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三尖杉酯碱诱导K562和CML细胞凋亡及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昀 孙关林 +4 位作者 邬维礼 姚一芸 肖冬梅 苏卉 熊树民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6-168,172,共4页
目的 明确高三尖杉酯碱 (HHT)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的机理。方法 应用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细胞形态 ,结合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等方法 ,观察HHT对K5 6 2细胞株及CML慢性期细胞的作用方... 目的 明确高三尖杉酯碱 (HHT)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的机理。方法 应用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细胞形态 ,结合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等方法 ,观察HHT对K5 6 2细胞株及CML慢性期细胞的作用方式。进一步用RT PCR方法研究bcr abl、c myc、max基因在转录水平的改变。结果 低浓度HHT抑制K5 6 2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并使K5 6 2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0 .1μmol/L及以上浓度HHT可诱导K5 6 2细胞及CML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分析发现细胞阻滞于G1期。c myc基因在加药 2 4h开始下调 ;bcr abl和max基因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低浓度HHT可抑制K5 6 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向红系分化 ;超过一定“阈浓度”HHT可诱导K5 6 2细胞和CML慢性期细胞凋亡 ;HHT可通过抑制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细胞凋亡 细胞分化 药物治疗 实验 K562 细胞 CML细胞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晨 陈芳源 +3 位作者 朱建善 许雁萍 韩洁英 欧阳仁荣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 20例MM患者骨髓中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数,比较治疗前、后骨髓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数的差异,分析其与患...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 20例MM患者骨髓中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数,比较治疗前、后骨髓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数的差异,分析其与患者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化疗后部分显效患者VEGF蛋白的表达及骨髓微血管数显著低于初发未治患者 (P<0. 05),而在化疗后微小显效患者中无显著下降(P=0. 446和 0. 950)。初发未治、部分显效和微小显效患者VEGF蛋白的表达及骨髓微血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结论 VEGF可能是骨髓瘤细胞的一种自分泌因子,同时可作为一种旁分泌因子调控患者骨髓中的血管新生反应。VEGF可能是MM患者血管生成反应的主要调控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骨髓 表达 VEGF蛋白 微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调控因子 旁分泌 自分泌
下载PDF
41例老年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瑜 王爱华 +4 位作者 王焰 陈颖 陈秋生 李军民 沈志祥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6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治疗。方法入组患者为≥60岁的初治AML患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入组患者的治疗采用IA或CAG方案。观察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结果入组患者41例。男性24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65岁(60... 目的研究老年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治疗。方法入组患者为≥60岁的初治AML患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入组患者的治疗采用IA或CAG方案。观察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结果入组患者41例。男性24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65岁(60~73岁)。12例采用IA方案,29例采用CAG方案。15例完全缓解(CR),CR率为36.59%。其中CAG组CR率为37.93%;IA组CR率为33.33%;两组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所有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7个月(0~19个月)。15例CR的患者随访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PFS为8个月(4—16个月)。CAG组的血制品输注量和发热时间少于IA组(P〈0.05,P〈0.01)。结论大部分老年初治AML患者应采用积极的化疗,而CAG方案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阿糖胞苷 柔红霉素
下载PDF
硼替佐米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9
4
作者 亢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硼替佐米作为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现出抑制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粘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同时对血液系统其他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就硼替佐米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蛋白酶抑制药 血液肿瘤 抗肿瘤药物 硼替佐米
下载PDF
