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7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美华书馆与中国文学的英文传播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轶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2-107,116,共7页
美华书馆是继墨海书馆之后近代上海最重要的印刷、出版机构之一,在出版中文书籍的同时刊行了大量英文著述,且绝大多数与中国相关,在大量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亦从事着把中国文化向西方引出的事业。而其中涉及中国文学的著述与其他在华刊... 美华书馆是继墨海书馆之后近代上海最重要的印刷、出版机构之一,在出版中文书籍的同时刊行了大量英文著述,且绝大多数与中国相关,在大量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亦从事着把中国文化向西方引出的事业。而其中涉及中国文学的著述与其他在华刊行的英文出版物相比,从编撰体例到论述视角尤具特色,具体体现在汉语读本的编撰、辞典中的中国文学条目以及新教传教士对中国小说的评价上。美华书馆的这些英文出版物,使其超越了教会出版社的局限,在"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中都扮演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华书馆 文学交流 汉语读本 文学条目 传教策略
下载PDF
承继与变革:民国时期上海徽州茶商近代转型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彭景涛 萧功秦 刘芳正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3,共7页
近代以来上海社会经济发生急剧变化,原有的社会秩序难以为继,迫使社会群体做出必要的回应,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徽州茶商在上海的活动因徽茶出口而兴,形成了服务出口兼内销的经营特点。容身于急速发展变迁中的上海社会,徽州茶商... 近代以来上海社会经济发生急剧变化,原有的社会秩序难以为继,迫使社会群体做出必要的回应,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徽州茶商在上海的活动因徽茶出口而兴,形成了服务出口兼内销的经营特点。容身于急速发展变迁中的上海社会,徽州茶商开始逐渐从传统延续的经营模式向近代经营模式转变,转变的同时传统因素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与近代因素交互为用成就了徽州茶商。上海茶叶市场上颇具规模的徽州茶商的继续发展,印证了这次转变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茶商 近代化 生产经营模式
下载PDF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贩毒巨擘——旧上海三鑫公司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苏智良 姚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32,共6页
近代上海是中国鸦片贸易最大的集散地。1918至1919年间,上海的鸦片贸易转入地下,各方势力开始了新一轮的对鸦片利益的追逐。以黄金荣黑社会帮会集团为核心,融鸦片商人、法租界当局和军阀势力于一体的三鑫公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 近代上海是中国鸦片贸易最大的集散地。1918至1919年间,上海的鸦片贸易转入地下,各方势力开始了新一轮的对鸦片利益的追逐。以黄金荣黑社会帮会集团为核心,融鸦片商人、法租界当局和军阀势力于一体的三鑫公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拓展,开始了流毒华夏的罪恶历程。本文分别论述三鑫公司的成立背景、发展过程、公司营运的具体内幕和历史影响,系统地展现了这个庞大毒品机构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公司 近代中国 旧上海 贩毒 鸦片贸易 1919年 近代上海 成立背景 发展过程 历史影响 集散地 黑社会 黄金荣 法租界 集团 商人 内幕 展现
下载PDF
都市美学与上海城市精神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伟 翁晓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3,共5页
都市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在现代化小康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上海城市精神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都市美学是以都市的眼光和出发点来研究美学问题和审美形态,上海城市精神的塑造正是都市美学理论... 都市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在现代化小康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上海城市精神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都市美学是以都市的眼光和出发点来研究美学问题和审美形态,上海城市精神的塑造正是都市美学理论在现实社会中的实践。都市美学为上海城市精神的塑造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内容及实现途径,同时在上海城市精神的塑造过程中也推动了都市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成熟。都市美学与上海城市精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 上海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经济基础 必然要求 社会发展 审美形态 美学问题 现实社会 美学理论 理论基础 实现途径 实践内容 理论体系 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相互适应 现代化 出发点 塑造 作为 新兴 小康
