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语史上开闭音节中元音演变速度差异的原因--感知实验的视角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轶之
张梦翰
潘悟云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105,共10页
开音节中的元音演变速度比闭音节的快,这不仅仅是汉语及其方言中的普遍现象,在亲属语言中也有过类似音变,这个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但迄今为止还很少有研究涉及原因。文章从感知的角度提出假设:开闭音节中的元音的演...
开音节中的元音演变速度比闭音节的快,这不仅仅是汉语及其方言中的普遍现象,在亲属语言中也有过类似音变,这个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但迄今为止还很少有研究涉及原因。文章从感知的角度提出假设:开闭音节中的元音的演变速度不同可能是由于听者对其的感知类型不同。本研究利用合成音,采用范畴性知觉的经典研究范式探讨了听者对开音节和闭音节中元音的感知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听者对元音的感知方式不是固定的,有时候是范畴性的,有时候是非范畴性的。2)听者对开闭音节中元音的感知方式是不同的,对开音节中元音的感知是理想的连续感知,对闭音节中元音的感知是范畴感知。3)同样是闭音节,听者感知鼻音韵尾前的元音的方式是理想的范畴感知,而塞音韵尾前的元音的感知模式介于连续感知与范畴感知之间,一般称为类范畴感知模式。以上结论还有探讨余地,但已经很好地解释了汉语语音史上阴、阳、入声韵字中的元音的演变速度呈现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闭音节
元音演变
感知实验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史上开闭音节中元音演变速度差异的原因--感知实验的视角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轶之
张梦翰
潘悟云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汉
语言
文学
复旦
大学
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师范大学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105,共10页
基金
2005年-2009年期间,上海师范大学汉语音韵学课上潘悟云教授反复提到汉语史中的一个现象:开音节元音的变化速度比闭音节的元音快,认为音变原因可能是由不同的感知类型造成,前者是连续感知,后者是范畴感知.2009年-2010年期间,王轶之赴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作学术交流,在伯克莱分校的语音实验室,得到了J.Ohala,Keith Johnson等教授的指导与帮助,回国后,与潘悟云教授反复多次讨论,终成文.本研究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严格语音对应的汉语与民族语关系字研究”(13&ZD132)的资助.笔者谨
文摘
开音节中的元音演变速度比闭音节的快,这不仅仅是汉语及其方言中的普遍现象,在亲属语言中也有过类似音变,这个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但迄今为止还很少有研究涉及原因。文章从感知的角度提出假设:开闭音节中的元音的演变速度不同可能是由于听者对其的感知类型不同。本研究利用合成音,采用范畴性知觉的经典研究范式探讨了听者对开音节和闭音节中元音的感知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听者对元音的感知方式不是固定的,有时候是范畴性的,有时候是非范畴性的。2)听者对开闭音节中元音的感知方式是不同的,对开音节中元音的感知是理想的连续感知,对闭音节中元音的感知是范畴感知。3)同样是闭音节,听者感知鼻音韵尾前的元音的方式是理想的范畴感知,而塞音韵尾前的元音的感知模式介于连续感知与范畴感知之间,一般称为类范畴感知模式。以上结论还有探讨余地,但已经很好地解释了汉语语音史上阴、阳、入声韵字中的元音的演变速度呈现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开闭音节
元音演变
感知实验
Keywords
open syllable
closed syllable
vowel evolution
perception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语史上开闭音节中元音演变速度差异的原因--感知实验的视角
王轶之
张梦翰
潘悟云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