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录片圆桌三: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与文明互鉴
1
作者 何苏六 邓欣 +5 位作者 王雁 杨云帆 干超 张昊 敖雪 朱乐贤 《上海广播电视研究》 2024年第3期119-126,共8页
王雁:寻找情感共识,感受亲身探险的魅力。何苏六:在国家地理看来,哪些题材的中国故事对国际观众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怎样孵化一个有潜力的中国题材?王雁:国家地理是一个覆盖全球的平台,我们选择一个中国故事的时候,我们希望它是能够... 王雁:寻找情感共识,感受亲身探险的魅力。何苏六:在国家地理看来,哪些题材的中国故事对国际观众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怎样孵化一个有潜力的中国题材?王雁:国家地理是一个覆盖全球的平台,我们选择一个中国故事的时候,我们希望它是能够触达和落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全球国际传播力的有效表达。这里面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开发一个好的故事,这个故事能够引起全球观众的共鸣和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雁 国际传播力 纪录片 有效表达 情感共识 文明互鉴 地理 吸引力
下载PDF
纪录片圆桌二:纪录影像的文化使命与时代责任
2
作者 陈亦楠 陈宏 +4 位作者 夏蒙 张延利 韩芸 王立俊 曹海滨 《上海广播电视研究》 2024年第3期111-118,共8页
陈宏:建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纪录片理论体系。陈亦楠:据“中国视听大数据”统计,2023年上星频道播出的电视节目里,继电视剧和新闻节目之后,纪录片的播出时长排名第三。这对于中国纪录片行业来说是非常可喜,同时也是非... 陈宏:建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纪录片理论体系。陈亦楠:据“中国视听大数据”统计,2023年上星频道播出的电视节目里,继电视剧和新闻节目之后,纪录片的播出时长排名第三。这对于中国纪录片行业来说是非常可喜,同时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成绩。同时,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也开始在互联网的助力下不断走红。您如何看待这组数据背后,中国纪录片在过去十年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纪录片 时代责任 电视节目 纪录影像 文化使命 大数据 互联网 电视剧
下载PDF
纪录片的国际传播探索——以SMG纪录片中心抗疫纪录片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逸 《上海广播电视研究》 2020年第4期92-104,共13页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指导方针。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的国际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嬗变。而...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指导方针。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的国际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嬗变。而纪录片,作为一个国家珍贵的“国家相册”和“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梳理在国际舆论场有一定影响力的抗疫纪录片,重点聚焦上海广播电视台SMG纪录片中心创制的抗疫纪录片,剖析其国际传播路径及创新尝试,以此为例探索我国纪录片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国际传播 文化走出去 国际舆情 融媒体传播
下载PDF
移步换景,开启百年红色之旅——纪录片《诞生地》的叙事策略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诸颖政 朱宏 《全媒体探索》 2022年第11期12-15,共4页
重大题材纪录片的宣传政治性强、理论性高、题材重大,对创作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作为本地媒体,我们应该如何真实生动地呈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庆祝建党百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在2021年推出... 重大题材纪录片的宣传政治性强、理论性高、题材重大,对创作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作为本地媒体,我们应该如何真实生动地呈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庆祝建党百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在2021年推出了纪录片《诞生地》,其中第五集《不能忘却的纪念》荣获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新闻专题类一等奖。节目以上海众多红色纪念地为线索,串联起中共党史上具有开创性、影响深远的大事件,既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诞生在上海的重大问题,也在如何在叙事策略上推陈出新、如何兼具时代意义和史料价值、讲活人物故事上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纪录片 重大题材 叙事策略
下载PDF
新时代,我们如何讲述好人民的故事——纪录片《流动的中国》经验复盘
5
作者 范士广 李闻 《上海广播电视研究》 2022年第1期54-59,共6页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给我们指明了创作方向。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创作的主体也应当紧紧围绕人民。新时代,我们该如何讲好普通人民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流动的...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给我们指明了创作方向。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创作的主体也应当紧紧围绕人民。新时代,我们该如何讲好普通人民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流动的中国》是一个过于宏大的主题,但如果要为当代的中国画一幅水彩,那么流动应该是它的底色之一。从内陆到沿海,从乡村到城市,从工厂到田间,流动的中国时刻创造着可能和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水彩 新闻工作者 中国画 创作方向 江山 故事
下载PDF
重大主题纪录片创作的创新与破圈策略
6
作者 朱宏 《上海广播电视研究》 2022年第2期88-96,共9页
纪录片具有珍贵的历史资料价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像档案。而重大主题纪录片更是在塑造国家形象、留存时代记忆中承担着重要使命。重大主题的宣传政治性强、理论性高、题材重大,是检验一个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标志。在全媒体的新时... 纪录片具有珍贵的历史资料价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像档案。而重大主题纪录片更是在塑造国家形象、留存时代记忆中承担着重要使命。重大主题的宣传政治性强、理论性高、题材重大,是检验一个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标志。在全媒体的新时代下,重大主题纪录片创作如何兼具时代意义和史料价值;如何在选题、内容和角度上推陈出新;如何讲述人物故事,让历史“活”起来;如何在传播上突破原有圈层,触达更广泛受众,这是当代纪录片工作者需要应对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重大主题 宣传 创新
