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长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玉才 李黎 +5 位作者 张瑞岩 龚佩华 吴树理 吴立群 陆国平 沈卫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88-79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对1995年10月~2002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的458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随访。按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的修改标准,分为合并MS(MS+)和不合并MS(M...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对1995年10月~2002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的458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随访。按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的修改标准,分为合并MS(MS+)和不合并MS(MS-)两组。随访患者的治疗经过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无心脑血管事件生存率。结果458例患者随访20~108月(中位时间52.5月),冠心病合并MS的发生率为45.41%。MS+组患者的腰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尿酸和肌酐均显著高于MS-组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MS-组患者。MS+患者得到更多的调脂和降压治疗。两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似。随访期间,两组的总生存率和无心脑血管事件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积极的综合干预,合并与不合并MS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冠心病 干预 随访 预后
下载PDF
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房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顾北音 李京波 +5 位作者 朱伟 李帅 余涛 蒋利 龚敏珠 魏盟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6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大鼠心房结构和电重构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前壁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将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n=6)、美托洛尔组(MI+M组,n=6),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n=6)... 目的:探讨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大鼠心房结构和电重构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前壁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将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n=6)、美托洛尔组(MI+M组,n=6),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n=6)。MI+M组术后24 h给予美托洛尔10 mg.kg-1.d-1灌胃,连续28 d。对各组大鼠行超声心动图及心房电生理检查。结果:术后28 d,MI组与Sham组相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增大,缩短分数(FS)明显降低,且P波时限最大值(Pmax值)、P波离散度(Pd值)增加,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减小,AERP-频率适应性消失,房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增高(P均<0.05)。MI+M组与MI组相比,上述超声指标均有改善,Pmax值增加,Pd值减小,AERP延长,AERP-频率适应性恢复,房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减低(P均<0.05)。结论:美托洛尔能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减少心肌梗死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美托洛尔 结构重构 电重构 心房有效不应期
下载PDF
QT离散度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叶永刚 沈泽宁 乐锦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04-806,共3页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 ,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者 12 8例 ,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出 4 8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 ,4 6例非严重性室性心律失常者 ,测量其QTd ,并与 3 4例冠心病...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 ,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者 12 8例 ,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出 4 8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 ,4 6例非严重性室性心律失常者 ,测量其QTd ,并与 3 4例冠心病者无室性心律失常对照组比较。方法 :发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QT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非严重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亦有延长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提示QTd延长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较非严重性室性心律失常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相互关系 心电图
下载PDF
苦参碱对豚鼠心肌收缩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朝俊 王逸平 +1 位作者 孙伟康 葛敏 《医学研究杂志》 1997年第10期20-23,共4页
苦参碱(Ma)对离体豚鼠右心室乳头肌的实验结果,显示了Ma在1×10^(-6)~1×10^(-3)mol/L浓度范围内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并有剂量依赖性;收缩性增强50%时,Ma浓度为1.313×10^(-5)mol/L,当浓度达到3×10^(-3)mol/L时,... 苦参碱(Ma)对离体豚鼠右心室乳头肌的实验结果,显示了Ma在1×10^(-6)~1×10^(-3)mol/L浓度范围内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并有剂量依赖性;收缩性增强50%时,Ma浓度为1.313×10^(-5)mol/L,当浓度达到3×10^(-3)mol/L时,出现毒性表现;同氨力农相比,其正性肌力作用更强,治疗浓度范围更宽。Ma在心得安诱发豚鼠心力衰竭动物模型中,Ma组以Ma1.3mg/min恒速静注,豚鼠HR逐渐减慢,±dp/dtmax进一步减少,无正性肌力作用;西地兰组则具有正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上述对照组研究结果,不仅显示了离体和在体动物实验的不完全一致性,而且苦参碱对心得安诱发豚鼠心力衰竭模型没有治疗作用的结果,为苦参碱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科学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心力衰竭 正性肌力作用 乳头肌 心得安
