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静安区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1
1
作者 顾波 乔勤 马骏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回顾性调查上海市静安区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血液透析室行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224例,分析其性别、年龄、原发病构成、不同透析持续时... 目的回顾性调查上海市静安区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血液透析室行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224例,分析其性别、年龄、原发病构成、不同透析持续时间患者的转归、死亡原因分布、医疗保险模式、主观营养状况评估(SGA)和生活质量的简单评估(包括工作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和每年住院次数)。结果上海市静安区行血液透析治疗ESRD患者的男女之比为1.41∶1,平均年龄为(66.5±16.1)岁,其中60~79岁者占49.1%。原发病构成中慢性肾炎占第1位(35.3%),其次为糖尿病肾病(26.3%)和高血压肾病(21.0%)。近3年新增加的行血液透析治疗ESRD患者中,糖尿病肾病与慢性肾炎同居第1位(均占30.2%),其次为高血压肾病(19.8%),但三者间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224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的血液透析持续时间均≥3个月,仍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继续行血液透析者占43.8%,死亡患者占32.6%,转上海其他医院者占16.5%,肾移植者占1.3%。其中,透析3个月~〈1年的患者最多(59例),病死率(42.4%)也最高(P值均〈0.05)。各种死亡原因中≥60岁患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60岁患者(P值均〈0.05)。糖尿病肾病患者总体病死率最高(37.0%,27/73),其次为慢性肾炎(24.7%,18/73)和高血压肾病患者(23.3%,17/73,P值均〈0.05)。死亡原因以脑血管卒中、心血管事件和肺部感染为主。医疗保险模式以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为主(占80.4%),其次为外地报销(占12.9%)。≥60岁患者的轻-中度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60岁患者(P值均〈0.05)。生活质量评估中,不能自理和自理但依赖家人分别占37.9%和22.3%;住院次数0~1次/年94例(42.0%),2~5次/年69例(30.8%),≥6次/年61例(27.2%)。结论上海市静安区行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新增糖尿病肾病病例数增长速度最快,尽管以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为主,但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差、并发症多、自理能力较差、住院次数较多、病死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老年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路建饶 武立群 +3 位作者 顾波 王汉清 邹盛淮 倪玉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血透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用快速高压液相(HPLC)微柱层析法和Immulite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52例正常人和68例(其中42例≥60岁)慢性肾衰患者血透前后的血浆Hcy和叶酸(F...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血透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用快速高压液相(HPLC)微柱层析法和Immulite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52例正常人和68例(其中42例≥60岁)慢性肾衰患者血透前后的血浆Hcy和叶酸(Fol)、维生素B12(VB12)浓度。结果(1)正常对照组血浆Hcy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与Fol及VB12呈明显负相关,而血透组血浆Hcy浓度只与Fol浓度呈明显负相关(均P<0.01)。(2)所有血透患者血浆Hcy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透后较血透前下降约25%(P<0.01)。(3)血透患者血浆Fo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透析后较血透前明显下降约30%(P<0.01)。(4)血透前后VB12无明显变化,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5)有心脑血管栓塞性并发症组与无此并发症组比较年龄更大,血浆Hcy明显升高,Fol显著降低(P<0.05)。结论所有血透患者均存在高Hcy血症,老年人更高,高Hcy血症可能是血透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其形成可能与叶酸相对缺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下载PDF
胱抑素C早期诊断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路建饶 易扬 +4 位作者 顾波 王汉清 董蓓晔 宣怡 赵颖丹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胱抑素C(Cys C)在造影剂肾病(CI 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使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进行血管造影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于造影前24 h内、造影后8 h、24 h和48 h抽血检测Cys C、肌酐(Scr)、尿素氮(BUN... 目的:探讨血浆胱抑素C(Cys C)在造影剂肾病(CI 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使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进行血管造影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于造影前24 h内、造影后8 h、24 h和48 h抽血检测Cys C、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以及根据公式推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患者在造影后48 h内是否发生造影剂肾病(CI N),分为CI N组和非CI N组。结果:(1)CI N的发生率为12.3%。(2)CI N组血浆Cys C浓度造影后8 h明显升高,24 h达最高峰,48 h有所降低,但均明显高于造影前以及非CI N组相应时间点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 N组Scr造影后8 h无明显变化,24 h开始升高,48 h达最高值,只有48 h的值明显高于造影前以及非CI N组相应时间点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CI N组造影前后各时间点Cys C、Scr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造影前Cys C与Scr(r=0.431)呈明显正相关,与eGFR(r=-0.392)呈明显负相关。(4)若以造影后8 h和24 h内血浆Cys C浓度较造影前基础值上升25%作为诊断CI N的标准,其敏感性分别为83.2%和89.2%,特异性分别为74.1%和8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5.6%和51.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5%和94.2%。结论:造影后8 h和24 h的血浆Cys C浓度对CI N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能较Scr更早反映肾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造影剂肾病 血管造影术 肾功能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偶测血压正常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松杨 顾波 +7 位作者 陈松 马骏 武立群 董蓓晔 赵颖丹 王汉清 易扬 宣怡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6-531,共6页
