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宗教的巫术孑遗--韦伯论中国宗教与巫术的“亲和”关系
被引量:
2
1
作者
吾敬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8,共8页
在马克斯·韦伯有关中国宗教的论述里,宗教或信仰与巫术的关系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他认为:(1)中国宗教信仰中有着大量原始巫术的孑遗,或者说,原始巫术在以后的宗教信仰中被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2)道教与巫术的关系至为密切...
在马克斯·韦伯有关中国宗教的论述里,宗教或信仰与巫术的关系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他认为:(1)中国宗教信仰中有着大量原始巫术的孑遗,或者说,原始巫术在以后的宗教信仰中被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2)道教与巫术的关系至为密切,道教是完全彻底"传统主义"的,本质上说,道教就是一个"巫术组织";(3)一般认为,儒家或儒教是非常理性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儒家或儒教同样有自己的巫术传统;(4)佛教的出身是理性的,但大乘佛教已经初步或部分改变了佛教的理性传统,入中国以后,受中国宗教和信仰的影响,佛教同样也变成了一个巫术类型的宗教。实际上,原始信仰和巫术崇拜的遗存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宗教,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文化。因此,尽管韦伯有关中国宗教与巫术关系的看法难免一隅之见,但其对中国宗教问题以及背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洞察力还是令人叹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宗教
原始巫术
道教
儒教
佛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根基和多元互动中的终极关怀--三论当代社会的道德结构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泽环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69-74,共6页
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急剧世俗化,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初见成效,人们在强烈地关注终极关怀问题的同时,回归传统文化根基的意识也日益自觉了。从而,为探寻合理的终极关怀,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其文化根基性。当然,在民主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终...
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急剧世俗化,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初见成效,人们在强烈地关注终极关怀问题的同时,回归传统文化根基的意识也日益自觉了。从而,为探寻合理的终极关怀,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其文化根基性。当然,在民主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终极关怀的多元化也是一个基本的现实。因此,为形成当代社会合理的道德结构,必须充分理解终极关怀的文化根基性和多元化,在传统整体性终极关怀的文化根基上,吸取西方个体性终极关怀的积极因素。只有这种在根基和多元互动中建构起来的终极关怀,才可能在实质价值和形式结构两个方面都比较合理,并对当代社会生活发挥建设性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文化根基
整体义务
个体权利
根基和多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杭州灵隐寺宋代贝叶经之考察
被引量:
2
3
作者
方广锠
《中华文史论丛》
2007年第1期257-281,共25页
本文依据寺志、佛教经录等相关资料,从汉文佛教文献学的角度,对杭州灵隐寺收藏的一部古代梵文贝叶经进行了考察。认为该贝叶经乃北宋咸平三年(1000)传入中国,原为北宋王朝所设立的译经院所有。从明朝末年至今,虽然历经劫难,但流...
本文依据寺志、佛教经录等相关资料,从汉文佛教文献学的角度,对杭州灵隐寺收藏的一部古代梵文贝叶经进行了考察。认为该贝叶经乃北宋咸平三年(1000)传入中国,原为北宋王朝所设立的译经院所有。从明朝末年至今,虽然历经劫难,但流传有绪,保存基本完整,甚为可贵。该贝叶经的发现,对宋代译经院研究、佛教研究、梵文研究,均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译经院
梵文贝叶经
灵隐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刻认识分配正义的本质和现实--读《分配正义论》
4
作者
陈泽环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分配正义
正义论
持续高速增长
构建和谐社会
理论工作者
人民出版社
改革开放
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比较经济伦理学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5
作者
陈泽环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9-184,共6页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尽管具有全球性的一般涵义,但它在不同国家的经济伦理学之中,仍然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美国的经济伦理学之中,"企业社会责任"处于中心地位,而德国经济伦理学则在制度伦理的框架内讨论"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尽管具有全球性的一般涵义,但它在不同国家的经济伦理学之中,仍然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美国的经济伦理学之中,"企业社会责任"处于中心地位,而德国经济伦理学则在制度伦理的框架内讨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这种不同地位的形成,固然与不同的学术传统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制度差别在学科上的反映。因此,中国经济伦理学对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更应该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形成自己的重点和特点:鉴于当代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的出现,固然与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家个人素质低下有关,但更与整个经济生活的不完善和不成熟的体制背景相关。因此,为合理地理解和处理当今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界应该采取制度伦理学为主、企业伦理学为辅的战略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美国自由企业制度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中国转型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务之急:道德重建,还是制度完善?
