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外围膝状神经节面神经管减压术治疗颅底骨折诱发的面瘫 被引量:3
1
作者 宋熙文 金春锋 +2 位作者 方曙平 沈及人 郭智霖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9期527-528,532,共3页
目的探讨颅中窝底硬膜外围膝状神经节面神经管减压术治疗颅底骨折诱发面瘫的效果。方法27例颅底骨折诱发的面瘫患者均接受颅中窝底硬膜外围膝状神经节面神经管减压术治疗。结果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按House和Brackmann分级法,术后3个月,... 目的探讨颅中窝底硬膜外围膝状神经节面神经管减压术治疗颅底骨折诱发面瘫的效果。方法27例颅底骨折诱发的面瘫患者均接受颅中窝底硬膜外围膝状神经节面神经管减压术治疗。结果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按House和Brackmann分级法,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至Ⅲ级14例,Ⅳ级3例,Ⅴ级2例,8例无改变;术后6个月,Ⅰ-Ⅱ级15例,Ⅲ级4例,Ⅳ级2例,6例无改变。结论颅中窝底硬膜外围膝状神经节面神经管减压术可使大部分颅底骨折诱发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面瘫 颚骨骨折 而神经管减压术 围膝状神经节区
下载PDF
颌内动脉翼腭段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永谦 陈锦乐 +1 位作者 郭智霖 丁美修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通过对翼腭窝颌内动脉及其分支的显微解剖研究,为颌面外科和颅底外科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以外侧颞下入路对12具成人湿颅标本行双侧翼腭窝显微解剖,观察颌内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毗邻关系,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颌内动脉翼腭段依其... 目的:通过对翼腭窝颌内动脉及其分支的显微解剖研究,为颌面外科和颅底外科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以外侧颞下入路对12具成人湿颅标本行双侧翼腭窝显微解剖,观察颌内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毗邻关系,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颌内动脉翼腭段依其走行,可分为4型:Y型(20.8%)、T型(25.0%)、中间型(37.5%)和M型(16.7%),其分支走行变异常见;翼上颌裂下界距上牙槽后孔、眶下裂切迹和腭降动脉分别为15.5、32.0mm和24.7mm。眶下裂孔位置恒定,其至圆孔和视神经管颅口间的平均距离分别是13.34mm和23.13mm。结论:经外侧翼腭窝手术时,可借助翼上颌裂确认颌内动脉第3段及其分支的相对位置,通过眶下裂孔辨认圆孔和视神经管,以获得相对安全的手术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内动脉 翼腭窝 显微解剖 圆孔 视神经管
下载PDF
脊髓血管畸形合并胸腔血管畸形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逸群 王秉玉 +5 位作者 毛青 张雪元 侍行文 程华怡 樊宝华 丁美修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4期251-254,共4页
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发病率较低,仅为颅内血管畸形或脊髓新生物的1/10左右.本病可能与其它组织的血管异常同时存在,如皮肤血管痣(Cobb综合征),皮肤、粘膜病变,和Klipple-Trenaunay-Weber综合征等.本文报告的与胸腔血管畸形同时存在的脊... 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发病率较低,仅为颅内血管畸形或脊髓新生物的1/10左右.本病可能与其它组织的血管异常同时存在,如皮肤血管痣(Cobb综合征),皮肤、粘膜病变,和Klipple-Trenaunay-Weber综合征等.本文报告的与胸腔血管畸形同时存在的脊髓血管畸形,我们尚未见诸报道.本文还结合文献就脊髓血管畸形导致脊髓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作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胸腔血管畸形 并发症 病理生理 粘膜病变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探讨
4
作者 孙青芳 卞留贯 +3 位作者 沈建康 赵卫国 丁美修 张天锡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探讨脑血管畸形(AVMs)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 14例AVMs及周边脑组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提取总RNA,应用RT-PCR检测脑AVMs中ppET-l和ET_A表达变化,并与8例正常脑血管标本进行比较。结果 在脑血管畸形血管中,发现... 目的 探讨脑血管畸形(AVMs)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 14例AVMs及周边脑组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提取总RNA,应用RT-PCR检测脑AVMs中ppET-l和ET_A表达变化,并与8例正常脑血管标本进行比较。结果 在脑血管畸形血管中,发现ppET-lmRNA和ET_AmRNA表达较正常脑血管下降。结论 脑AVMs中ppET-lmRNA表达的下降可能会导致AVMs中ET-l的下降,而脑AVMs中ET-1下降很可能是畸形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ET_AmRNA表达较正常脑血管下降,可能阻止外源性ET-l,并加强脑AVMs中ET-l的抑制作用,导致脑AVMs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1 ETA 脑血管畸形
下载PDF
脑出血急性期血小板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脑血肿及脑水肿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樊宝华 王光宇 张文川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864-86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TSP)与脑水肿、脑血肿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正常人群5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TSP)与脑水肿、脑血肿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正常人群5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发病第1、3、5、7天分别抽取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对照组留取体检抽血,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MMP2、MMP9、TSP1、TSP2水平,同期进行脑CT平扫,测量脑血肿及脑水肿体积,并分析血清MMP2、MMP9、TSP1、TSP2水平与脑血肿及脑水肿体积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病人发病不同时点血清MMP2、MMP9、TSP1、TSP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第3、5、7天MMP2、MMP9、TSP1水