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重新发电的四年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岑 《上海艺术家》 2017年第2期42-43,共2页
从曾经的都市工业重地,到世博会展馆,再到国内第一家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前世今生已足以见证城市发展的变迁。而从"上海美术馆"变身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PSA的身上又可追寻城市乃至国家艺术文化力量发展的沿... 从曾经的都市工业重地,到世博会展馆,再到国内第一家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前世今生已足以见证城市发展的变迁。而从"上海美术馆"变身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PSA的身上又可追寻城市乃至国家艺术文化力量发展的沿革轨迹。一幢建筑如何激活一片区域?又如何带动一片区域的转型、续写文化品牌的传奇?进而,最重要的,是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PSA或许是一个案例,但远远还不会是最终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博物馆 上海美术馆 当代 发电 城市发展 都市工业 文化力量 文化品牌
下载PDF
挑战与机遇:代表上海现代性精神的当代博物馆
2
作者 陈悦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4期62-64,共3页
在当今多极化的社会背景下,世界各地的艺术博物馆都在重新思考作为博物馆存在的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艺术博物馆的角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收藏和保护,它们正努力成为一个面向公众的公民场所,旨在激发交流、促进积极参与,并与观众共同协... 在当今多极化的社会背景下,世界各地的艺术博物馆都在重新思考作为博物馆存在的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艺术博物馆的角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收藏和保护,它们正努力成为一个面向公众的公民场所,旨在激发交流、促进积极参与,并与观众共同协作。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艺术博物馆正在扩大其教育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它们不仅提供创新的教学方法,还为艺术品的欣赏与理解提供了创造性的参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博物馆 现代性精神 当代博物馆 挑战与机遇 创新的教学方法 面向公众 存在的意义 多极化
下载PDF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9年压轴建筑双展
3
作者 《现代装饰》 2019年第12期22-23,共2页
11月6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2019压轴建筑双展:"让•努维尔:在我脑中,在我眼中……归属……"与"穿越建筑:戈登.马塔-克拉克的十年",同日开幕。
关键词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马塔 十年
原文传递
首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年策展人计划
4
《现代装饰》 2015年第2期20-21,共2页
“青年策展人计划”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4年推出的一个全新展览项目,以扶植和培育海内外华人青年策展人为目的,借由他们的视角展现年轻华人艺术家的视觉艺术新成就,进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发展。
关键词 艺术博物馆 上海 视觉艺术 当代艺术 艺术家 华人
原文传递
对建筑根源性的追问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篠原一男》回顾展
5
作者 东邪 《家居主张》 2014年第6期42-43,42,共2页
4月末,全国建筑界的目光一致投向了建馆一年多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该馆推出的《绦原一男》大展.锁定日本二战后最重要的建筑师绦原一男,以期“通过这一独特的建筑师个案,为中国建筑师和艺术家们构筑一条更为复杂而深遂的创造路... 4月末,全国建筑界的目光一致投向了建馆一年多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该馆推出的《绦原一男》大展.锁定日本二战后最重要的建筑师绦原一男,以期“通过这一独特的建筑师个案,为中国建筑师和艺术家们构筑一条更为复杂而深遂的创造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博物馆 建筑界 上海 中国建筑师 艺术家
原文传递
上海双年展的自驱力
6
作者 翁晨 杨杨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2期85-87,共3页