下载PDF
双城记:上海纽约城市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苏智良 江文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30,共9页
上海和纽约是世界两大都市和经济中心。两座城市各具独特的城市魅力和特色,也有着不少共同点。如均以港兴市,是所在国家的首位城市和具有世界主义导向的大都市。然而两者的差异也十分显著,纽约是一座全球城市,而目前的上海仍只是区域性... 上海和纽约是世界两大都市和经济中心。两座城市各具独特的城市魅力和特色,也有着不少共同点。如均以港兴市,是所在国家的首位城市和具有世界主义导向的大都市。然而两者的差异也十分显著,纽约是一座全球城市,而目前的上海仍只是区域性国际都市。与纽约相似,上海也正在经历由制造业为核心的港口城市,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驱动力的创意之城的转化。纽约与上海一样,面临拥堵、污染、教育之忧、医疗费用增长等类似的问题。纽约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不同的意见都能得到尊重,即所谓宽容和多元化的社会,从而有利于创造力的迸发。作为后起之秀的上海,正以其摩天大楼、蓬勃的金融市场、迅速国际化以及越来越快的速度追赶纽约等全球城市。需要指出的是,城市的真正发展之路在于城市复兴,必须将城市的生产率置于思考的核心,保持和延续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全球城市的竞争不是零和游戏,在中国大国崛起背景下的上海,可与纽约一道互相学习,从而构建一场可以共赢的竞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纽约 城市比较
下载PDF
上海浦江镇的文化资源与发展框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士林 刘永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0,共10页
作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浦江镇文化资源与发展战略理应纳入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整体框架中。浦江镇文化战略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定位,一是必须在都市化进程的总体语境下,重新建构作为大都市郊区乡镇的浦江镇与上海国际化... 作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浦江镇文化资源与发展战略理应纳入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整体框架中。浦江镇文化战略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定位,一是必须在都市化进程的总体语境下,重新建构作为大都市郊区乡镇的浦江镇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当代性关系;二是在浦江镇文化发展和软实力战略的层面上,则要与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直接联系起来。正在紧张筹办中的2010年世博会,是浦江镇发展在当下所面临的黄金机遇。浦江镇的文化资源从构成上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板块:一是以传统建筑、历史文化与口头文化为主体的传统上海与江南文化板块;二是由于华侨城、航天城、高新技术加工区等当代力量的强力介入,在其原本属于农业地区的自然环境中创造的大都市与国际文化板块,目标是通过文化建设,形成一个以江南文化中心与国际文化中心为两翼的都市文化副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大都市 文化大都市 世博会 都市文化副中心
下载PDF
趋于治理:上海禁毒工作的当代变迁 被引量:3
7
作者 彭善民 胡海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6-15,28,共11页
基于毒情和禁毒主体的变化,建国以来上海禁毒工作的变迁可分为四个阶段:毒品泛滥与建国初轰轰烈烈的禁毒运动、毒品过境与90年代前半期禁毒执法部门的严禁贩毒斗争;毒品消费与90年代后半期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的专项斗争;毒品集散之可能与2... 基于毒情和禁毒主体的变化,建国以来上海禁毒工作的变迁可分为四个阶段:毒品泛滥与建国初轰轰烈烈的禁毒运动、毒品过境与90年代前半期禁毒执法部门的严禁贩毒斗争;毒品消费与90年代后半期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的专项斗争;毒品集散之可能与21世纪禁毒委员会领导的人民战争。四阶段彰显出上海禁毒社会化轨迹,反映了毒品治理与政府管理社会化趋势。不过,源自上海的地方性和禁毒政策的特殊性,当代上海禁毒实践呈现的是"渐进社会化"特点,即是一场来得缓慢且又缓和的政府管理社会化变革。在禁毒社会化过程中依然存在政府禁毒机构专业性有限、民间社会组织自主性不足、社区毒品预防成效不显、禁毒社会动员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毒情 禁毒 治理 社会化
