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前S_1和前S_2抗原同步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5
1
作者 柳长柏 费国忠 +1 位作者 姚桢 姚光弼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631-634,共4页
采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对106例 HBV 感染者共146份血清进行前 S1和前 S2抗原同步检测,结果血清前 S 抗原与血清 HBVDNA 密切相关,但并不完全一致;其与血清 HBeAg、PHSA 受体活性及抗 HBc 也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五组不同临床类型 HBV... 采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对106例 HBV 感染者共146份血清进行前 S1和前 S2抗原同步检测,结果血清前 S 抗原与血清 HBVDNA 密切相关,但并不完全一致;其与血清 HBeAg、PHSA 受体活性及抗 HBc 也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五组不同临床类型 HBV 感染者血清前 S 抗原检出率及相对含量均以 ASC 组最高,SH 组次之,CAH、CPH 和 AH 组均较低。AH 组随疾病恢复、ALT 下降,血清前 S 抗原相对含量下降乃至阴转;CAH 和 CPH 组尽管病情改善、ALT 下降,血清前 S 抗原相对含量并无明显改变;SH 组则无论病情好转或恶化,血清前 S 抗原相对含量均下降。表明连续定量检测血清前 S 抗原可为除 SH 外其它各型乙型肝炎提示预后。作为 HBV 复制和疾病预后观察指标血清前 S1抗原较前 S2抗原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 S1抗原 S2抗原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MHC抗原表达的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虹 姚光弼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4,共4页
应用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技术,对22例血清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内MHC抗原的表达进行了研究。MHC-Ⅰ类抗原在24例CPH和18例CAH患者的肝细胞膜上表达。阳性的肝细胞主要分布在碎屑样、桥样和灶性坏... 应用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技术,对22例血清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内MHC抗原的表达进行了研究。MHC-Ⅰ类抗原在24例CPH和18例CAH患者的肝细胞膜上表达。阳性的肝细胞主要分布在碎屑样、桥样和灶性坏死区。MHC-Ⅰ类抗原在肝细胞的表达程度和CD8+T淋巴细胞的肝内浸润和肝病变程度有相关关系。免疫电镜显示,表达MHC-I类抗原的肝细胞和穿过血窦的淋巴细胞密切接触。MHC-Ⅱ类(HLA-DR)抗原在11/18例的CAH患者的肝细胞中表达。阳性的肝细胞呈灶性分布,其表达程度低于MHC-I类抗原。上述结果提示,MHC抗原在肝细胞的表达可能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相容性抗原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血凝法测定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内HBsAg白蛋白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姚光弼 张利民 +2 位作者 吴曼芳 唐生杰 田月芬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1984年第1期49-52,插2,共5页
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能与多聚人血清白蛋白(简称PHSA)起反应,这种现象虽然在某些患者中是由于存在着抗白蛋白抗体,然而在HBsAg阳性、特别是HBeAg阳性血清中尤为明显.继而发现在HBsAg表面有PHSA的受体,并认... 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能与多聚人血清白蛋白(简称PHSA)起反应,这种现象虽然在某些患者中是由于存在着抗白蛋白抗体,然而在HBsAg阳性、特别是HBeAg阳性血清中尤为明显.继而发现在HBsAg表面有PHSA的受体,并认为与HBV的感染性有关[1,2].本文报告用血凝法测定PHSA结合力的临床意义及其与HBeAg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法 测定 病毒性肝炎 患者血清 蛋白受体 乙型肝炎病毒 人血清白蛋白 抗白蛋白抗体 阳性血清 临床意义 结合力 感染者 感染性 学者 表面 报告
原文传递
HBV-前S_2抗原和抗体在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金兴 姚光弼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51-154,共4页
本文用酶免疫法检测了HBV-前S_2抗原和抗体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动。结果表明,在急性HBV感染时,病程一月内前S_2抗原的阳性效为86.9%,抗前S_2抗体的阳性率为27.3%;在病程1~6个月间,前S_2抗原的阳性率降至34.7%,抗前S_2抗体的阳... 本文用酶免疫法检测了HBV-前S_2抗原和抗体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动。结果表明,在急性HBV感染时,病程一月内前S_2抗原的阳性效为86.9%,抗前S_2抗体的阳性率为27.3%;在病程1~6个月间,前S_2抗原的阳性率降至34.7%,抗前S_2抗体的阳性率升至60%。前S_2抗原在HBeAg和HBV-DNA阳性血清中的检出率(84.2%)明显高于在HBeAg和HBV-DNA阴性血清中的检出率(20.0%),而抗前S_2抗体则相反。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前S_2抗原的检出率为80%,在慢性迁延性肝炎时的检出率为82.6%,抗前S_2抗体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的检出率均很低。本文结果提示前S_2抗原的表达与HBV病毒的复制相关,而抗前S_2抗体的出现可作为预示HBV感染恢复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S2抗原 S2抗体 酶免疫法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白蛋白受体结合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陆选永 姚光弼 +1 位作者 郑礼光 吴晓红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21-324,共4页
