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纽介堡方程的色纺织物颜色预测
1
作者 杨柳 李羽佳 +2 位作者 俞琰 马磊 张瑞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色纺织物由多种色纤维混合织造,其颜色预测过程复杂,基于格拉斯曼色光混合理论和印刷网点的纽介堡方程,建立了便于计算的颜色预测模型。预测过程分2种情况讨论,一种是取决于表面一层色纤维,另一种是取决于最上面2层纤维相互作用。当考... 色纺织物由多种色纤维混合织造,其颜色预测过程复杂,基于格拉斯曼色光混合理论和印刷网点的纽介堡方程,建立了便于计算的颜色预测模型。预测过程分2种情况讨论,一种是取决于表面一层色纤维,另一种是取决于最上面2层纤维相互作用。当考虑最上面2层纤维相互叠加时,相互堆叠简化为与同色堆叠或与两色堆叠。根据不同方式各自建立颜色预测模型,选出预测色差最小的模型并对其优化。结果表明:当以色纺织物最上面2层纤维堆叠组成的色元对混色织物颜色预测时,2层纤维组分不同,认为堆叠顺序对该色元颜色值无影响建立的模型预测色差最小,且对该模型中各色元占比面积系数进行一阶线性回归修正后能较好地用于色纺织物表面颜色值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曼色光混合理论 色纺织物 纽介堡方程 颜色预测 色差
下载PDF
适老化智能可穿戴设计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2
作者 刘欢欢 孟虎 王朝晖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3,共8页
为促进智能可穿戴产品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老年人群,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适老化智能可穿戴研究现状。首先从人体层概述了老年群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属性3个维度的特征变化;然后分析总结适合老年人群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材料、形态、... 为促进智能可穿戴产品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老年人群,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适老化智能可穿戴研究现状。首先从人体层概述了老年群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属性3个维度的特征变化;然后分析总结适合老年人群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材料、形态、结构、交互方式、功能算法和评估方法七大相关开发技术;进而梳理了适老化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生理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情绪系统和空间移动系统五大功能系统,并进一步依据产业生态层中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当前适老化智能可穿戴产品的设计范式;最后厘清了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在适老化研究发展中需要解决的4个问题及相关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 适老化 老年用品 设计范式
下载PDF
凉感纺织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勇翰 刘燕 +4 位作者 贾云辉 柏志豪 刘柳 张瑞云 杜立新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为促进凉感纺织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概述了国内市场上凉感纺织品的开发现状,总结了凉感纤维制备技术、织物组织和结构设计、织物后整理等单一凉感面料的开发技术,并从防蚊凉感、抗菌凉感、单向导湿凉感、抗紫外凉感等4个方面归纳了复... 为促进凉感纺织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概述了国内市场上凉感纺织品的开发现状,总结了凉感纤维制备技术、织物组织和结构设计、织物后整理等单一凉感面料的开发技术,并从防蚊凉感、抗菌凉感、单向导湿凉感、抗紫外凉感等4个方面归纳了复合功能织物的研究现状,阐明了凉感纺织品的研究意义,归纳凉感纺织品的优点并指出了目前尚存的不足之处,最后对未来凉感纺织品的发展做出了展望,指出未来凉感纺织品应向着更为环保、持久、多功能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感纺织品 复合功能 防蚊凉感 导湿凉感 抗菌凉感 抗紫外凉感
下载PDF
骑行拐弯预警智能休闲骑行服设计研究
4
作者 柳玉营 王朝晖 刘欢欢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68,共8页
