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闵行区结核病预警模式基线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成玉萍 沈梅 +1 位作者 沈鑫 严慧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910-913,共4页
目的 了解闵行区结核病流行现况和特点,建立队列观察人群,为结核病预警模式的建立及验证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结核病预警模式研究”项目要求,采取前瞻性现场流行病学研究,选取莘庄镇为现场实施点,采... 目的 了解闵行区结核病流行现况和特点,建立队列观察人群,为结核病预警模式的建立及验证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结核病预警模式研究”项目要求,采取前瞻性现场流行病学研究,选取莘庄镇为现场实施点,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莘庄镇户籍人口121 898名居民为调查对象,分析人群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特征,对不同人群患病情况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莘庄镇共调查户籍人口120 637名居民(男61 055名,女59 582名),受检率为98.97%(120 637/121 898),发现结核病可疑者551例(可疑症状者194例,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357例),现患肺结核16例,可疑者经进一步检查1例确诊为肺结核。莘庄镇结核病患病率为14.09/10万(17/120 637),涂阳患者11例,其中新涂阳为6例。患者以男性为主(13例),男性患病率为21.29/10万(13/61 055),明显高于女性(6.71/10万,4/59 58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9,P=0.049);55-65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38.68/10万,8/20 681),55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为29.64/10万(11/37 113),明显高于0~55岁人群患病率(7.18/10万,6/83 52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96,P=0.004)。 结论 基线调查结果显示闵行区结核病疫情相对较低,患者以男性为主,老年人患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流行病学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上海市
下载PDF
上海市闵行区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感染状况调查
2
作者 吴敏 刘丽军 +3 位作者 施文平 席韵 范烨 田霞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6-106,共1页
关键词 外来民工子弟学校 上海市闵行区 头虱感染 感染状况调查 学生 流行性斑疹伤寒 人体头部 人体危害
下载PDF
2018—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腹泻病监测结果分析
3
作者 方辉 张悦 +3 位作者 张兆文 陈龙 徐智寅 张烜昭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腹泻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腹泻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2018—2020年腹泻病综合监测医院的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监测医院肠道门诊量在符合监测病例要求的病例队列中,按...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腹泻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腹泻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2018—2020年腹泻病综合监测医院的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监测医院肠道门诊量在符合监测病例要求的病例队列中,按照固定间隔比例采用系统抽样法采集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其病原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721例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307例,阳性率42.58%;检出细菌最多的为副溶血性弧菌39份,检出病毒最多的为诺如病毒GII型75份,两者各占细菌和病毒阳性总数的36.11%和41.44%。各年龄组均有检出阳性病例,31-40岁共检出阳性81例(26.38%),检出率最高;阳性检出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5,P=0.16)。检出阳性病例呈现出冬季和春季两个高峰,其中细菌三季度最高,病毒一季度最高,细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最多时间为二季度。结论上海市闵行区2018—2020年腹泻病由多种病原引起,且具有明显季节流行特征,在不同病原体流行前应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减少腹泻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病 病原谱 监测
原文传递
2014—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 被引量:8
4
作者 成玉萍 朱效宁 +1 位作者 王宙云 张兆文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9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今后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闵行区哨点医院病例监测中的食源性疾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4 355例,患者以中青...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今后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闵行区哨点医院病例监测中的食源性疾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4 355例,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完成病原监测2 387例,检出阳性435例,阳性率为18.22%。其中诺如病毒阳性率最高,为29.33%,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6.91%)和沙门菌(4.11%)。病例高峰在7—9月、12月—次年1月,夏季以细菌感染为主,冬季主要是诺如病毒感染,不同季节细菌、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8.60,28.81,均P<0.01)。社区医院采样率高于综合医院(χ~2=83.14,P<0.01),但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不同类型样本之间病原体总阳性率和不同病原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31,均P>0.05)。食源性疾病散发病例主要发生场所是家庭(72.08%),其次为餐饮店(19.36%);可疑食品以肉及肉制品比例最大(32.35%),其次为果蔬类(18.76%)。结论上海市闵行区食源性疾病防控的主要目标病毒以诺如病毒为主,细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应予以重点关注,并加强监测和宣教,有效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病例监测 致病菌 诺如病毒
原文传递
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黎芳 张晶晶 栾晶 《职业与健康》 CAS 2022年第13期1765-1768,共4页
