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管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陶伟平 梁伟民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10期1295-1298,共4页
目的比较PRO-SEAL LMA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对患者呼吸循环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3例在全麻下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患者,ASAⅡ~Ⅲ级,年龄23~67岁,随机被分为PRO-SEAL LMA喉罩组(LMA组)(n=22)和气管插管组(TT组)(n=21... 目的比较PRO-SEAL LMA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对患者呼吸循环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3例在全麻下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患者,ASAⅡ~Ⅲ级,年龄23~67岁,随机被分为PRO-SEAL LMA喉罩组(LMA组)(n=22)和气管插管组(TT组)(n=21)。分别记录麻醉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拔管前即刻(T3)、拔管后即刻(T4)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系统变化、麻醉深度指数及两组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气管插管组T2、T3、T4时MAP和HR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1);PRO-SEAL LMA型喉罩组患者T3时潮气量、气道压、肺顺应性分别与气管插管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RO-SEAL LMA喉罩组患者麻醉深度指数在T3、T4时与气管插管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拔管期气管插管组发生体动、呛咳、术后咽喉痛、声音沙哑较PRO-SEAL LMA喉罩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发生套囊血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条件下PRO-SEAL LMA喉罩通气用于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较小,可明显减少咽喉并发症,其效果优于气管插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 喉罩 气管内插管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异氟醚和七氟醚麻醉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建华 王祥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72-874,共3页
目的研究异氟醚和七氟醚麻醉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颅脑手术患者,用动态心电图仪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0 min、停药时、停药后1、2 h和4 h的HRV。结果ISO1组(异氟醚,年龄<60岁)和ISO2组(异氟醚,年龄≥60岁)插... 目的研究异氟醚和七氟醚麻醉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颅脑手术患者,用动态心电图仪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0 min、停药时、停药后1、2 h和4 h的HRV。结果ISO1组(异氟醚,年龄<60岁)和ISO2组(异氟醚,年龄≥60岁)插管后10 min、停药时、停药后1、2 h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值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SEV1组(七氟醚,年龄<60岁)和SEV2组(七氟醚,年龄≥60岁)的LF、HF值在插管后10 min、停药时、停药后1 h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ISO组插管后各时点的LF、HF值均显著低于SEV组(P<0.05)。结论异氟醚对患者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性的均衡性没有显著的影响。异氟醚对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抑制作用比七氟醚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七氟醚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吸入性麻醉药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建华 王祥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90-491,共2页
自从1846年10月16日,William T.G.Morton在波士顿麻省总医院演示乙醚麻醉。吸入性麻醉药已经有150年的发展历史,吸入性麻醉药可精确地调整麻醉深度,并具有制动、遗忘、抑制自主反射、肌肉松弛、镇痛作用,是临床麻醉常用的麻醉药... 自从1846年10月16日,William T.G.Morton在波士顿麻省总医院演示乙醚麻醉。吸入性麻醉药已经有150年的发展历史,吸入性麻醉药可精确地调整麻醉深度,并具有制动、遗忘、抑制自主反射、肌肉松弛、镇痛作用,是临床麻醉常用的麻醉药。吸入性麻醉药对循环系统有剂量依耐性的影响。本文将就有关吸入性麻醉药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麻醉药 心率变异性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 乙醚麻醉 麻醉深度 自主反射 肌肉松弛 镇痛作用
下载PDF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全身热疗的麻醉处理
4
作者 叶照君 葛培青 +1 位作者 陶伟平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01-302,共2页
关键词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 全身热疗 麻醉处理 全身麻醉 治疗效果 麻醉管理 放疗不敏感 内环境平衡 远红外线 中心温度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单侧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孟祥婷 张弛 张励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7期3121-3124,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单侧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84例实施单侧乳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瑞芬太尼-七氟烷组):常规麻醉诱导成功后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单侧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84例实施单侧乳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瑞芬太尼-七氟烷组):常规麻醉诱导成功后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七氟烷组):从麻醉诱导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定维持至手术结束,其余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同对照组。观察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躁动评分,以及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前5 min (T0)的收缩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上存在差异(P<0.05)。然而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拔管前(T1)、拔管后即刻(T2)和拔管后5 min(T3)的生命体征数据,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各期的收缩压均明显升高(均P<0.05),心率均明显增快(均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评分和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使麻醉复苏期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并可减轻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和术后疼痛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而且患者获得了更好的麻醉体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乳癌改良根治术 复苏期躁动 术后疼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胸椎旁阻滞在肋间神经移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6