抗前S_2单克隆抗体Q19/10可以抑制HBV白蛋白受体和PHSA之间的反应,PHSA同样可以抑制抗前S_2单抗Q19/10和前S_2抗原之间的反应,提示HBV白蛋白受体和前S_2抗原决定簇可能为同一段前S_2蛋白成份。不同类型的植物凝集素可以影响HBV白蛋白受... 抗前S_2单克隆抗体Q19/10可以抑制HBV白蛋白受体和PHSA之间的反应,PHSA同样可以抑制抗前S_2单抗Q19/10和前S_2抗原之间的反应,提示HBV白蛋白受体和前S_2抗原决定簇可能为同一段前S_2蛋白成份。不同类型的植物凝集素可以影响HBV白蛋白受体和PHSA结合活力,ConA具有抑制作用,而PWM和PHA却呈增强作用,表明糖基在HBV白蛋白受体的结合力上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白蛋白受体 结合活性
原文传递
前S1和前S2蛋白-HBV复制的新标志 被引量:35
6
作者 姚光弼 陆选永 +2 位作者 张利民 田月芬 吴晓红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1988年第4期193-197,共5页
对6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前S1和前S2蛋白的研究表明,两者均与病毒的复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41例前81蛋白阳性者中,HBeAg阳性为31例,占75.6%:45例前81蛋白阳性者中HBV白蛋白受体阳性为32例,占71.7%.35例前S2蛋白阳性者中,HBeAg阳性为27例... 对6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前S1和前S2蛋白的研究表明,两者均与病毒的复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41例前81蛋白阳性者中,HBeAg阳性为31例,占75.6%:45例前81蛋白阳性者中HBV白蛋白受体阳性为32例,占71.7%.35例前S2蛋白阳性者中,HBeAg阳性为27例,占77.1%;39例前S2蛋白阳性者中.HBV白蛋白受体阳性为30例,占77.0%.对前S1和前S2蛋白用HBV DNA,DNA-P的关系的研究也可得出相同的结论,以上结论表明前S1和前S2蛋白可以作为表达病毒活动性复制的新标志,并提示两者可能均涉及到病毒对肝细胞的附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和前S2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多聚酶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HBsAg诱生γ干扰素的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费国忠 闻玉梅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5-17,共3页
本文用纯化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诱生的γ干扰素(IFNγ)反应,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7/9)血清抗-HBs阳性者,都能产生对HBsAg的IFNγ反应,平均滴度为3.589... 本文用纯化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诱生的γ干扰素(IFNγ)反应,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7/9)血清抗-HBs阳性者,都能产生对HBsAg的IFNγ反应,平均滴度为3.589±1.694(log2U/50μl);部分CAH患者(5/12)亦能产生对HBsAg的IFNγ反应,平均滴度为2.560±0.711(log2U/50l),二组间IFNγ滴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血清标志阴性者不能产生对HBsAg的IFNγ反应,在CAH组及对照组中均未测到对HBsAg的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Γ干扰素 细胞免疫应答 慢性乙型肝炎
原文传递
HBV白蛋白受体活力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姚光弼 陆选永 +2 位作者 张利民 田月芬 袁国娟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1986年第3期125-129,共5页
自1983年Maohida等证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人多聚血清白蛋白(pHSA)受体,是HBV前S基因的产物以来[1],对HBV前S基因的功能及其产物和病毒本身复制的关系得到广泛的研究.
关键词 蛋白受体 病毒复制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HEPATITIS B deter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白蛋白 基因 证明 功能
原文传递
血清白蛋白和Dane颗粒的作用
9
作者 陆选永 姚光弼 +1 位作者 田月芬 唐生杰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1987年第2期68-72,共5页
HBeAg强阳性患者之血清,经密度区带离心和8ephadex G-200分离后,可以得到具有极高DNA一多聚酶活力的Dane颗粒.对提纯的Dane颗粒的研究表明,这种颗粒结合了一定量的白蛋白,结合的白蛋白在PAGE上和人血清白蛋白单体无明显差别,并非以多聚... HBeAg强阳性患者之血清,经密度区带离心和8ephadex G-200分离后,可以得到具有极高DNA一多聚酶活力的Dane颗粒.对提纯的Dane颗粒的研究表明,这种颗粒结合了一定量的白蛋白,结合的白蛋白在PAGE上和人血清白蛋白单体无明显差别,并非以多聚形式出现.对Dane颗粒和白蛋白结合状态的研究表明,这种结合是非共价的,PAGE可以使其分离.体外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结合逐渐离解,具有可逆性,提示Dane颗粒和白蛋白的结合可能是以受体和配体的形式出现.目前普遍认为病毒可能通过白蛋白的桥联作用而入侵肝细胞,本文对血清白蛋白可能起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颗粒 SERUM ALBUMIN 阳性患者 区带离心 桥联作用 结合状态 酶活力 可逆性 肝细胞 非共价 提纯 受体 入侵 密度 定量 单体 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