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乙烷的遗传毒性研究Ⅱ.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龄 钟坤 +4 位作者 陆静芬 夏国兴 姚扣翔 方芳 朱大全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6-20,共5页
本文用亚急性和亚慢性2种处理方法,观察了(ethyleneoxide,Eto)对小鼠精子畸形的诱变率,发现亚急性处理组只有高浓度(540mg/m)第7d取材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诱变率(152±76.27P<0.... 本文用亚急性和亚慢性2种处理方法,观察了(ethyleneoxide,Eto)对小鼠精子畸形的诱变率,发现亚急性处理组只有高浓度(540mg/m)第7d取材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诱变率(152±76.27P<0.01),且具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而大于7d的以及其它各种浓度的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亚慢性处理组连续14wk的吸入,其低浓度(54mg/m3)与高浓度(360mg/m3)的吸入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明显的诱变率(分别为29.4±l6.24,P<0.05和52.91±11.97,P<0.001)。结果表明小剂量长期吸入造成的诱变性明显,也比较符合化工工人长期操作接触化学物剂量的实际悄况,特别对男性工人接触Eto后引起对后代的致畸或不育症的潜在可能性更应予以关注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乙烷 遗传毒性 精子 畸变 诱变率
下载PDF
腹主动脉分叉处粥样斑块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克强 杨俊华 +4 位作者 吴国强 于彦铮 肖子顺 黄德桥 施建英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6期427-430,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损害分布与动脉开口、分支有关。对39例尸体腹主动脉分叉处粥样斑分布进行观察及对7例左、右髂总动脉(有斑块)作1mm厚的连续横切,通过微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左、右髂总动脉内斑块分布,均以分叉的内侧壁面为多。左、右侧分... 动脉粥样硬化损害分布与动脉开口、分支有关。对39例尸体腹主动脉分叉处粥样斑分布进行观察及对7例左、右髂总动脉(有斑块)作1mm厚的连续横切,通过微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左、右髂总动脉内斑块分布,均以分叉的内侧壁面为多。左、右侧分别占病变例数90%、93%。在病变血管中可见管壁内侧增厚的新月型斑块。从流体力学分叉管处的速度剖面可知,分叉管内侧壁面切应力高于外侧。这与粥样斑形成的高切应力理论相吻合。高切应力对内皮的损伤可看作是早期粥样斑块形成的始动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切应力 腹主动脉分叉
全文增补中
10例腔静脉的畸变
3
作者 刘龙平 熊树明 +15 位作者 张书琴 刘朝宝 沈宗起 李应义 速家震 刘祯唐 李宝善 张永吉 郑秉学 王顺 段坤昌 俞寿民 李泽山(指导) 边冠鹤(指导) 于彦铮(指导) 李吉(指导) 《解剖学通报》 1983年第1期73-79,共7页
以上作者分别报导了10例腔静脉的畸变。1例为双上腔静脉、双奇静脉并伴有右侧胸导管。7例为双下腔静脉,其中1例伴有左肾重复肾盂,2例为左(位)下腔静脉。对这些畸变作了讨论。作者们报导了10例腔静脉的畸变,将其主要解剖记录,综合如下,... 以上作者分别报导了10例腔静脉的畸变。1例为双上腔静脉、双奇静脉并伴有右侧胸导管。7例为双下腔静脉,其中1例伴有左肾重复肾盂,2例为左(位)下腔静脉。对这些畸变作了讨论。作者们报导了10例腔静脉的畸变,将其主要解剖记录,综合如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下腔静脉 冠状窦 后主静脉 上主静脉 胸导管 左淋巴导管 上腔静脉 双下腔静脉 半奇静脉 腰椎体
下载PDF
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的酶组织化学
4
作者 王克强 杨俊华 +4 位作者 杨学义 杨英珍 施建英 黄德桥 肖子顺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5期339-342,共4页
取狗8只,缩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0 min后,分别取缩扎上、下方的心肌组织,冰冻切片。6只以脱氢酶染色,2只为对照,观察切片发现缩扎上、下方的心肌纵切面上,有酶染蓝色颗粒聚积在闰盘两侧呈“竹节”样,部分心肌有扭曲、断裂,横切面上心肌... 取狗8只,缩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0 min后,分别取缩扎上、下方的心肌组织,冰冻切片。6只以脱氢酶染色,2只为对照,观察切片发现缩扎上、下方的心肌纵切面上,有酶染蓝色颗粒聚积在闰盘两侧呈“竹节”样,部分心肌有扭曲、断裂,横切面上心肌酶染颗粒不均匀。这皆说明冠状动脉缺血初期伴明显反射性心肌收缩。小部分心肌可见变色反应,说明心肌缺血中的渐进性坏死过程。所以,心肌梗塞早期必伴动力型心肌梗塞(DMI)及静力型心肌梗塞(SMI)两个过程。而心绞痛发生似乎以动力型心肌变化为主,故在决定防治上应全面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组织化学 脱氢酶
全文增补中
试谈合理停药 被引量:2
5
作者 卞敬礼 诸葛芳 《中级医刊》 1990年第2期45-48,共4页
合理用药一般注意到适应证与禁忌证,配伍禁忌与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用药方法与剂量,而对合理停药常予忽视。临床用药目的在于防治疾病,当已达到预期药效与防治目的时,应及时停药。若停药过早,有可能使疾病复发或病情加剧;如停药过迟,不仅... 合理用药一般注意到适应证与禁忌证,配伍禁忌与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用药方法与剂量,而对合理停药常予忽视。临床用药目的在于防治疾病,当已达到预期药效与防治目的时,应及时停药。若停药过早,有可能使疾病复发或病情加剧;如停药过迟,不仅浪费药物,而且会给病人带来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药源性疾病;有些药物在停药后仍能发生毒性反应。因此合理停药应视为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合理掌握用药时间是成功地防治疾病与减少药物毒副反应的关键之一,何时停药,应视药物作用和病情而定。如解热镇痛药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除风湿性疾病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用药 合理停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