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胃癌间质成纤维细胞模型建立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柴华 张浩 毕建威 《海军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90-492,496,共4页
目的采用原代培养胃间质成纤维细胞(human gastric mucosal fibroblasts,HGMF),构建体外胃癌间质成纤维细胞模型,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调整培养条件的胃癌细胞系MKN-45的培养上清液加入HGMF中培养,使其发生转化。MTT法检测其细胞增... 目的采用原代培养胃间质成纤维细胞(human gastric mucosal fibroblasts,HGMF),构建体外胃癌间质成纤维细胞模型,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调整培养条件的胃癌细胞系MKN-45的培养上清液加入HGMF中培养,使其发生转化。MTT法检测其细胞增殖,ELISA方法测定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趋化因子9(chemokine ligand 9,CXCL9)、趋化因子5(chemokine ligand 5,CCL5)的表达变化,RT-PCR检测其端粒酶活性,BSA法检测蛋白合成能力。结果胃癌细胞培养上清液与HGMF共培养可使其发生转化,转化HGMF细胞增殖能力(0.860±0.055)较HGMF(0.639±0.074)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TGF-β1、CCL5和CXCL9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端粒酶活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合成能力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转化成纤维细胞与亲代细胞相比具有更强的生物学活性和分裂活性,蛋白质合成增强,能表达和分泌更多的与胃癌细胞生长相关的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胃癌 转化
下载PDF
三套管双腔负压吸引器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政 王勇 +1 位作者 屠岳 倪平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6年第1期73-74,78,共3页
目的设计并制作三套管双腔负压吸引器,以改善肠梗阻术中肠减压效果。方法将研制的三套管双腔负压吸引器应用于我院2012-2015年32例肠梗阻患者,观察术中肠减压效果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32例术中使用三套管双腔负压吸引器的肠梗阻患者预后... 目的设计并制作三套管双腔负压吸引器,以改善肠梗阻术中肠减压效果。方法将研制的三套管双腔负压吸引器应用于我院2012-2015年32例肠梗阻患者,观察术中肠减压效果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32例术中使用三套管双腔负压吸引器的肠梗阻患者预后良好,除1例患者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外,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肠瘘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三套管双腔负压吸引器在术中肠减压的应用能避免腹腔污染和肠粘膜损伤,获得满意的肠减压效果,提高肠梗阻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吸引器 肠减压 肠梗阻
下载PDF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方勇 姜双 +2 位作者 印慨 钱晶晶 徐宣弘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比较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就诊的40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 目的比较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就诊的40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试验组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行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疼痛、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住院及术后卧床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费用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 2组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1 d,且各时间点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中止痛药物使用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而言,腹股沟疝患者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术中出血减少,且手术时间及康复时间缩短,安全性更好,术后疼痛感减轻,并发症及复发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修补术 腹股沟 优势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