为了解决自行车夜间骑行安全性差和转弯事故多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在骑行拐弯时可以提前预警的智能休闲骑行服。通过高德地图应用程序API提供的免费骑行导航接口开发了Android端骑行导航APP,在APP中设计拐弯预警信息的识别及分类算法来获... 为了解决自行车夜间骑行安全性差和转弯事故多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在骑行拐弯时可以提前预警的智能休闲骑行服。通过高德地图应用程序API提供的免费骑行导航接口开发了Android端骑行导航APP,在APP中设计拐弯预警信息的识别及分类算法来获得不同类别的拐弯预警信息,并利用蓝牙实现信息从手机端到硬件端的无线传输,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不同类别拐弯预警信息控制集成在服装上的不同LED灯条发光来进行拐弯预警,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拐弯预警系统的及时准确性。结果表明:骑行服预警时间和发光时间的差值几乎为0 s,拐弯预警系统反应迅速;左转预警距离和右转预警距离分别为51.1和50.1 m,约50 m的拐弯预警距离可有效保障骑行者安全,改善常规产品未在拐弯前拐弯警示的警示滞后性;该款骑行服不需伸手、不按按钮的自动控制更加安全智能,在常规产品中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弯预警 休闲骑行服 高德地图API 骑行导航 智能服装
下载PDF
褶皱服装数字化创新研究进展
5
作者 常薇 许旭兵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为了促使褶皱服装朝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服装行业核心竞争力,文章综述了现阶段智能制造背景下褶皱服装的数字化创新研究进展,分析了传统褶皱服装中数字化创新设计的必然过程,从褶皱服装的造型、面料、工艺、色彩4个角... 为了促使褶皱服装朝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服装行业核心竞争力,文章综述了现阶段智能制造背景下褶皱服装的数字化创新研究进展,分析了传统褶皱服装中数字化创新设计的必然过程,从褶皱服装的造型、面料、工艺、色彩4个角度出发,结合客观评价整理了褶皱服装数字化的研究现状,并归纳了褶皱服装相关数字化创新的研究方法,最后阐述了褶皱服装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及展望。未来褶皱服装应侧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优化设计思维,注重科技时尚、数字创新、人工智能等,以期实现可持续时尚下褶皱服装的数字化创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服装 数字化创新 参数化设计 技术软件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分析的纬编3D凹孔针织物保暖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建萍 王莉 +2 位作者 姚晓凤 沈德垚 刘莉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161,共7页
为探究组织结构设计参数对纬编3D凹孔针织物保暖性能的影响,拓展3D凹孔针织物在保暖服装中的应用。首先运用控制变量与正交试验法,采用DRYAERN^(■)纱线与氨纶纱线,改变组织循环内吊针路数、连续成圈针数及平针路数3个设计参数,织造成15... 为探究组织结构设计参数对纬编3D凹孔针织物保暖性能的影响,拓展3D凹孔针织物在保暖服装中的应用。首先运用控制变量与正交试验法,采用DRYAERN^(■)纱线与氨纶纱线,改变组织循环内吊针路数、连续成圈针数及平针路数3个设计参数,织造成15种3D凹孔针织物,测试其厚度与克罗值;其次基于响应曲面法分析3个参数对织物保暖性能的影响并建立关于克罗值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3个参数中对织物保暖性能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吊针路数,其次是平针路数,最小的是连续成圈针数;连续成圈针数与平针路数的交互作用对织物保暖性能有显著影响,相关回归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研究为开发保暖性能优良的3D凹孔针织物提供了高效的工艺参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 3D凹孔纬编针织物 纺织品设计 保暖性
下载PDF
滑雪压缩裤局部压力对男子下肢疲劳的影响
7
作者 王建萍 苗明珠 +1 位作者 姚晓凤 苏勉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53,共4页