目的 分析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为闵行区制定食品安全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上上海市闵行区18家哨点医院2019年的致病菌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共有食源性疾... 目的 分析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为闵行区制定食品安全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上上海市闵行区18家哨点医院2019年的致病菌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共有食源性疾病就诊病例3 310例,20~<35岁年龄组就诊病例最多,1 137例,占34.35%;职业占比最多的是干部职员,998例,占30.15%;第三季度就诊病例人数最多,1 048例,占31.66%。采集样本2 134份,检出病原体209例,总检出率为9.79%。沙门菌检出率最高(4.08%,87/209),其次是致泻大肠埃希菌(2.95%,63/209)、副溶血性弧菌(1.87%,40/209)、诺如病毒(0.89%,19/209)。不同季节病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69,P<0.01),第三季度病原体检出率最高(14.72%,97/659)。男性病例病原体检出率高于女性(χ^(2)=0.91,P<0.05)。不同年龄病例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68,P<0.05),35~<50岁年龄组病原体检出率最高(14.43%,72/499)。可疑暴露食品前5位依次为肉类制品、水产动物类、水果类及其制品、粮食类制品和蔬菜类。最大可疑进食场所为家庭158例(75.6%,158/209)。结论 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食源性疾病病原谱中细菌和病毒呈明显季节性高峰,以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为主,应针对不同季节流行特征和人群特征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哨点医院
原文传递
2014—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诺如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栾晶 张兆文 +3 位作者 成玉萍 詹隆文 苏华林 赵黎芳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10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描述分析方法,对2014—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诺如病毒腹泻疫情报告及个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描述分析方法,对2014—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诺如病毒腹泻疫情报告及个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共报告疫情43起,累计病例793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398例(50.19%),临床诊断病例738例(93.06%),无死亡病例。疫情暴发地点主要为学校(67.44%)和幼儿园(27.91%),时间分布有明显季节性,集中在10—12月和3—5月,占总疫情数的8.75%;病例年龄主要为10~19岁(59.39%)和5~9岁(25.73%),男女性别比为1.2∶1,<5岁年龄组的发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发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分布主要为学生。病例症状较轻,病程一般2~3天,有自限性。可能的传播途径为经水和食物、接触传播及气溶胶传播等。结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多于秋季和初夏季节在人口密集的中小学发生,应加强闵行区腹泻病患者以及疫情监测工作、做好健康宣教和保障学校饮食卫生等防控措施,减少疫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感染性腹泻 疾病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04-2014年上海市闵行区猩红热疫情流行趋势 被引量:14
7
作者 栾晶 蒋敏 +2 位作者 成玉萍 詹隆文 苏华林 《职业与健康》 CAS 2017年第16期2243-2246,共4页
目的了解2004—2014年上海市闵行区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探讨控制对策,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4年上海市闵行区的猩红热病例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2014年闵行区累计报告猩红... 目的了解2004—2014年上海市闵行区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探讨控制对策,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4年上海市闵行区的猩红热病例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2014年闵行区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4 649例,发病高峰为每年4—6月和11—1月,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94/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分布于13个社区,男女比例为1.69∶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53/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4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以3~<15岁年龄组最多,4 526人,占病例总数的97.35%。发病职业以学生2 254人最多,占48.48%;幼托儿童2 103人,占45.24%;散居儿童263人,占5.66%,其他职业29人,占0.62%。结论冬春季是猩红热高发季节,学校、托幼机构是发病的高危场所,男性较容易发病,应加强冬春季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达到有效控制猩红热疫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猩红热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趋势
原文传递
上海市闵行区白纹伊蚊的分布及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敏慧 刘丽军 +3 位作者 吴敏 吕静 张兆文 刘洪霞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掌握上海市闵行区白纹伊蚊的环境分布和密度变化,为科学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5-10月在居民区、医院、学校等场所的幼蚊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和诱蚊诱卵器法,4-11月在居民区、农户和医院等场所的成蚊监测采用... 目的掌握上海市闵行区白纹伊蚊的环境分布和密度变化,为科学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5-10月在居民区、医院、学校等场所的幼蚊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和诱蚊诱卵器法,4-11月在居民区、农户和医院等场所的成蚊监测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观察不同季节白纹伊蚊的分布特点及种群密度变化。结果闵行区BI和诱蚊诱卵指数(MOI)均呈单峰趋势,BI 7月达峰值为17.82,MOI 8月达到峰值为13.50,2个指数均以学校及幼儿园最高(BI为17.57,MOI为11.84)。二氧化碳诱蚊灯法监测成蚊密度为单峰趋势,8月达峰值为2.40,以居民区密度最高为3.84只/灯。结论在登革热流行高峰期,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白纹伊蚊成幼蚊进行综合监测,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开展综合治理,有效防止本土病情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雷图指数 诱蚊诱卵指数 二氧化碳诱蚊灯法 白纹伊蚊 监测
