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mics测量CT扫描数据二段可调式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人工假体的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广辉 成立 +7 位作者 王健 黄权 白广建 尹萌辰 魏海峰 杨诚 肖建如 刘铁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4133-4138,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常用的脊柱修复重建假体由于其具有材质刚度较大且与相邻终板接触面积太小等缺点,易产生应力遮挡,导致术后骨折不愈合及局部骨质吸收等问题的发生。随着固定时间的不断延长,内固定易出现疲劳性断裂,导致内固定失败。目的:... 背景:目前临床常用的脊柱修复重建假体由于其具有材质刚度较大且与相邻终板接触面积太小等缺点,易产生应力遮挡,导致术后骨折不愈合及局部骨质吸收等问题的发生。随着固定时间的不断延长,内固定易出现疲劳性断裂,导致内固定失败。目的:利用Mimics软件测量腰椎的CT扫描数据设计二段可调式新型人工假体。方法:选取60例中青年男性住院患者腰椎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骨骼轮廓提取划分,分别测量记录L1-3椎体高度及上下终板横径、矢状径、矢状面凹陷角及冠状面凹陷角等指标,依照所测数据设计高度可调且两端接触面与相邻椎体终板相贴合的新型人工假体。结果与结论:(1)利用Mimics软件精确划分提取了所有病例资料的L1-3椎体数据。经过测量分析,L1-3椎体高度,上下终板矢状径及矢状面凹陷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1-3椎体上终板横径均小于同椎体下终板(P<0.05),冠状面凹陷角差异明显(P<0.05);(2)根据所测椎体高度及终板矢状径、矢状面凹陷角等数据结果设计出高度可调新型人工假体。该假体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为基础,由顶盖和底座两部分相互嵌套组成,术中可通过底座侧孔注入骨水泥实现假体高度调节。该假体两端接触面与相邻终板紧密贴合、足够的接触面积能有效减少应力集中,促进假体与终板的骨质愈合;(3)结果说明,试验利用Mimics软件测量腰椎的CT扫描数据设计二段可调式新型人工假体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高度 终板形态学 解剖学 CT扫描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 生物材料 人工假体 MIMICS 矢状径 终板横径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晓岗 陈峥嵘 +2 位作者 王少俊 董健 姜南春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PFN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33例,其中PFN组...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PFN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33例,其中PFN组188例,PFNA组45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22.8个月。两组骨折均获得愈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FN组优良率为89.9%,PFNA组优良率为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PFN组防旋钉退出2例,1例发生髋螺钉切割,继而发生髋内翻畸形。PFNA组未发生类似并发症。结论两种股骨近端髓内钉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PFNA较PFN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