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口、吕、品、器”字型人物板块结构——以《红楼梦》《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儒林外史》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建武 孙之卓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颇有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概念、新观点,即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人物板块结构有四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口字型、吕字型、品字型、器字型,并通过举例论述了《红楼梦》、《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儒林外史》是这四种类型的代表作。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红楼梦》 《封神演义》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下载PDF
《封神演义》的“西方教”定性考论
2
作者 李建武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28,共3页
学术界某些学者认为《封神演义》的"西方教"是道教,于是有必要对此观点进行重新辨析。从文本来看,其有"佛教、佛法、释教、释迦"等字眼的大量内证;再结合佛教史实际情况来看,两汉之交时佛教传入中国,这与小说中&qu... 学术界某些学者认为《封神演义》的"西方教"是道教,于是有必要对此观点进行重新辨析。从文本来看,其有"佛教、佛法、释教、释迦"等字眼的大量内证;再结合佛教史实际情况来看,两汉之交时佛教传入中国,这与小说中"明、章释教开"、惧留孙"入于释教,大阐佛法,兴于西汉"正好相吻合。通过分析西方教的教义、所属物品等本质性的东西属于佛教特有,推论"西方教是佛教前身"的观点站不住脚,最后得出"西方教是佛教"的定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小说 封神演义 西方教 佛教 道教
下载PDF
汕头谷饶方言多个降调的声学分析和感知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金健 施其生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4-556,共13页
本文选取存在多种降调、用传统标调法难以描写的汕头谷饶方言为研究个案,对谷饶的5个降调进行声学分析,并从音高、调形凹凸、平拱时长及斜率等角度对其中的4个舒声降调进行听辨实验。研究表明,谷饶方言的降调在音高、凹直以及平拱绝对... 本文选取存在多种降调、用传统标调法难以描写的汕头谷饶方言为研究个案,对谷饶的5个降调进行声学分析,并从音高、调形凹凸、平拱时长及斜率等角度对其中的4个舒声降调进行听辨实验。研究表明,谷饶方言的降调在音高、凹直以及平拱绝对时长上存在范畴感知,在声调斜率上虽不存在范畴感知,但斜率对感知边界有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凹/直"及拐点前后等特征作为各种调型中都可能出现的区别性特征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 方言 感知实验 区别性特征
原文传递
胡适:汉英诗互译、英语诗与白话诗的写作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丹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97,共7页
留美期间,胡适不懈地从事汉英诗互译和英语诗写作,受英语诗白话思维的影响,逐渐产生远离传统文言诗词的倾向;这一实践活动,为胡适倡导汉语白话诗奠定了基础,却未得到明确认识。
关键词 白话诗 英语诗 胡适 互译 英诗 写作 实践活动 诗词 传统
原文传递
广州方言和东海方言平调的感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金健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本文对广州方言和东海方言的4个平调进行了感知实验的研究。实验结果证明:在广州方言和东海方言中存在四级平调,且这4个平调在音高上存在各自的范畴感知域;对广州方言平调的感知起决定作用是音高,而不是音高增幅。广州方言和东海方言的... 本文对广州方言和东海方言的4个平调进行了感知实验的研究。实验结果证明:在广州方言和东海方言中存在四级平调,且这4个平调在音高上存在各自的范畴感知域;对广州方言平调的感知起决定作用是音高,而不是音高增幅。广州方言和东海方言的平调在感知上的不同特点预示着两地方言的声调格局在今后的演变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 平调 广州方言 东海方言 范畴感知类范畴感知
原文传递
最初汉语及满洲语《圣经》译者——耶稣会士贺清泰 被引量:2
6
作者 金东昭 林惠彬 《国际汉学》 CSSCI 2015年第2期109-120,130,共13页
本文译自《最初中国语·满洲语圣书译成者贺清泰神父》("P.Louis de Poirot,S.J.,the first translator of the Bible into the Chinese and Manchu languages"),原文于2003年发表在韩国《阿尔泰学报》(Altai Hakpo)第13... 本文译自《最初中国语·满洲语圣书译成者贺清泰神父》("P.Louis de Poirot,S.J.,the first translator of the Bible into the Chinese and Manchu languages"),原文于2003年发表在韩国《阿尔泰学报》(Altai Hakpo)第13期。著者金东昭是前韩国大邱天主教大学国语学系教授,专注于贺清泰满洲话《圣经》的韩语译注工作。主要著作有:《贺清泰神父的满洲语圣书研究丛书》,其中第一集《满洲语〈马太福音〉研究》已于2011年12月出版;第二集《满洲语〈以斯帖记〉》于2013年8月出版;第三集《满洲语〈使徒行传〉》即将出版问世。本文主要考察了早期来华耶稣会士贺清泰在华期间所译的白话汉语本《圣经》(《古新圣经》)与满译本《圣经》(《满文附注新旧约圣书》),作者通过搜集和整理大量的原始材料与后人的研究成果,对这两种早期译本的译者、版本和译介背景作了较为详实的分析。由于本文的发表时间较早,有些观点及说法已被翻新,但是作者提出的一些学术观点和问题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本译文已经原作者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洲语 贺清泰 耶稣会士 圣书 以斯帖记 发表时间 天主教大学 TRANSLATOR 马太福音 韩国大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