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腔肿瘤介入放射学治疗近况 被引量:4
1
作者 黄金华 季博青 +1 位作者 林浩皋 尚克中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3年第3期177-179,共3页
外科手术是盆腔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许多复发性、转移性以及进展期肿瘤外科手术已难奏效。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使肿瘤缩小、腹水减少、出血停止、粘连和浸润减轻,常为患者创造二次手术机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介入放射学 进展期肿瘤 动脉灌注 中晚期患者 外科手术 栓塞化疗 动脉栓塞 双侧子宫动脉 阴道动脉
下载PDF
骨肿瘤的宏观状况与放射学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尚克中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5-118,98,共5页
骨肿瘤的宏观状况指骨肿瘤在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及职业中的发病率,不同时间内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和原因,在各系统总发病率中的比例。
关键词 骨肿瘤 发病率 放射医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肠缺血的影象学诊断及介入放射学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黄金华 尚克中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2年第2期83-85,共3页
肠缺血并非少见,约占美国一些医院住院病人的1%,目前仍常被漏、误诊。本病分急性和慢性,最常累及的血管为肠系膜上动脉。选择性动脉造影不仅是迅速确诊的方法,还可经导管向狭窄动脉持续滴注血管扩张药,使急性肠缺血的死亡率由90%降至46%... 肠缺血并非少见,约占美国一些医院住院病人的1%,目前仍常被漏、误诊。本病分急性和慢性,最常累及的血管为肠系膜上动脉。选择性动脉造影不仅是迅速确诊的方法,还可经导管向狭窄动脉持续滴注血管扩张药,使急性肠缺血的死亡率由90%降至46%;对慢性肠缺血者可进行血管成形术。本文简介了本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对平片、B超、CT、MR、核素等影象检查的优选规程作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 影象诊断 放射疗法
下载PDF
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性肺损伤的X线表现
4
作者 孙建军 马建芳 季博青 《东南国防医药》 2006年第3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性肺损伤的X线征象表现。方法收集放射性肺损伤患者86例的临床X线影像资料,于放疗后3个月、半年、1年摄X线片观察;对肺部X线征象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放射性肺损伤常见X线征象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提出... 目的探讨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性肺损伤的X线征象表现。方法收集放射性肺损伤患者86例的临床X线影像资料,于放疗后3个月、半年、1年摄X线片观察;对肺部X线征象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放射性肺损伤常见X线征象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提出放射性肺损伤分为渗出期、中间期、纤维化期。结论X线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肿瘤 放射摄影术 损伤 X线表现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象测定胃食管返流
5
作者 周国伟 侯永健 +2 位作者 尚克中 韩品方 马寄晓 《上海医学影像》 1994年第2期63-65,共3页
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象诊断胃食管返流具有方法简便、灵敏、非侵入性、定量等优点。作者用本法检测18例正常人均未见返流,84例胃食管返流可疑病人检出率为78.6%,而X线钡剂胃肠和内窥镜检查的检出率仅为70.2%和26%,分别为放射性核素显... 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象诊断胃食管返流具有方法简便、灵敏、非侵入性、定量等优点。作者用本法检测18例正常人均未见返流,84例胃食管返流可疑病人检出率为78.6%,而X线钡剂胃肠和内窥镜检查的检出率仅为70.2%和26%,分别为放射性核素显象检出率的89.3%和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胃食管返流 诊断 X线检查 内窥镜检查
下载PDF
股骨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6
作者 樊凯华 周碧 +2 位作者 张开华 杨凯 吴春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318-1321,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LSMF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4例病理证实为股骨LSMFT患者,行CT和MRI及X线摄影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24例患者中位于股骨近端23例,股骨远端1例。16例患者无明显症状,8例患者有轻度疼痛。X线... 目的探讨股骨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LSMF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4例病理证实为股骨LSMFT患者,行CT和MRI及X线摄影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24例患者中位于股骨近端23例,股骨远端1例。