目的了解偶测血压正常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选择350例CKD1至5期偶测血压正常的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146例)和血压高值组(204例),另选择50名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美国Spacelab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 目的了解偶测血压正常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选择350例CKD1至5期偶测血压正常的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146例)和血压高值组(204例),另选择50名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美国Spacelab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24h(8:00—次日8:00)、日间(6:00—22:00)、夜间(22:00—次日6:00)的动态血压数据(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血压负荷、平均动脉压)的均值。每例患者仅统计日间动态血压升高(又称隐性高血压)、夜间动态血压升高和24h动态血压升高其中一种动态血压升高类型,不重复统计。观察CKD患者的动态血压、血压模式和动态血压负荷情况,3组患者隐性高血压和昼夜节律消失的发生情况,并比较3组患者的偶测血压、动态血压和动态血压负荷值。结果 350例偶测血压正常的CKD患者中,动态血压升高147例(42.0%),其中隐性高血压69例(19.7%);昼夜节律消失199例(56.9%);动态血压负荷升高204例(58.3%,以夜间动态血压负荷升高为主)。血压正常组隐性高血压发生率为11.0%(16/146),显著低于血压高值组的26.0%(53/204,P<0.01);正常对照组出现昼夜节律消失4例(8.0%)。血压正常组的偶测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夜间动态血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血压高值组的偶测血压、24h动态血压、日间动态血压、夜间动态血压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血压正常组(P值均<0.01)。血压正常组的夜间动态血压负荷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血压高值组的24h血压负荷、日间动态血压负荷、夜间动态血压负荷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血压正常组(P值均<0.01);血压高值组和血压正常组的日间收缩压负荷显著高于同组的夜间收缩压负荷(P值均<0.01),而日间舒张压负荷显著低于同组的夜间舒张压负荷(P值均<0.01)。结论在偶测血压正常的CKD患者中,存在动态血压均值升高、隐性高血压、夜间高血压、血压负荷和昼夜节律消失的情况,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偶测血压 动态血压 血压负荷 血压模式 特点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骨代谢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顾波 路建饶 +2 位作者 易扬 王汉青 宣怡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8期440-443,共4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脏病和非糖尿病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治疗年限骨代谢和钙磷代谢变化比较,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方法 2006年至2010年期间,随机观察90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和120例老年非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分... 目的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脏病和非糖尿病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治疗年限骨代谢和钙磷代谢变化比较,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方法 2006年至2010年期间,随机观察90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和120例老年非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分为血液透析前和血液透析1年、3年、>5年4组,抽取外周血,进行骨钙素、β胶原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磷以及钙磷乘积的观察。结果与血液透析前组相比,老年2型糖尿病肾脏病和非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骨钙素、β胶原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在血液透析1年、3年、>5年组中皆降低,且以血液透析1年组最低(P<0.05);血钙在血液透析1年、3年、>5年组中皆升高(P<0.01);血磷在血液透析1年组中皆下降,在3年组中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磷仍下降,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却升高。与老年非糖尿病肾脏病患者比较,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1年和3年组中骨钙素、β胶原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磷皆较低,以血液透析前和血液透析3年组差异明显(P<0.05);血钙2者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年限变化,对骨代谢、钙磷代谢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应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骨营养不良 骨钙素 β胶原蛋白 甲状旁腺激素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隐性高血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松杨 汪年松 +5 位作者 叶志斌 杨钢 李恩 马骏 顾波 武立群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偶测血压正常的慢性肾脏病患者(CKD)中的隐性高血压状况。方法:选择258例CKD1-5期的患者(男105例,女153例),年龄63.62±14.08岁。原发病为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疾病。无高血压或高血压经治疗已控制正常1个月以上... 目的:探讨偶测血压正常的慢性肾脏病患者(CKD)中的隐性高血压状况。方法:选择258例CKD1-5期的患者(男105例,女153例),年龄63.62±14.08岁。原发病为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疾病。无高血压或高血压经治疗已控制正常1个月以上,采用美国Spacelab无创携带式ABPM仪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经软件自动分析;并进行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258例CKD患者中56例患者呈现隐性高血压,隐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1.7%。在隐性高血压患者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要显著低于非隐性高血压患者(P<0.01),而血清肌酐,血尿酸和24h尿蛋白均显著高于非隐性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诊室血压正常的CKD患者中存在一些隐性高血压患者,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诊断隐性高血压,同时可评价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与否,预测心血管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并发症 肾疾病 病理学 血压监测 便携式
下载PDF
