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岛”电影中国家意识的转换性表达——从影片《木兰从军》恢复上海民族电影产业肇始 被引量:1
1
作者 林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5-184,共10页
"孤岛"时期,电影《木兰从军》不仅是上海民族电影产业复业的开始,同时创造出国家意识转化性表达的一套电影语言语法。在政治高压下,电影无法直接表达抗日爱国等宏大叙事,电影创作者只能拍摄一些表面看似与现实无关的古装/民... "孤岛"时期,电影《木兰从军》不仅是上海民族电影产业复业的开始,同时创造出国家意识转化性表达的一套电影语言语法。在政治高压下,电影无法直接表达抗日爱国等宏大叙事,电影创作者只能拍摄一些表面看似与现实无关的古装/民间题材、爱情故事、喜剧故事等影片,通过借古讽今等方式曲折的表达民族主义和家国情怀。与此同时,上海电影产业面对大量市民观众的观影心态和情感诉求,影片的创作渐渐消解了强烈的民族主义表达,过渡到直接关注现实生活细节的时装片。正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才有利于与上海市民互动,共同建设上海都市文化,并且形成对都市的情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时期 《木兰从军》 国家意识
下载PDF
“发现和重建对世界的信仰”:当代西方生态电影思潮评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绍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70,共11页
本文旨在分析和评介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生态文学思潮直接影响下逐渐成熟的"生态电影"理论和实践。在重点评述和总结新世纪美英生态电影学者主要论说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作为一种观念和批评方法,生态电影理路已经摆脱了生态... 本文旨在分析和评介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生态文学思潮直接影响下逐渐成熟的"生态电影"理论和实践。在重点评述和总结新世纪美英生态电影学者主要论说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作为一种观念和批评方法,生态电影理路已经摆脱了生态文学理论的荫佑,形成了自身的独立品格和语汇。就电影本体而言,生态电影的影像呈现、表现样式和镜头语言成为讨论的热点;就创作实践而言,生态意识日益浮出叙事,与生态电影理论构成了相辅相生的良性交互关系;就电影研究而言,早期生态电影观念和批评主要以纪录和实验电影为对象,但很快就将叙事和主流乃至动画电影纳入研究视野。也许最为重要的是,在重读和重估电影史经典的同时,生态电影理论也试图或已经在广义上重新定义了电影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电影 生态批评 生态意识 电影与哲学
下载PDF
银幕影像的感知革命:从吸引力电影到体验力电影 被引量:26
3
作者 孙绍谊 康文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44,共10页
以电影学者汤姆·甘宁的"吸引力电影"(cinema of attraction)为论述起点,作者在分析和总结晚近电影放映和电影语言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力电影"(cinema of experience)这一重要概念,用以指认全球影像创作... 以电影学者汤姆·甘宁的"吸引力电影"(cinema of attraction)为论述起点,作者在分析和总结晚近电影放映和电影语言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力电影"(cinema of experience)这一重要概念,用以指认全球影像创作领域出现的一些大胆美学实验。相较于叙事,以伊纳利图、李安和诺兰为代表的探索者近来更关注影像体验感、沉浸感的营造,更看重如何才能让影像诉诸观众的"情动力"(affect)和"全感力"(sensorium),将观众最大限度地带入到叙事中,近距离乃至"无距离"地具身体验人物的所见所触所听所感。这类影像实践,就是"体验力电影",这些电影构成了流媒体时代银幕影像感知革命的核心,也代表了晚近电影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力电影 具身体验 VR电影 感知革命
下载PDF
全球影像消费视野下的中国电影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绍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2,共12页