16例患者无明显症状,8例患者有轻度疼痛。X线及CT表现为磨玻璃或囊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楚,有明显的硬化边,病灶内密度不均、见骨嵴及分隔,局部骨皮质增厚,增强后见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_(1)WI、T_(2)WI压脂均为混杂信号,T_(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内见少许高信号,T_(2)WI压脂以等高信号为主,内见部分明亮高信号,病灶边缘见T_(1)WI、T_(2)WI均为低信号的硬化环,增强后强化不均匀。结论股骨LSMFT好发于股骨近端,影像特点为密度或信号不均匀的病灶,内见骨嵴、骨性分隔、黏液及少许脂肪成分,有明显硬化边,邻近骨皮质光整,增强后不均匀强化。MRI检查能够更好的辨别出病变内的多种成分,更有利于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卫国 吴春根 +5 位作者 程永德 顾一峰 王涛 王珏 王武 张培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8例患者共31处椎体转移瘤,5处椎体后缘有骨质破坏。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8例患者共31处椎体转移瘤,5处椎体后缘有骨质破坏。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先行RFA,再行PVP,术后随访4~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患者所需服用止疼药的剂量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并分析其并发症等情况。并用SPSS 11.O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17分降至4.5分,术后1个月降至2.5分,17例止痛药用量减少,1例维持原剂量。1处椎体发生椎间盘渗漏,3处椎体发生椎旁渗漏,2处椎体发生硬膜外渗漏,但临床无明显症状。结论DSA引导下RF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其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瘤 DSA引导
下载PDF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培蕾 鲁海涛 +2 位作者 朱悦奇 李明华 赵俊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缺血再灌注组24只,丁苯酞治疗组24只。每组再分为缺血2、3和4 h后再灌注...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缺血再灌注组24只,丁苯酞治疗组24只。每组再分为缺血2、3和4 h后再灌注3个亚组,每亚组8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神经功能和脑梗死范围,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范围也随之增高,缺血再灌注组在缺血2、3和4 h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6±0.6)分、(3.7±1.0)分和(4.2±1.0)分,脑梗死容积比率分别为(27.6±5.4)%、(33.1±6.1)%和(42.3±7.3)%;而在丁苯酞治疗组则分别为(1.2±0.5)分、(1.6±0.7)分、(2.3±0.9)分和(9.8±1.6)%、(16.7±2.3)%和(20.7±3.9)%,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并发现丁苯酞治疗组的缺血4 h的症状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比率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丁苯酞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的VEGF表达均逐渐减弱。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其他两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的VEGF表达明显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表达相关,并能延长缺血再灌注治疗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丁苯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防
下载PDF
经皮骨成形术治疗椎外转移性骨肿瘤的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田庆华 吴春根 +3 位作者 顾一峰 何煜 李明华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45-650,共6页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POP)治疗椎体外转移性骨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91处病灶)行POP治疗的椎外骨转移性肿瘤患者。其中38例患者同时行射频消融术(RFA)。临床适应证为视觉模拟评分(VAS)高于3分,并对止...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POP)治疗椎体外转移性骨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91处病灶)行POP治疗的椎外骨转移性肿瘤患者。其中38例患者同时行射频消融术(RFA)。临床适应证为视觉模拟评分(VAS)高于3分,并对止痛药耐受。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通过术前、术后VAS评分及止痛药服用量的变化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1.4)分降至术后(2.4±1.9)分,术后3个月降至(1.9±1.7)分,术后6个月降至(1.7±1.6)分。术后10例患者(15.9%)疼痛完全缓解,36例(57.1%)完全不需止痛药,23例(36.5%)止痛药用量减少或止痛药级别降级,3例(4.8%)维持原剂量,1例(1.6%)使用止痛药级别升级。