6
作者
陈蓉霞
《社会学家茶座》
2007年第2期29-35,共7页
说起来,社会风尚就如同钟摆,常常从一端摆至另一端。曾经有过一段时期,我们的社会是唯道德至上,大众全是“雷锋”的“粉丝”,“为人民服务”是流行语。当然,这一时期人民的幸福指数如何,不提也罢。于是迎来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说起来,社会风尚就如同钟摆,常常从一端摆至另一端。曾经有过一段时期,我们的社会是唯道德至上,大众全是“雷锋”的“粉丝”,“为人民服务”是流行语。当然,这一时期人民的幸福指数如何,不提也罢。于是迎来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风尚即刻发生180度大转弯,一夜间大众似乎全成“利益”的“粉丝”,“道德”则犹如昔日明星少人问津,难受追捧。但近20年来我们所遭遇的尴尬却是,随着GDP的一路上扬,道德水准却一路滑坡,腐败、社会不公等现象时有所闻。于是,有学者站出来呼吁,眼下“中国需要道德重建与社会建设运动”(见秋风,《南方周末》2007年2月8日“视点”)。其用心可谓良苦,但这样的道德重建运动是否有着足够的合理依据?我以为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重建
“为人民服务”
社会风尚
《南方周末》
幸福指数
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
道德水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学、儒教与宗教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吾敬东
《学术动态(北京)》
2006年第35期16-19,共4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国际儒学联合会三家共同组织的“儒学、儒教与宗教学学术研讨会”于近期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科研机构和大学的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的主题涉及到“儒学、儒教与...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国际儒学联合会三家共同组织的“儒学、儒教与宗教学学术研讨会”于近期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科研机构和大学的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的主题涉及到“儒学、儒教与宗教学”这三个大议题。学者们围绕“儒学、儒教与宗教学”这一议题展开讨论、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讨会综述
儒学
儒教
教学学术
上海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专家学者
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什么是合同?
8
作者
陈克艰
《法学家茶座》
2004年第8期124-127,共4页
我平时喜欢看看电视里法律类的节目,如“今日说法”、“法庭内外”、“案件聚焦”之类,深感从这些节目中获知的社会经济情况的“平均值”,比可以玩戏法的统计数字,以及以莺歌燕舞为主旋律的宏大新闻真实得多。这些节目介绍案例,邀...
我平时喜欢看看电视里法律类的节目,如“今日说法”、“法庭内外”、“案件聚焦”之类,深感从这些节目中获知的社会经济情况的“平均值”,比可以玩戏法的统计数字,以及以莺歌燕舞为主旋律的宏大新闻真实得多。这些节目介绍案例,邀请有关专家作权威评论,既反映法治建设的成绩和问题,又起到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特别是节目本身有时也会暴露出法律意识上的混乱、错位和不得要领,对有心的观者,又不啻是一种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建设
法律知识
法律意识
法律效力
中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宽容·批评·反思——我读《于丹〈论语〉心得》
被引量:
1
9
作者
陈卫平
《探索与争鸣》
2007年第10期19-23,共5页
评析普及儒学的标志性读物《于丹〈论语〉心得》。对于此书的"硬伤"应予以宽容,理由有二:在社会层面上,它对儒学普及有推动作用;在学术层面上,其诠释方式有正当性。对此书的"软伤"提出两点批评:缺乏思想的深刻性;...