作者 崔娓 张弛 +6 位作者 葛培青 王雪湖 叶照君 于士剑 张依爵 陶伟平 袁红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胸椎旁阻滞(TPVB)用于肋间神经移位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肋间神经移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椎旁阻滞镇痛组(T组)和静脉镇痛组(V组),各30例。T组患...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胸椎旁阻滞(TPVB)用于肋间神经移位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肋间神经移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椎旁阻滞镇痛组(T组)和静脉镇痛组(V组),各30例。T组患者麻醉前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T4~T5单次椎旁神经阻滞,注入0.375%的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共20 m L,记录阻滞平面及并发症,观察注药后血压、心率的变化;V组患者在术后通过静脉按需给予镇痛药物。2组患者均记录术后6 h和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PVB范围为术侧T3~T7,即5个节段的感觉阻滞;无其他并发症;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T组术后6 h的VAS评分显著少于V组(P=0.001);术后12 h的VAS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TPVB操作简单、安全,阻滞平面广,并发症少,镇痛完善,对于疼痛较严重的肋间神经移位术患者,是术后镇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阻滞 超声 神经刺激仪 术后镇痛 肋间神经移位术
下载PDF
无痛分娩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崔娓 宋建钢 王祥瑞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1-904,共4页
1847年JamesSimpson首次应用吸人性麻醉药乙醚为1例产妇实施了分娩镇痛;20世纪初,局部神经阻滞和吗啡等药物开始应用于分娩镇痛;20世纪中叶,Henson和Edwards首次将硬脊膜外腔镇痛技术应用于分娩镇痛。随着麻醉技术和药物的不断进步... 1847年JamesSimpson首次应用吸人性麻醉药乙醚为1例产妇实施了分娩镇痛;20世纪初,局部神经阻滞和吗啡等药物开始应用于分娩镇痛;20世纪中叶,Henson和Edwards首次将硬脊膜外腔镇痛技术应用于分娩镇痛。随着麻醉技术和药物的不断进步,分娩镇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但显著减轻了产妇分娩时的疼痛,而且还可降低剖宫产率,使越来越多的产妇从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无痛分娩 分娩镇痛 局部神经阻滞 产妇分娩 硬脊膜外腔 镇痛技术 麻醉技术
下载PDF
不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s)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彩霞 徐振东 梁伟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的影响,为术中MEPs监测选择合适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例,年龄22~65岁,ASAⅠ~Ⅱ级。选择拇短展肌... 目的 比较不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的影响,为术中MEPs监测选择合适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例,年龄22~65岁,ASAⅠ~Ⅱ级。选择拇短展肌作为记录肌肉,采用经颅电刺激技术记录MEPs,刺激参数为:电压300 V,频率1 000 Hz,持续时间75 μs,脉冲数6个/串。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维库溴铵持续输注维持肌松,分别记录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s,TOF)为0、1、2和4时的MEPs波幅和潜伏期变化情况。结果 TOF为0~4时均可记录到MEPs波幅。TOF为0与TOF为1、2和4之间的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TOF为1、2和4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EPs潜伏期变化不显著(F=0.050,P=0.980)。结论 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神经肌肉阻滞剂对MEPs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EPs波幅随着神经肌肉阻滞程度的加深而减小,但在较深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下(TOF=1)仍可监测ME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MEPs) 电刺激 神经肌肉阻滞
下载PDF
针刺联合胸椎旁阻滞用于全麻肋间神经移位术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于士剑 王雪湖 +2 位作者 张琳 林微微 崔娓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6期537-542,共6页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胸椎旁阻滞减轻全麻肋间神经移位术病人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方法:行肋间神经移位的手术病人共88例,随机分为3组:静脉自控镇痛(A组)、胸椎旁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B组)和胸椎旁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加用针...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胸椎旁阻滞减轻全麻肋间神经移位术病人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方法:行肋间神经移位的手术病人共88例,随机分为3组:静脉自控镇痛(A组)、胸椎旁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B组)和胸椎旁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加用针刺(C组).A组34例,B组28例,C组26例.术前1天C组电针刺激(支沟、后溪、合谷、双侧内关)20 min.B组和C组均手术日行胸椎旁阻滞,术毕静脉自控镇痛.A组术毕静脉自控镇痛.记录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后芬太尼镇痛用量.采用ELISA法检测3组病人手术前、后的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皮质醇浓度的变化,统计3组各参数的差异.