单独行POP与POP联合RFA治疗疼痛缓解程度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892)。13例(20.6%)发生肿瘤周围软组织骨水泥渗漏,但临床无明显症状;1例发生病理性骨折。结论 DSA引导下行POP治疗椎外转移性骨肿瘤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骨成形术 骨转移瘤 椎外 疼痛评分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105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卫国 谢其根 +2 位作者 吴春根 顾一峰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47-751,共5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行RFA联合PVP或单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362例,选择其中具有完整资料的2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行RFA联合PVP或单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362例,选择其中具有完整资料的2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RFA联合PVP组(A组)105例,153节椎体;单纯PVP组(B组)121例,190节椎体。比较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骨水泥的外漏率、外漏类型,采用R×C列联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疼痛缓解根据WHO标准,A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有效率为分别为83.8%、86.9%、87.2%和82.2%;B组同期有效率分别为81.0%、83.6%、84.1%和80.5%,经配对t检验,术后随访时间段两组患者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P〈0.05),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分别为17.6%和37.4%,采用C列联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B组有3例患者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用激素、脱水、止痛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RFA联合PVP与单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两组术后疗效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骨水泥外漏少于B组,PVP之前行RFA可减少骨水泥外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射频消融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外漏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与DSA诊断肺隔离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梁欣 李卉 +2 位作者 张国滨 李明华 赵俊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16-820,共5页
目的评估64排CT血管造影(CTA)对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 43例疑似肺隔离症患者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手术前接受64排CTA检查。从患者及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 目的评估64排CT血管造影(CTA)对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 43例疑似肺隔离症患者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手术前接受64排CTA检查。从患者及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肺隔离症在CT平扫显示为囊性(5例)、实性(25例)或囊实性病灶(13例),病灶从1.5 cm至12 cm不等。CTA诊断37例患者为肺隔离症,6例为非肺隔离症。DSA和(或)手术显示37例患者为肺隔离症,6例为非肺隔离症。从患者方面评估,CTA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率为97.7%,敏感度为97.3%的,特异度为100%,PPV为100%,NPV为85.7%。从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率为98.0%,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100%,PPV为100%,NPV为85.7%。从患者、血管两方面比较,CTA与DSA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以替代DSA用于术前诊断肺隔离症。CTA不仅能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而且可以提供异常肺实质、气管及周围肺气肿等具体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栓塞
下载PDF