上海双年展要保持活性,必须打响自身的品牌力,突出“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的特点,吸引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联动,引导社会力量为城市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做出贡献。上海双年展是海派文脉于当代场域下的精神实体,是一场延续28年,至今... 上海双年展要保持活性,必须打响自身的品牌力,突出“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的特点,吸引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联动,引导社会力量为城市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做出贡献。上海双年展是海派文脉于当代场域下的精神实体,是一场延续28年,至今仍向外生长的文化理想。上海双年展的展出场馆从南京西路456号、南京西路325号的两代上海美术馆,最终落户前身为南市发电厂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它始终与城市规划、文化焕新的脚步共舞。它以积淀深厚、把握前沿的研究方向为内核,不断缔结着一种艺术与城市、与当代生活、与人类命运的全新关系,并促生一种文化产业与各行各业之间的结构性产业同盟,彼此渗透、合力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双年展 南京西路 上海美术馆 精神实体 品牌力 人类命运 文化产业 当代生活
下载PDF
用故事来触发提问——上海双年展衍生项目“51人”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洁 《上海艺术家》 2016年第6期68-70,共3页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已于2016年11月11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本届主题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反问的句式呈现开放的姿态并引起发散性思维,欢迎各种讨论、争论和叙述,也正是这些造就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热闹。上一届双年...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已于2016年11月11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本届主题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反问的句式呈现开放的姿态并引起发散性思维,欢迎各种讨论、争论和叙述,也正是这些造就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热闹。上一届双年展"社会工厂"首次邀请外籍策展人主导整个双年展,此届主办方依旧邀请外籍策展人,来自印度的策展小组"Raqs媒体小组",将22个动人的未解之谜聚沙成塔,在展览中设计了如同《盗梦空间》的结构,于细节处撒下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双年展 策展人 艺术博物馆 发散性思维 寓言式 一个问题 生命形式 附生植物 终端站 复策
下载PDF
艺术在何地?
8
作者 陈悦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第5期65-66,共2页
一"在地性"究竟是指特定的艺术语言或创作媒介,还是处理艺术与特定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有些研究者认为"在地性"一词被一些主流文化机构不加批判地吸收与使用,从而降低了其艺术性和政治功效,成为了一种"问题概念"(Problem-i... 一"在地性"究竟是指特定的艺术语言或创作媒介,还是处理艺术与特定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有些研究者认为"在地性"一词被一些主流文化机构不加批判地吸收与使用,从而降低了其艺术性和政治功效,成为了一种"问题概念"(Problem-idea)。而另一些学者则对"在地性"持批判态度,将其归于"价值的区域性、美感的独特性、观众或原住民的自发性、激情的原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语言 批判态度 文化机构 研究者 艺术性 区域性 原住民 特定
下载PDF
上海双年展之路
9
作者 项苙苹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第4期28-31,共4页
引言上海,一个海纳百川、多元交融的城市,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大都市。正如许江老师曾感叹的:放眼黄浦江,一边是富于殖民色彩的万国建筑,另一边是现代风格的摩天楼群,没有比这两道夹江相望的历史天际线,更能说明一个都市的发展和变迁,更能... 引言上海,一个海纳百川、多元交融的城市,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大都市。正如许江老师曾感叹的:放眼黄浦江,一边是富于殖民色彩的万国建筑,另一边是现代风格的摩天楼群,没有比这两道夹江相望的历史天际线,更能说明一个都市的发展和变迁,更能引发人们的种种联想、幽思和感慨。从1996年第一届“开放的空间”到2020年第十三届“水体”,上海双年展始终立足于这样的母体、土壤与视界中,既面向过去,又面向未来;既面向本土,又面向世界;既面向东方,又面向西方。回顾20多年的历程,上海双年展始终在种种的不圆满中,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江 现代风格 上海双年展 天际线 多元交融 殖民色彩 海纳百川 大都市
下载PDF
历史迷雾之中的艺术相遇——由“挑战的灵魂”特展看时代背景与艺术风格形成的关系
10
作者 黄彦娜 《上海视觉》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2019年4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特展,这是第一次在中国本土同时呈现这三位身处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艺术家的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艺术家所处时代背景的解析,以社会历史发展的角... 2019年4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特展,这是第一次在中国本土同时呈现这三位身处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艺术家的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艺术家所处时代背景的解析,以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他们情感与理智的来源,从而去解读交织于历史迷雾之中三者相遇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夫·克莱因 李禹焕 丁乙 当代艺术 社会历史
