块组织瓣在放疗期间以及放疗后无一发生不可逆性放射性损伤,表明各类组织瓣对目前临床常规采用的术后放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放疗 组织瓣 放疗耐受性 口腔颌面部
下载PDF
冠状切口径路行颞骨区肿瘤的外科治疗
4
作者 龚中坚 唐友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962-963,共2页
对6例原发颞骨区肿瘤行冠状切口径路的颅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外形与功能均无影响,术 后经5个月-2年的随访,无复发。认为冠状切口径路的颅颌外科手术是治疗颞骨区原发肿瘤的有效术式。
关键词 冠状切口 颞骨区肿瘤 外科治疗
下载PDF
细胞谱系示踪技术及其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赵闫 欧阳宁鹃 +1 位作者 代杰文 沈国芳 《口腔生物医学》 2017年第4期205-210,共6页
细胞谱系示踪技术对研究生物体生长发育、组织新陈代谢与疾病发生时各种细胞的起源、发生发展与转归十分重要,尤其在探索各种干细胞的谱系以及成熟细胞的前体来源细胞中应用广泛。细胞谱系示踪技术方法众多,且每一种技术都有其使用的范... 细胞谱系示踪技术对研究生物体生长发育、组织新陈代谢与疾病发生时各种细胞的起源、发生发展与转归十分重要,尤其在探索各种干细胞的谱系以及成熟细胞的前体来源细胞中应用广泛。细胞谱系示踪技术方法众多,且每一种技术都有其使用的范围、优势、原则和不足,本文就不同细胞示踪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尤其是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各自优势与不足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示踪 发育 干细胞 重组酶
下载PDF
眶颧复合体骨折1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梁利荣 竺涵光 +2 位作者 杨为江 阮方超 屈道利 《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223-224,共2页
目的 探讨眶颧复合体骨折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选择。方法 对 112例眶颧复合体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型骨折 2 4例 (2 1.4 % ) ,Ⅱ型骨折 5 1例 (4 5 .6 % ) ,Ⅲ型骨折 37例 (33% ) ,合并上下颌骨骨折 2 1例。 1... 目的 探讨眶颧复合体骨折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选择。方法 对 112例眶颧复合体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型骨折 2 4例 (2 1.4 % ) ,Ⅱ型骨折 5 1例 (4 5 .6 % ) ,Ⅲ型骨折 37例 (33% ) ,合并上下颌骨骨折 2 1例。 10 3例眶颧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 70例通过冠状切口入路 ,所有手术病例都进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结论 眶颧复合体骨折应及时治疗 ,进行准确复位和坚强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颧复合体 骨折 冠状切口 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复发、转移及治疗初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薛桂平 袁文化 周正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复发及转移的因素。方法 对 6 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做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临床分期晚期位于颌下腺、舌下腺肿瘤神经受侵率高 ,复发率高 ;肿瘤复发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局部总复发率为 4 7.5 % ,远地转移率... 目的 探讨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复发及转移的因素。方法 对 6 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做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临床分期晚期位于颌下腺、舌下腺肿瘤神经受侵率高 ,复发率高 ;肿瘤复发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局部总复发率为 4 7.5 % ,远地转移率为 2 9.5 % ,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9.8%。结论 复发率与发病部位、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等相关 ,外科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变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复发 肿瘤转移 肿瘤生物学 临床分期
下载PDF
放射对面神经损伤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蔡以理 王中和 陆顺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19-420,共2页