五氧化二砷体外对NB4细胞增殖及程序化死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晶 孙关林 陈惠仁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探讨五氧化二砷(As2O5)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NB4增殖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影响。方法 用细胞生长曲线、集落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NA电泳、bcl-2蛋白和p53蛋白表达等方法观察NB4细胞增殖、凋亡和... 目的 探讨五氧化二砷(As2O5)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NB4增殖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影响。方法 用细胞生长曲线、集落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NA电泳、bcl-2蛋白和p53蛋白表达等方法观察NB4细胞增殖、凋亡和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As2O5能显著地抑制NB4细胞增殖和细胞生长活力,诱导NB4细胞程序化死亡,下调p53、bcl-2蛋白表达,并能抑制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结论 As2O5对 APL细胞 NB4具有较强的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可能成为治疗 APL有效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NB4细胞 细胞程序化死亡 五氧化二砷 细胞增殖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人凝血因子Ⅹ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段宝华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2年第4期308-311,共4页
人凝血因子ⅩⅢ(coagulation factor ⅩⅢ,FⅩⅢ)是参与凝血过程的最后一个凝血因子,不仅参与止血过程,而且与组织修复、伤口愈合、炎症、肿瘤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先天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症是由于F ⅩⅢ基因缺陷所致,目前已有数十种。F... 人凝血因子ⅩⅢ(coagulation factor ⅩⅢ,FⅩⅢ)是参与凝血过程的最后一个凝血因子,不仅参与止血过程,而且与组织修复、伤口愈合、炎症、肿瘤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先天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症是由于F ⅩⅢ基因缺陷所致,目前已有数十种。F ⅩⅢ蛋白空间结构的阐明对理解F ⅩⅢ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目前F ⅩⅢ研究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凝血因子XⅢ 基因缺陷 出血 生理功能 蛋白结构
下载PDF
人骨肉瘤细胞致瘤性与临床预后关系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陈要林 林开泽 +4 位作者 张伟滨 王青禾 张武 沈宇辉 方成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48,F0003,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稳定的骨肉瘤体内模型,初步筛选出骨肉瘤的高致瘤性细胞群,分析骨肉瘤的致瘤性与临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骨肉瘤患者的原代活组织检查标本及化疗后行保肢术或截肢术时所取的标本,接种裸鼠或非肥胖糖尿病/严重联合免... 目的通过建立稳定的骨肉瘤体内模型,初步筛选出骨肉瘤的高致瘤性细胞群,分析骨肉瘤的致瘤性与临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骨肉瘤患者的原代活组织检查标本及化疗后行保肢术或截肢术时所取的标本,接种裸鼠或非肥胖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致瘤后分离移植瘤,体内接种连续传代建立的骨肉瘤体内模型;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高致瘤骨肉瘤细胞表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其生存情况,了解骨肉瘤细胞的致瘤性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成功建立可稳定传代的人骨肉瘤小鼠体内模型,致瘤组预后差者占9/12,显著高于非致瘤组的3/18(P<0.01);致瘤性与患者复发、转移及死亡呈正相关(r=0.773,P=0.01)。移植瘤细胞中间充质干细胞标志CD44、CD90、CD166均呈高表达,分别为(56.1±2.0)%、(60.3±2.1)%、(61.4±4.1)%。结论高致瘤骨肉瘤患者的预后较非致瘤者差;CD44、CD90、CD166可作为临床判断骨肉瘤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小鼠模型 致瘤性 肿瘤干细胞 预后
下载PDF
Cy-VP16-fTBI预处理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
8
作者 吴文 徐岚 +5 位作者 唐暐 闫骅 赵维莅 高晓东 胡炯 沈志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Cy-VP16-fTBI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长期疗效观察。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8例,异基因骨髓移植5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例。所有患者均予环磷酰胺... 目的Cy-VP16-fTBI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长期疗效观察。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8例,异基因骨髓移植5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例。所有患者均予环磷酰胺(Cy)+依托泊苷(VP16)+标准分次全身放疗(fTBI)预处理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活,白细胞、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第15(10-22)天和第20(10-65)天。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3例(19%),慢性GVHD(cGVHD)7例(43%)。11例(68.75%)患者长期生存,中位生存期75(34-82)个月。6年总体生存率(OS)68.75%,其中第一次完全缓解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6年OS为78.75%。6年复发率14.29%,移植满2 a后无患者复发。结论Cy-VP16-fTBI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全、有效,其长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aGVHD发生率较低,但cGVHD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发生率较高;其他毒副作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Cy-VP16-fTBI预处理方案 恶性血液病 长期疗效
下载PDF
人类巨核细胞生成研究的现况
9
作者 胡钧培 王振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611-612,共2页
1975年Metcallf首次建立了小鼠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体外培养方法,启动了CFU-MK的生长特点、调节机制以及与其它造血细胞相互间关系的研究。1979年Vainchenker等又建立了人CFU-MK体外半固体培养体系。
关键词 人类 巨核细胞 生成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核仁形成区相关嗜银蛋白的研究
10
作者 曹兰芳 欧阳仁荣 +8 位作者 杜心 陈小龙 宣正华 蒋贝子 方智雯 朱学宏 邵念贤 韩洁英 潘瑞彭 《山西白血病》 1993年第2期70-73,共4页