下载PDF
中国当代艺术:从“回到美国”到“告别美国”——评余友涵作品回顾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鑫 刘洁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3-138,共6页
余友涵是中国’85美术新潮中的先锋人物,也是最早被西方当代艺术界所关注的中国艺术家。余友涵的成功可以归因为一种思想倾向:告别美国。余友涵曾说过:回到美国,最终的目的是告别美国。“回到一一告别”矛盾对话的背后,是中国当代... 余友涵是中国’85美术新潮中的先锋人物,也是最早被西方当代艺术界所关注的中国艺术家。余友涵的成功可以归因为一种思想倾向:告别美国。余友涵曾说过:回到美国,最终的目的是告别美国。“回到一一告别”矛盾对话的背后,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尝试,绘画不仅要有现代感,更要有民族魂魄。在这一点上,余友涵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有意义的“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美国 告别 作品 思想倾向 艺术家 艺术界 现代感
原文传递
光影流转,初心不变——永福路52号
12
作者 周静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2期69-70,共2页
光影流转,岁月更迭,这栋建筑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周边的变与不变,承载着这期间上海历史的文化与进程,并继续见证着上海城市的传奇与辉煌—它就是永福路52号,曾经的美商私家住宅、上海电影厂文学创作部,如今集创作、办公、艺术沙龙为一体的... 光影流转,岁月更迭,这栋建筑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周边的变与不变,承载着这期间上海历史的文化与进程,并继续见证着上海城市的传奇与辉煌—它就是永福路52号,曾经的美商私家住宅、上海电影厂文学创作部,如今集创作、办公、艺术沙龙为一体的上影集团创作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沙龙 文学创作 变与不变 见证
下载PDF
史诗与童话——胡项城的艺术
13
作者 陈烨 《艺术与设计》 2024年第5期134-137,共4页
“我很了解历史,所以当我看到风景的时候,我不只看到的是纯粹的景色,还有战争和历史的痕迹。所以风景对我来说不是纯粹的风景。”在看到胡项城的作品时,不禁会想起艺术家安瑟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这段话,《螺旋纹》《管窥》《一滴墨... “我很了解历史,所以当我看到风景的时候,我不只看到的是纯粹的景色,还有战争和历史的痕迹。所以风景对我来说不是纯粹的风景。”在看到胡项城的作品时,不禁会想起艺术家安瑟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这段话,《螺旋纹》《管窥》《一滴墨汁的旅行》《时光》这些作品映射出的不仅仅是作者对材料的运用创作和艺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纹 艺术表达 风景
原文传递
蜃景——当代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十二种呈现
14
作者 谢作标 《现代装饰》 2013年第7期18-19,共2页
题为"蜃景——当代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十二种呈现"的当代建筑艺术展于近期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是该博物馆首次以当代建筑为主题的专业展览。策展人章明、卜冰、张佳晶介绍说:"201 0年中国博物馆总数为3020座;2011年总数为3415座... 题为"蜃景——当代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十二种呈现"的当代建筑艺术展于近期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是该博物馆首次以当代建筑为主题的专业展览。策展人章明、卜冰、张佳晶介绍说:"201 0年中国博物馆总数为3020座;2011年总数为3415座,平均每天新增一座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建筑 当代中国 蜃景 当代建筑 艺术博物馆 专业展览 艺术展
原文传递
“公共性·设计行动”主题沙龙
15
作者 布莱恩.麦格拉思 言语 +9 位作者 吴治达 唐克扬 陈宇琳 邓圆也 翁佳 翟宇琦 刘烨 张溪芮 林崧 宁子舜 《城市建筑》 2018年第10期6-14,共9页
公共空间与公共领域,在公共性概念的延展之下看两者其实并不重合。其理论上与物理空间上的鸿沟形成了设计行动实践的张力。但无论如何,公共空间的主体间性,公共领域转型的时间性,很多时候都以一种参与的自主性方式驱使学科重新思考并定... 公共空间与公共领域,在公共性概念的延展之下看两者其实并不重合。其理论上与物理空间上的鸿沟形成了设计行动实践的张力。但无论如何,公共空间的主体间性,公共领域转型的时间性,很多时候都以一种参与的自主性方式驱使学科重新思考并定义其边界。正如18世纪巴洛克时期对权势的反叛、20世纪下半叶现代主义建筑美国本土化定位问题推动自主性的演化,空间实践者此时此刻也会演化出新的自主性与相应的实践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设计 公共空间 现代主义建筑 自主性 物理空间 定位问题 实践方式
下载PDF
