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到康德之前——鲍姆嘉通的美学思想再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旭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50,共13页
鲍姆嘉通的美学理论对于审美能力的分析,对于审美之真的认识,呈现出一种与康德美学不同的理论思路,审美在鲍姆嘉通的理论中是感性、知性、理性、想象力、欲求能力、情感及至记忆力等诸多能力的相融合的结果,它超越于感性,并能达到认识... 鲍姆嘉通的美学理论对于审美能力的分析,对于审美之真的认识,呈现出一种与康德美学不同的理论思路,审美在鲍姆嘉通的理论中是感性、知性、理性、想象力、欲求能力、情感及至记忆力等诸多能力的相融合的结果,它超越于感性,并能达到认识的完善状态与真理性,这种认识有助于走出康德美学所造成的美学理论的狭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姆嘉通 美学 经验心理学 审美之真
下载PDF
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存在论基础——兼论柏拉图美学的内在发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旭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0,共6页
柏拉图的存在论思想制约并推动着他的美学思想的变化。柏拉图的存在论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早期的"相论",到中期对"相论"的批判而建立起来的"能力论"、"通种论"以及最后具有综合意味的"... 柏拉图的存在论思想制约并推动着他的美学思想的变化。柏拉图的存在论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早期的"相论",到中期对"相论"的批判而建立起来的"能力论"、"通种论"以及最后具有综合意味的"实在论"。其存在论的每一次发展都带动他的美学思想产生变化,存在论及其变化是柏拉图纷繁多样的美学思想的内在根据与发展变化的直接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美学思想 存在论
下载PDF
艺术公共性的“原型”——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艺术与公共生活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旭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公共艺术的核心问题不是艺术所采用的形式问题,而是艺术与公共生活的关系问题,正是这种关系导致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造型艺术的繁荣。佛罗伦萨市民在情感上的地方主义和个人生活方式上的集体主义,有利于艺术活动。城市本身、公共建... 公共艺术的核心问题不是艺术所采用的形式问题,而是艺术与公共生活的关系问题,正是这种关系导致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造型艺术的繁荣。佛罗伦萨市民在情感上的地方主义和个人生活方式上的集体主义,有利于艺术活动。城市本身、公共建筑和雕塑,以及大型绘画在这样一种公共氛围中得到了发展的机遇,它们成为公共交往的手段与表征,成为集体意志与情感的表达,正是这种功能催生了现代公共艺术的"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佛罗伦萨 公共艺术
下载PDF
“艺术美”的诞生——对“艺术”与“美”之结合的历史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旭光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9-35,共7页
在文艺复兴之前,艺术并不被人们认为是"美的",发现艺术是美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促成这一发现的原因是多重的,包括艺术的储值价值的被重视,人们对艺术之爱的确立与艺术所带来的愉悦被认可,人和自然的美之被认... 在文艺复兴之前,艺术并不被人们认为是"美的",发现艺术是美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促成这一发现的原因是多重的,包括艺术的储值价值的被重视,人们对艺术之爱的确立与艺术所带来的愉悦被认可,人和自然的美之被认同,艺术家的地位的提高,艺术之内涵与价值的确立,所有这些因素最终促成了"艺术"与"美"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美” 艺术美 文艺复兴运动 性分 历史 艺术家 价值
下载PDF
西方美学史概念钩沉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旭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86,共7页
西方美学史上有一些美学范畴不再被使用,或者退出了审美领域,本文选择了其中的五个进行钩沉,分别是:kaloskagathos、megaloprepeia、concinnitas、istoria、Diségno。以此对那种消失了的审美精神进行怀旧,也对当下的审美状况进行... 西方美学史上有一些美学范畴不再被使用,或者退出了审美领域,本文选择了其中的五个进行钩沉,分别是:kaloskagathos、megaloprepeia、concinnitas、istoria、Diségno。以此对那种消失了的审美精神进行怀旧,也对当下的审美状况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钩沉
下载PDF