用计算机辅助医学显微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了65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核仁形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与41例慢性白血病和5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 Ag—NoRs 在急性白血病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慢性白血病组,在急性白血病中,... 用计算机辅助医学显微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了65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核仁形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与41例慢性白血病和5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 Ag—NoRs 在急性白血病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慢性白血病组,在急性白血病中,急淋高于急非淋,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低;Ag—NoRs 在急性白血病缓解组显著低于未缓解组;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期低于初发时,而复发时又明显增高。结果提示:Ag—NoRs 可作为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及病情监测、预后判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GNOR染色 急性
下载PDF
黄芩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梦珂 纪濛濛 +4 位作者 程林 黄金艳 孙晓建 赵维莅 王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6-250,共5页
黄芩苷是从中药黄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其作为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在抗氧化、抗炎症和抗病毒等方面均具有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黄芩苷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被逐渐地认识,其对肿瘤的影响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如阻滞肿... 黄芩苷是从中药黄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其作为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在抗氧化、抗炎症和抗病毒等方面均具有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黄芩苷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被逐渐地认识,其对肿瘤的影响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如阻滞肿瘤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防治肿瘤转移和调节肿瘤微环境等,使其成为中药抗肿瘤研究的新热点。该文对黄芩苷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增进对其抗肿瘤机制的认识,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抗肿瘤 肿瘤凋亡 肿瘤转移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罗钙全治疗某些血液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秀松 沈志祥 +5 位作者 张芬琴 杜心序 陈凤梅 沈戈 沈蓓蓓 蔡敬仁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4年第3期127-128,共2页
70年代以来,分化诱导剂研究发展很快。l,25(OH_2)VitD_3(罗钙全)是生理性细胞分化诱导剂。实验研究中,低浓度(lnm)罗钙全就可抑制白血病克隆生长。诱导HL-60,U_(937)及白血病原代培养细胞成熟分化。但临床治疗观察甚少,我们用罗钙全对1... 70年代以来,分化诱导剂研究发展很快。l,25(OH_2)VitD_3(罗钙全)是生理性细胞分化诱导剂。实验研究中,低浓度(lnm)罗钙全就可抑制白血病克隆生长。诱导HL-60,U_(937)及白血病原代培养细胞成熟分化。但临床治疗观察甚少,我们用罗钙全对10例血液病进行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罗钙全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立忠 费云捷 沈志祥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26-227,215,共3页
我们对99例冠心病的12项止、凝血指标进行检测,以了解高凝倾向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检测对象一、正常人组:选择平素体健,无心血管、糖尿病、肾病及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且在检测前2周均未服用任何药物的健康正常人。正常人例... 我们对99例冠心病的12项止、凝血指标进行检测,以了解高凝倾向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检测对象一、正常人组:选择平素体健,无心血管、糖尿病、肾病及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且在检测前2周均未服用任何药物的健康正常人。正常人例数随所检测指标而异。正常人年龄为56~70岁,平均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凝血指标 临床
下载PDF
梗塞后心绞痛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的研究
14
作者 陆继福 王学锋 +2 位作者 王鸿利 许叔祥 戚文航 《血栓与止血学》 1997年第3期120-121,共2页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迄今所知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可引起各种血管收缩,而以冠状动脉对ET最敏感,大剂量时可造成冠脉痉挛和心律失常。冠脉痉挛在梗塞后心绞痛(PIA)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组采用特异性放免法,检测了37例AMI患...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迄今所知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可引起各种血管收缩,而以冠状动脉对ET最敏感,大剂量时可造成冠脉痉挛和心律失常。冠脉痉挛在梗塞后心绞痛(PIA)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组采用特异性放免法,检测了37例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与PIA及梗塞相关冠脉(IRA)再通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水平 人血浆 溶栓治疗 梗塞后心绞痛 冠脉痉挛 绞痛病 溶栓疗法 心血管疾病 心律失常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小鼠不同胚龄造血组织卵黄囊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15
作者 施锦杰 周隽 《医学检验进修杂志》 2001年第4期1-3,共3页