探究滑雪压缩裤局部压力对下肢发力部位肌肉疲劳的影响,筛选5名有滑雪经历的18~25岁健康男性为试验对象,利用服装压力测试仪和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分别采集不同压力着装条件下滑雪时目标肌肉位置压力、表面肌电信号和主观疲劳指标。研究表... 探究滑雪压缩裤局部压力对下肢发力部位肌肉疲劳的影响,筛选5名有滑雪经历的18~25岁健康男性为试验对象,利用服装压力测试仪和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分别采集不同压力着装条件下滑雪时目标肌肉位置压力、表面肌电信号和主观疲劳指标。研究表明:频域指标MF的斜率值可作为客观评价指标对局部肌肉疲劳进行表征;整体高压着装下,局部服装压对滑雪运动中疲劳客观指标有显著影响;滑雪裤局部压力对下肢肌肉疲劳具有正向延缓作用,作用效果因位置不同存在差异,臀大肌效果最显著,大腿肌群效果优于小腿肌群。该研究对优化滑雪裤压力分区、提高国内滑雪服装研发水平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雪裤 压缩服装 服装压力 表面肌电 肌肉疲劳
下载PDF
改性聚酯针织面料的开发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汪雪乔 王建萍 +1 位作者 潘婷 梁丽燕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27,共7页
添加纳米牡蛎壳粉末的改性聚酯纤维制成的纱线(即海毛纱)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具有保暖、抗静电等性能。为了丰富环保面料的类型,将海毛纱初次应用于针织面料的开发中,探究海毛纱针织面料性能特点,设计5水平海毛纱含量与3水平组织结构,... 添加纳米牡蛎壳粉末的改性聚酯纤维制成的纱线(即海毛纱)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具有保暖、抗静电等性能。为了丰富环保面料的类型,将海毛纱初次应用于针织面料的开发中,探究海毛纱针织面料性能特点,设计5水平海毛纱含量与3水平组织结构,共织造15种海毛纱针织面料试样,测试其顶破强力、透气性、保温性和透湿性等服用性能。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与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分析并评价不同海毛纱针织面料服用性能的优劣。结果表明:海毛纱含量对面料的服用性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75%海毛纱含量的1+1罗纹织物综合服用性能最佳。揭示了海毛纱含量和组织结构变化对海毛纱针织面料性能的影响,可为后续的面料开发与生产提供参考,补充了环保面料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面料 海毛纱 面料开发 模糊评价
下载PDF
虚拟服装迁移在个性化服装定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叶勤文 王朝晖 +2 位作者 黄荣 刘欢欢 万思邦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3-190,共8页
为解决服装定制中个性化服装开发效率低以及虚拟试衣过程繁琐等问题,首先,详细阐明了三维服装软件CLO 3D和Marvelous Designer的虚拟服装迁移原理;其次,结合CLO 3D的虚拟服装迁移和自动转换虚拟模特功能,提出了一套针对三维扫描人体的... 为解决服装定制中个性化服装开发效率低以及虚拟试衣过程繁琐等问题,首先,详细阐明了三维服装软件CLO 3D和Marvelous Designer的虚拟服装迁移原理;其次,结合CLO 3D的虚拟服装迁移和自动转换虚拟模特功能,提出了一套针对三维扫描人体的个性化服装定制方案;最后,采用三维扫描人体开展虚拟服装迁移实验,验证了该方案在实际个性化服装定制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体型的三维扫描人体,可快速生成个性化虚拟服装、个性化样板和展示个性化虚拟试衣效果;生成的虚拟服装能够满足不同体型的个性化需求。该方法可提高个性化虚拟服装开发效率,为个性化服装定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服装 虚拟服装迁移 三维扫描人体 数字化模特 虚拟试衣 服装定制
下载PDF
黔东南苗绣感性意象与纹样设计要素的回归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梦瑶 虞倩雯 +1 位作者 王建萍 王珺艺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7-103,共7页