目的 :研究术后放疗对面神经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 1995— 1997年间腮腺肿瘤术后出现面瘫的2 0名患者分成单纯手术组 (operationgroup ,以下简称O组 ) 6例和术后放疗组 (operationandradiationgroup ,以下简称OR组 ) 14例。OR组于术... 目的 :研究术后放疗对面神经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 1995— 1997年间腮腺肿瘤术后出现面瘫的2 0名患者分成单纯手术组 (operationgroup ,以下简称O组 ) 6例和术后放疗组 (operationandradiationgroup ,以下简称OR组 ) 14例。OR组于术后 4周内放疗 ,以手术日至面瘫完全消失所需时间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异。结果 :经术后 4周 48— 6 1Gy常规放疗 ,腮腺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的恢复基本不受影响。OR组肿瘤量平均 5 5 91±3 6 4Gy。面神经平均恢复时间O组为 6 4月 ,OR组为 9月 ;经t检验 ,两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10 5。肿瘤累及的面神经 ,经术中保留术后放疗 ,其功能可完全恢复 ,面瘫消失时间平均 8 4月。除 1例腮腺恶性淋巴瘤出现远处转移外 ,其余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包括 5 0岁以上的腮腺恶性肿瘤患者 ,面神经解剖术造成的面瘫 ,经术后常规放疗 ,术后 9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不致产生永久性面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术后放疗 面神经损伤 恢复
下载PDF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双颌前徙及腭咽成形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
9
作者 顾雅洁 孙红霞 +1 位作者 郑莉萍 何建德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6期1250-1251,1264,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行双颌前徙及腭咽成形术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12月应用双颌前徙及腭咽成形术治疗的5例重度OSAHS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行双颌前徙及腭咽成形术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12月应用双颌前徙及腭咽成形术治疗的5例重度OSAHS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均行多导睡眠图监测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下降幅度达(90.1±4.3)%,鼾声明显减轻。出院后电话随访,所有患者感觉良好,困倦乏力改善,注意力集中,精神状态良好,无发音障碍及鼻孔反流现象。结论做好重度OSAHS患者双颌前徙及腭咽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对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及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双颌前徙术 腭垂软腭咽成形术 护理
下载PDF
化疗与放疗联合应用在头颈部鳞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顾章愉 刘世勋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92-94,共3页
鳞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常采用手术、放射、化学、免疫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小的局限性病灶,手术或放疗,5年生存率可达70~90%;晚期可切除鳞癌治疗的5年生存率在10~60%之间;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晚期病例。
关键词 头颈部鳞癌 姑息性放疗 晚期病例 致死损伤 化疗联合应用 放射敏感性 口腔粘膜炎症 动脉化疗 根治性放疗 常规照射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安全切缘宽度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严国鑫 孙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1-624,共4页
目的:分析舌鳞癌的扩散距离与相关病理参数间的关系,为临床上对不同个体舌鳞癌的安全切缘宽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0例舌鳞癌标本行定位及固定后,按冠状位每隔3mm作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运用Photoshop软件对切片图像进行锐化处... 目的:分析舌鳞癌的扩散距离与相关病理参数间的关系,为临床上对不同个体舌鳞癌的安全切缘宽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0例舌鳞癌标本行定位及固定后,按冠状位每隔3mm作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运用Photoshop软件对切片图像进行锐化处理,确定肿瘤边缘,测量扩散距离,按相关病理参数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理Ⅰ级与Ⅱ、Ⅲ级的2组舌鳞癌的扩散距离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1、T2与T3、T4的2组舌鳞癌的扩散距离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厚度小于5mm及大于5mm的2组舌鳞癌的扩散距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于5mm的扩散距离在4mm以内,大于5mm的扩散距离在9.5mm以内。浸润方式为Ⅰ型与Ⅱ型及Ⅲ、Ⅳ型的3组舌鳞癌的扩散距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型的扩散距离在2.5mm以内,Ⅱ型的扩散距离在7mm以内,Ⅲ、Ⅳ型的扩散距离在9.5mm以内。结论:舌鳞癌的扩散距离与肿瘤的T分期及病理分级无明显关系;舌鳞癌的厚度与肿瘤扩散距离关系密切;同时发现肿瘤的浸润方式与肿瘤扩散距离关系密切,对不同个体舌鳞癌安全切缘宽度的确定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TSCC) 肿瘤厚度 浸润方式 安全切缘