血液净化疗法在内科危重急症抢救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路建饶 于秀峙 +4 位作者 王姒音 邹盛淮 陆石 田军 张金元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 评价血液净化技术在内科危重急症抢救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以来应用血液净化技术抢救内科危重急症 6 75例的效果。结果 总抢救成功率为 89.5 %( 6 0 4/6 75 ) ,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衰 )、慢性肾衰合并严重并... 目的 评价血液净化技术在内科危重急症抢救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以来应用血液净化技术抢救内科危重急症 6 75例的效果。结果 总抢救成功率为 89.5 %( 6 0 4/6 75 ) ,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衰 )、慢性肾衰合并严重并发症和其它非肾性内科危重急症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 80 .2 % ( 77/96 )、92 .3 % ( 4 70 /5 0 9)和 81.4% ( 5 7/70 )。结论 血液净化技术在内科危重急症的抢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具体实施宜因人而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危重急症 抢救 综合疗法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鲍宏达 王筱霞 +9 位作者 张黎明 王应灯 邹建洲 傅鹏 马骏 李江涛 王锋 张冉 汪年松 蒋更如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11期813-817,839,共6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等11家医院的肾内科透析患者。通过患者自我报告的视觉模拟量表评估瘙痒的发生。观察指标包括透析方案、并...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等11家医院的肾内科透析患者。通过患者自我报告的视觉模拟量表评估瘙痒的发生。观察指标包括透析方案、并发症、药物使用,以及钙磷代谢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收集1540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78.7%有瘙痒症状,中重度瘙痒34.2%,平均瘙痒VAS得分(2.85±2.52)分;Kt/V低(β=-0.562,95%CI:-0.916~-0.207,P=0.002)、使用拟钙剂(β=-1.094,95%CI:-1.462~-0.725,P<0.001)、血液透析联用血液滤过方案(β=0.604,95%CI:0.119~1.089,P=0.015)、血液透析联用血液滤过及血液灌流透析方案(β=0.967,95%CI:0.453~1.481,P<0.001)、联用腹膜透析(β=0.989,95%CI:0.078~1.900,P=0.033)、使用骨化三醇(β=0.564,95%CI:0.250~0.877,P<0.001)、使用外用止痒药物(β=2.740,95%CI:2.052~3.428,P<0.001)、合并贫血(β=0.575,95%CI:0.245~0.905,P<0.001)、合并慢性肾病-矿物质和骨骼疾病(β=0.841,95%CI:0.527~1.155,P<0.001)、高钙磷乘积(β=1.898,95%CI:0.645~3.152,P=0.003)者瘙痒发生风险高。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皮肤瘙痒的发生比例高,主要与钙磷代谢的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瘙痒 钙磷代谢
下载PDF
血液净化技术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路建饶 王姒音 +3 位作者 邹盛淮 陆石 田军 张金元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4期638-639,共2页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血液净化技术 救治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不同年限的中医证型分布及骨代谢相关指标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顾波 王汉青 +1 位作者 赵颖丹 马骏 《河北中医》 2018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与老年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不同年限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参照《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对9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组和120例老年非糖尿病组肾病血液...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与老年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不同年限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参照《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对9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组和120例老年非糖尿病组肾病血液透析不同年限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辨证,观察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同时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钙、血清磷的变化。结果 2组组内不同透析年限的本虚证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透析前均以脾肾气虚证为主;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老年糖尿病肾病组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增多,老年非糖尿病肾病组透析1年仍以脾肾气虚证居多,后气阴两虚证增多。2组组间不同透析年限的本虚证分布比较显示,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年、3年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糖尿病肾病组不同透析年限的标实证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非糖尿病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透析前均以湿浊证居多,且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湿热证、瘀血证和风动证增多。2组组间不同透析年限的标实证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前比较,2组在透析1年、3年、>5年时PTH均降低(P<0.05),血清钙均升高(P<0.05);老年非糖尿病肾病组血清磷在透析1年时下降(P<0.05),在透析3年时有升高趋势,而老年糖尿病肾病组血清磷水平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而有逐渐下降趋势。2组组间比较显示,透析前及透析3年时老年非糖尿病肾病组PTH及血清磷水平均高于老年糖尿病肾病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与老年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不同年限的中医证候既有相似处,又有各自特点。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与中医证候的变化特点有许多共同点,可互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透析 骨和骨组织 病证规范化
下载PDF
血液净化疗法在内科危重急症抢救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秀峙 路建饶 +2 位作者 田军 陆石 张金元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技术在内科危重急症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7年以来我们应用血液净化技术抢救内科危重急症 675例患者的效果。结果 总抢救成功率达 89 5 % ( 60 4 / 675 )。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严...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技术在内科危重急症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7年以来我们应用血液净化技术抢救内科危重急症 675例患者的效果。结果 总抢救成功率达 89 5 % ( 60 4 / 675 )。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严重并发症和其它非肾性内科危重急症的抢救成功率分别达 80 2 % ( 77/ 96)、92 3 % ( 4 70 / 5 0 9)、81 4 % ( 5 7/ 70 )。结论 血液净化技术在内科危重急症的抢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其具体实施要因人而异 ,重视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急症 内科 抢救成功率 血液净化技术 血液净化疗法 作用 回顾性 结论 因人而异 合并
下载PDF
氧氟沙星致老年患者药物性肝炎肾功能损害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松杨 李杰 武雯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氧氟沙星 老年人 药物性肝炎 肾功能损害 喹诺酮类抗菌药