原文传递
2010-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消除疟疾监测效果分析
9
作者 成玉萍 王宙云 《职业与健康》 CAS 2020年第7期944-947,共4页
目的评价上海市闵行区消除疟疾监测效果,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制定新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发热患者血检、疫点调查处置和媒介监测等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 目的评价上海市闵行区消除疟疾监测效果,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制定新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发热患者血检、疫点调查处置和媒介监测等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8年医院报告病例27例,现住址管理病例37例,男性青壮年为主,发病时间无季节性,职业以工人和商业服务为主,病例感染地主要是非洲,占86.49%;37例病例中,恶性疟最多,其次为间日疟。发热患者血检65120人次,镜检阳性27人,阳性率0.04%,2010-2015年血检阳性率与2016-2018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62,P<0.01)。疟疾监测过程中病例报告、血片复核、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调查处置率均为100.00%。2010-2016年采用人工小时法进行媒介监测,蚊虫以淡色库蚊和白蚊伊蚊为主,按蚊密度为0~0.12只/(人工·h);2017-2018年采用CO2捕蚊器法监测,未监测到中华按蚊。2010年后无本地感染病例。结论完善的监测体系保障了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而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重点依然是保持监测能力和监测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消除 监测
原文传递
2014-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病毒性腹泻流行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辉 张红梅 +2 位作者 徐智寅 张兆文 郭琪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分析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流行特征,了解病原谱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在闵行区腹泻病综合监测哨点医院2014-2020年报告的腹泻病例中,采用系统抽样法采集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病毒阳性病例的病原构成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 目的分析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流行特征,了解病原谱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在闵行区腹泻病综合监测哨点医院2014-2020年报告的腹泻病例中,采用系统抽样法采集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病毒阳性病例的病原构成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报告病毒性腹泻病例23148例,采集2073份标本,共检出阳性701例,阳性率33.82%,其中单病毒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诺如病毒GⅡ型15.24%、轮状病毒6.32%、诺如病毒GⅠ型3.14%、札如病毒2.51%、星状病毒2.07%、肠道腺病毒0.34%,2种及以上病毒混合感染阳性率3.62%。2014-2020年各年度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44%、41.94%、33.03%、31.67%、22.76%、37.46%和17.14%,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_(趋势)=38.72,P<0.05)。诺如和轮状病毒在冬春季高发,札如和星状病毒在春季高发,而肠道腺病毒在夏季高发。结论上海市闵行区2014-2020年病毒性腹泻由多种病毒引起,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存在一定的混合感染,应在不同病毒流行前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减少腹泻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 腹泻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2013—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兆文 成玉萍 李旭成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11期1517-1520,1524,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状况,为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托幼机构的消毒质量进行监测。结果 2013—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8.44%、98.61%、...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状况,为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托幼机构的消毒质量进行监测。结果 2013—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8.44%、98.61%、98.73%和97.53%;2013—2016年公立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民办托幼机构(χ2=4.78,P<0.05);2014年3级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合格率较低,与其他级别托幼机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76,P<0.01)。结论闵行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但工作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等环节的消毒仍较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幼机构 消毒质量 监测
原文传递
上海市一起聚集性急性戊型肝炎疫情的调查 被引量:13
12
作者 谈逸云 郑英杰 +4 位作者 申惠国 姜庆五 顾海勇 王丰 高眉扬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0-240,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戊型肝炎 上海市闵行区 聚集性 疫情 IgM/IgG ALT升高 症状体征 首发病例 塑料制品 管理人员
原文传递
2006-2010年闵行区疟疾疫情监测及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施文平 刘丽军 +3 位作者 席韵 申惠国 王婉洋 俞李萍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795-798,共4页