下载PDF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保留腮腺主导管77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龚中坚 唐友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625-626,共2页
对 77例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作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肿瘤及部分腮腺切除术 ,术后随访 3个月 ,结果全部病例无涎瘘发生、无复发 ,腮腺有分泌功能。认为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肿瘤及周围腮腺部分切除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有效术式 ,... 对 77例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作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肿瘤及部分腮腺切除术 ,术后随访 3个月 ,结果全部病例无涎瘘发生、无复发 ,腮腺有分泌功能。认为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肿瘤及周围腮腺部分切除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有效术式 ,有利于保存剩余腺体组织形态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腮腺切除术 腮腺导管
下载PDF
面中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坚强内固定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严斌 徐兵 唐友盛 《现代实用医学》 2002年第10期524-526,共3页
目的 探讨面中部骨折的治疗时机 ,手术方法以及坚强内固定 (RIF)的应用。 方法 对 1998年12月至 2 0 0 1年 5月 97例面中部骨折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X线片、CT和三维CT综合评价复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结果 除 1例因Medpo... 目的 探讨面中部骨折的治疗时机 ,手术方法以及坚强内固定 (RIF)的应用。 方法 对 1998年12月至 2 0 0 1年 5月 97例面中部骨折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X线片、CT和三维CT综合评价复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结果 除 1例因Medpor材料植入后感染重新手术取出 ,2例术后咬牙合部分紊乱 ,3例有个别牙合干扰外 ,其余伤口愈合良好 ,美观及功能恢复满意 ,手术满意率达 93 .8%。 结论 治疗面中部骨折应根据骨折具体情况设计适当的切口 ,精确复位后行坚强内固定 (RIF) ,此法具稳固性好 ,咬牙合关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颌骨骨折 He面修复术 内固定 RIF
下载PDF
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瓣在颌骨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竺涵光 文建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268-270,共3页
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瓣在颌骨重建中的应用ApplicationofFreeVascularizationFibularMuscleFlapinMandibularReconstruction竺涵光文建民综述邱蔚六张志愿审... 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瓣在颌骨重建中的应用ApplicationofFreeVascularizationFibularMuscleFlapinMandibularReconstruction竺涵光文建民综述邱蔚六张志愿审校已有许多不同的游离骨瓣或骨肌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重建 腓骨肌瓣
下载PDF
手术结合Nd:YAG激光治疗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斌 周国瑜 +1 位作者 徐兵 唐友盛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3期205-206,共2页
关键词 ND:YAG激光 治疗 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厚度的MRI检测与术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国鑫 孙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通过MRI对舌鳞癌厚度的影像学测量,比较其与术后病理测量间的关系,旨在探讨MRI在舌鳞癌厚度精确定量中的可行性。方法对24例舌鳞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测,测量其肿瘤厚度的最大值作为舌鳞癌厚度在MRI中的检测结果。术后对舌鳞癌的标本... 目的通过MRI对舌鳞癌厚度的影像学测量,比较其与术后病理测量间的关系,旨在探讨MRI在舌鳞癌厚度精确定量中的可行性。方法对24例舌鳞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测,测量其肿瘤厚度的最大值作为舌鳞癌厚度在MRI中的检测结果。术后对舌鳞癌的标本行定位及固定,并在冠状面上作连续切片,行常规HE染色,测量舌鳞癌厚度的最大值作为舌鳞癌的病理检测厚度。所有数据均经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舌鳞癌厚度在MRI的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测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舌鳞癌厚度在MRI的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测厚度明显相关(r=0.98943,P=0.0001)。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以Y作为病理检测厚度,X作为MRI中的舌鳞癌厚度,经SAS6.12软件包建立直线回归方程Y=0.17+0.92X。结论MRI中检测的舌鳞厚度与病理检测厚度结果非常接近,且呈线性相关,提示MRI可在临床上较为精确的估计舌鳞癌厚度,为临床上舌鳞癌手术安全切缘的精确估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肿瘤厚度