鉴赏判断的时间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旭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6-162,共7页
审美经验是一个时间性过程,但鉴赏判断作为审美经验的中心环节,它的时间性过程需要分析与描述。从感性直观到反思判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获得两种愉悦:鉴赏判断在其纯粹状态下获得纯粹的感性愉悦,在其应用状态下获得智性愉... 审美经验是一个时间性过程,但鉴赏判断作为审美经验的中心环节,它的时间性过程需要分析与描述。从感性直观到反思判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获得两种愉悦:鉴赏判断在其纯粹状态下获得纯粹的感性愉悦,在其应用状态下获得智性愉悦。两种状态形成一个循环,在循环中鉴赏判断呈现为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瞬间的直觉。鉴赏判断带来的智性愉悦和感性愉悦之间可能会形成和谐状态,也可能相互否定,二者之间本身会形成一个时间性过程。藉此,鉴赏判断以其时间性过程融入审美经验的时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赏判断 时间性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文艺理论的启蒙承载
7
作者 刘旭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6,共5页
文学理论在当下的使命不是关于文学之规律与本质的探讨,而是关于文学的立场与理想的表达,它是对文学活动的反思与研究,它关注文学活动内部的每一个变化,追问变化的意义。在确立理想与追问意义的过程中,文艺理论承担着启蒙、教化与介入... 文学理论在当下的使命不是关于文学之规律与本质的探讨,而是关于文学的立场与理想的表达,它是对文学活动的反思与研究,它关注文学活动内部的每一个变化,追问变化的意义。在确立理想与追问意义的过程中,文艺理论承担着启蒙、教化与介入社会的使命,而教授文学理论的过程,也就是训练理性思维能力,进行启蒙与教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反思 教化
下载PDF
论朝鲜诗文中虎溪三笑与《三笑图》的题咏
8
作者 赵维国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4,共9页
晋代高僧慧远的故事自梁代之后被佛家神化,渐渐演绎出虎溪三笑的传说,成为历代诗人、画家题咏、绘事的主要题材。由于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具有特殊的文化渊源,慧远"虎溪三笑"的传说和《三笑图》在高丽王朝时期流入朝鲜半岛。... 晋代高僧慧远的故事自梁代之后被佛家神化,渐渐演绎出虎溪三笑的传说,成为历代诗人、画家题咏、绘事的主要题材。由于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具有特殊的文化渊源,慧远"虎溪三笑"的传说和《三笑图》在高丽王朝时期流入朝鲜半岛。由于虎溪三笑传说所体现的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与高丽后期的思想观念相契合,高丽文人以此作为素材创作了很多诗文。所以到了朝鲜王朝时期,随着政治斗争激烈、宦途险恶,士子文人往往借虎溪三笑典故或《三笑图》寄寓政治苦闷,抒发归隐山林之思,表现了朝鲜文人复杂的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溪三笑 《三笑图》 题咏 文化心态
下载PDF
“审美”的历程与“审美”的重建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旭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梳理过去二百年关于"审美"是什么的理论史,可以说明"审美"不是一种原始的或自然的能力,而是一种源自理性的"要求",一种对"观看世界"的方式的要求。这种要求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20世纪的"... 梳理过去二百年关于"审美"是什么的理论史,可以说明"审美"不是一种原始的或自然的能力,而是一种源自理性的"要求",一种对"观看世界"的方式的要求。这种要求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20世纪的"审美"在现实中走向沉沦,在理论上陷入绝境,就是因为放弃了审美的形而上学维度,审美完全被浅表化了,它和感官的诸种应激性反应杂糅在一起,审美的反思性没有被强调,但非理性的感受性、知觉、体验、诸种非理性能力在审美中的作用被强化了。人类建构"审美"的初衷——"反思判断""自由愉悦"与"自我完善"被遗忘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审美?本文的回答是:通过"自由理性"与"自由感性"而获得的"自由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形而上学 自由愉悦
原文传递
通感·应和·象征主义——兼论中国象征主义诗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丹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9-183,共5页
由于钱钟书先生注重回溯中国古典文学及相关观点而忽视新诗及其理论蕴含的启示,即使从比较诗学的角度涉及西方象征主义,却与其重要的应和理论失之交臂,故《通感》的论述仅止于修辞手法层面。多年的研究表明,波德莱尔的应和论包含同时又... 由于钱钟书先生注重回溯中国古典文学及相关观点而忽视新诗及其理论蕴含的启示,即使从比较诗学的角度涉及西方象征主义,却与其重要的应和理论失之交臂,故《通感》的论述仅止于修辞手法层面。多年的研究表明,波德莱尔的应和论包含同时又超越通感,更具艺术本体论层面的价值,并因此被奉为象征主义先驱。中国现代新诗亦超越了传统诗词的手法,经由应和之途建构起中国象征主义诗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象征主义 中国古典文学 应和论 通感 诗论 修辞手法 现代新诗 艺术本体论