目的分析闵行区2006-2010年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治疟疾和消除疟疾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0年疟疾监测数据、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全国疟疾监测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闵行区共发生疟疾115例,平均发病率为0.62/1... 目的分析闵行区2006-2010年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治疟疾和消除疟疾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0年疟疾监测数据、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全国疟疾监测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闵行区共发生疟疾115例,平均发病率为0.62/10万,未出现疫情暴发和危重、死亡病例。各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66/10万、1.92/10万、1.54/10万、0.75/10万和0.32/10万。输入性病例是本地病例的9.45倍(104/11),输入性病例以安徽籍病例为主,占81.73%(85/115);疟疾复发病例占15.65%(18/115);病原学分型以间日疟为主,占80.87%(93/115),4例恶性疟均由境外感染引起;年龄分布以20~45岁青壮年为主,占57.39%;职业分布以民工和学生为主,分别占40.00%和20.00%;全区以及全国疟疾监测点"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阳性数和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疟疾监测点媒介监测显示:传疟媒介按蚊仍然存在,但密度不高。结论闵行区疟疾疫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近2年下降尤为明显,为2015年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和计划奠定了基础。但本地感染病例和传疟按蚊仍然存在,因此疟疾防制不可放松,应重点加强外省尤其是安徽籍和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防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流行病学 人群监测
原文传递
浦东新区某乡镇居民网络成瘾症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文 蔡春雷 +1 位作者 邱秀宇 詹隆文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69-172,共4页
目的研究居民网络成瘾(IAD)行为的特征,使居民能够健康使用网络,避免网络成瘾行为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施湾社区3家网吧内随机选取500名年龄大于18岁的网民,用网络成瘾综合评定量表进行测试,再用自制的居民... 目的研究居民网络成瘾(IAD)行为的特征,使居民能够健康使用网络,避免网络成瘾行为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施湾社区3家网吧内随机选取500名年龄大于18岁的网民,用网络成瘾综合评定量表进行测试,再用自制的居民网络成瘾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进行分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居民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结果 500名居民IAD得分主要影响因素为: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是)、有孤寂失落感(是)。500名居民IAD危险因素为:家庭状况(不和谐)、你会因为心情不好去上网吗(经常),你上网的目的(玩游戏)。结论家庭状况不和谐、心情不好、玩游戏是居民IA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健康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症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预防措施
下载PDF
成人乙肝疫苗主动接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谈逸云 申惠国 +4 位作者 赵黎芳 陈建平 张莉萍 吴燕 倪政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研究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影响因素。方法在上海市闵行区随机抽取18-50岁成年居民613人,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影响因素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613人中,接种过乙肝疫苗153人,接种率25.37%,其中父母带去接种27人,学校或... 目的研究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影响因素。方法在上海市闵行区随机抽取18-50岁成年居民613人,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影响因素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613人中,接种过乙肝疫苗153人,接种率25.37%,其中父母带去接种27人,学校或单位组织接种59人,自己主动接种67人 影响主动接种乙肝疫苗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周围有乙肝病人、对不用安全套性交可传播乙肝、尚无治愈乙肝的特效药、我国居民乙肝病原携带率高等有正确认识(P〈0.05) 多因素分析表明,家庭人均月收入高,认为同桌吃饭(OR=1.97)、共用办公设备可传染乙肝(OR=8.67),正确认识尚无治愈乙肝的特效药者(OR=2.27)易主动接种乙肝疫苗。愿意接种乙肝疫苗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文化程度,对乙肝是肝癌发病的重要病因、我国居民乙肝病原携带率高正确认识与否(P〈0.05)。结论对乙肝相关知识了解不够、经济、成人接种服务不够便利等是闵行区成人乙肝疫苗主动接种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成人 主动接种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因4型戊型肝炎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一涵 胡安群 +4 位作者 郑英杰 谈逸云 王法弟 郁新森 姜庆五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推算基因4型戊型肝炎患者发病后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为戊型肝炎流行病学传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进而评价戊型肝炎患者在临床症状期之后的潜在传染性。方法采集华东地区162份戊型肝炎住院患者人院后的首份血清。通过套式RT—PCR方... 目的推算基因4型戊型肝炎患者发病后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为戊型肝炎流行病学传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进而评价戊型肝炎患者在临床症状期之后的潜在传染性。方法采集华东地区162份戊型肝炎住院患者人院后的首份血清。通过套式RT—PCR方法检测HEVRNA,采用生存分析中的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发病后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结果162份血清中101份检出HEVRNA,总检出率为62.35%,经同源性比较均为基因4型HEV。114例男性中检出74例,占64.91%,48例女性中检出27例,占56.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8,P=0.30)。Kaplan—Meier法分析后发现,基因4型HEV病毒血症在患者发病后维持时间的中位数为24d(95%CI:18~30d),即50%的患者病毒血症可持续阳性直到发病后24d。第75和25百分位数分别为14d和31d。男性与女性患者的病毒血症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eslow检验P一0.98,Tarone—Ware检验P=0.91)。结论基因4型戊型肝炎患者中75%的病毒血症可以持续到发病后的2周,部分戊型肝炎病毒血症可持续至1个月以上。提示即使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已转归正常,仍然存在病毒血症,可以成为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戊型 病毒血症 存活率分析 基因型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