暂时性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程英升 杨仁杰 +6 位作者 尚克中 李明华 陈维雄 庄奇新 许建荣 陈尼维 杨世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暂时性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疗效,为食管良性狭窄提供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对象与方法1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食管最窄处直径1mm~5mm,吞咽困难评分为3~4级。在X线下置入可扩张金属带膜内支架,术后3~7天由胃... 目的分析暂时性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疗效,为食管良性狭窄提供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对象与方法1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食管最窄处直径1mm~5mm,吞咽困难评分为3~4级。在X线下置入可扩张金属带膜内支架,术后3~7天由胃镜取出内支架。结果12例患者支架置入和支架取出成功率均为100%。操作死亡率为0%。支架置入后吞咽困难明显好转,吞咽困难评分0级-1级,平均0.6±0.4级;支架取出后吞咽困难评分0级~2级,平均0.8±0.5级。支架置入后管腔直径16~22mm,平均18.4±2.9mm。支架取出后一周内管腔直径10mm~18mm,平均14.5±2.7mm。患者术后随访3~50个月。随访期内管腔直径未见明显改变,吞咽能力在随访3个月内逐渐好转,3个月后处于维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暂时性 介入治疗/支架
下载PDF
贲门失弛缓三种介入治疗方法选择和中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程英升 杨仁杰 +6 位作者 李明华 陈维雄 尚克中 庄奇新 许建荣 陈尼维 储榆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20-224,共5页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并分析 3种介入治疗方法中远期疗效。方法  5 0例食管贲门失弛缓患者。其中球囊导管扩张术组 (A组 ) 30例 ;永久性金属内支架扩张组 (B组 )5例 ;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组 (C组 ) 15例。C组术...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并分析 3种介入治疗方法中远期疗效。方法  5 0例食管贲门失弛缓患者。其中球囊导管扩张术组 (A组 ) 30例 ;永久性金属内支架扩张组 (B组 )5例 ;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组 (C组 ) 15例。C组术后 3~ 7天由胃镜取出支架。结果 A组 30例共进行 5 6次球囊扩张 ,平均 1.9次。其中 13例增加直径分级扩张 3次 ;17例扩张 1次。B组 5例 ,安放不带膜支架 5只。C组 15例 ,安放部分带膜支架 15只 ,术后均用胃镜取出。A组贲门管腔直径术前为 (2 .4± 1.2 )mm ,术后为 (9.7± 3.0 )mm ;吞咽困难评分术前为 (2 .4± 1.2 )级 ,术后为 (1.0± 0 .3)级 ;主要并发症为疼痛和反流。超过 6个月的随访患者中 6 0 % (18/30 )复发吞咽困难 ,超过 1年的随访患者中90 % (18/2 0 )复发吞咽困难。B组贲门管腔直径术前为 (3.2± 2 .0 )mm ,术后为 (18.4± 1.7)mm ;吞咽困难评分术前为 (2 .4± 1.1)级 ,术后为 (0 .4± 0 .2 )级 ;主要并发症为疼痛、反流、出血和肉芽增生。超过 6个月的随访患者中 6 0 % (3/5 )复发吞咽困难 ,超过 1年的随访患者中 5 0 % (1/2 )复发吞咽困难。C组贲门管腔直径术前为 (3.4± 2 .9)mm ,术后为 (14.7± 2 .9)mm ;吞咽困难评分术前为 (2 .5± 1.1)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驰缓 介入治疗 方法 疗效
下载PDF
食管良性狭窄介入治疗方法探讨和再狭窄原因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程英升 尚克中 +3 位作者 庄奇新 李明华 许建荣 杨世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良性狭窄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并分析发生食管再狭窄的主要原因。对象与方法:50例食管良性狭窄病人,其中35例采用X线下不同型号球囊导管扩张治疗。另15例在X线下置入食管内支架。所有病人治疗前皆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结... 目的:探讨食管良性狭窄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并分析发生食管再狭窄的主要原因。对象与方法:50例食管良性狭窄病人,其中35例采用X线下不同型号球囊导管扩张治疗。另15例在X线下置入食管内支架。所有病人治疗前皆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结果:35例食管良性狭窄共进行67次球囊扩张,平均1.9次。摄食能力术前后分级和术后症状复发时分别为1.43±0.80级.4.88±0.83级和1.71±0.82级。食管最狭窄处直径术前后和症状复发时分别为4.02±2.09mm.9.86±2.98mm和4.52±1.95mm。症状缓解1~12月,平均3.14±2.37个月。15例食管良性狭窄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100%。支架置入前后摄食能力分级为0.8±0.84级和3.8±0.45级,食管管腔内径术前后为3.6±1.34mm.18.4±0.89mm。术后随访10天~30月,平均10.5个月。发生再狭窄3例。结论:食管狭窄介入治疗是提高食管良性狭窄治疗短期疗效的首选方法。食管再狭窄主要是肉芽组织增生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狭窄 介入治疗 食管良性狭窄
下载PDF
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介入治疗贲门失弛缓及其中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维雄 程英升 +5 位作者 杨仁杰 李明华 庄奇新 陈尼维 许建荣 尚克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896-899,共4页
