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髌骨脱位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秦乐 李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0,共3页
髌骨脱位是一种主要由周围解剖结构不稳所导致的疾病,在青少年人群中较为多见,患者通常反复发生膝关节痛,绝大部分髌骨向外脱位。髌骨脱位常伴有髌骨不稳的危险因素,包括胫骨结节-股骨滑车凹距离异常、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和高位髌骨。本... 髌骨脱位是一种主要由周围解剖结构不稳所导致的疾病,在青少年人群中较为多见,患者通常反复发生膝关节痛,绝大部分髌骨向外脱位。髌骨脱位常伴有髌骨不稳的危险因素,包括胫骨结节-股骨滑车凹距离异常、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和高位髌骨。本文综述髌骨脱位及其危险因素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髌骨不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感染性海绵窦血栓形成长期影像学随访一例
2
作者 谢剑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6,共1页
患者女,51岁。无诱因发现视物模糊,右侧睁眼困难2周入院。入院诊断为右动眼神经麻痹。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和颈椎病史,无糖尿病史。体检:神清,语言流利,右眼睑不完全性下垂,眼裂:左8mm、右4mm,右瞳孔直径0.4cm,左瞳孔直径0.3cm。右眼向内... 患者女,51岁。无诱因发现视物模糊,右侧睁眼困难2周入院。入院诊断为右动眼神经麻痹。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和颈椎病史,无糖尿病史。体检:神清,语言流利,右眼睑不完全性下垂,眼裂:左8mm、右4mm,右瞳孔直径0.4cm,左瞳孔直径0.3cm。右眼向内、上、下均受限,外展无露白,无其他异常体征。体温:36.5℃,血压:140/90mmHg,心律:7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血栓形成 动眼神经麻痹 核磁共振 上颌窦炎
下载PDF
3D-TOF-MRA对破裂、未破裂脑动脉瘤检出效能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贞魁 李永东 +1 位作者 王武 李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5-450,共6页
目的:探讨3.0T 3D-TOF-MRA对破裂、未破裂脑动脉瘤检出效能。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2年2月,183例经头颅CT平扫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和228例疑似患有脑动脉瘤或其他脑血管疾病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分别行3.0T 3D-TOF-MRA检查和DSA... 目的:探讨3.0T 3D-TOF-MRA对破裂、未破裂脑动脉瘤检出效能。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2年2月,183例经头颅CT平扫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和228例疑似患有脑动脉瘤或其他脑血管疾病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分别行3.0T 3D-TOF-MRA检查和DSA检查,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检测以患者、动脉瘤、动脉瘤大小为基础的动脉瘤检出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51例患者,共计185枚脑动脉瘤,32例患者无动脉瘤;非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93例患者,共计234枚脑动脉瘤,35例患者无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组4枚动脉瘤假阴性,2枚假阳性。非蛛网膜下腔出血组6枚假阳性。除了基于患者、动脉瘤为基础评价动脉瘤的敏感性有统计学差异外(P=0.037),基于患者、动脉瘤、动脉瘤大小为基础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者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3.0T 3D-TOF-MRA对破裂动脉瘤、非破裂脑动脉瘤检出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3.0T三维时间飞跃法无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永东 陆靖 +4 位作者 孙贞魁 李明华 谭华侨 王武 陈元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评价3.0 T三维时间飞跃法无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D-TOF-MRA)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准确性。方法选择513例疑似动脉瘤或因其他脑血管疾病行3D-TOF-MRA检测的患者。经DSA确诊131例患有微小动脉瘤(143个),170例无动脉瘤... 目的评价3.0 T三维时间飞跃法无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D-TOF-MRA)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准确性。方法选择513例疑似动脉瘤或因其他脑血管疾病行3D-TOF-MRA检测的患者。经DSA确诊131例患有微小动脉瘤(143个),170例无动脉瘤。以该301例为研究对象,容积重建DSA(VR-DSA)为金标准,评估3D-TOF-MRA在诊断微小动脉瘤中的价值。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脉瘤的数目及动脉瘤位置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301例中,3D-TOF-MRA共检测出动脉瘤患者135例(149个)。①以患者为样本数,3D-TOF-MRA检测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98.5%、94.7%、95.6%及97.0%。以动脉瘤为样本数,上述指标分别为96.8%、98.6%、95.3%、94.6%及98.9%。②与无SAH患者比较,3D-TOF-MRA诊断SAH的假阴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准确率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单发或多发动脉瘤对诊断动脉瘤无影响。④3D-TOF-MRA诊断位于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的微小动脉瘤的准确性最高,均为100%,诊断位于颈内动脉系统、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的准确性分别为97.3%和98.4%。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微小动脉瘤比较,3D-TOF-MRA诊断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的准确性略低,P=0.039。结论 3D-TOF-MRA对微小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高,基本可以替代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微小动脉瘤 容积重建
下载PDF
