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事纠纷调解前置程序的法律规制研究——以上海法院诉调对接的“先行调解”模式为样板参考 被引量:9
1
作者 卢腾达 《时代法学》 2018年第2期75-85,共11页
建立统一规范的调解前置制度,既是重构优化民事纠纷解决与司法资源配置平衡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借鉴域外经验,并以近年来上海法院诉调对接的"先行调解"模式为参考,我国可以明确应当进行调... 建立统一规范的调解前置制度,既是重构优化民事纠纷解决与司法资源配置平衡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借鉴域外经验,并以近年来上海法院诉调对接的"先行调解"模式为参考,我国可以明确应当进行调解前置的案件适用范围、调解组织和人员,并规范完善调解程序、司法确认程序等相关配套措施,进而构建起民事纠纷调解前置的法定化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纠纷 调解前置 诉调对接 强制调解
下载PDF
出口代理纠纷审判实务问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晓镍 徐子良 《法治研究》 2007年第11期40-43,共4页
从出口代理纠纷的审判实务出发,就出口代理与连环买卖的甄别、以收汇为付款条件的条款的效力、"外贸掮客"的法律地位以及外贸企业是否尽到代理义务的尺度把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认定法律关系的性质时,应当综合考虑各种要素... 从出口代理纠纷的审判实务出发,就出口代理与连环买卖的甄别、以收汇为付款条件的条款的效力、"外贸掮客"的法律地位以及外贸企业是否尽到代理义务的尺度把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认定法律关系的性质时,应当综合考虑各种要素,并力求从合同的约定与签约的过程中探寻当事人的真意。对于以收汇为付款条件的条款,在买卖合同情况下,应认定为无效格式条款。对于外贸掮客,应视不同案情作不同区分。最后就衡量外贸企业是否尽到了代理人职责提出可操作性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代理 纠纷 审判实务
下载PDF
《民法典》代位权效力规则的司法适用——基于不同纠纷处理场景的类型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荣学磊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7,共12页
《民法典》第537条代位权效力规则的司法适用应当区分不同的纠纷处理阶段,其中“由债务人的相对人向债权人履行义务”仅涉及代位权纠纷的审理阶段,次债权是否被采取保全、强制执行措施均不影响债权人取得胜诉判决。而“债权人接受履行后... 《民法典》第537条代位权效力规则的司法适用应当区分不同的纠纷处理阶段,其中“由债务人的相对人向债权人履行义务”仅涉及代位权纠纷的审理阶段,次债权是否被采取保全、强制执行措施均不影响债权人取得胜诉判决。而“债权人接受履行后,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终止”,仅涉及代位权纠纷的执行阶段,次债权被采取保全、强制执行措施影响代位权胜诉判决的强制实现。代位权纠纷的执行阶段,本质上是以债务人的次债权来清偿其对债权人的债务,多个强制执行程序均指向债务人的同一项次债权时,构成执行竞合,应区分债务人是否为法人分别按照优先原则、平等原则加以处理。债务人被启动破产程序的情况下,代位权纠纷审理程序应当终止;债权人已取得的代位权胜诉判决也应终止执行,全体债权人均应依据破产程序参与受偿;但是已经执行完毕的代位权胜诉判决原则上不受破产撤销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位权效力 保全 强制执行 债务人破产
原文传递
新时代背景下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顾伟强 朱川 卢腾达 《中国应用法学》 2018年第3期47-58,共12页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实践中也陆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回应和解决,中央适时提出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既标志着司法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也对新时代人民法院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改革中,如何进一...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实践中也陆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回应和解决,中央适时提出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既标志着司法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也对新时代人民法院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改革中,如何进一步厘清综合配套改革与前一阶段改革的关系,科学界定综合配套的内涵和外延,准确研判改革的核心要义,着力聚焦于影响改革全局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是改革推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上几方面出发,提出关于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理论分析和若干思考,以期对推进后续改革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体制 综合配套 核心要义 重点领域