下载PDF
论中小学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的分科与综合——从中美英法四国的实践看历史课与社会科之改革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稚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52,共12页
近代教育兴起以来,分科课程如历史课长时期在各国学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二战"结束后,美、英、法等国都进行了历史课程改革,历史课重新占据了应有的地位。自人文社会学科综合课程社会科开设时起,关于社会科课程目的、结构、... 近代教育兴起以来,分科课程如历史课长时期在各国学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二战"结束后,美、英、法等国都进行了历史课程改革,历史课重新占据了应有的地位。自人文社会学科综合课程社会科开设时起,关于社会科课程目的、结构、性质诸重大问题就存有争议,这样的争辩与讨论,给社会科注入了动力与活力,社会科课程得到蓬勃发展。当今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呈现出显著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学科整合得到加强。历史课和"历史与社会"课,在本质上更具同质性。在课程多样化趋势中,积极推进历史课和"历史与社会"课程改革,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而真正构建起适合学生的学习体系,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才是关键所在,需要我们作出更大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课程 历史课程 人文社会学科 中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下载PDF
从图像看晚清上海女性与城市空间——兼论图像学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姚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87,共7页
图像的史料价值日益受到历史学者的肯定。晚清上海发行的画报和图册中,大量反映城市空间中女性的图像为我们展现了女性活动空间的拓展和女性工作权、消费力的扩大。同时,由于女性"被观看"的特质,晚清图像展现出的女性空间活... 图像的史料价值日益受到历史学者的肯定。晚清上海发行的画报和图册中,大量反映城市空间中女性的图像为我们展现了女性活动空间的拓展和女性工作权、消费力的扩大。同时,由于女性"被观看"的特质,晚清图像展现出的女性空间活动的实态同时具备了客观真实性和艺术加工的痕迹。在从图像看晚清上海女性与城市空间关系的过程中,借鉴图像学理论,提出"图像、图像内外文字和文献综合运用"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女性 晚清画报 图像学 图像史料
下载PDF
俞秀松与上海工人运动 被引量:6
10
作者 邵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他早年的工人运动生涯是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的最初结合的一个缩影。他投身工人运动是他自己追求真理的具体表现。俞秀松在上海领导党团工作时参加了一些工会组... 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他早年的工人运动生涯是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的最初结合的一个缩影。他投身工人运动是他自己追求真理的具体表现。俞秀松在上海领导党团工作时参加了一些工会组织,进行指导,又内部指挥了包括五卅运动在内的多次工人罢工斗争。他对帮会流氓应对有方;对帮会的见解一分为二,富有策略性。他提出的组建工人俱乐部的主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工运路径。在他的言行中体现了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可贵精神和改造世界的宏伟抱负。这种精神与抱负在一定程度上又具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在上海工人运动中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秀松 中国共产党 上海工人运动 俱乐部
下载PDF
都市新词语与社会生活变迁——以清末民初的上海(1843-1925)为中心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0-115,共6页
词汇直接受民族心理影响,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联系最为密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鸦片战争后(1843-1925)的上海产生了大量新词语,作者结合社会生活变化和发展,分析了这些新词语的来源、特点、产生渠道及其所反映的城市生活的变迁和市... 词汇直接受民族心理影响,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联系最为密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鸦片战争后(1843-1925)的上海产生了大量新词语,作者结合社会生活变化和发展,分析了这些新词语的来源、特点、产生渠道及其所反映的城市生活的变迁和市民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词语 都市文化 上海