胚胎期小鼠的体内外实验证实,不同阶段卵黄囊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SC)造血重建能力有所不同。为了研究哺乳动物胚胎期造血的发生与调控,以利于对人类的相应生理过程的了解,我们共构建了地模式生物体-小鼠胚龄第9天与第12天造血组织... 胚胎期小鼠的体内外实验证实,不同阶段卵黄囊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SC)造血重建能力有所不同。为了研究哺乳动物胚胎期造血的发生与调控,以利于对人类的相应生理过程的了解,我们共构建了地模式生物体-小鼠胚龄第9天与第12天造血组织卵黄囊的cDNA文库,通过表达序列标签(EST)测序初步识别了其基因表达谱。从胚龄第9天卵黄囊文库(YS9)共获得2173条有用序列,包括已知基因443种,已知EST151种;从胚龄第12天卵黄囊文库(YS12)共获得1710条有用序列,包括已知基因298种,山知EST392种。在2个文库中均出现的已知EST共89种。通过测序发现在后期卵黄囊中存在较原始的具多系分化潜能的细胞,并发现线粒体基因在胚胎期表达较高。本文描述了9dpc、12dpc卵黄囊的基因表达谱,对它们的比较有助于认识不同阶段的HSC的造血能力的差异,以上工作将为深入了解人类造血系统的起源与发生提供有用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期 卵黄囊 造血 线粒体 表达序列标签 基因表达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胎儿肝、脾、肾中凝血因子Ⅷ:C与vWF的研究
16
作者 黄字闻 柏乃庆 +1 位作者 程庆文 王鸿利 《血栓与止血学》 1995年第2期52-54,95,共4页
凝血因子Ⅷ(FⅧ)由vWF和FⅧ:C组成。FⅧ:C的合成部位至今尚未确认。本文检测了16~22周胎龄胎儿肝、脾、肾及肾小球组织中Ⅷ:C活性及vWF:Ag含量后,发现肾中Ⅷ:C活性较高(1.679±1.588 U/ml),尤其是肾小球中高达46.313±40.651U/... 凝血因子Ⅷ(FⅧ)由vWF和FⅧ:C组成。FⅧ:C的合成部位至今尚未确认。本文检测了16~22周胎龄胎儿肝、脾、肾及肾小球组织中Ⅷ:C活性及vWF:Ag含量后,发现肾中Ⅷ:C活性较高(1.679±1.588 U/ml),尤其是肾小球中高达46.313±40.651U/ml,脾中次之(0.372±0.462 U/ml),肝中最低(0.021±0.029U/ml)。将3种组织细胞培养后,发现仍以肾中Ⅷ:C活性最高。由此提示,肾可能是Ⅷ:C的合成部位。同时检测三器官中vWF:Ag,发现含量极微。这些组织中Ⅷ:C与vWF的关系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Ⅷ∶C VWF
下载PDF
烧伤创面加深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珍 肖玉瑞 +3 位作者 杨丽英 史济湘 王鸿利 邵慧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37-40,共4页
对78例不同程度的烧伤患者进行有关出凝血、纤溶系统、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等21项指标测定,并对创面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烧伤患者早期血液存在高凝状态,并与烧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凝状态可促使血管内血栓形成、烧伤创面加深的... 对78例不同程度的烧伤患者进行有关出凝血、纤溶系统、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等21项指标测定,并对创面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烧伤患者早期血液存在高凝状态,并与烧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凝状态可促使血管内血栓形成、烧伤创面加深的程度与烧伤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表现为轻度组无创面加深,中度组、重度组和特重组各有44%、47%和79%的患者Ⅲ度面积加深。由此推断,烧伤早期血液高凝状态可能是创面加深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加深 血液高凝状态 血栓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诱导K562细胞凋亡中bcl-2家族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昀 孙关林 +4 位作者 邬维礼 姚一芸 肖冬梅 苏卉 熊树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289-291,334,共4页
目的探讨在高三尖杉酯碱 (HHT)诱导K5 6 2细胞凋亡时 ,bcl- 2家族部分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改变。 方法细胞形态 (光镜和电镜 )、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证实凋亡 ,进一步用RT -PCR方法研究凋亡过程中bcl- 2家族中部分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在高三尖杉酯碱 (HHT)诱导K5 6 2细胞凋亡时 ,bcl- 2家族部分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改变。 方法细胞形态 (光镜和电镜 )、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证实凋亡 ,进一步用RT -PCR方法研究凋亡过程中bcl- 2家族中部分基因表达的改变。 结果超过一定“阈浓度”HHT可诱导K5 6 2细胞凋亡 ;RT -PCR方法发现bax基因和bfl- 1基因在加药 6h开始上调 ,家族其它基因bcl- 2、bcl-xL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HHT可诱导K5 6 2细胞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HHT在mRNA水平上调bax基因有关 ;而bfl- 1基因的上调可能是K5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K562细胞系 细胞凋亡 BCL-2家族 基因表达 白血病 CML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邹丽芳 杨景文 +1 位作者 胡余 侯福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11-113,共3页
作者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小板数量(BPC)、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酮-PGF1a)进行了测定,以观察这些指标与下肢深... 作者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小板数量(BPC)、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酮-PGF1a)进行了测定,以观察这些指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LDVT患者的血小板表面GMP-140、TXB2、PAgT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PC、6-酮-PGF1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血小板活化是参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对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炯 沈志祥 +3 位作者 孙惠平 于汀 吴文 曾晓颖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29-531,共3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经ATRA诱导缓解的初治APL患者长期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经ATRA诱导缓解的初治APL患者长期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对预后因素进行研究。结果72例患者的3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32.5%、18.4%和73.8%、58.5%。初发病例在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中,联合应用ATRA和化疗以及发病时WBC计数与预后相关。AS2O3治疗复发APL,完全缓解和生存均高于常规化疗十维甲酸组。结论ATRA可作为初发病例的标准诱导治疗;缓解后联合应用化疗和ATRA能延缓或降低复发;在复发病例中,As2O3治疗是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APL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