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罗素的人生哲学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正平 赵恒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2,29,共9页
罗素的人生道路健康向上,其人生哲学充满睿智。罗素倡导的非个人主义的人生价值追求、自由进取的人生态度、崇奉真知的思想境界、重视悠闲的人生趣味、珍视快乐的人生意义、理性竞争的事业成功观和豁达通透的生死观念,构成了其人生哲学... 罗素的人生道路健康向上,其人生哲学充满睿智。罗素倡导的非个人主义的人生价值追求、自由进取的人生态度、崇奉真知的思想境界、重视悠闲的人生趣味、珍视快乐的人生意义、理性竞争的事业成功观和豁达通透的生死观念,构成了其人生哲学的鲜明特色。罗素的人生哲学思想对我们正视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生困境、提升自我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素 人生哲学 非个人主义 自由进取 悠闲 快乐 竞争
下载PDF
马克思需要理论与价值哲学创新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惠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2,共8页
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深度研究,是深化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进路。论文从存在论视野,立基于马克思的原著,深入探讨了"需要"范畴的三重意蕴,展示了马克思需要理论所揭示的"需要"发展的三大趋势:需要的不断上升趋势、需要... 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深度研究,是深化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进路。论文从存在论视野,立基于马克思的原著,深入探讨了"需要"范畴的三重意蕴,展示了马克思需要理论所揭示的"需要"发展的三大趋势:需要的不断上升趋势、需要与"有效需要"的不同步发展趋势、需要发展和社会组织发展正相关趋势。正是"需要"与"有效需要"的不同步趋势的发展,成为革命之所以产生的深层根源。论文最后考察了需要的发展与社会价值观念嬗变的内在关联,说明需要的最高层次"完整的人的需要"和人的终极价值取向——"自由个性"的形成,在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方面具有深刻的一致性,并说明了这一研究进路的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要 价值哲学 自由个性 马克思
下载PDF
庄子哲学与自由的三种面相 被引量:3
3
作者 崔宜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22,共10页
作为价值理念,自由的基本内涵是"不受强制的状态",并且有三种理论面相:自由权利、自由意志和自由精神。"自由权利"与"自由意志"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理论扞格;中国哲学的&q... 作为价值理念,自由的基本内涵是"不受强制的状态",并且有三种理论面相:自由权利、自由意志和自由精神。"自由权利"与"自由意志"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理论扞格;中国哲学的"道"却可以通过庄子的"自由精神",以"自由意志"为中介来为"自由权利"奠基,从而建构一种自洽的自由理论。反过来,一个以"自由意志"为中介而实现在"自由权利"中的"自由精神"就不再是"本来"的庄子哲学,它属于21世纪的中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权利 自由意志 自由精神
下载PDF
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型:变革与继承的统一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卫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9-534,共6页
中国近代哲学是在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和古今中西之争中形成的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中国近代哲学是中国哲学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历史观问题、认识论问题、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论问题、... 中国近代哲学是在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和古今中西之争中形成的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中国近代哲学是中国哲学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历史观问题、认识论问题、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论问题、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问题。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展现了中国近代哲学与传统哲学变革与继承统一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哲学转型
下载PDF
突破传统,书写信史——《明儒学案》对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历史先导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卫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4,共6页
《明儒学案》作为明清之际黄宗羲学术史研究的主要著作,无疑属于中国哲学史历史先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先导性主要体现于:首创了"学案体"的学术史研究范式;哲学史与哲学研究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接着讲"与"如实... 《明儒学案》作为明清之际黄宗羲学术史研究的主要著作,无疑属于中国哲学史历史先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先导性主要体现于:首创了"学案体"的学术史研究范式;哲学史与哲学研究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接着讲"与"如实讲"的学术使命感。黄宗羲学术史成果的先导性意义集中体现为:突破了霸权化的学术模式,形成对学术史本质的重新厘定;真实地呈现了学术演变的历史过程;同时,《明儒学案》也体现出学术史研究的独立性特点,是现代意义上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学术史 研究范式 研究方法 学术使命感