原文传递
真理:艺术作品不堪承受之重——现象学的艺术真理观批判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旭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0-106,共7页
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美学在建构艺术作品的真理性时,试图把艺术作品之真理性的基础建立在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性质上,从存在论角度来解释艺术作品之意义的发生,并将之判定为"真理的自行发生"。这种作法的问题在于:他没有区... 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美学在建构艺术作品的真理性时,试图把艺术作品之真理性的基础建立在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性质上,从存在论角度来解释艺术作品之意义的发生,并将之判定为"真理的自行发生"。这种作法的问题在于:他没有区分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意义和艺术作品在内容层面上的"意义",并试图用存在论意义来填充艺术作品的"意义",这有违艺术作品的意义结构,并丧失了艺术解释所应具有的限度。存在论上的真理性应当建立在符合论"意义"的真理性之上,以艺术作品之"意义"的历史生成为主体,从而形成以内容意义上的真理性与生成意义上的真理性相互支撑的艺术作品真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艺术作品 真理
原文传递
论《三国志通俗演义》对朝鲜历史演义汉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维国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在朝鲜小说史上,《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输入与传播,对于朝鲜小说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壬辰倭乱之前,《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主要在王室或士大夫阶层传播。壬辰倭乱发生后,关羽崇拜为朝鲜朝野所接受,关羽及三国故事随之在全国各... 在朝鲜小说史上,《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输入与传播,对于朝鲜小说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壬辰倭乱之前,《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主要在王室或士大夫阶层传播。壬辰倭乱发生后,关羽崇拜为朝鲜朝野所接受,关羽及三国故事随之在全国各个阶层中广泛流传,激发了人们的阅读兴趣。朝鲜书坊为了满足人们的阅读需要,于朝鲜仁祖年间刊刻《三国志通俗演义》。随着《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广泛传播,朝鲜士子文人有意识地模仿它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塑造,依据朝鲜历史人物创作《壬辰录》、《兴武王演义》等汉文历史演义小说。这些小说虽以朝鲜史实为史料依据,寄寓了朝鲜人民的社会理想,但其叙述形式、思想内涵均源于中国母体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通俗演义》 历史演义小说 小说创作 朝鲜朝 汉文 关羽崇拜 士大夫阶层 三国故事
原文传递
论朝鲜梦游小说的类型化及其对中国梦游小说的拓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维国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9-235,共17页
在朝鲜小说发展史上,朝鲜汉文小说的发展、演变与中国古代小说一脉相承,无论是小说的文体形态还是题材皆继承了中国小说。值得思考的是,中国古代梦游小说虽在《太平广记》中已单独成类,但在后世的小说中,以"梦游"命篇的小说... 在朝鲜小说发展史上,朝鲜汉文小说的发展、演变与中国古代小说一脉相承,无论是小说的文体形态还是题材皆继承了中国小说。值得思考的是,中国古代梦游小说虽在《太平广记》中已单独成类,但在后世的小说中,以"梦游"命篇的小说并不太多。而在朝鲜汉文小说史上,以"梦游"命篇,且以单篇传世的梦游小说有二十余种,自成体系,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叙事方式,均在中国梦游小说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本文以朝鲜梦游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梦游小说作为参照,在文本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朝鲜梦游小说的题材意识、类型意识以及对中国梦游小说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梦游小说 题材类型意识 梦游小说的拓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