下载PDF
裁决文书附设“法官后语”的思考 我国裁判文书格式和风格的延续与创新 被引量:11
5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年第7期29-32,共4页
近年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二中院)出现了交融情与法的富有人情味的判决书“法官后语”,此一深化裁判文书改革的新思路一经出台,立即在学术界、社会上引起热烈的反响。篇幅不长,甚至“廖廖数语,惜墨如金”,崇尚... 近年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二中院)出现了交融情与法的富有人情味的判决书“法官后语”,此一深化裁判文书改革的新思路一经出台,立即在学术界、社会上引起热烈的反响。篇幅不长,甚至“廖廖数语,惜墨如金”,崇尚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道德,激活长久以来严肃之法律理性,体现判决之道德关怀,裁判的社会效果得以进一步扩展。后语是新生事物,对这一改革举措,上海二中院强调渐进而行,先在二审、再审文书上进行探索,不推行硬指标,从实际出发,从需要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判文书 法官后语 比较法 人民法院 适用条件 中国
下载PDF
非内国仲裁理论对仲裁地选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娅娅 《仲裁研究》 2008年第4期29-36,共8页
随着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仲裁的"非内国化"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从非内国化仲裁的理论与实践评析着手,对非内国仲裁理论能否适用于我国商事仲裁实践从学理、立法上进行了分析,提出仲裁地国法律对仲裁程序的选择和仲裁... 随着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仲裁的"非内国化"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从非内国化仲裁的理论与实践评析着手,对非内国仲裁理论能否适用于我国商事仲裁实践从学理、立法上进行了分析,提出仲裁地国法律对仲裁程序的选择和仲裁效力、执行等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因此意思自治原则不能否定属地原则在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运用。非内国仲裁裁决标准和《纽约公约》对于我国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不宜施加过于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商事仲裁 非内国裁决 仲裁地属地原则
原文传递
居住权的进路探索及裁判规则构造
7
作者 王晓梅 顾嘉旻 《判解研究》 2023年第1期22-46,共25页
居住权系指居住他人房屋的用益物权。2002年的物权法(征求意见稿)已尝试规定居住权,并在2005年的物权法(草案)第四次审议稿中,以12个条文的内容构筑了居住权的具体制度体系,但因彼时的立法者认为居住权的适用范围有限,遂在物权法(草案)... 居住权系指居住他人房屋的用益物权。2002年的物权法(征求意见稿)已尝试规定居住权,并在2005年的物权法(草案)第四次审议稿中,以12个条文的内容构筑了居住权的具体制度体系,但因彼时的立法者认为居住权的适用范围有限,遂在物权法(草案)第五次审议稿中删除了居住权规定,^(①)2007年颁行的物权法最终也并未规定居住权的任何内容。十多年后,民法典最终以6个条文的内容正式确立居住权制度,而与之相关的民事诉讼也逐渐成为审判实务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益物权 居住权 民事诉讼 审判实务 征求意见稿 民法典 裁判规则 审议稿
原文传递
在证券犯罪中合理适用刑事从业禁止制度之提倡--以宁某内幕交易案为切入点 被引量:5
8
作者 黄伯青 李杰文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5-135,共11页
《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刑事从业禁止制度以来,司法实务界鲜有在证券犯罪中适用该措施的判例。究其原因,一是证券领域具有专门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刑法较少涉足该领域;二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刑法》第37条之一第3款中“从其规定”的理解... 《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刑事从业禁止制度以来,司法实务界鲜有在证券犯罪中适用该措施的判例。究其原因,一是证券领域具有专门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刑法较少涉足该领域;二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刑法》第37条之一第3款中“从其规定”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但在证券犯罪中适用刑事从业禁止制度,具有明确的必要性和适当性。当前,应积极提倡将刑事从业禁止制度合理适用于证券犯罪,积极探索该制度在证券犯罪中的适用规范,并坚持判断上的独立性、适用上的必要性、体系上的协调性三个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犯罪 证券市场禁入 刑事从业禁止