为辅助现代苗绣产品设计,探索现代消费者对苗绣的感性需求,首先筛选苗绣感性意象词,聚类出4对感性意象词对;其次,选取46个黔东南苗绣纹样图片做感性意象评价实验,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影响苗绣感性意象的3个主要因子:民族、外观、气质因... 为辅助现代苗绣产品设计,探索现代消费者对苗绣的感性需求,首先筛选苗绣感性意象词,聚类出4对感性意象词对;其次,选取46个黔东南苗绣纹样图片做感性意象评价实验,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影响苗绣感性意象的3个主要因子:民族、外观、气质因子;再利用数量化Ⅰ类理论建立苗绣感性意象因子与苗绣纹样设计要素的回归模型。最终通过2个实例验证了利用模型向消费者推荐苗绣产品的可行性。此模型可为设计师考虑消费者感知进行苗绣产品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绣 绣法纹样 感性意象 数量化理论Ⅰ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个体降温服优化设计对其降温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赵辰 王敏 李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3-250,共8页
为探索个体降温服的功能设计方法,对国内外降温服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综述。从降温服的工作原理入手,分别从冷却介质和服装的优化设计展开探讨,总结各设计要素对降温服降温效果及人体热湿舒适性的影响,并对比不同参数的作用效... 为探索个体降温服的功能设计方法,对国内外降温服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综述。从降温服的工作原理入手,分别从冷却介质和服装的优化设计展开探讨,总结各设计要素对降温服降温效果及人体热湿舒适性的影响,并对比不同参数的作用效应。分析认为:个体降温服的功能设计应在全面分析作业环境和人体活动的基础上,根据人体实际热量散失的需求,对冷却介质的用量、特征参数、组合应用,织物性能,服装结构进行综合优化设计,并依据不同类型的冷却介质有所侧重。未来,可通过数值参数化研究为冷却介质与服装的优化配置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准确的指导,同时降温系统冷却效率的优化提升将成为个体降温服功能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降温服 功能设计 冷却介质 基础服装 降温效果 热湿舒适性
下载PDF
相变冷却服热湿传递模型构建及其 应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吴珺秋 李俊 王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4-241,共8页
为探究人体与相变冷却服之间的热湿传递机制,完善相变冷却服热湿传递模型的构建,回顾了相变冷却服热湿传递模型的相关研究。在剖析相变冷却服中热湿传递方式与路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其热湿传递模型研究的发展过程、特点和不足,并... 为探究人体与相变冷却服之间的热湿传递机制,完善相变冷却服热湿传递模型的构建,回顾了相变冷却服热湿传递模型的相关研究。在剖析相变冷却服中热湿传递方式与路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其热湿传递模型研究的发展过程、特点和不足,并讨论了热湿传递模型在相变冷却服开发与性能优化方面的应用现状。认为目前针对相变冷却服的模型构建已从干热传递模型发展到热湿耦合传递模型,但仍存在简化热湿传递和通风过程,以及未考虑织物内部结构等微观因素对于相变冷却服热湿性能影响等不足,未来的相关研究工作可以考虑热湿传递的多因素耦合、冷却服内通风过程的动态模拟以及模型构建从一维到多维、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服 相变材料 热传递 湿传递 热湿传递模型
下载PDF
相变—通风混合冷却服的冷却效果及其测评方法进展
13
作者 吴珺秋 李俊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79,共9页
相变—通风混合冷却服中两种介质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作用机制复杂。本文从冷却介质、服装、人体和环境四个方面剖析了影响冷却效果和着装热湿舒适性的关键因素,发现各因素对冷却效果的交互影响还未得到细化研究,且忽视了服用性能方面的... 相变—通风混合冷却服中两种介质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作用机制复杂。本文从冷却介质、服装、人体和环境四个方面剖析了影响冷却效果和着装热湿舒适性的关键因素,发现各因素对冷却效果的交互影响还未得到细化研究,且忽视了服用性能方面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测评方法在相变—通风混合冷却服中应用时的适用性及局限性,研究表明物理实验采用的方法、程序和指标的不同会影响测评结果,数值模型存在简化热湿传递和通风过程等不足。本文提出未来的研究可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冷却效果的交互影响,探寻兼顾冷却和服用性能的冷却服参数设计;对冷却效果的测评则应考虑建立更加标准化的物理实验测试方法与综合评价体系,并完善对衣下空气层形态、空气流动及热湿传递过程的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通风风扇 混合冷却服 冷却效果 影响因素 测评