平均明显高于第1天(P<0.01),在第3天达到峰值(P<0.01),第5、7天逐渐降低(P<0.01);TSP2水平随发病时间延长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病人第3、5、7天脑水肿体积均明显高于第1天(P<0.01),第3天达到峰值(P<0.01),第5、7天逐渐降低(P<0.01);发病第1天脑血肿体积达峰值(P<0.01),随后逐渐降低(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出血病人血清TSP1、MMP2、MMP9与脑水肿体积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与脑血肿体积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TSP2水平与脑水肿体积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与脑血肿体积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清MMP、TSP与脑水肿体积具有相关性,TSP可能通过对MMP表达水平的调控影响脑血肿及脑水肿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脑水肿 脑血肿 金属蛋白酶 血小板反应蛋白
下载PDF
经额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50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立 曹建强 徐涛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24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额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方法浙江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经额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治疗5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评价术前及术后1天、1周、2周的神经功... 目的探讨经额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方法浙江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经额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治疗5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评价术前及术后1天、1周、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半年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1天与术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与术前比较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为A级8例(16.0%),B级11例(22.0%),C级20例(40.0%),D级3例(6.0%),E级4例(8.0%),F级3例(6.0%),G级死亡1例(2.0%)。术后再出血3例(6.0%),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经额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 高血压性脑出血 经额微创穿刺引流 尿激酶
下载PDF
中枢神经细胞瘤诊断和治疗(附五例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勇 黄建军 郭智霖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41-541,共1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侧脑室三角区 MRI检查 治疗 诊断 平均年龄 视乳头水肿 临床资料 首发症状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及对神经元损伤的恢复作用
8
作者 刘勇 袁云鹏 +4 位作者 祝熹 陆伟 郑芳 李轶 赵希敏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23期18-21,共4页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引流术及钻孔引流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元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21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引流术及钻孔引流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元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21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111)和对照组(n=110)。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引流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方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2%vs 90.0%,χ^(2)=6.707,P=0.010);观察组术后颅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vs 9.1%,χ^(2)=4.072,P=0.044),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9.9%vs 2.73%,χ^(2)=4.804,P=0.028);术后观察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4.758,P=0.000)。结论小骨窗开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实可靠,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血肿 小骨窗开颅引流术 钻孔引流术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原文传递
颅底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永谦 丁美修 +1 位作者 王秉玉 郭智霖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处理措施。方法对25例颅底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经漏液糖含量测定即可定性,利用CT脑池造影或MRI检查确定漏口位置;约72%的患者经保...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处理措施。方法对25例颅底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经漏液糖含量测定即可定性,利用CT脑池造影或MRI检查确定漏口位置;约72%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和腰池引流于332d内治愈,6例(24%)并发颅内感染,1例死亡。结论术后早期积极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是预防和处理术后脑脊液漏行之有效的方法;仅少数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修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脑脊液漏 影像学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