下载PDF
康有为对国民意识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苟小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50,共8页
康有为是中国最早对国民意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思想家之一,其关于国民意识的哲学思考,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吸纳了外国优秀文化的成分,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内涵;从实现国民意识的实践看,由于康有为主张全体国民共奉孔教,... 康有为是中国最早对国民意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思想家之一,其关于国民意识的哲学思考,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吸纳了外国优秀文化的成分,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内涵;从实现国民意识的实践看,由于康有为主张全体国民共奉孔教,这使他似乎显示出保守的一面,但其主张中其实暗含着国民意识问题最终体现为宗教或信仰问题,而这一重要的问题恰恰是中国在塑造现代性的国民意识中所极其欠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国民 国民意识 实践 孔教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终极视域与终极本体 被引量:1
7
作者 苟小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8-115,共8页
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终极视域是一个绝对超越的无限世界,对于终极视域的探讨产生了终极本体即"虚极"、"太极"或"太虚"。终极本体不是从逻辑性、知识论,而是从感应性、感通性的维度实现主体对终极本... 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终极视域是一个绝对超越的无限世界,对于终极视域的探讨产生了终极本体即"虚极"、"太极"或"太虚"。终极本体不是从逻辑性、知识论,而是从感应性、感通性的维度实现主体对终极本体的发现。由于感应性、感通性往往具有主体所赋予的价值性规定,所以,终极视域的本体论形态最终表现出价值论的特征。从理论意义看,终极视域的本体论提供了解决有限性视域或经验世界的终极根源问题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视域 终极本体 太虚 感应 价值论
下载PDF
致良知与性善——阳明《传习录》对孟子道德哲学的深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郭美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13,共9页
作为心学的完成,阳明对孟子道德哲学中的几个基本论题作出了深化。一,将致良知与必有事焉统一起来,突出了具体行事活动本身是道德生存之基;二,通过见性与说性的区分,在心学立场上肯定了"生之谓性"作为见性的真义;三,以整体性... 作为心学的完成,阳明对孟子道德哲学中的几个基本论题作出了深化。一,将致良知与必有事焉统一起来,突出了具体行事活动本身是道德生存之基;二,通过见性与说性的区分,在心学立场上肯定了"生之谓性"作为见性的真义;三,以整体性的至善融摄彼此二分的善恶。通过分析阐释阳明对孟子道德哲学的发展,可以避免对心学道德哲学的许多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良知 必有事焉 具体行事活动 见性 说性 至善 性善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哲学在中国的兴起、历程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毛勒堂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54,128,共7页
经济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逐渐兴起。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和市场经济的深度推进是经济哲学兴起的深刻现实根据,而"哲学贫困"和"经济学贫困"并存情状是经济哲学兴起的重要学术背景。经济哲学的... 经济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逐渐兴起。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和市场经济的深度推进是经济哲学兴起的深刻现实根据,而"哲学贫困"和"经济学贫困"并存情状是经济哲学兴起的重要学术背景。经济哲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初始起步、蓬勃发展和丰富深化三个阶段。深化经济哲学研究对于重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传统、实现哲学和经济学的"脱贫"以及推动当代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哲学 改革开放 哲学贫困 经济学贫困
下载PDF
福利主义的哲学检审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勒堂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9-115,共7页
欧债危机的爆发再次突现了福利主义的内在紧张和现实困局,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福利主义是非功过的纷争。福利主义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具有自身的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功利主义是福利主义的哲学基础,"边际效用论&q... 欧债危机的爆发再次突现了福利主义的内在紧张和现实困局,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福利主义是非功过的纷争。福利主义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具有自身的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功利主义是福利主义的哲学基础,"边际效用论"是福利主义的理论前提,"帕累托最佳"是福利主义的理论分析工具。深入揭示福利主义的思想基础及其理论逻辑,有助于我们自觉把握福利主义的核心实质及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局限,从而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福利的实践中确立切实的态度和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 福利主义 哲学检审 经济正义
