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恨歌》文本的现代阐释和世界文学价值重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熊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3,共8页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历史上的杨玉环怀有怜悯之情,并发乎“情”于其《长恨歌》诗中,对她做了相对客观的评判,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无异于一种现代主义象征。当代中国台湾诗人洛夫别出心裁,将白居易的这一长篇叙事诗改写成现代主义风格的汉语...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历史上的杨玉环怀有怜悯之情,并发乎“情”于其《长恨歌》诗中,对她做了相对客观的评判,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无异于一种现代主义象征。当代中国台湾诗人洛夫别出心裁,将白居易的这一长篇叙事诗改写成现代主义风格的汉语短诗。比较文学学者奚密对洛夫版《长恨歌》的英译,则充分借助了汉语自身的发展与嬗变,将古典文本被现代语境重写后所焕发的人性光辉展现得淋漓尽致,进而延续并催发了白居易诗中的现代主义萌芽。通过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种文本阐释,一则原本囿于中国传统叙事的浪漫传奇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世界文学舞台,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所欣赏、评判、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洛夫
长恨歌
语内翻译
语际翻译
现代化
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角三角”中的反叙画诗学--比较文学视野下叙画诗的古典修辞学转向与形象文本的多元视角建构
被引量:
1
2
作者
熊莺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3-85,共13页
西方传统意义上的“ekphrasis”既指一种古老的修辞现象(艺格敷词),亦指以被描述客体为叙述主题的一种特殊的诗歌体裁(叙画诗)。米歇尔(W.J.T.Mitchell)针对叙画诗中语词与图像的内在关系提出了“语象三角”一说,亦开启了诗人与被描述...
西方传统意义上的“ekphrasis”既指一种古老的修辞现象(艺格敷词),亦指以被描述客体为叙述主题的一种特殊的诗歌体裁(叙画诗)。米歇尔(W.J.T.Mitchell)针对叙画诗中语词与图像的内在关系提出了“语象三角”一说,亦开启了诗人与被描述客体、语词与图像权力关系以外,来自读者的他者凝视。本文试图超越西方评论界传统的“诗画一致说”和“诗画异质说”之辩,结合东西方两种语境探讨叙画诗如何通过语象三角中的反叙画诗学——即一种古典修辞学的转向,以及建立在诗人与读者共知经验基础之上的形象文本多元视角建构——来消解叙画诗学中的他者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象三角
反叙画诗学
古典修辞学转向
形象文本
多元视角建构
原文传递
“真我”与“他我”:《伊甸园之东》中华裔“李”的身份问题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吕丽盼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0年第2期275-284,共10页
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伊甸园之东》关注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处于美国主流文化边缘的华裔群体追求"真我"身份的心理历程。这一过程荆棘满途,步履维艰。本文从身份问题之"真我"迷失、"真我"与"...
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伊甸园之东》关注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处于美国主流文化边缘的华裔群体追求"真我"身份的心理历程。这一过程荆棘满途,步履维艰。本文从身份问题之"真我"迷失、"真我"与"他我"困境以及"真我"实现三方面深入探讨小说中华裔"李"这一人物形象的身份流变。小说对华裔"李"在美国"白人优越论"文化背景下探寻身份认同艰辛之路的描写凸显了美国"淘金热"之后,华人群体在排华浪潮背景下举步维艰的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斯坦贝克
《伊甸园之东》
身份
真我
他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元化《思辨录》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平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65,共13页
《思辨录》是王元化60余年思想和学术研究的精华,是中国当代学术史上一部十分重要而特殊的著作。作为一个系列著作的最后定本,《思辨录》的形式和内容都包含了特定的方法论。这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清晰把握和高度重视,一方...