评析普及儒学的标志性读物《于丹〈论语〉心得》。对于此书的"硬伤"应予以宽容,理由有二:在社会层面上,它对儒学普及有推动作用;在学术层面上,其诠释方式有正当性。对此书的"软伤"提出两点批评:缺乏思想的深刻性;错误地把孔子当作指引人们精神心灵的"至圣先师"。由此有两点反思:对儒学既要有同情的了解,又要有深沉的反省;对儒学既要借鉴其人生智慧,又不能将其圣贤树为现代的理想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丹
《论语》
儒学普及
“五四”
原文传递
儒教研究的理论意义
被引量:
2
10
作者
李申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教研
历史文化
新文化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宗教的巫术孑遗--韦伯论中国宗教与巫术的“亲和”关系
被引量:
2
1
作者
吾敬东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系
教授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8,共8页
文摘
在马克斯·韦伯有关中国宗教的论述里,宗教或信仰与巫术的关系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他认为:(1)中国宗教信仰中有着大量原始巫术的孑遗,或者说,原始巫术在以后的宗教信仰中被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2)道教与巫术的关系至为密切,道教是完全彻底"传统主义"的,本质上说,道教就是一个"巫术组织";(3)一般认为,儒家或儒教是非常理性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儒家或儒教同样有自己的巫术传统;(4)佛教的出身是理性的,但大乘佛教已经初步或部分改变了佛教的理性传统,入中国以后,受中国宗教和信仰的影响,佛教同样也变成了一个巫术类型的宗教。实际上,原始信仰和巫术崇拜的遗存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宗教,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文化。因此,尽管韦伯有关中国宗教与巫术关系的看法难免一隅之见,但其对中国宗教问题以及背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洞察力还是令人叹服的。
关键词
信仰
宗教
原始巫术
道教
儒教
佛教
分类号
B992.5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根基和多元互动中的终极关怀--三论当代社会的道德结构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泽环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系
教授
出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69-74,共6页
文摘
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急剧世俗化,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初见成效,人们在强烈地关注终极关怀问题的同时,回归传统文化根基的意识也日益自觉了。从而,为探寻合理的终极关怀,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其文化根基性。当然,在民主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终极关怀的多元化也是一个基本的现实。因此,为形成当代社会合理的道德结构,必须充分理解终极关怀的文化根基性和多元化,在传统整体性终极关怀的文化根基上,吸取西方个体性终极关怀的积极因素。只有这种在根基和多元互动中建构起来的终极关怀,才可能在实质价值和形式结构两个方面都比较合理,并对当代社会生活发挥建设性的功能。
关键词
终极关怀
文化根基
整体义务
个体权利
根基和多元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杭州灵隐寺宋代贝叶经之考察
被引量:
2
3
作者
方广锠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 教授
出处
《中华文史论丛》
2007年第1期257-281,共25页
文摘
本文依据寺志、佛教经录等相关资料,从汉文佛教文献学的角度,对杭州灵隐寺收藏的一部古代梵文贝叶经进行了考察。认为该贝叶经乃北宋咸平三年(1000)传入中国,原为北宋王朝所设立的译经院所有。从明朝末年至今,虽然历经劫难,但流传有绪,保存基本完整,甚为可贵。该贝叶经的发现,对宋代译经院研究、佛教研究、梵文研究,均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
宋代译经院
梵文贝叶经
灵隐寺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B949.2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刻认识分配正义的本质和现实--读《分配正义论》
4
作者
陈泽环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系
教授
、
哲学
博士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分配正义
正义论
持续高速增长
构建和谐社会
理论工作者
人民出版社
改革开放
国民经济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比较经济伦理学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5
作者
陈泽环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系
教授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9-184,共6页
文摘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尽管具有全球性的一般涵义,但它在不同国家的经济伦理学之中,仍然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美国的经济伦理学之中,"企业社会责任"处于中心地位,而德国经济伦理学则在制度伦理的框架内讨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这种不同地位的形成,固然与不同的学术传统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制度差别在学科上的反映。因此,中国经济伦理学对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更应该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形成自己的重点和特点:鉴于当代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的出现,固然与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家个人素质低下有关,但更与整个经济生活的不完善和不成熟的体制背景相关。因此,为合理地理解和处理当今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界应该采取制度伦理学为主、企业伦理学为辅的战略和策略。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美国自由企业制度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中国转型经济
分类号
F279.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务之急:道德重建,还是制度完善?