原文传递
论有限公司实际出资人的权益救济与公司责任
9
作者 刘力 荣学磊 《公司法律评论》 2011年第1期40-45,共6页
在商事实践中,公司实际出资人出于各种原因,不愿直接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参与公司注册登记,而是选择由他人代为记名于公司相关文件,这种公司记名股东与公司实际出资人相分离的情形,导致了大量的法律纠纷。如何平衡实际出资人、记名股东与... 在商事实践中,公司实际出资人出于各种原因,不愿直接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参与公司注册登记,而是选择由他人代为记名于公司相关文件,这种公司记名股东与公司实际出资人相分离的情形,导致了大量的法律纠纷。如何平衡实际出资人、记名股东与公司三者之间的关系,依法保护公司实际出资人的合法权益,成为司法实践中的难题。2011年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三》)正式开始施行,长期困扰司法实践的公司实际出资人权益保障问题得到有效回应。《公司法解释三》明确了公司实际出资人的法律构成、权益救 济途径以及公司责任,规范了不同公司参与人的权利义务,有助于法官按照商法规律正 确解决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分歧问题。本文结合司法实践,重点解读《公司法解释三》中 有关公司实际出资人权益救济与公司责任的相关条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 记名 问题 实际 出资人 公司法
原文传递
碳关税在WTO框架下的合法性分析——以GATT第20条引言为视角
10
作者 黄文旭 《海关法评论》 2013年第1期330-340,共11页
碳关税违反了GATT第3条第2款规定的国民待遇原则,但仍然可以援引GATT第20条排除其违法性。碳关税措施通过GATT第20条(b)项与(g)项下相关审查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是判断碳关税是否符合GATT第20条引言。碳关税的实施可能存... 碳关税违反了GATT第3条第2款规定的国民待遇原则,但仍然可以援引GATT第20条排除其违法性。碳关税措施通过GATT第20条(b)项与(g)项下相关审查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是判断碳关税是否符合GATT第20条引言。碳关税的实施可能存在任意或不合理的歧视,或者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但碳关税本身并不当然违反GATT第20条引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关税 边境调节措施 WTO GATT第20条
原文传递
上市公司股份代持的穿透式审判思维审视及裁判路径重构
11
作者 钱玉林 徐芙蓉 《证券法苑》 2021年第2期416-438,共23页
司法裁判对于上市公司股份代持问题,一般穿透到源头,否定代持协议效力。判决理由偏向于分析"未披露行为"的危害,但判决结果转而得出"未披露的行为"无效,存在理由与结果的错配,同时未考虑到股份代持中的双层关系,规... 司法裁判对于上市公司股份代持问题,一般穿透到源头,否定代持协议效力。判决理由偏向于分析"未披露行为"的危害,但判决结果转而得出"未披露的行为"无效,存在理由与结果的错配,同时未考虑到股份代持中的双层关系,规制效果不佳。应以不打破双层关系为原则,将法益保护、行为外部性作为前置考虑因素,针对股份在取得、持有和转让三阶段的不同,确立身份冲突时的取舍规则,公司归入权的引入规则以及发起人的严格绑定规则等新的裁判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份代持 穿透式 分层假说 协议效力
原文传递
“禁反言”规则在我国保险疑难案件裁量中的运用
12
作者 朱颖琦 周嫣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8,共5页
"禁反言"虽为英美法上的一项衡平规则,但在我国保险案件裁量中可发挥其独特价值。文章列举审判实务中四个疑难案件,具体阐述"禁反言"规则适用时应具备的积极构成要件,分类列举保险纠纷中先行为的代表性表现形式,并... "禁反言"虽为英美法上的一项衡平规则,但在我国保险案件裁量中可发挥其独特价值。文章列举审判实务中四个疑难案件,具体阐述"禁反言"规则适用时应具备的积极构成要件,分类列举保险纠纷中先行为的代表性表现形式,并分析在言行不一致的情形下应当如何认定先行为。"禁反言"规则在保险司法实务中的运用,仍须遵循立足本国法律、遵循现有的逻辑、优先适用法条的原则,更多地发挥辅助性的作用。在法律有据可循的情况下,它可为疑难案件处理提供思路与论据;在法律空白处,它可作为诚信原则所推导出的下位阶原则运用,为法律原则提供技术支撑,使依据法律原则所裁判的案件更为公正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反言 保险理赔 法律适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