颅内动脉开窗畸形伴脑动脉瘤的MRA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杭晓杰 程鸣 +5 位作者 杨亚旭 潘海滨 黄峰 朱平 孙贞魁 顾斌贤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应用3D.TOFMRA对颅内动脉开窗畸形伴发脑动脉瘤解剖分型并探讨颅内动脉开窗畸形与脑动脉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10间的4,652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在23~73岁,疑似因颅内动脉瘤或其他脑血管疾患行磁共振血管... 目的:应用3D.TOFMRA对颅内动脉开窗畸形伴发脑动脉瘤解剖分型并探讨颅内动脉开窗畸形与脑动脉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10间的4,652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在23~73岁,疑似因颅内动脉瘤或其他脑血管疾患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3D—TOF—MRA),并对所有图像行容积重建(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以明确颅内动脉开窗畸形、脑动脉瘤存在与否,如果存在开窗畸形及脑动脉瘤,则根据颅内动脉开窗畸形与脑动脉瘤的解剖关系,将其分为三种类型:I型,动脉瘤与开窗畸形紧邻但不位于窗内;Ⅱ型,动脉瘤位于开窗畸形窗内;Ⅲ型,动脉瘤与开窗畸形较远,无明确联系。结果:141例存在开窗畸形(13%),其中24例存在脑动脉瘤(17%),24例中,I型例,II型3例;III型14例。结论:VR3D—TOF-MRA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开窗畸形与脑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毗邻关系,颅内动脉开窗畸形伴有较高的脑动脉瘤发生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窗畸形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双Willis覆膜支架在犬颈动脉梭形动脉瘤模型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闫磊 施万印 +1 位作者 朱悦琦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09-713,共5页
目的建立梭形动脉瘤模型,用以评价双Willis覆膜支架在该动脉瘤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静脉囊移植方法,在犬颈总动脉建立梭形动脉瘤模型。4周后采用"望远镜"技术植入2枚Willis覆膜支架。支架植入后2周、1个月和3个月行血... 目的建立梭形动脉瘤模型,用以评价双Willis覆膜支架在该动脉瘤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静脉囊移植方法,在犬颈总动脉建立梭形动脉瘤模型。4周后采用"望远镜"技术植入2枚Willis覆膜支架。支架植入后2周、1个月和3个月行血管造影随访,并在1、3个月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制作8枚梭形动脉瘤模型,并植入16枚Willis覆膜支架。建立动脉瘤模型和支架植入过程均无并发症。血管造影随访显示,6枚动脉瘤模型完全闭塞,2枚动脉瘤模型有少量内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支架植入后的内皮化过程,动脉瘤腔内则充满血栓。结论静脉囊移植方法建立的梭形动脉瘤模型或许可以模拟其临床治疗特点,双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是犬颈动脉梭形动脉瘤模型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形动脉瘤 覆膜支架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快速原型技术建立人颅段颈内动脉弯曲的动物模型及Willis覆膜支架的柔顺性测试 被引量:4
7
作者 谢剑 李明华 +5 位作者 朱悦琪 谭华侨 李永东 范春华 胡丁君 乔瑞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在犬体内建立人颅段颈内动脉系列弯曲形态的动物模型,并测试Willis覆膜支架柔顺性。方法3T磁共振3D-TOFMRA序列采集头颅横断面DICOM格式图像,导入MATERIALISEMIMICS和Pro-E软件,做出管状三维数字模型。根据该文件利用快速原型技术... 目的在犬体内建立人颅段颈内动脉系列弯曲形态的动物模型,并测试Willis覆膜支架柔顺性。方法3T磁共振3D-TOFMRA序列采集头颅横断面DICOM格式图像,导入MATERIALISEMIMICS和Pro-E软件,做出管状三维数字模型。根据该文件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出TangoPlus材料的实体模型并硅胶涂层。将犬两侧颈内动脉切断,一端结扎,一端穿过模型做端端吻合,得到人颅段颈内动脉弯曲形态的动物模型。1周后在DSA下置入Willis覆膜支架8枚(3.5mm×16mm2枚,3.5mm×13mm2枚,3.5mm×10mm2枚,3.5mm×7mm2枚)通过模型段血管释放到远端,设对照2枚。结果在犬体内成功复制了人颅段颈内动脉弯曲形态的动物模型10例。Pro-E软件中进行图像融合比较,模型血管与志愿者颈内动脉高度相似。Willis覆膜支架分组测试时,无血管痉挛和急性血栓形成,测试后病理检查3.5mm×16mm组可见血管内膜及中膜不同程度损伤,3.5mm×13mm组可见内皮损伤及肿胀,3.5mm×10mm组仅见内皮肿胀,3.5mm×7mm组内皮肿胀更少见。结论本实验模型具有高度可控性,可重复性和真实性,手术操作简单,可用于神经介入材料的研究和测试,为神经介入医师培训提供了可靠的工具。Willis覆膜支架具有较好的柔顺性,在弯曲血管中长度越小对血管内膜损伤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快速原型技术 颈内动脉 支架
下载PDF
IVIM评价兔VX2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亚旭 李跃华 魏小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索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无创性影像学成像指标,可快速、重复地量化肿瘤微血管状态。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1周组(10只)、2周组(10只)、3周组(10只)和4周组(10只)共4组,1周组在VX2肿瘤植入后7天、2周组分别在肿瘤植入后... 目的:探索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无创性影像学成像指标,可快速、重复地量化肿瘤微血管状态。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1周组(10只)、2周组(10只)、3周组(10只)和4周组(10只)共4组,1周组在VX2肿瘤植入后7天、2周组分别在肿瘤植入后7天和14天、3周组分别在7天和21天、4周组分别在7天和28天均进行MRI扫描,以正常大腿肌肉组织作为对照,在最后一次MRI扫描后处死实验兔进行CD34免疫组化分析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各组间DWI和IVIM相关参数的差异以及这些参数与MVD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各组的D*值和f值与MVD计数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均<0.05),而ADC值和D值与MVD计数间均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P均>0.05)。结论:IVIM的D*值与f值可以量化肿瘤进展时期微血管的情况,在评价肿瘤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微血管密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3.0TMR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与DS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比较 被引量:32
9
