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硬化蛋白和骨形成蛋白-4在诊断异位骨化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航 肖海军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396-399,共4页
目的观察骨硬化蛋白和骨形成蛋白-4在诊断外伤患者异位骨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外伤患者104例,按照受伤类型分为单纯脑外伤组(41例),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28例)和单纯四肢骨折组(35例)。根据骨折是否异... 目的观察骨硬化蛋白和骨形成蛋白-4在诊断外伤患者异位骨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外伤患者104例,按照受伤类型分为单纯脑外伤组(41例),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28例)和单纯四肢骨折组(35例)。根据骨折是否异位骨化分为异位骨化组(12例)和非异位骨化组(92例)。观察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硬化蛋白和骨形成蛋白-4水平的变化,与是否骨化之间的关系,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两指标在诊断异位骨化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和单纯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脑外伤组(P <0. 01),而单纯四肢骨折组骨硬化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P <0. 01),骨硬化蛋白水平异位骨化组明显低于无异位骨化组(P <0. 01),3 d、15 d和30 d间比较,15 d水平最高(P <0. 01);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和单纯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形成蛋白-4明显低于单纯脑外伤组(P <0. 01),而单纯四肢骨折组明显低于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P <0. 01),骨形成蛋白-4异位骨化组明显高于无异位骨化组(P <0. 01),在3 d、15 d和30 d间比较,15 d水平最高(P <0. 01)。伤后15 d血清骨硬化蛋白与骨形成蛋白-4之间呈负相关(r=-0. 509,P <0. 01)。伤后15 d骨硬化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179. 49 ng/L,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0. 20%,AUC为0. 976;骨形成蛋白的最佳截距为273. 69 ng/L,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 91%,AUC为0. 998。两指标在诊断骨异位骨化形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骨硬化蛋白和骨形成蛋白-4在诊断异位骨化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骨硬化蛋白 骨形成蛋白-4 外伤 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