目的探讨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在贲门失弛缓介入治疗中应用及其中远期疗效随访。方法 20例贲门失弛缓患者,在 X 线引导下置入国产带膜支架,术后3d~7d,由内镜取出,20例贲门失弛缓患者安放暂时性金属内支架20只(其中20mm 直径支架12只;... 目的探讨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在贲门失弛缓介入治疗中应用及其中远期疗效随访。方法 20例贲门失弛缓患者,在 X 线引导下置入国产带膜支架,术后3d~7d,由内镜取出,20例贲门失弛缓患者安放暂时性金属内支架20只(其中20mm 直径支架12只;25mm 直径支架8只),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并给予食管下段括约肌(LES)静息压力测定。结果 20例患者支架置入和支架取出成功率均为100%,操作死亡率为0%,支架置入后吞咽困难明显好转,吞咽困难评分0级;贲门管腔直径20 mm 和25mm,平均(22±3)mm,暂时性支架扩张术后,贲门狭窄直径明显高于治疗前、吞咽困难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LES 静息压明显降低(P<0.001);支架置入前,食管管腔直径1~9(平均5±4) mm;支架取出1wk 内管腔直径为10~18(平均14±3)mm.吞咽困难评分术前为2~3(平均2.4±0.3)级;支架取出后吞咽困难评分为0~1(平均O.5±0.3)级支架置入前 LES 静息压力为40~66(平均53±10)mmHg(1mmHg=0.133kPa);支架取出后 LES 静息压力为0~20(平均10±8)mmHg.支架置入后并发症有胸部胀痛12例,反流8例,支架取出后少量出血3例,反流2例,所有并发症均给予有效处理,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6(平均16.5±9.3)mo.随访期内使用直径20mm 支架的患者有3例(15%)在治疗后6mo 内复发吞咽困难,17例(85%)在随访期内吞咽能力明显好转。结论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是贲门失弛缓介入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且中远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 治疗 介入疗法 支架 扩张术 胃镜
下载PDF
Innova 3D技术指导经皮椎体成形穿刺路径:降低骨水泥渗透发生率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松华 杨凯 +2 位作者 申玉兰 田庆华 吴春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473-2478,共6页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为修复脊柱压缩性骨折及肿瘤脊柱转移一种新的手段,在该修复方法中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nnova 3D技术对穿刺路径进行引导,可有效防止骨水泥外渗等情况出现。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nnova 3D技术对经皮椎体成形...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为修复脊柱压缩性骨折及肿瘤脊柱转移一种新的手段,在该修复方法中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nnova 3D技术对穿刺路径进行引导,可有效防止骨水泥外渗等情况出现。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nnova 3D技术对经皮椎体成形穿刺路径的影响。方法:2014年3至9月纳入72例患者共94个脊柱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46个椎体不应用Innova 3D技术,实验组36例48个椎体应用Innova 3D技术,所有病灶术后均应用螺旋CT检查对骨水泥分布情况进行评估。两组间图像质量比较采用非参数的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与结论:对照组29例骨水泥无或轻微渗漏,7例渗漏较明显:其中2个椎体为椎间盘渗漏,2个椎体为椎旁软组织渗漏,2个椎体为静脉丛渗漏,1例为椎弓根渗漏;实验组35例骨水泥无或轻微渗漏,1例渗漏较明显。实验组采用Innova 3D技术,骨水泥渗漏及透视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nnova 3D技术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实时建立多平面图像,及时指导调整穿刺路径,从而降低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经皮椎体成形 Innova 3D技术 穿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图像处理 透视时间 骨水泥渗透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颈椎转移瘤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何煜 吴春根 +5 位作者 李明华 茅爱武 顾一峰 张培蕾 王珏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3种路径治疗颈椎溶骨性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57节椎体)经PVP治疗颈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HO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总结不同部位椎体3种手术入...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3种路径治疗颈椎溶骨性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57节椎体)经PVP治疗颈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HO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总结不同部位椎体3种手术入路的应用经验。结果3组穿刺路径分别是前外侧入路、侧方入路、经椎间盘入路。所有椎体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技术成功率达100%。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资料完整的32例患者中11例完全缓解(CR),20例部分缓解(PR)、1例术后轻度缓解(MR),0例无效(NR),临床治疗有效率(CR+PR)达96.87%。患者术前、术后24 h、1周和3个月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节椎体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29.82%),但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前外侧入路PVP治疗C4~C7溶骨性转移瘤方便安全、有效。侧方入路治疗Cl,经椎间盘入路治疗C2、C3椎体转移瘤亦安全可行。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经皮椎体成形术 颈椎 溶骨性 介入