下载PDF
《长恨歌》的归异平衡与汉学家的上海想象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振武 杨赫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92,共12页
美国汉学家白睿文和陈毓贤合作翻译的《长恨歌》秉承对"他者"再现的宗旨,成功展现了王安忆小说的精微与宏达,展现了上海文学的力与美。面对广大英语读者,两位汉学家对源语文本审读细致且拿捏精准,既不游离源语,又不机械愚忠... 美国汉学家白睿文和陈毓贤合作翻译的《长恨歌》秉承对"他者"再现的宗旨,成功展现了王安忆小说的精微与宏达,展现了上海文学的力与美。面对广大英语读者,两位汉学家对源语文本审读细致且拿捏精准,既不游离源语,又不机械愚忠。虽然偶见瑕疵与不足,但总体来说其异化的翻译策略巧妙地还原和重现了原作中的上海元素,其归化的移译办法达到了生动传神地讲述上海故事的文本旨归。异化与归化的完美结合和巧妙平衡,是《长恨歌》在英语世界站稳脚跟的堂奥,也是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的正确门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白睿文 汉学家 上海元素 归异平衡
下载PDF
上海与抗日战争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智良 江文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共7页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上海的民众立即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和抵制日货运动的高潮。在国民政府顽固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时,上海成立各种抗日救国组织,成为中国抗日救亡...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上海的民众立即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和抵制日货运动的高潮。在国民政府顽固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时,上海成立各种抗日救国组织,成为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从工人、帮会到童子军,各界民众广泛地参加了抗日活动,上海的特殊环境,使它成为国共两党走向第二次合作的里程碑式的地点,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得以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给日本法西斯以沉重打击。上海人民与犹太难民、朝鲜的反日志士以及其它一些热爱和平的国外人士一道,生活在同一上海屋檐下,始终斗志昂扬,投身于共同的反法西斯大业中去。上海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凇沪战役 抗日救亡 上海
下载PDF
从小报看近代上海的新闻舆论公共批评 被引量:4
14
作者 洪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97,共7页
晚清以来流行于上海的小报,在近代上海报刊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历来对其评价不高。文章认为近代上海小报在建构市民文化公共空间方面开辟了新的领域,它们以颇具特色的"嬉笑怒骂"的"游戏文章"方式开启了新的市民... 晚清以来流行于上海的小报,在近代上海报刊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历来对其评价不高。文章认为近代上海小报在建构市民文化公共空间方面开辟了新的领域,它们以颇具特色的"嬉笑怒骂"的"游戏文章"方式开启了新的市民文化公共空间,发挥了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舆论公共批评功能。从表面上看,小报所刊登的多为低级趣味的世俗、消遣和娱乐文字,比如插科打诨、冷嘲热讽之类,实质上它是对晚清以来政府的一种民间化的社会批判模式。这种边缘式的批判模式一方面营造了市民大众文化的公共空间,同时也反映了市民大众文化对于政治权威和社会主流文化的反抗和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小报 游戏文字 公共批评
下载PDF
辛亥革命与上海革命派报业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绪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4-59,共6页
任何革命都需要革命舆论,革命的新闻事业,是革命舆论导向的主要工具。辛亥革命时期,上海革命派的新闻事业的经历,在全国具有代表性意义。文章专就当时上海有代表性的革命派报纸如《苏报》、《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中国女报》... 任何革命都需要革命舆论,革命的新闻事业,是革命舆论导向的主要工具。辛亥革命时期,上海革命派的新闻事业的经历,在全国具有代表性意义。文章专就当时上海有代表性的革命派报纸如《苏报》、《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中国女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等的革命舆论予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上海 革命派 报业 舆论导向 《苏报》 《国民日日报》 《警钟日报》 《中国女报》 《民呼日报》 《民吁日报》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上海公共卫生治理中的民间组织作为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善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7-110,共4页