下载PDF
论孟子哲学中的“自我”——基于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的理解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美华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3期32-40,共9页
基于现代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来理解孟子哲学的自我,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从历史性角度而言,孟子证成了其自身之为自身,即自我不是作为普遍概念的例子而是切己之自身而存在;并且,孟子从自我"内在固有"之思出发,以能思能觉的主... 基于现代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来理解孟子哲学的自我,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从历史性角度而言,孟子证成了其自身之为自身,即自我不是作为普遍概念的例子而是切己之自身而存在;并且,孟子从自我"内在固有"之思出发,以能思能觉的主体之展开自身作为自我,是逐渐生成的精神性作为自我属己世界的主宰和本体根据,这都与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具有某种一致性;但是另一方面,孟子的自我又有"人皆可以为尧舜"、"心所同然"的普遍性承诺,他具有很强烈的"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这就容易走向文化或道德英雄主义,而有悖于平民化自由人格。因此,对于孟子哲学中的自我,需要经过创造性的阐释才能真正成为平民化自由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哲学 自我 普遍性 冯契 平民化自由人格
下载PDF
道德哲学成果与伦理学的发展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泽环 谢伏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7-91,共5页
当代中国伦理学的最重要使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伦理和道德上的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道德观念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必须汲取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也决定了发展当代中国... 当代中国伦理学的最重要使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伦理和道德上的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道德观念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必须汲取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也决定了发展当代中国伦理学必须综合这三个路径。王泽应的《伦理学》、甘绍平的《伦理学的当代建构》和崔大华的《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作为能够综合中国伦理学发展三个路径积极成果的著作,应该引起伦理学界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使命 民族复兴 伦理学发展路径
下载PDF
追寻文化国家和文化人类的理想——施韦泽“文化哲学”的社会伦理维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泽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0,共7页
施韦泽的文化哲学和伦理学虽然主要是一种个人伦理和宇宙伦理,但毕竟还包括着重要的社会伦理维度。这一社会伦理维度集中地体现在他关于文化国家和文化人类的理论研究及对其不懈追寻的实践之中。这种综合了中国古代思想和西方启蒙运动精... 施韦泽的文化哲学和伦理学虽然主要是一种个人伦理和宇宙伦理,但毕竟还包括着重要的社会伦理维度。这一社会伦理维度集中地体现在他关于文化国家和文化人类的理论研究及对其不懈追寻的实践之中。这种综合了中国古代思想和西方启蒙运动精华,又经其敬畏生命原则独创而升华的理念和行动,是整个人类的重要精神财富,将给予面对21世纪复杂现实的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国家 文化人类 文化哲学
下载PDF
帕斯卡尔对公理方法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幼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88,116,共9页
帕斯卡尔(1623-1662)对于几何公理方法的哲学思考主要体现在他的两部作品《论几何学的精神》和《思想录》中。他认为公理化方法是最适合于人类优点和局限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应该成为所有智力活动所仿效的形式。难能可贵的是帕斯卡尔也... 帕斯卡尔(1623-1662)对于几何公理方法的哲学思考主要体现在他的两部作品《论几何学的精神》和《思想录》中。他认为公理化方法是最适合于人类优点和局限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应该成为所有智力活动所仿效的形式。难能可贵的是帕斯卡尔也认识到几何学方法并非是完美无缺的,这种演绎方法不能定义一切也不能证明一切,并且这种方法的源头——原始定义和公理的选择是人依据来自于"自然之光"的自明性以及人心的本能直觉而感知的,人心当然受制于肉体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帕斯卡尔还意识到公理方法应用于修辞学(说服的艺术)等超出几何学领域之外的复杂性,尤其是人对公理的感知受到天性、习俗、交往甚至情感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怎样克服人对公理的先天局限性?帕斯卡尔认为根植于心智中的理性和源于内心的情感和直觉在认识真理或建立公理感知的过程中都不可或缺,他批驳了理性主义的虚妄和怀疑主义的虚无,并通过提出一些可以实施的操作而完成了对于两者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卡尔 公理方法 说服的艺术
下载PDF