下载PDF
刺激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起搏电极成功放置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何仲海 许建中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9年第2期92-93,共2页
为探讨起搏器安置术中电极刺激所致室性心律失常与电极定位成败关系,对159例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VVI)时出现的451例次刺激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按刺激性室性波数目和类型分少发组、多发组及高发组,并比较各组达满意起... 为探讨起搏器安置术中电极刺激所致室性心律失常与电极定位成败关系,对159例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VVI)时出现的451例次刺激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按刺激性室性波数目和类型分少发组、多发组及高发组,并比较各组达满意起搏参数值例次数。发现少发组刺激性室性波265例次无一例次达满意起搏参数值;多发组74例次中达满意起搏参数值为47例次(64%);高发组112例次全部达满意起搏参数值。多发组、高发组分别与少发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表明起搏电极定位成败与刺激性室性波多少有关,而与电极所处心室位置无关;认为刺激性室性波属心肌应激正常生理反应,是预测心室起搏定位的一项简便、可靠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电极 心室定位 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起搏
下载PDF
单一冠状动脉畸形合并前间壁和右室心肌梗死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泽宁 叶永刚 乐锦艺 《上海医学影像》 2004年第4期313-313,共1页
关键词 胸痛 冠状动脉畸形 右室心肌梗死 心电图 胸闷 冷汗 入院前 糖尿病史 吸烟史 肌钙蛋白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近中期的影响
7
作者 沈泽宁 王寅 +6 位作者 吴树理 叶永刚 朱频 胡其源 赵雪岩 罗瑞萍 蒋利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安全性,以及对急诊PCI再灌注的疗效和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急性STEMI接受急...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安全性,以及对急诊PCI再灌注的疗效和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急性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的76例患者,男57例,女19例,年龄34-89岁,年龄为(65±17)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在急诊PCI前至少半小时开始使用替罗非班;空白对照组,38例,其中8例因术中发现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较重临时转入治疗组;实际空白对照组为30例,治疗组为46例。比较两组的基础临床情况、术前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TIMI血流情况,术后TIMI血流情况,以及出血事件、近期(1个月)和中期(6个月)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和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基础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介入干预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术前IRA出现前向血流(TIMI 1级以上)的比率为17.39%,略大于空白对照组的14.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TIMI 3级的获得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P<0.05).根据实际分组统计,治疗组术后TIMI 3级的获得率为88%,反低于空白对照组的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MACE、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已完成中期随访的47例患者进行分析,6个月时,两组的左室收缩功能(LVEF)、左室舒张末压(LVEDD)和MACE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前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术前提前(至少半小时)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提高术后IRA的前向TIMI血流,减少术后无复流的发生,术中发现无复流后再追加使用替罗非班并不能提高患者近中期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诊介入治疗 无复流 梗死相关血管 空白对照组 前向血流 左室舒张末压 基础临床 血小板糖蛋白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糖代谢正常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随访3年内的糖代谢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罗瑞萍 蒋利 +2 位作者 徐颖杰 岳静雯 沈泽宁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对糖耐量正常(NGM)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糖代谢异常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310例NGM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出院后定期行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每6个月行简化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 目的对糖耐量正常(NGM)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糖代谢异常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310例NGM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出院后定期行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每6个月行简化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血运重建、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结果 280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随访率达90.3%,平均随访时间为(22.7±13.4)个月。新发生糖调节受损(IGR)32例[IGR组,包括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受损(IFG)和IGT+IFG],占11.4%,发生率为6.04/100人年;新发生糖尿病(DM)45例(DM组),占16.1%,发生率为8.50/100人年;NGM 203例(NGM组),占72.5%。IGR组、DM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40.6%(13/32)、46.7%(21/45),均显著高于NGM组的23.2%(47/203,P值分别<0.05、0.01),前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047)、男性(β=1.496)、心肌梗死(β=1.036)和糖代谢异常(β=0.818)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0.01、0.05)。结论 27.5%的NGM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在约3年的随访期间出现糖代谢异常,其预后差于NGM者,持续监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糖代谢情况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糖代谢异常 预后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评价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的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9