20世纪前半期上海一批倡导公共卫生的民间组织在公共卫生宣传和时疫救治中发挥了相当作用。不仅推动了政府卫生管理的改良,激发了市民的公共意识和参与意识,增进了都市的健康,而且民间组织的自愿性、主动性发挥出政府强制政策所难以企... 20世纪前半期上海一批倡导公共卫生的民间组织在公共卫生宣传和时疫救治中发挥了相当作用。不仅推动了政府卫生管理的改良,激发了市民的公共意识和参与意识,增进了都市的健康,而且民间组织的自愿性、主动性发挥出政府强制政策所难以企及的优势。但其存在的经费不足和组织不稳定等缺陷限制了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公共卫生 民间组织 20世纪前半期
下载PDF
杂糅的信仰与情感世界——清初上海的天主教文人许缵曾再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耘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77,共6页
通过材料考证和文本细读,对清初上海的天主教文人许缵曾的思想、信仰与情感世界作了较为深入的解释和探讨,同时也基于此对陈垣、方豪两大家的看法有所匡正。文章认为,许缵曾是上海著名天主教世家的第二代教徒,相比于其祖辈,其内心世界... 通过材料考证和文本细读,对清初上海的天主教文人许缵曾的思想、信仰与情感世界作了较为深入的解释和探讨,同时也基于此对陈垣、方豪两大家的看法有所匡正。文章认为,许缵曾是上海著名天主教世家的第二代教徒,相比于其祖辈,其内心世界已很少"两头蛇"的紧张,也不复有对天主教"惟一真道"的执着,故相应增加了对别种教派的宽容,其人生指南往往是由多种价值理念和宗教关怀杂糅而成。天主教的本真蕴含逐渐消融在固有文化的血脉之中,必须将其置于生平、家世、事功及其人际脉络诸重透镜之下方能予以辨析。这种信仰生活的内涵嬗替,在明清天主教世家的后代身上有相当普遍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文人 许缵曾 清初 上海
下载PDF
红色文化遗产的协同发展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元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1-17,共7页
"红色文化遗产"是从遗产科学的视角提出的学术概念,这一命题带有明显的事件指向、时间指向与意义指向,是特定历史时期内与特定事件相关,蕴含特殊意义的一类遗产。因此,红色文化遗产对于公民爱国情感的提升、城市文化精神的凝... "红色文化遗产"是从遗产科学的视角提出的学术概念,这一命题带有明显的事件指向、时间指向与意义指向,是特定历史时期内与特定事件相关,蕴含特殊意义的一类遗产。因此,红色文化遗产对于公民爱国情感的提升、城市文化精神的凝练以及国家文化安全的强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上海红色文化遗产呈现出体量大与影响小的结构性矛盾,红色内涵挖掘不足、利用方式单调以及城市发展定位对于红色文化价值的忽视是其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红色文化遗产的发展,注重红色精神的阐释,强化在场实践体验,以更多创新的红色产品形态丰富红色供给内涵,探索红色文化供给从同质化到精品化的升级,并且推动上海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从而实现红色文化遗产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遗产 协同发展
下载PDF
明清以来徽州茶商在上海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芳正 刘效红 《枣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03-106,共4页
本文考察了自明清始至民国时期徽州茶商在上海的活动概况,具体分三个阶段论述,分别论述了各个不同时期徽州茶商的活动情况。探索了旅沪徽州茶商的发展脉络,并简要分析徽州茶商在上海所处境遇的变化和原因。
关键词 明清 徽州茶商 上海
下载PDF
20世纪初东京与上海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互动——以中国留学生为中心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7-110,共4页
20世纪初,在严重民族危机下,许多中国人抱着寻求国家富强道路的目的留学日本。上海是南方赴目的主要出发点,而东京是中国留学生集中的地方。中国留学生在东京、上海问的流动促进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加速了国内革命的历史进程。20... 20世纪初,在严重民族危机下,许多中国人抱着寻求国家富强道路的目的留学日本。上海是南方赴目的主要出发点,而东京是中国留学生集中的地方。中国留学生在东京、上海问的流动促进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加速了国内革命的历史进程。20世纪初东京与上海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互动表明,东京与上海这两个城市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动力源头。研究辛亥革命的历史不可不注意这两个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初 东京 上海 中国留学生 民族民主革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