论王船山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辉 《船山学刊》 2017年第5期23-33,共11页
王船山哲学以历史性思想为核心,试图从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生发出"乾坤并建而捷立"的合主客分立思维与天人合一思维于一体的思想体系。船山哲学就是"以人为依",经由"通极于道"的形而上思辩,再到"... 王船山哲学以历史性思想为核心,试图从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生发出"乾坤并建而捷立"的合主客分立思维与天人合一思维于一体的思想体系。船山哲学就是"以人为依",经由"通极于道"的形而上思辩,再到"汇归于道"的历史实践所构成的一宏大历史性思想体系,换言之,他的哲学是由于道的历史性开展而形成"天之天""物之天""人之天"三个层面交互融合所共同构成的历史性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历史性 哲学思想 基本特征
下载PDF
时空转换并不能遮蔽真理的光芒——探究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现实性的路径
16
作者 高惠珠 赵建芬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22,共5页
面向时代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本文探究了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现实性的路径,即冲破"前见"束缚,揭示被"前见"遮蔽的理论资源;以新的视角重新理解以往的"定见";聚合散见文本各处的... 面向时代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本文探究了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现实性的路径,即冲破"前见"束缚,揭示被"前见"遮蔽的理论资源;以新的视角重新理解以往的"定见";聚合散见文本各处的理论亮点,回应新的现实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的深化需坚持"三互动原则",即"中西互动""理实互动"和"点面互动"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著作 现实性 互动
下载PDF
爱奥尼亚自然哲学与古希腊原子论初探
17
作者 王幼军 丁毅超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54-155,共2页
爱奥尼亚自然哲学首先使哲学从宗教与神话当中独立出来,让人们发现自然是可以被认识和感知的。而古希腊的原子论则在科学上,比它以前和以后的任何学说都更加接近于近代的观点,成为了机械哲学的一种基础。其所蕴含的各种思想和观点,成为... 爱奥尼亚自然哲学首先使哲学从宗教与神话当中独立出来,让人们发现自然是可以被认识和感知的。而古希腊的原子论则在科学上,比它以前和以后的任何学说都更加接近于近代的观点,成为了机械哲学的一种基础。其所蕴含的各种思想和观点,成为近代各种科学得以发生发展的萌芽,为近代科学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思维方式和概念框架,以及一些基本的规则与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自然哲学 原子论
下载PDF
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哲学
18
作者 崔宜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22,273-275,共21页
21世纪的人类世界面临的基本问题是走向一个共存共荣的多极世界,还是"保存、维护和复兴"帝国主义的单极世界?为了迎接这一问题的挑战,中国人必须化解心灵中"传统与现代"的纠结,这一纠结主要表现为在确定性与不确定... 21世纪的人类世界面临的基本问题是走向一个共存共荣的多极世界,还是"保存、维护和复兴"帝国主义的单极世界?为了迎接这一问题的挑战,中国人必须化解心灵中"传统与现代"的纠结,这一纠结主要表现为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身份定位与人格定位之间、在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现代文明所信奉的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选择困难,并且突出体现为理智与情感之间的矛盾冲突。一个共存共荣的多极世界需要"重叠共识"为其观念基础,但是"重叠共识"的核心不能是"首要善",只能是为各种"完备性学说"所共同关心的那些基本问题。在21世纪,哲学的第一小提琴应该属于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极世界 单极世界 古今中西之争 完备性的价值观念系统 重叠共识
下载PDF
无蔽之心与善的意蕴——论张栻《癸巳孟子说》对孟子道德哲学的诠释
19
作者 郭美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129,共9页
围绕本心和善,张栻对孟子道德哲学的理解,突出了整体性和力行两个方面,强调本心是源初绽放与觉悟的统一,避免了生物主义和理智主义的抽象。他从心物一体、心身一体和人己一体来说明孟子哲学中的整体性,尤其从"可欲之谓善"—... 围绕本心和善,张栻对孟子道德哲学的理解,突出了整体性和力行两个方面,强调本心是源初绽放与觉悟的统一,避免了生物主义和理智主义的抽象。他从心物一体、心身一体和人己一体来说明孟子哲学中的整体性,尤其从"可欲之谓善"——由基于力行的动之端来理解善,将善理解为人整体存在过程的本质,给出了一种富于启发性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心 无蔽之心 整体 过程
下载PDF
“世界”理论的缘起及其范式——论中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两个世界”
20
作者 苟小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1,共6页
在中西方哲学传统中,均存在着关于"世界"的理论,其核心就是对"两个世界"的划分,即现实的经验世界与超越于经验世界的终极世界。"两个世界"产生的理论根源,在于经验世界的有限性以及为克服这种有限性所进... 在中西方哲学传统中,均存在着关于"世界"的理论,其核心就是对"两个世界"的划分,即现实的经验世界与超越于经验世界的终极世界。"两个世界"产生的理论根源,在于经验世界的有限性以及为克服这种有限性所进行的对终极世界的探寻。西方哲学传统的"两个世界"所赖以建立的理论范式是"本质主义",而中国哲学传统的"两个世界"则最终建立在"价值主义"之上。作为"两个世界"的理论旨归,既借鉴、融合又超越"本质主义"和"价值主义"当是中西方哲学的一种共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世界 终极世界 范式 本质主义 价值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