下载PDF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路建饶 严海东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4期206-208,213,共4页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血栓栓塞性心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普遍存在HHcy,本文就其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肾衰竭 慢性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慢性肾疾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现状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波 路建饶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2期1826-1828,共3页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慢性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各种骨病和钙磷代谢紊乱,如骨质疏松、骨折、顽固性皮肤搔痒、心血管钙化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就目前临床上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近期的研究新进...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慢性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各种骨病和钙磷代谢紊乱,如骨质疏松、骨折、顽固性皮肤搔痒、心血管钙化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就目前临床上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近期的研究新进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疾病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治疗
下载PDF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顾波 路建饶 《医学综述》 2005年第5期396-398,共3页
关键词 肝肾综合征 发病机制 治疗 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IgA肾炎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颖丹 宣怡 路建饶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9期68-70,共3页
IgA肾炎(IgAN)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和C3沉积为主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在我国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6%~34%。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主要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单纯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急进性新月体肾炎和急性... IgA肾炎(IgAN)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和C3沉积为主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在我国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6%~34%。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主要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单纯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急进性新月体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等。预后相差甚远,4%-20%的患者可自行缓解,每年有1%~2%的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无症状蛋白尿 急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 肾小球系膜区 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2种血液透析方法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波 路建饶 +2 位作者 王汉青 易扬 董蓓晔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0年第8期367-368,共2页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慢性肾脏病一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是终末期肾脏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目前磷结合剂及活性维生素D3已广泛应用,但并未能减轻或预防其发生。本文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对慢...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慢性肾脏病一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是终末期肾脏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目前磷结合剂及活性维生素D3已广泛应用,但并未能减轻或预防其发生。本文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骨代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患者 常规血液透析 骨代谢异常 透析方法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终末期肾脏疾病 活性维生素D3 高通量血液透析
下载PDF
长期静脉补铁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路建饶 武立群 +2 位作者 王汉青 顾波 邢月萍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9期25-27,4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静脉补铁改善肾性贫血的效果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病情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静脉组和口服组,各28例,疗程6个月。静脉组:于每次透析时补给100mg右旋糖酐铁,共10次,然后...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静脉补铁改善肾性贫血的效果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病情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静脉组和口服组,各28例,疗程6个月。静脉组:于每次透析时补给100mg右旋糖酐铁,共10次,然后每2周给予维持量100mg。口服组:前3个月口服硫酸亚铁525mg/d,后3个月停服,按上述方法改用静脉补铁。比较两组贫血治疗效果、铁代谢和生化指标的变化、EPO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静脉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合度(TSAT)进行性升高,3个月后80%以上的患者贫血得到纠正,EPO用量较基数减少约28%。口服组治疗3个月时,Hb和Hct增幅不大,而SF和TSAT则逐月降低;第4个月起改用静脉补铁后,SF、TSAT很快升高,贫血迅速得到改善,EPO用量开始明显减少。结论长期静脉补铁不仅能及时有效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减少EPO用量,而且经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长期静脉补铁治疗由慢性肾功能衰竭致贫血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路建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8-298,303,307,共3页
关键词 静脉铁剂 贫血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的肾损害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姒音 张庆怡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6年第1期24-26,共3页
急性胰腺炎可并发肾脏损害,重症者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50%,有关肾损害的发病原理争议颇多,其中,胰源性肾毒素以及肾内血动学失控等目前已为医界所确认。氮质血症、等渗尿、尿液有形成分增加以及尿钠排泄增多为其... 急性胰腺炎可并发肾脏损害,重症者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50%,有关肾损害的发病原理争议颇多,其中,胰源性肾毒素以及肾内血动学失控等目前已为医界所确认。氮质血症、等渗尿、尿液有形成分增加以及尿钠排泄增多为其典型临床表现。文中并就肾损害的治疗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胰腺炎 肾损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