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二聚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晓蕾 毛琦 +3 位作者 王红 华冰珠 陈智勇 李幼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4-608,共5页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可导致小肠广泛坏死,且疾病早期极易误诊漏诊。文中旨在评估就诊首日血清D⁃二聚体水平在LMV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3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可导致小肠广泛坏死,且疾病早期极易误诊漏诊。文中旨在评估就诊首日血清D⁃二聚体水平在LMV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3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15例LMV患者(LMV组),非LMV患者23例(非LMV组)。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2组患者就诊首日血清D⁃二聚体水平,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一般情况、SLE活动度评分(SLEDAI)、增强CT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2组患者年龄、SLE患病周期及SLEDAI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CT可见LMV患者肠管扩张、肠系膜水肿及典型“靶”样征,大剂量激素治疗后,扩张肠管及肠壁显著缓解,出院前CT“靶”样征消失。LMV组患者就诊首日血清D⁃二聚体水平[917(756,1848)μg/L]显著高于非LMV组[570(356,89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二聚体早期诊断LMV的临界值为624μg/L,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3%、61%,AUC=0.77。结论血清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LMV患者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 D⁃二聚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
下载PDF
创伤性结肠破裂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高洪强 李钢 刘文勇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7期420-422,共3页
目的对采取一期手术治疗创伤性结肠破裂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7例创伤性结肠破裂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35例;年龄25~75岁,平均(39.21±4.63)岁,对其接受一期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目的对采取一期手术治疗创伤性结肠破裂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7例创伤性结肠破裂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35例;年龄25~75岁,平均(39.21±4.63)岁,对其接受一期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97例患者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包括74例修补术与23例切除吻合术。接受一期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其中83例完全康复出院,治愈率96.51%;3例死亡,死亡率3.49%;1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肠瘘5例、腹腔脓肿4例、肠梗阻2例),并发症发生率12.79%。接受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1例,6例完全康复出院,治愈率54.55%;5例死亡,死亡率45.45%;有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肠瘘2例、腹腔脓肿2例、肠梗阻1例),并发症发生率45.45%。一期手术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二期手术患者,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二期手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结肠破裂采取一期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应注意在术前对患者自身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详细了解,从而采取合适的术式以尽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破裂 一期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ERCP+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郑元超 夏焱 罗蒙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l2月间实施的72例联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l2月间实施的72例联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68例,成功率94.4%。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治疗成功率97.1%,ERCP并发症3例(4.17%),高淀粉酶血症1例,胰腺炎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ERCP+EST联合LC手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手段,对提高LC的成功率,减少LC的并发症和降低胆总管结石开腹手术的比率,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逆行 内窥镜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宏伟 杨孙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究异甘草酸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保肝方案不同,分为A组(还... 【目的】探究异甘草酸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保肝方案不同,分为A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B组(异甘草酸镁+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DBIL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DB1L和TBIL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6.44%、25.29%、20.69%和2.30%,B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4.73%、20.43%、16.13%和2.1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7.40(95%CI:25.22~29.59)个月,13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0.27(95%CI:28.40~32.14)个月。两组患者3年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血管侵犯及保肝方案与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保肝治疗能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肝功能及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甘草酸/药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