6
作者
陈蓉霞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系
教授
出处
《社会学家茶座》
2007年第2期29-35,共7页
文摘
说起来,社会风尚就如同钟摆,常常从一端摆至另一端。曾经有过一段时期,我们的社会是唯道德至上,大众全是“雷锋”的“粉丝”,“为人民服务”是流行语。当然,这一时期人民的幸福指数如何,不提也罢。于是迎来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风尚即刻发生180度大转弯,一夜间大众似乎全成“利益”的“粉丝”,“道德”则犹如昔日明星少人问津,难受追捧。但近20年来我们所遭遇的尴尬却是,随着GDP的一路上扬,道德水准却一路滑坡,腐败、社会不公等现象时有所闻。于是,有学者站出来呼吁,眼下“中国需要道德重建与社会建设运动”(见秋风,《南方周末》2007年2月8日“视点”)。其用心可谓良苦,但这样的道德重建运动是否有着足够的合理依据?我以为值得商榷。
关键词
道德重建
“为人民服务”
社会风尚
《南方周末》
幸福指数
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
道德水准
分类号
F72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学、儒教与宗教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吾敬东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系
教授
出处
《学术动态(北京)》
2006年第35期16-19,共4页
文摘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国际儒学联合会三家共同组织的“儒学、儒教与宗教学学术研讨会”于近期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科研机构和大学的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的主题涉及到“儒学、儒教与宗教学”这三个大议题。学者们围绕“儒学、儒教与宗教学”这一议题展开讨论、交流。
关键词
研讨会综述
儒学
儒教
教学学术
上海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专家学者
学术研讨会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什么是合同?
8
作者
陈克艰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系
教授
出处
《法学家茶座》
2004年第8期124-127,共4页
文摘
我平时喜欢看看电视里法律类的节目,如“今日说法”、“法庭内外”、“案件聚焦”之类,深感从这些节目中获知的社会经济情况的“平均值”,比可以玩戏法的统计数字,以及以莺歌燕舞为主旋律的宏大新闻真实得多。这些节目介绍案例,邀请有关专家作权威评论,既反映法治建设的成绩和问题,又起到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特别是节目本身有时也会暴露出法律意识上的混乱、错位和不得要领,对有心的观者,又不啻是一种启发。
关键词
法治建设
法律知识
法律意识
法律效力
中国
分类号
D923.6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宽容·批评·反思——我读《于丹〈论语〉心得》
被引量:
1
9
作者
陈卫平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系
出处
《探索与争鸣》
2007年第10期19-23,共5页
基金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T0406成果
文摘
评析普及儒学的标志性读物《于丹〈论语〉心得》。对于此书的"硬伤"应予以宽容,理由有二:在社会层面上,它对儒学普及有推动作用;在学术层面上,其诠释方式有正当性。对此书的"软伤"提出两点批评:缺乏思想的深刻性;错误地把孔子当作指引人们精神心灵的"至圣先师"。由此有两点反思:对儒学既要有同情的了解,又要有深沉的反省;对儒学既要借鉴其人生智慧,又不能将其圣贤树为现代的理想人格。
关键词
于丹
《论语》
儒学普及
“五四”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儒教研究的理论意义
被引量:
2
10
作者
李申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系
教授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教研
历史文化
新文化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宗教的巫术孑遗--韦伯论中国宗教与巫术的“亲和”关系
吾敬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根基和多元互动中的终极关怀--三论当代社会的道德结构
陈泽环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杭州灵隐寺宋代贝叶经之考察
方广锠
《中华文史论丛》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深刻认识分配正义的本质和现实--读《分配正义论》
陈泽环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比较经济伦理学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陈泽环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当务之急:道德重建,还是制度完善?
陈蓉霞
《社会学家茶座》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儒学、儒教与宗教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吾敬东
《学术动态(北京)》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什么是合同?
陈克艰
《法学家茶座》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宽容·批评·反思——我读《于丹〈论语〉心得》
陈卫平
《探索与争鸣》
2007
1
原文传递
10
儒教研究的理论意义
李申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