下载PDF
疫情下的纪录片制作
7
作者 柯丁丁 《影视制作》 2020年第8期36-41,共6页
本文从新冠疫情纪录片制作的经历分析、论证了多种纪录片制作方案,从设备选型、制作流程、摄影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纪录片 制作策划 纪录片摄影
下载PDF
浅析科普影视创作要素
8
作者 郝晓霞 《科技视界》 2023年第32期34-37,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普及 新发展阶段 科技成果 创作要素 全民科学素质 素质创新 根本遵循 科普影视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中国文献纪录片“年轻态”表达
9
作者 许盈盈 《编辑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58,共5页
4G网络时代来临,人们的观影习惯和审美发生改变,传统纪录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献纪录片正在不断尝试“年轻态”的表达,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文章结合国内近期较为突出的几部纪录片,从文献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视听语言的美学... 4G网络时代来临,人们的观影习惯和审美发生改变,传统纪录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献纪录片正在不断尝试“年轻态”的表达,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文章结合国内近期较为突出的几部纪录片,从文献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视听语言的美学嬗变、叙事策略革新三方面,浅析新媒体语境下中国文献纪录片的创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纪录片 视听语言 叙事策略
原文传递
电视纪录片十年:导向、创作与市场
10
作者 王立俊 《中国广播影视》 2022年第23期62-65,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纪录片的创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本文重点选取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作并兼顾全国相关代表案例,试图从纪录片题材取向、表现形式、运作机制等几个方面,对近十年来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进行分析梳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纪录片的创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本文重点选取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作并兼顾全国相关代表案例,试图从纪录片题材取向、表现形式、运作机制等几个方面,对近十年来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进行分析梳理,并对纪录片的发展进行前瞻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意识形态 变革 发展
原文传递
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机遇和挑战——以《人间世》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博 《新闻战线》 2021年第9期34-36,共3页
通过长久持续的观察记录,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将一个个社会问题尽可能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呈现给公众,以更多的细节展示问题的复杂层面,真实性强且有说服力,能加深不同人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能够遏制谣言的传播,稳定社会舆情。
关键词 纪录片 《人间世》 社会舆情 真实性 机遇和挑战 现实 说服力
原文传递
疫情当前,SMG纪录片人不喧哗、自有声
12
作者 《电视指南》 2020年第4期32-33,共2页
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纪录片人能做些什么?SMG纪录片中心的几支节目制作团队,用信念、用温情、用纪录片人的职业精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疫情当前,SMG纪录片中心策划制作了短片《安静,也是一种守护》,通过记录一个个生动的人物特写... 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纪录片人能做些什么?SMG纪录片中心的几支节目制作团队,用信念、用温情、用纪录片人的职业精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疫情当前,SMG纪录片中心策划制作了短片《安静,也是一种守护》,通过记录一个个生动的人物特写,展现每一个平凡人的防疫心路,体现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伟力。该片由纪录片中心的范士广工作室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策划制作 工作室 人物特写 SMG 制作团队 短片 见证者
原文传递
《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 向世界传递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13
作者 王向韬 《中国广播影视》 2022年第24期164-165,共2页
《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国家地理共同打造的外宣纪实融媒体项目,含10集长纪录片和海外社交平台的每日更新与发布。该项目以知名旅行作家,国家地理探险家、撰稿人保罗·萨洛佩科徒步穿越中国的行程... 《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国家地理共同打造的外宣纪实融媒体项目,含10集长纪录片和海外社交平台的每日更新与发布。该项目以知名旅行作家,国家地理探险家、撰稿人保罗·萨洛佩科徒步穿越中国的行程为主轴,通过他的徒步行走和独特观察,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徒步行走 徒步穿越 融媒体 广播电视台 旅行作家 可爱 相遇
原文传递
我们的艺术不缺少年精神
14
作者 陈子芃 《美育》 2021年第1期64-66,共3页
之前有位老先生曾跟我说,现在中国的艺术缺少一种少年精神。"少年精神"一词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庚在对古代诗歌的研究中提出,是指少年人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富有朝气,勇于开创。少年精神是饱满的探索欲与求知欲,是对新鲜... 之前有位老先生曾跟我说,现在中国的艺术缺少一种少年精神。"少年精神"一词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庚在对古代诗歌的研究中提出,是指少年人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富有朝气,勇于开创。少年精神是饱满的探索欲与求知欲,是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力,也是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的开拓与合作精神。它如清晨之煦光,通透明亮;如春天之万物,生机无穷。人们习惯把"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联系在一起,正因富有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才开启了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盛唐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气象 感知力 古代诗歌 中文系教授 经济繁荣 求知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