作者 郑建春 何仲海 +3 位作者 严威 许建中 王国梁 张绍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高血压 冠心病 二尖瓣 肺静脉血流 左室舒张功能
下载PDF
高血压病孤立性室间隔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10
作者 阮长武 金朝俊 +1 位作者 何仲海 刘宇铭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2期97-98,共2页
高血压病部分左室肥厚心脏结构的变化主要在室间隔,称为孤立性室间隔肥厚(IVSH)[1]。以往,关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增加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和猝死危险性的报道较多,但有关孤立性室间隔肥厚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对5... 高血压病部分左室肥厚心脏结构的变化主要在室间隔,称为孤立性室间隔肥厚(IVSH)[1]。以往,关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增加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和猝死危险性的报道较多,但有关孤立性室间隔肥厚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对54例IVSH及86例室间隔正常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IVSH 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
下载PDF
右心室起搏心律中的同腔性期前收缩二联律现象1例
11
作者 何仲海 徐玉芳 王家融 《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右心室起搏心律 同腔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
下载PDF
LIPC基因突变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12
作者 傅蕾 施海明 +5 位作者 黄薇 王颖 罗心平 何仲海 许建中 金慧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3-446,450,共5页
目的确定肝脂酶(hepaticlipase,HL)LIPC基因9种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频率,并探讨这些突变与脂代谢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224例CAD患者和129例正常人LIPC基因相应位点进行通用TaqMan探针技术的实时荧... 目的确定肝脂酶(hepaticlipase,HL)LIPC基因9种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频率,并探讨这些突变与脂代谢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224例CAD患者和129例正常人LIPC基因相应位点进行通用TaqMan探针技术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LIP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用HWE软件、STA或SPSS软件分别进行遗传平衡检验和多变量等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正常对照组和CAD患者组中LIPC的9个高频SNPs位点均检出突变基因。RS2242064位点突变基因型为A/A、A/C、C/C,其频率在CAD患者组和对照组中分布有显著差异(P=0.019);RS2242064位点突变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平衡了其他混杂因素的情况下A/C基因型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且非常显著(OR=1.95,P=0.021)。在CAD组中AC突变杂合子与A/A+C/C的患者相比,apo(A)显著降低(P=0.045),HDL显著降低(P=0.02)。结论在中国人群中LIPC的9个高频SNPs位点突变均在入选对象中检出,LIPC基因RS2242064位点突变为A/C基因型可能是中国人的易感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LIP Hardy-Weinberg平衡 易感性 C基因突变 关联研究 通用TaqMan探针技术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位点突变 AD患者 SPSS软件 基因频率分布 apo(A) 中国人群 C基因型 PCR方法 统计学分析 正常对照组
下载PDF
糖代谢异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叶永刚 蒋利 +2 位作者 徐颖杰 岳静雯 朱频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研究糖代谢异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53例ACS住院患者,根据糖尿病病史及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分为4组:血糖... 目的:研究糖代谢异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53例ACS住院患者,根据糖尿病病史及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分为4组:血糖正常组(n=132)、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组(n=81)、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组(n=89)、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组(n=151),定期电话或临床随访患者远期预后情况,包括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病死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结果:与血糖正常组相比,IGT组和DM组无事件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而IF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糖正常组(27.27%)相比,IGT、DM组MACE发生率均明显增加(44.94%,49.01%;P值均<0.05);而IFG组与血糖正常组比较,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0%,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吸烟、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血运重建史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S患者中合并IGT或DM者远期预后较血糖正常者差,对于此类患者需定期监测其血糖代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受损 远期预后