下载PDF
无缝男式滑雪内衣躯干部位的分区设计
14
作者 张冰洁 沈津竹 +1 位作者 王建萍 刘晓珂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62,共4页
通过对品牌滑雪运动内衣的调研,归纳无缝男式滑雪内衣躯干部位设计所遵循的规律,结合人体热湿分布特点,从运动功能角度提出无缝男式滑雪内衣躯干部位的分区设计理念。将无缝男式滑雪内衣创新研发思路与分区设计方法进行总结,并应用于设... 通过对品牌滑雪运动内衣的调研,归纳无缝男式滑雪内衣躯干部位设计所遵循的规律,结合人体热湿分布特点,从运动功能角度提出无缝男式滑雪内衣躯干部位的分区设计理念。将无缝男式滑雪内衣创新研发思路与分区设计方法进行总结,并应用于设计实践中,设计了一款无缝男式滑雪内衣。基于男体出汗特征的滑雪内衣躯干部的分区设计方法可以高效率实现设计、赋予功能,为无缝针织设计师商品企划、企业开发商业化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内衣 滑雪内衣 分区设计 针织运动服 内衣设计
下载PDF
基于混合水平正交试验的束裤设计参数优化
15
作者 姚晓凤 王建萍 +1 位作者 沈德垚 徐朝晖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5,共5页
塑身内衣是通过包覆压力来对人体进行塑形,束裤的内部结构和面料组合同时影响着服装压力舒适性和塑形功能。文中通过混合水平正交试验对束裤进行内部细节设计参数优化。数据分析表明:对臀凸点高度和臀厚、臀宽影响最大的是提臀带的形状... 塑身内衣是通过包覆压力来对人体进行塑形,束裤的内部结构和面料组合同时影响着服装压力舒适性和塑形功能。文中通过混合水平正交试验对束裤进行内部细节设计参数优化。数据分析表明:对臀凸点高度和臀厚、臀宽影响最大的是提臀带的形状,对腹厚、臀厚影响最大的为臀围处松量;提臀带形状分割线应设置于臀围线与大腿根围线之间2/3处,里料一般要选择弹性模量较大的面料,将臀围的松量大部分设置于臀凸点处。研究结果可为束裤结构设计和面料选择提供依据,并且可以拓展应用到其他提臀紧身裤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裤 女性下体体型 结构优化 面料组合 混合水平正交试验
下载PDF
内穿服装对消防员热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影响
16
作者 王诗潭 江舒 王云仪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0,共7页
内穿服装作为消防员贴身穿着的服装,会影响衣下微环境的温湿度及汗液分布,进而影响人体的热生理和心理反应。通过调研确定了4组典型的消防员内穿服装,并开展着装人体热反应实验,测试8名受试者在4种着装条件下的热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 内穿服装作为消防员贴身穿着的服装,会影响衣下微环境的温湿度及汗液分布,进而影响人体的热生理和心理反应。通过调研确定了4组典型的消防员内穿服装,并开展着装人体热反应实验,测试8名受试者在4种着装条件下的热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利用层次分析法,探究各指标间的内在关联及效应权重,计算了消防服套装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消防服内穿棉/涤纶短袖和棉/涤纶长裤时人体的皮温、心率、皮肤电反应和湿感觉的综合得分最高,其中心率比其它3组样本小4.31次/min,且湿感觉最不强烈;着装人体的热感觉、湿感觉和黏附感存在区域差异,躯干和大腿的热、湿感觉最强烈,前臂、膝部和小腿的黏附感最强烈;应基于功能分区的设计优化消防员内穿服装,如前胸和后背拼接透气导湿面料,小腿拼接耐磨面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员 消防服 内穿服装 热生理反应 心理反应
下载PDF
依翡丝纤维及其织物性能研究
17
作者 冯隆隆 谢冰冰 +3 位作者 张瑞云 陆建 俞灏 王云海 《山东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60-68,共9页
依翡丝纤维是通过在纺丝原液中加入抗菌剂共混制得的具有细旦、抗菌特性的新型改性腈纶纤维。对比依翡丝纤维和普通腈纶纤维的表面形态、力学性能、吸湿性能、比电阻、摩擦性能以及卷曲性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两种纤维的组成... 依翡丝纤维是通过在纺丝原液中加入抗菌剂共混制得的具有细旦、抗菌特性的新型改性腈纶纤维。对比依翡丝纤维和普通腈纶纤维的表面形态、力学性能、吸湿性能、比电阻、摩擦性能以及卷曲性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两种纤维的组成和化学键进行分析,并对依翡丝混纺织物的吸湿快干性能和吸湿发热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依翡丝纤维横截面为圆形,纵向表面粗糙,有较密的沟槽,具有线密度小、力学性能优异、可纺性高等优点;相比普通腈纶,依翡丝比电阻小,摩擦系数大,不易产生静电。通过XPS分析,得出依翡丝添加的抗菌剂为季铵盐类抗菌剂。依翡丝混纺织物的水分蒸发速率大于0.18 g/h,吸湿发热的最高温升值大于4℃,在吸湿快干和吸湿发热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可用于开发多功能面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翡丝纤维 性能测试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吸湿快干 吸湿发热 抗菌