结果:C组术后自控镇痛的芬太尼用量少于A、B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A、B组(P<0.05).B组术后2 h(T2)与A组相比,仅血清IL-6浓度显著降低(P<0.05).C组与A组相比,β-EP浓度升高,IL-6、TNF-α和皮质醇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相比,β-EP浓度升高,皮质醇浓度降低(P<0.05).C组经针刺干预第1天后(T1),血清β-EP、5-HT、皮质醇浓度较术前第1天(T0)显著降低,但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T2β-EP、5-HT和TNF-α浓度较T0显著降低,而IL-6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病人血清TNF-α浓度与T1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刺联合胸椎旁阻滞用于全麻肋间神经移位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提高血中β-EP的浓度,抑制促炎因子IL-6、TNF-α、皮质醇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胸椎旁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Aalst胰岛素输注方案对非糖尿病患者颅脑外伤术中血糖及乳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琳 李月成 夏春雷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Aalst胰岛素输注方案对非糖尿病患者颅脑外伤术中血糖及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颅脑外伤24 h内入院急诊手术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输注生理盐水治疗,治疗组在麻醉诱导后采用Aalst胰岛素... 目的探讨Aalst胰岛素输注方案对非糖尿病患者颅脑外伤术中血糖及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颅脑外伤24 h内入院急诊手术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输注生理盐水治疗,治疗组在麻醉诱导后采用Aalst胰岛素调控模式调控血糖。术中每隔20 min测定血糖、血钾及乳酸1次,观察变化趋势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P〈0.01);治疗组患者术中血糖5.3~8.9 mmol/L,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手术时间延长,两组乳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并发生高乳酸血症;治疗组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乳酸值越低,预后越好。结论 Aalst胰岛素输注方案能有效控制术中血糖水平,降低乳酸,进而降低术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调控 颅脑外伤 血糖 乳酸 预后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帕金森病患者镇静效果及对血清S100-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琳 陈家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9期2778-2781,共4页
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DBS)能有效治疗各种顽固性运动障碍例如帕金森病(PD),肌张力障碍或震颤。在大多数进行PD手术中,用于DBS的电极植入手术均采用成熟的技术,该技术结合了微电极记录(MERs),微刺激和神经术中测试以定位目标核[1]。植入DB... 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DBS)能有效治疗各种顽固性运动障碍例如帕金森病(PD),肌张力障碍或震颤。在大多数进行PD手术中,用于DBS的电极植入手术均采用成熟的技术,该技术结合了微电极记录(MERs),微刺激和神经术中测试以定位目标核[1]。植入DBS电极时使用的方法包括局部麻醉,清醒镇静,“熟睡”或“熟睡-睡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 肌张力障碍 右美托咪定 清醒镇静 镇静效果 局部麻醉 植入术 运动障碍
下载PDF
晚期肿瘤病人全身灌注热疗联合化疗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照君 葛培青 +1 位作者 陶伟平 杭燕南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84,共2页
全身麻醉下采用体外循环全身灌注热疗(EWBH)将机体中心温度提高到42℃左右,维持120min,并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肿瘤病人实施EWBH时,如何维持心肺功能的稳定,是麻醉管理过程中的难题。本院... 全身麻醉下采用体外循环全身灌注热疗(EWBH)将机体中心温度提高到42℃左右,维持120min,并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肿瘤病人实施EWBH时,如何维持心肺功能的稳定,是麻醉管理过程中的难题。本院对40例晚期肿瘤病人实施了EWBH联合化疗。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联合化疗 麻醉处理 肿瘤病人 全身灌注 晚期 心肺功能不全 中心温度 体外循环 全身麻醉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观察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陶伟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7期871-873,共3页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静脉+吸人复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老年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2...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静脉+吸人复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老年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28例(观察组)和静脉+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28例(对照组)。分别于各时点记录患者的HR、SBP、DBP、PzrCO2、初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及术后24h的恶心、呕吐及嗜睡情况。结果观察组SBP、DBP及HR变化小于对照组;初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且观察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明显较对照组均减少(均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比静吸复合全麻能够更好的抑制应激反应,较容易维持循环稳定,且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更少,是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雷米芬太尼 靶控输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原文传递
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对睡眠-觉醒和认知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丽 余琼 梁伟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6期7172-7174,7024,共4页
人的精神活动高级而又复杂,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目前研究认为多巴胺作为脑内重要神经递质,参与调节人的精神活动和运动功能,尤其在睡眠的主动性神经调节过程,以及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神经环路中,多巴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 人的精神活动高级而又复杂,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目前研究认为多巴胺作为脑内重要神经递质,参与调节人的精神活动和运动功能,尤其在睡眠的主动性神经调节过程,以及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神经环路中,多巴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多巴胺神经系统,睡眠,认知功能的概述,以及通过对多巴胺神经系统与睡眠-觉醒系统和认知功能的解剖学联系的简述,结合多巴胺神经元、多巴胺受体及多巴胺转运体等不同角度分别阐述其对睡眠-觉醒和认知功能的调控作用,以期揭开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生机制的一层面纱,以及对多巴胺药物对神经退行性变疾病的治疗靶点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睡眠 觉醒 学习记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