下载PDF
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瑞萍 蒋利 沈泽宁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8年第9期548-550,共3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一日40 mg 强化降脂治疗与普伐他汀一日20 mg 常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 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 ACS 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n=46)和辛伐他汀组(n=...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一日40 mg 强化降脂治疗与普伐他汀一日20 mg 常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 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 ACS 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n=46)和辛伐他汀组(n=50),晚间一日1次口服普伐他汀20 mg 或辛伐他汀40 mg,疗程4周,测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脂及 CRP 水平,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 CRP 水平分别为(5.02±0.85)mmol/L、(1.74±1.52)mmol/L、(2.63±0.36)mmol/L、(1.19±0.05)mmol/L、(12.49±9.02)mg/L 和(4.90±1.25)mmol/L、(1.64±1.29)mmol/L、(2.62±0.47)mmol/L、(0.95±0.05)mmol/L、(12.67±17.97)mg/L,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50±0.89)mmol/L、(1.55±0.28)mmol/L、(2.36±0.39)mmol/L、(1.12±0.06)mmol/L、(3.11±9.33)mg/L 和(4.11±0.50)mmol/L、(1.45±0.22)mmol/L、(2.04±0.24)mmol/L、(0.94±0.09)mmol/L、(1.70±1.42)mg/L,其中 TC、LDL-C 和 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辛伐他汀组与普伐他汀组相比,前者 TC、LDL-C 和 CRP 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非可逆性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普伐他汀一日20 mg 相比,辛伐他汀一日40 mg 强化降脂治疗不仅能显著降低 TC 和 LDL-C,而且能显著降低 CRP,从而使 ACS 患者获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普伐他汀 辛伐他汀 C反应蛋白 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强化降脂治疗
下载PDF
特发性长期持续房颤对左房大小和左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泽宁 乐锦艺 金朝俊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特发性长期持续房颤 左心房大小 左心室功能 病理机制 影响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糖代谢异常与冠脉病变程度和近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寅 岳静雯 +1 位作者 徐颖杰 蒋利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糖代谢异常与冠脉病变程度和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选ACS并行冠脉造影患者450例,对其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根据糖尿病病史和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4组:血糖正常组140例;空腹血糖受损(IFG)...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糖代谢异常与冠脉病变程度和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选ACS并行冠脉造影患者450例,对其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根据糖尿病病史和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4组:血糖正常组140例;空腹血糖受损(IFG)组90例;糖耐量受损(IGT)组95例;糖尿病(DM)组125例。观察1个月内各组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IGT组和DM组的Gensini评分(63.63±29.43和65.63±28.41)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47.76±26.54),但IFG组(50.34±27.43)与血糖正常组无差异。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水平与Gensini评分正相关(r=0.367,P=0.046)。与血糖正常组相比,DM组和IGT组的临床事件(34.3%对60.8%和64.2%,P均<0.01)和全因死亡发生率(6.43%对15.2%和15.78%,P均<0.05)显著增高,但与IFG组无差异。结论:与DM相似,ACS患者合并IGT可能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且近期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受损 GENSINI评分 预后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时代的抗血小板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利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7年第3期142-146,共5页
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机制复杂,支架植入技术和血管内皮延期愈合是其中的关键因素。缩短抗血小板疗程将增加晚期和极晚期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目前认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至少12个月为合理的治疗策略。急性冠状动脉... 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机制复杂,支架植入技术和血管内皮延期愈合是其中的关键因素。缩短抗血小板疗程将增加晚期和极晚期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目前认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至少12个月为合理的治疗策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显著减少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血栓 抗血小板药物
下载PDF
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18
作者 罗瑞萍 蒋利 沈泽宁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75-75,共1页
