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庭大腺切除术会阴区超声引导选择性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隙麻醉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迎 胡铭仪 +2 位作者 肖静 步莉娜 岳小芳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1期2240-2245,共6页
目的比较前庭大腺切除术会阴区超声引导选择性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隙麻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镇痛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因前庭大腺囊肿需行腺体切除术的女性患者60例,按麻醉方法不同... 目的比较前庭大腺切除术会阴区超声引导选择性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隙麻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镇痛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因前庭大腺囊肿需行腺体切除术的女性患者60例,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蛛网膜下隙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坐骨棘部矢状面阴部神经、髂外动脉旁生殖股神经生殖支、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化、术中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围手术期镇痛效果[麻醉后针刺痛开始消失时间、术后首次疼痛出现时间和运动开始恢复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和术后各时段静息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观察组各时点间的MAP和心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P和心率的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活性药物人均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0.38±0.14)次比(1.31±0.24)次](P<0.01)。观察组的麻醉后针刺痛开始消失时间、术后首次疼痛出现时间均长于对照组[(28.4±7.6)min比(3.7±1.9)min,(530±155)min比(236±36)min](P<0.01),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2.7±0.8)次比(3.7±0.5)次](P<0.01)。对照组术后患者下肢运动恢复时间为(119.4±21.5)min,而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下肢运动丧失。观察组各时段静息时的VAS均低于对照组(P<0.01),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34%(3/29)比33.33%(10/30)](P<0.05),两组患者血管损伤和穿刺神经异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会阴区选择性神经阻滞对前庭大腺切除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镇痛时间持久、并发症较少,是一项安全有效的麻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区超声引导选择性神经阻滞 蛛网膜下隙麻醉 前庭大腺切除术
下载PDF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潘芬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2期3445-3448,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干预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干预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干预护理持续至出院,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runnstrom肌张力分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干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38);试验组干预2周、干预4周、干预后1个月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21;P=0.029;P<0.001),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8;P=0.004;P<0.001);试验组干预4周上肢与下肢Brunnstrom肌张力分级均高于对照组(P=0.032、0.037);试验组干预2周、干预4周、干预后1个月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03;P<0.001);试验组干预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8、0.038)。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效果较好,能促进其肢体功能与神经功能、肌张力恢复,积极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并发症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干预 脑出血偏瘫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氨氯地平引起嗅觉和味觉丧失一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华 张新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03-303,共1页
1病例报告患者女,68岁。因“头面痛伴嗅觉及味觉丧失4个月”入院。入院前4个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面痛,位于右侧顶部及右下颌,伴麻木感,每天均发作,清晨出现且较严重,下午减轻,伴右眼视物模糊,随后逐渐出现味觉减退。1个月前... 1病例报告患者女,68岁。因“头面痛伴嗅觉及味觉丧失4个月”入院。入院前4个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面痛,位于右侧顶部及右下颌,伴麻木感,每天均发作,清晨出现且较严重,下午减轻,伴右眼视物模糊,随后逐渐出现味觉减退。1个月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肺炎,症状好转后发现嗅觉丧失。入院当天门诊测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头颅 MRI 检查提示双侧额顶叶多发皮层下白质动脉硬化性小缺血灶。否认神经科其他疾病史。近期无发热,无纳差或食欲亢进,无进行性消瘦,无失眠,二便正常。有阑尾炎手术史10余年。否认外伤史、输血史、药物过敏史、传染病及毒物接触史。有高血压病病史13年,目前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 口服,1次/d,已服用1年,平时最高血压:160/100 mmHg。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及肿瘤史,否认烟酒等嗜好。以“味嗅觉障碍待查;多脑神经病变,性质待定;高血压病”收入院。视力0.4,左眼裸眼视力0.5,余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味觉丧失 嗅觉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