从“生产车间”到儿童工作坊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琍莉 《上海艺术评论》 2017年第6期68-69,共2页
较之于经典与传统,当代艺术大多数在通常情况下可能并不为大众所理解,因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美术馆教育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打消当代艺术与大众之间的隔阂。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已走过5年的PSA还很年轻,在他... 较之于经典与传统,当代艺术大多数在通常情况下可能并不为大众所理解,因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美术馆教育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打消当代艺术与大众之间的隔阂。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已走过5年的PSA还很年轻,在他们摸索和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美术馆教育的案例可供参考和学习。由美术馆发声,与观众共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博物馆 工作坊 上海双年展
下载PDF
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 被引量:1
17
《上海艺术家》 2013年第3期48-51,共4页
2013年4月29日至2013年7月28日,亚洲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安迪·沃霍尔回顾展“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跨越安迪·沃霍尔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艺术生涯.按不同时期分为四个部分.
关键词 沃霍尔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艺术博物馆 艺术生涯 八十年代
下载PDF
粗暴的一笔而过,或碎片般捡拾
18
作者 李旭 郑念缇 《艺术广角》 2014年第5期38-46,共9页
郑念缇:"时代肖像——当代艺术三十年"展于2013年8月18日开幕,展期历时近三个月,我是2013年11月5日去看的展览。当时我以为快要撤展了,不会有太多人去看展,结果还是看到很多观众。后来才知道美国洛杉矶美术馆馆长一行那天早上也在"... 郑念缇:"时代肖像——当代艺术三十年"展于2013年8月18日开幕,展期历时近三个月,我是2013年11月5日去看的展览。当时我以为快要撤展了,不会有太多人去看展,结果还是看到很多观众。后来才知道美国洛杉矶美术馆馆长一行那天早上也在"时代肖像"展现场。我注意到,作为艺术界的同行,他们看得很仔细。博物馆统计过这三个月的看展人数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三十年 美术馆 洛杉矶 艺术界 博物馆 肖像
下载PDF
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19
作者 刘洁 《上海艺术家》 2016年第4期34-35,共2页
上海双年展20年的发展脉络"双年展"一词是外来语,英文为Biennial,其原意并不局限于艺术展览,而是指每隔两年定期发生的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双年展的举办往往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树立其文化形象的重要手段,展示其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上... 上海双年展20年的发展脉络"双年展"一词是外来语,英文为Biennial,其原意并不局限于艺术展览,而是指每隔两年定期发生的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双年展的举办往往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树立其文化形象的重要手段,展示其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上海双年展创立于1996年,经国家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的批准,由上海市文化局、上海美术馆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双年展 上海美术馆 艺术展览 文化形象 中国当代美术 美术展览 策展人 方增先 艺术博物馆 电影制片
下载PDF
当我们去美术馆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
20
作者 陈悦 《上海艺术评论》 2020年第4期86-87,共2页
当我们拒绝去美术馆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国际知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小汉斯曾说起自己在出租车上与司机聊起“美术馆”与“展览”的经历,当时这位司机正开车带他去英国肯辛顿花园中的蛇形画廊。司机表示自己不曾去过美术馆,“因为对我... 当我们拒绝去美术馆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国际知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小汉斯曾说起自己在出租车上与司机聊起“美术馆”与“展览”的经历,当时这位司机正开车带他去英国肯辛顿花园中的蛇形画廊。司机表示自己不曾去过美术馆,“因为对我这种人来说,是不会真的去看一个展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评论家 策展人 美术馆 肯辛顿 出租车 小汉斯 展览 司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