下载PDF
唇裂术后早期拆线加皮肤粘合胶带固定的美容效果评价
17
作者 万光勇 候云 +2 位作者 陈万涛 刘太生 朱玉莲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58-59,共2页
唇裂术后早期拆线加皮肤粘合胶带固定的美容效果评价万光勇1候云1陈万涛2刘太生1朱玉莲1(1泰山医学院第一教学医院口腔科,2710002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唇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发育畸形,需手术整复才能恢复... 唇裂术后早期拆线加皮肤粘合胶带固定的美容效果评价万光勇1候云1陈万涛2刘太生1朱玉莲1(1泰山医学院第一教学医院口腔科,2710002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唇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发育畸形,需手术整复才能恢复唇部的正常解剖形态。由于唇裂手术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术 手术后 外科粘合胶带 美容效果 伤口固定
下载PDF
前臂尺侧游离皮瓣在舌再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晓卫 郑家伟 +1 位作者 竺涵光 张志愿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99-300,共2页
目的 探讨用前臂尺侧游离皮瓣修复舌缺损的效果及切取皮瓣后对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1 5例舌癌术后用前臂尺侧游离皮瓣即刻修复舌缺损 ,术后观察成功率、舌的外形、活动度及粘膜化情况 ,对手术前后左右手小指及无名指的两点触觉进行... 目的 探讨用前臂尺侧游离皮瓣修复舌缺损的效果及切取皮瓣后对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1 5例舌癌术后用前臂尺侧游离皮瓣即刻修复舌缺损 ,术后观察成功率、舌的外形、活动度及粘膜化情况 ,对手术前后左右手小指及无名指的两点触觉进行比较。结果  1 5例用前臂尺侧游离皮瓣修复舌缺损的皮瓣全部成活 ,舌外形、活动度及粘膜化均满意 ;术前和术后双手小指和无名指二点触觉及痛觉未见明显差异 ,而 1 0例桡侧皮瓣的患者中有 3例半年内拇指和食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迟钝。结论 前臂尺侧游离皮瓣由于位置较桡侧隐蔽 ,质地更细腻 ,切取后对拇指及食指掌侧的感觉功能无影响 ,该皮瓣不失为舌缺损修复再造的首选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前臂尺侧游离皮瓣 舌再造
下载PDF
医用镍钛合金的阳极氧化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孔祥确 金学军 刘剑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7-1011,共5页
采用恒压直流阳极氧化法对医用镍钛合金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目的是有效降低其表面镍含量,改善生物相容性.通过表面形貌、化学成分以及晶相分析发现,改性后的表面氧化层具有特殊的连通多孔结构,平均孔径为80-120nm,厚度为5-12μm;该层主... 采用恒压直流阳极氧化法对医用镍钛合金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目的是有效降低其表面镍含量,改善生物相容性.通过表面形貌、化学成分以及晶相分析发现,改性后的表面氧化层具有特殊的连通多孔结构,平均孔径为80-120nm,厚度为5-12μm;该层主要由非晶相TiO2 组成,200-400℃、30min热处理可使部分非晶相转化为晶相金红石结构.另外,改性后的表面在Hank’s模拟体液中的Ni离子溶出量也比改性前大大减少.综合来看,本文工艺实现了对医用镍钛合金在微观结构和性能上的双重改善,是比较有应用潜力的表面改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合金 阳极氧化 连通多孔层
下载PDF
获得钛表面分级多孔微纳结构的复合工艺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晶妹 金学军 +4 位作者 李伟 段西嘉 张陈平 徐立群 储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1期281-285,共5页
分别用喷丸酸蚀(SLA)、阳极氧化(AO)以及复合喷丸酸蚀和阳极氧化(SLA+AO)方法对纯钛进行表面改性,以获得具有分级多孔微纳结构、表面富氧及锐钛矿相的钛表面特征。通过表面形貌、粗糙度、表面成分以及晶相结构来分析各组样品的表面特征... 分别用喷丸酸蚀(SLA)、阳极氧化(AO)以及复合喷丸酸蚀和阳极氧化(SLA+AO)方法对纯钛进行表面改性,以获得具有分级多孔微纳结构、表面富氧及锐钛矿相的钛表面特征。通过表面形貌、粗糙度、表面成分以及晶相结构来分析各组样品的表面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喷丸酸蚀(SLA)处理之后的样品具有由2~3μm凹坑和100~400nm孔洞组成的分级多孔形貌特征。阳极氧化(AO)处理之后的样品表面形成分布较均匀的20~400nm的孔结构,表面富氧并出现锐钛矿相。复合喷丸酸蚀和阳极氧化(SLA+AO)方法处理之后的样品表面具有分级多孔微纳结构,表面富氧并出现锐钛矿相。最后分别探讨了SLA、AO及SLA+AO处理方法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喷丸酸蚀 阳极氧化 分级多孔 锐钛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