下载PDF
男性尿道狭窄超声显像与X线尿道造影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胡兵 陈曾德 +6 位作者 庄奇新 金三宝 徐佑璋 朱家安 应涛 陈磊 周永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9期870-873,共4页
目的 比较尿道超声显像和X线尿道造影对男性尿道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94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 ,按常规行超声和X线尿道造影检查 ,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尿道狭窄的显像特点。结果 尿道超声显像在狭窄部位的定位 ... 目的 比较尿道超声显像和X线尿道造影对男性尿道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94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 ,按常规行超声和X线尿道造影检查 ,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尿道狭窄的显像特点。结果 尿道超声显像在狭窄部位的定位 ,狭窄长度的测量 ,瘢痕范围的估测 ,假道、活瓣、结石显示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X线尿道造影。X线尿道造影在后尿道瘘道、骨盆畸形等显像上有较大的价值。结论 尿道超声显像应列为尿道狭窄常规的检查方法 ,结合X线尿道造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超声显像 X线尿道造影 尿道狭窄 男性
下载PDF
DSA引导下经皮髋臼成形术治疗髋臼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春根 王卫国 +5 位作者 程永德 顾一峰 旷小春 李明华 赵晖 姚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1-915,共5页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髋臼成形术(PA)治疗髋臼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与疗效。方法15例患者共19处髋臼转移瘤,病灶最大径13~25mm,平均(19±4)mm,注入骨水泥5~13ml,平均(8.2±2.3)ml。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髋部疼痛,其...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髋臼成形术(PA)治疗髋臼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与疗效。方法15例患者共19处髋臼转移瘤,病灶最大径13~25mm,平均(19±4)mm,注入骨水泥5~13ml,平均(8.2±2.3)ml。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髋部疼痛,其中4例能独立行走,但有跛行,8例需要在拐杖帮助下短距离行走,3例完全不能行走。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行PA,术后随访1~12个月,采用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行走功能评分和患者所需服用止疼药的剂量评价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等情况。并用SPSS12.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h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8分降至4.2分,术后1个月降至2.5分;行走功能评分由术前1.5分升至2.5分;14例患者止痛药用量减少,1例患者维持原剂量。3处发生髋臼旁软组织渗漏,3处发生髋臼周围血管渗出,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DSA引导下PA治疗髋臼转移性肿瘤可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可以改善行走功能,其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骨成形术 经皮髋臼成形术 髋臼转移瘤 DSA引导
下载PDF
吞咽障碍患者咽和食管的动态造影 被引量:19
20
作者 尚克中 程英升 +1 位作者 吴春根 庄奇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在吞咽障碍患者中咽和食管动态造影(PEDI)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吞咽障碍患者共进行PEDI851例次.PEDI程序:直立咽部侧、斜、正位吞钡X线录像和食管仰卧吞钡右前斜位X线录像或点片.结果发现功能或动力性疾... 目的探讨在吞咽障碍患者中咽和食管动态造影(PEDI)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吞咽障碍患者共进行PEDI851例次.PEDI程序:直立咽部侧、斜、正位吞钡X线录像和食管仰卧吞钡右前斜位X线录像或点片.结果发现功能或动力性疾病604例(71%),发生于咽、食管及咽连同食管3者的频率分别为162例(19%),247例(29%)和272例(32%).结构性病变68例(8%),发生于咽和食管者分别为11例(13%)和57例(67%),结构性病变中功能异常者66例(78%),占68例中的98%.无异常发现者122例(143%).结论PEDI是诊断吞障的方便、准确的检查方法,与测压结果的符合率可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食管疾病 咽造影 食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