目的探讨应用40 mg辛伐他汀强化降脂与20 ms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6年1月-199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不稳定心绞痛15例,男39例,女24例,平均年... 目的探讨应用40 mg辛伐他汀强化降脂与20 ms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6年1月-199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不稳定心绞痛15例,男39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3±9.7)岁。全部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排除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核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所有患者入选前均未服用他汀类药物。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34例和辛伐他汀组29例,分别给予普伐他汀20 mg、辛伐他汀40 mg晚上一次口服,4周后复查,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普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5.06±0.92) mol/L比(4.88±1.12) mol/L、(2.63±0.60)mol/L比(2.61±0.68) mol/L、(12.49±4.36)mg/L比(12.74±4.24) mg/L,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分别为(4.46±0.93) mol/L比(4.10±0.70)mol/L、(2.34±0.62) mol/L比(2.07±0.59)mol/L、(3.05±3.06) mg/L比(1.72±1.19) mg/L,治疗后两组TC、LDL-C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后上述指标辛伐他汀组与普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伐他汀组有1例ALT有轻度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普伐他汀20 mg相比,40 mg辛伐他汀强化降脂不仅明显降低TC和LDL-C,而且能更明显地降低CRP,进一步减轻斑块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C反应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强化降脂 稳定心绞痛 冠脉造影 他汀类药物 自身免疫性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 总胆固醇
下载PDF
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C反应蛋白预测不同糖调节受损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19
作者 黄珊 彭文芳 +2 位作者 蒋利 王寅 王卫庆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CIMT)、C反应蛋白(CRP)推断不同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160例疑似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结果进行分组:正常糖代谢(NGT)组42例,空腹... 目的探讨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CIMT)、C反应蛋白(CRP)推断不同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160例疑似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结果进行分组:正常糖代谢(NGT)组42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36例,葡萄糖耐量减低(IGT)组42例,IFG+IGT组40例。检测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胰岛素、CRP、CIMT,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除IGT组与IFG+IGT组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生率、CR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余两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0.01)。IGT组、IFG+IGT组的Gensini评分和CIMT均显著高于NGT组(P值分别<0.05、0.01),IFG+IGT组均显著高于IFG组(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Gensini评分与餐后2h血糖(r=0.536)、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0.436)、CRP(r=0.298)、CIMT(r=0.516)呈正相关(P值均<0.01),CIMT与HOMA-IR(r=0.364)、CRP(r=0.339)、Gensini评分(r=0.298)呈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OMA-IR(β=3.886)、CRP(β=3.374)、CIMT(β=3.521)为Gensini评分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值均<0.01),HOMA-IR(β=5.021)、CRP(β=4.176)为CIMT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值均<0.01)。结论 CIMT联合CRP能判断不同IGR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 C反应蛋白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54例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的血管影像学分析
20
作者 沈泽宁 罗瑞萍 +3 位作者 叶永刚 乐锦艺 何仲海 许建中 《上海医学影像》 2005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分析54例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血管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了2002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连续54例急诊PCI治疗AMI患者的造影资料,从梗死相关血管(IRA)的部位、形态、钙化、以及PCI术前后的血流灌注情况,来分... 目的分析54例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血管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了2002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连续54例急诊PCI治疗AMI患者的造影资料,从梗死相关血管(IRA)的部位、形态、钙化、以及PCI术前后的血流灌注情况,来分析急诊PCI时患者的血管影像特点,对溶栓与未溶栓的两组患者作了组间比较。结果(1)急诊PCI的病人近2/3存在2支以上血管病变;(2)溶栓再通率虽然较自发再通率高,差异显著(30.9%vs58.3%,p<0.01),但绝大多数仍为全闭塞或存在严重狭窄(占92.6%),且血流达到3级的较少,因而都需要支架治疗;(3)左冠闭塞部位好发于血管分叉处,即第一对角支开口处;(4)大多数IRA病变不长,平均只有15.06±4.58mm,单个支架可以解决问题;病变长度超过25mm的只有5例,需要两个支架连接;(5)IRA病变处出现钙化较非IRA出现钙化少(5.6%vs22.2%,p<0.01),提示钙化对斑块破裂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6)支架术后可出现一定比例的无复流(NF)现象,占11.8%,预示远期预后不良;(7)AMI患者冠脉造影可以正常。结论充分预期急诊PCI时IRA的特点,有利于确保手术的成功与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急诊 影像学 梗死相关血管 急诊PCI 冠状动脉介入 影像学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 溶栓再通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