《思辨录》是王元化60余年思想和学术研究的精华,是中国当代学术史上一部十分重要而特殊的著作。作为一个系列著作的最后定本,《思辨录》的形式和内容都包含了特定的方法论。这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清晰把握和高度重视,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为读者和研究者着想的意图。《思辨录》在方法论上的创新成果理应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录》
王元化
方法论
反思
原文传递
题名
《长恨歌》文本的现代阐释和世界文学价值重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熊莺
机构
美国俄勒冈
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
上海师范大学
比较文学
与世界
文学
学科
创新
团队
上海师范大学
国际
比较文学
研究中心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3,共8页
基金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C类项目课题“西方诗电影与中国后新时期诗电影比较研究”(2019PJC08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历史上的杨玉环怀有怜悯之情,并发乎“情”于其《长恨歌》诗中,对她做了相对客观的评判,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无异于一种现代主义象征。当代中国台湾诗人洛夫别出心裁,将白居易的这一长篇叙事诗改写成现代主义风格的汉语短诗。比较文学学者奚密对洛夫版《长恨歌》的英译,则充分借助了汉语自身的发展与嬗变,将古典文本被现代语境重写后所焕发的人性光辉展现得淋漓尽致,进而延续并催发了白居易诗中的现代主义萌芽。通过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种文本阐释,一则原本囿于中国传统叙事的浪漫传奇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世界文学舞台,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所欣赏、评判、熟知。
关键词
白居易
洛夫
长恨歌
语内翻译
语际翻译
现代化
世界文学
Keywords
Bai Juyi
Luo Fu
Chang Hen Ge
intra-translation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modernization
world literature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角三角”中的反叙画诗学--比较文学视野下叙画诗的古典修辞学转向与形象文本的多元视角建构
被引量:
1
2
作者
熊莺
机构
国家重点学科
上海师范大学
比较文学
与世界
文学
学科
创新
团队
上海师范大学
比较文学
与世界
文学
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3-85,共13页
基金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C类项目课题"西方诗电影与中国后新时期诗电影比较研究"(编号:2019PJC08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西方传统意义上的“ekphrasis”既指一种古老的修辞现象(艺格敷词),亦指以被描述客体为叙述主题的一种特殊的诗歌体裁(叙画诗)。米歇尔(W.J.T.Mitchell)针对叙画诗中语词与图像的内在关系提出了“语象三角”一说,亦开启了诗人与被描述客体、语词与图像权力关系以外,来自读者的他者凝视。本文试图超越西方评论界传统的“诗画一致说”和“诗画异质说”之辩,结合东西方两种语境探讨叙画诗如何通过语象三角中的反叙画诗学——即一种古典修辞学的转向,以及建立在诗人与读者共知经验基础之上的形象文本多元视角建构——来消解叙画诗学中的他者威胁。
关键词
语象三角
反叙画诗学
古典修辞学转向
形象文本
多元视角建构
Keywords
ekphrastic triangle
anti-ekphrasis
the rhetorical turn
imagetext
multiperspectival construction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真我”与“他我”:《伊甸园之东》中华裔“李”的身份问题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吕丽盼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创新团队
上海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浙江
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
文学
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0年第2期275-284,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化记忆与澳大利亚淘金期华人书写研究”(19YJC75202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伊甸园之东》关注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处于美国主流文化边缘的华裔群体追求"真我"身份的心理历程。这一过程荆棘满途,步履维艰。本文从身份问题之"真我"迷失、"真我"与"他我"困境以及"真我"实现三方面深入探讨小说中华裔"李"这一人物形象的身份流变。小说对华裔"李"在美国"白人优越论"文化背景下探寻身份认同艰辛之路的描写凸显了美国"淘金热"之后,华人群体在排华浪潮背景下举步维艰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
约翰•斯坦贝克
《伊甸园之东》
身份
真我
他我
Keywords
John Steinbeck
East of Eden
identity
the real me
the objectified me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元化《思辨录》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平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比较文学
与世界
文学
研究
创新
团队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65,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项目(09BZW007)
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项目(YGZA03)“王元化文艺理论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摘
《思辨录》是王元化60余年思想和学术研究的精华,是中国当代学术史上一部十分重要而特殊的著作。作为一个系列著作的最后定本,《思辨录》的形式和内容都包含了特定的方法论。这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清晰把握和高度重视,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为读者和研究者着想的意图。《思辨录》在方法论上的创新成果理应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思辨录》
王元化
方法论
反思
Keywords
Sibian Lu
Wang Yuanhua
methodology
rethinking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恨歌》文本的现代阐释和世界文学价值重构
熊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语角三角”中的反叙画诗学--比较文学视野下叙画诗的古典修辞学转向与形象文本的多元视角建构
熊莺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原文传递
3
“真我”与“他我”:《伊甸园之东》中华裔“李”的身份问题研究
吕丽盼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王元化《思辨录》的方法论意义
李平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