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秀教师的特质 被引量:3
1
作者 蔡宝来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0年第12期1-1,共1页
近日,有媒体在网上评选“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经过网友积极投票,排在前十位的好老师标准依次为:不补课、少留作业、对学生鼓励多于批评、宽容、善用网络、不向家长告状、学识渊博、公平、有拿手绝活、幽默。姑且不论上述十个方面... 近日,有媒体在网上评选“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经过网友积极投票,排在前十位的好老师标准依次为:不补课、少留作业、对学生鼓励多于批评、宽容、善用网络、不向家长告状、学识渊博、公平、有拿手绝活、幽默。姑且不论上述十个方面是否真为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仅就这一活动本身而言,它说明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好老师,呼唤好老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教师 特质 网上评选 时代需要 老师 标准 补课 学生
下载PDF
科学发展呼唤观念更新
2
作者 林樟杰 《科学决策》 2008年第10期11-12,共2页
正确的思想认识,总是实际行动的先导。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方能一方面顺应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需要,一方面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实现。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 正确的思想认识,总是实际行动的先导。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方能一方面顺应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需要,一方面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实现。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那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当前需要破除哪些“不适应”和“不符合”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需要树立哪些适应和符合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观念更新 思想观念 思维方式 社会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 “不适应” 思想认识
下载PDF
不可割断的南宋史
3
作者 朱瑞熙 《杭州研究》 2007年第2期62-66,共5页
南宋虽然只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但它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思想,甚至各项制度,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的地位。南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面条在南宋定型并得到普及;富户出行坐轿、新娘坐花轿的... 南宋虽然只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但它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思想,甚至各项制度,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的地位。南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面条在南宋定型并得到普及;富户出行坐轿、新娘坐花轿的习俗也形成于南宋;桌椅在南宋开始普遍使用;人们用牙刷保持口腔卫生也开始于南宋。同时,南宋又是北宋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重要实践期,王安石新法的功过是非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好的检验。南宋培养了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他们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楷模。因此,南宋史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不可割断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地位 社会生活 活字印刷 王安石新法 民族英雄
下载PDF
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区域史的定义及其区域的界定和选择 被引量:51
4
作者 徐国利 唐力行(评点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128,共8页
目前大陆学术界对区域史有三种界定:一是认为区域史是一种新的史学分支学科或新的理论与方法,是将某一特定时空内具有同质性或共趋性的区域历史进程,或是指将社会诸要素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内作综合的历史探讨;二是将它视为以某区域或地... 目前大陆学术界对区域史有三种界定:一是认为区域史是一种新的史学分支学科或新的理论与方法,是将某一特定时空内具有同质性或共趋性的区域历史进程,或是指将社会诸要素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内作综合的历史探讨;二是将它视为以某区域或地方史为对象的研究;三是将区域社会史研究等同于区域史研究。这些观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片面性乃至是错误的。要科学规范地界定区域史及其区域,应当参照和借鉴地理学与区域学中有关区域界定的均(同)质性、系统性和独特性原则。据此,区域史研究中的区域是指社会历史发展中,由具有均质(同质)性社会诸要素或单要素有机构成的,具有自身社会历史发展特征和自成系统的历史地理单位。区域史(学)就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中由具有均质(同质)性社会诸要素或单要素有机构成的、具有自身社会历史特征和系统性的区域历史,进而揭示区域历史发展系统性、独特性的史学分支学科。同时,区域史研究中的区域界定要考虑区域发展的社会历史性和复杂性,要符合和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及其文化特征。因此,学术界有关区域史的第一种定义与认识比较合理,但是,有待科学化和规范化;而第二种和第三种定义则是片面的或是错误的,不应当将区域史泛化为地方史研究甚至是地方志的编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史 区域的界定 均质性 系统性 独特性
原文传递
苏共思想教育工作的失策与苏联剧变 被引量:9
5
作者 叶书宗 《探索与争鸣》 2006年第9期52-56,共5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联剧变,自有多方面的原因。就意识形态方面来说,苏共思想教育工作的失策,导致全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从意识形态迷茫,滑落到理想信念崩溃,无疑是剧变的思想根源。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共领导已经注意到...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联剧变,自有多方面的原因。就意识形态方面来说,苏共思想教育工作的失策,导致全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从意识形态迷茫,滑落到理想信念崩溃,无疑是剧变的思想根源。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共领导已经注意到青年一代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并且不惜人力、物力,加大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无奈苏共中央无视客观世界的变化,一味简单化地、教条主义地强行灌输。加上苏共自身的渐次蜕化,以致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适得其反。思想教育工作既应面对客观现实的变化,也要秉承自身的历史血脉,方能为国家和民族培源固本,树根立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剧变 思想教育 意识形态 理想信念 特权阶层 青年一代