作者 顾秀玲 李明华 +5 位作者 李永东 孙贞魁 谭华桥 王武 顾斌贤 陈元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以DSA为对照,研究3.0TMRVR重组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方法411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或其他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行DSA检查前进行3D-TOF-MRA检查,MRA检查后2周内进行DSA检查,以2D-DSA和VR-DSA结果作为金... 目的以DSA为对照,研究3.0TMRVR重组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方法411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或其他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行DSA检查前进行3D-TOF-MRA检查,MRA检查后2周内进行DSA检查,以2D-DSA和VR-DSA结果作为金标准。42例患者被排除(6例因运动伪影被排除,36例因缺少VR-DSA数据被排除)。从每例患者有无动脉瘤、每枚动脉瘤和动脉瘤大小(〈3mm、3~5mm、〉5~10mm、〉10mm)3方面评估VR3D.TOF-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在最终入选的369例患者中,VR-DSA在246例患者中检测到306枚颅内动脉瘤,123例患者无动脉瘤;3D-TOF-MRA在249例患者中检测到311枚颅内动脉瘤,120例患者无动脉瘤。从患者方面评估,VR3D-TOF-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依次为97.6%(360/369)、99.2%(242/244)和94.4%(118/125);从动脉瘤方面评估,VR3D-TOF-MRA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依次为98.3%(524/533)、99.3%(304/306)和96.1%(220/229);基于动脉瘤大小(〈3mm)的评估,VR3D-TOF-MRA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依次为96.4%(214/222)、98.2%(112/114)和94.4%(102/108)。结论VR3D-TOF-MR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并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和无须对比剂的检查方法来替代DSA诊断和筛查颅内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Willis覆膜支架与弹簧圈栓塞治疗颅段颈内动脉瘤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贞魁 李永东 +7 位作者 顾斌贤 李明华 谭华桥 王武 宋冬雷 冷冰 王珏 张培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目的比较Willis覆膜支架和弹簧圈栓塞治疗颅段颈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89例经皮动脉穿刺行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证实的颅段颈内动脉瘤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A组43例,行Willis覆膜支架治疗;B组46例,行弹簧圈治疗。术后3、6、12个月... 目的比较Willis覆膜支架和弹簧圈栓塞治疗颅段颈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89例经皮动脉穿刺行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证实的颅段颈内动脉瘤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A组43例,行Willis覆膜支架治疗;B组46例,行弹簧圈治疗。术后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进行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搜集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2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X2检验,对即刻血管造影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A组患者支架成功置人42例,失败1例;B组46例弹簧圈栓塞均获成功,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999)。即刻脑血管造影显示A组34例动脉瘤完全闭塞(81%),B组24例完全闭塞(52%);平均手术时间A组(103±13)rain,B组(143±39)min,2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P〈0.01)。并发症A组6例,B组8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20,P〉0.05)。A组41例随访6~41个月,脑血管造影显示39例动脉瘤完全闭塞(95%);B组45例随访7—47个月,22例完全闭塞(4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后一次随访结果显示,完全康复A组22例、B组27例,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352,P〉0.05)。结论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Willis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颅段动脉瘤的结果优于弹簧圈栓塞术,而临床表现2组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弹簧圈 支架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和长期随访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文萍 方淳 +5 位作者 李明华 朱悦琦 谭华桥 王珏 刘传森 张蓓蕾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67-1671,共5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宽颈微小动脉瘤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至2008年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4枚动脉瘤)。根据血管造影表现,分为完全栓塞、次全栓...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宽颈微小动脉瘤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至2008年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4枚动脉瘤)。根据血管造影表现,分为完全栓塞、次全栓塞和部分栓塞。术后进行长期随访并搜集造影和临床结果。结果所有动脉瘤使用弹簧圈均成功填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2例共14枚动脉瘤中,次全栓塞8枚,部分栓塞6枚。3例弹簧圈部分残留于载瘤动脉,未出现弹簧圈移位及血栓形成。12例均经1~2年随访。随访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临床随访显示所有患者未出现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及神经系统缺血症状。结论初步结果显示,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宽颈微小动脉瘤稳定、有效。长期随访证明次全栓塞者也可发展为完全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颈内动脉 微小动脉瘤 栓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