下载PDF
EKS纤维与腈纶纤维的结构及性能对比研究
18
作者 谢冰冰 冯隆隆 +2 位作者 张瑞云 方斌 伍枝平 《山东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69-77,共9页
EKS纤维是一种具有显著吸湿发热性能的亚丙烯酸盐系纤维。对比了EKS纤维和腈纶纤维的表面形态,测试与分析了两种纤维的力学性能、摩擦性能、比电阻、卷曲性能、吸放湿性能及吸湿发热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腈纶纤维,EKS纤维横截面为圆形... EKS纤维是一种具有显著吸湿发热性能的亚丙烯酸盐系纤维。对比了EKS纤维和腈纶纤维的表面形态,测试与分析了两种纤维的力学性能、摩擦性能、比电阻、卷曲性能、吸放湿性能及吸湿发热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腈纶纤维,EKS纤维横截面为圆形,纵向结构粗糙,具有断裂强度、摩擦系数、比电阻和卷曲率小,线密度、断裂伸长率和回潮率大等特点。EKS纤维的吸、放湿速率随时间呈指数形式衰减,纤维的初始吸、放湿速率分别为0.39%min-1、8.94%min-1,达到吸、放湿平衡所用时间比腈纶纤维长。EKS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发热性,吸湿发热最高升温值为8.2℃,比腈纶纤维高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KS纤维 腈纶纤维 形态结构 性能测试 吸湿发热 吸放湿性能
下载PDF
仿生鸟羽结构针织面料开发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建萍 苗明珠 +1 位作者 沈德垚 姚晓凤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1,共7页
为缩短国内滑雪服研发技术与国外品牌的差距,探讨仿生鸟羽结构对针织织物热湿性能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提升国内滑雪保暖裤的穿着舒适性。首先,通过融合仿生学和提花设计手法改变织针成圈方式,根据羽毛微观结构特征开发了8种不同组织结构... 为缩短国内滑雪服研发技术与国外品牌的差距,探讨仿生鸟羽结构对针织织物热湿性能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提升国内滑雪保暖裤的穿着舒适性。首先,通过融合仿生学和提花设计手法改变织针成圈方式,根据羽毛微观结构特征开发了8种不同组织结构的仿生针织运动面料;然后,在热阻、保温率、透湿率、透气率和经纬向芯吸高度等单一指标对比的基础上,建立灰色近优矩阵进一步综合评估面料热湿性能优劣;最后,基于男性下肢局部出汗、热分布特征提出各面料组织的应用建议。结果表明:凹槽Ⅰ类、仿羽片面料吸湿透湿性好,仿羽小枝、仿羽枝、凹槽Ⅱ类面料保暖性优异,空泡状Ⅰ类和空泡状Ⅱ类面料透气性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仿生 鸟羽结构 针织面料开发 灰色近优法 织物热湿性能 滑雪服
下载PDF
色纺针织物紧密程度对颜色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柳 李羽佳 +5 位作者 张鑫 何文婧 童胜昊 马磊 张毅 张瑞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108,共5页
为优化颜色预测模型,引入织物紧密程度常数,探究色纺针织物紧密程度对颜色预测的影响。采用红和蓝2种色纤维织造不同紧密程度的织物,选用常用的Stearns-Noechel模型为颜色预测模型,求解模型中的待定参数M时,以拟合色差最小时的M值为最... 为优化颜色预测模型,引入织物紧密程度常数,探究色纺针织物紧密程度对颜色预测的影响。采用红和蓝2种色纤维织造不同紧密程度的织物,选用常用的Stearns-Noechel模型为颜色预测模型,求解模型中的待定参数M时,以拟合色差最小时的M值为最优参数,对比引入常数前后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未引入织物紧密程度常数时,所得到的M值较引入常数后得到的M_(p)小;当织物组织相同时,随着织物紧密程度逐渐变小,M值变化很小(0.2265~0.2216),而M_(p)值却有逐渐增大的趋势(0.2921~0.3471);当弯纱深度一致时,M值随着织物紧密程度的增加,有变大的趋势,但M_(p)值变化趋势却不明显;引入织物紧密程度常数后,预测平均色差都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针织物 织物紧密程度 颜色预测 织物孔隙 色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