原文传递
寻求历史的真实 写真实的历史——也谈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叶书宗 《探索与争鸣》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严肃的史学工作者虽然刻意寻找历史的真实,力求写出真实的历史,但是由于档案、认识、时代发展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只有最新的认识,而难有终极结论。“盖棺论定”固然是一种普遍的说法,实际上盖棺未必就能定论。客观... 严肃的史学工作者虽然刻意寻找历史的真实,力求写出真实的历史,但是由于档案、认识、时代发展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只有最新的认识,而难有终极结论。“盖棺论定”固然是一种普遍的说法,实际上盖棺未必就能定论。客观地、历史地评价历史人物,不仅要以多元价值取向为必要的社会氛围;也要将微观的分析和宏观的思考辩证地结合起来,不能忽略大历史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史学工作 社会氛围 价值取向 终极结论
原文传递
建设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理性思考——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历史的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进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84-86,共3页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历史的抉择》是一部建设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系统性研究专著,作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专题研究项目“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的最终成果,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编的“高等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丛书”推出。该...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历史的抉择》是一部建设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系统性研究专著,作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专题研究项目“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的最终成果,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编的“高等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丛书”推出。该书以历史进程与发展内涵相结合的主线,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现实状况以及战略思考,阐明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历史抉择,历史发展到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高职教育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历史的抉择》 系统性研究
原文传递
“庸才”治国——勃列日涅夫何以能当政18年 被引量:1
8
作者 叶书宗 《探索与争鸣》 2007年第7期73-78,共6页
苏联当政的八任领袖中,相对而言,勃列日涅夫被公认为是缺乏领袖魅力、喜欢过平静生活的庸才。可是在苏联的74年历史中,勃列日涅夫当政整整18年。除斯大林当政29年之外,就数他为长了。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平稳地当政18年,主要是因为他能... 苏联当政的八任领袖中,相对而言,勃列日涅夫被公认为是缺乏领袖魅力、喜欢过平静生活的庸才。可是在苏联的74年历史中,勃列日涅夫当政整整18年。除斯大林当政29年之外,就数他为长了。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平稳地当政18年,主要是因为他能审时度势,现实地从自身条件出发,使苏联权力结构调整趋向常态化、均衡化、人情化;收获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果,并利用国际市场石油提价之机扩大石油出口,积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农村社会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别,打造世界霸国地位,高扬国威,以凝聚民心。由于实行这些措施,勃列日涅夫终于能在后革命精英年代,为自己创造新的执政资源,在坚持苏共一党专政、坚守斯大林模式的方针下,平稳地死于任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革命精英年代 权力结构 政治艺术 执政资源 守业型领袖
原文传递
学林奇士沈志华 被引量:1
9
作者 叶书宗 《探索与争鸣》 CSSCI 2008年第2期25-30,共6页
学林奇士沈志华,以不屈地抗争命运的悲剧精神,谱写遨游史海"苦行僧"的人生,终成当代中国世界史研究领域的排头兵。他以历年的经营所得,资助史学研究,设立出版基金会,成立大型专题研究课题组,出版大型专题档案集,开创当代中国... 学林奇士沈志华,以不屈地抗争命运的悲剧精神,谱写遨游史海"苦行僧"的人生,终成当代中国世界史研究领域的排头兵。他以历年的经营所得,资助史学研究,设立出版基金会,成立大型专题研究课题组,出版大型专题档案集,开创当代中国体制外史学研究民间化的新道路。在学术研究上,他严肃地、科学地直面敏感问题,收集档案,立足档案,既为史学研究者提供"粮食",也为自己的研究夯实基础,成为当代中国新一代史学家独立求索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研究民间化 学术魂 史学新复兴 独立求索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局限性
10
作者 叶书宗 《探索与争鸣》 2005年第12期4-8,共5页
20世纪上半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三国两方”的角逐场。这种国情和基本格局使得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有伟大的时代意义,又有历史的局限性。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是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但是也不应低估苏联... 20世纪上半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三国两方”的角逐场。这种国情和基本格局使得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有伟大的时代意义,又有历史的局限性。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是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但是也不应低估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美国在日本投原子弹对促进日本投降的作用。苏联和美国都实现了各自的对日作战目标,对于中国来说,这样结束战争,积极意义是减少了人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由于没有在日本本土作战,没有直捣日本法西斯的巢穴,也因此而使中国抗战胜利带有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历史局限性 半封建半殖民地 中国 本土作战 民族解放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