近年来,中国电影业界重金投资引领的跨国合作和产业重组不断刺激着国人超越自己的想象。与业界变局相适应,中国电影研究界也不甘寂寞,可统称为"国家主义派"的某些学界领军们宏论新说频现,磅礴的话语气场重笔渲染出一幅中国电... 近年来,中国电影业界重金投资引领的跨国合作和产业重组不断刺激着国人超越自己的想象。与业界变局相适应,中国电影研究界也不甘寂寞,可统称为"国家主义派"的某些学界领军们宏论新说频现,磅礴的话语气场重笔渲染出一幅中国电影即将一统天下的图景。不过,透过众声喧哗的"国家主义"图绘的中国电影重彩画卷,将目光聚焦在影像的全球流通和消费面向,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电影远未崛起,讨论中国电影全球影响力问题至少在目前和可预测的未来尚不具备现实基础。中国电影的基础和构型是区域电影(regional cinema)和本土电影(local cinema),而非脱离实际、好高骛远的全球电影(global cinema)。明乎此,我们也许对中国电影的现状和未来会有一个更冷静和客观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流通与消费 区域电影 本土电影 全球电影
下载PDF
自律与他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电影表演生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厉震林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96-102,共7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演员及其表演美学发生重大变化,包括身体与表演的集合规训,在两支队伍四个阵营的电影演员队伍结构中,解放区籍的电影演员是"工农兵电影"的政治和美学示范者,国统区籍的电影演员则出现了成功转型、融和不... 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演员及其表演美学发生重大变化,包括身体与表演的集合规训,在两支队伍四个阵营的电影演员队伍结构中,解放区籍的电影演员是"工农兵电影"的政治和美学示范者,国统区籍的电影演员则出现了成功转型、融和不顺、误读被批等三种现象。在表演美学上确立"阳刚之美"创作原则,要"综合最好的来写",是"健美的、活泼愉快的"形象模板;电影产业的"国有体制",也从出品方的角度规范电影表演,它需要审美的"浪漫和激情"。它以一种"高昂、明快与浪漫主义的艺术激情",呈现出光辉、激动和"紧张",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纪录以及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律 他律 新中国成立初期 电影表演生态
下载PDF
从电影大国到强国:战略、公司和市场 被引量:2
6
作者 厉震林 《福建艺术》 2019年第6期32-37,共6页
g张艺谋甚少写文章,他习惯性地用影像表达情感以及用电影语言说话,却在2017年12月4日《纽约时报》发表一文,题目为《从中国看好莱坞,是什么样子》。文章不长,颇是可圈可点。张艺谋先是讲了一个故事:有人做了个梦,在梦里得知,在一个遥远... g张艺谋甚少写文章,他习惯性地用影像表达情感以及用电影语言说话,却在2017年12月4日《纽约时报》发表一文,题目为《从中国看好莱坞,是什么样子》。文章不长,颇是可圈可点。张艺谋先是讲了一个故事:有人做了个梦,在梦里得知,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数不清的财富。醒来后,他便立即动身去寻找这个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市场 公司 《纽约时报》 影像表达 张艺谋 习惯性 好莱坞
下载PDF
改革开放:电影导演的表演观念史 被引量:2
7
作者 厉震林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2-36,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已然经历七个表演阶段。在每个阶段中,电影导演的表演观念均对表演的概念、风格、形态和样式,产生一种路线图和目的物意义。它有着哲学、美学和产业的不同动机,以现实主义表演美学作为基本底色,以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已然经历七个表演阶段。在每个阶段中,电影导演的表演观念均对表演的概念、风格、形态和样式,产生一种路线图和目的物意义。它有着哲学、美学和产业的不同动机,以现实主义表演美学作为基本底色,以表现主义表演美学展现不同的文化诉求和理想,形成了电影化、真实化、影像化、况味化、自然化、图谱化、美观化等美学关键词。它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美学"考古",成败功过,俱是绚烂。回首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电影表演美学学派已是悄然可以遥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电影导演 表演观念 史学分析
下载PDF
关于打造上海红色文化体验式旅游的建议 被引量:4
8
作者 董健 《上海人大月刊》 2018年第8期28-28,共1页
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外滩老式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摩天大厦交相辉映。徐家汇大教堂圣诗声声,玉佛寺香烟袅袅。过街楼下的麻将老人,弄堂里的足球少年,群众剧场的沪剧、滑稽戏,大剧院的交响乐、芭蕾... 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外滩老式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摩天大厦交相辉映。徐家汇大教堂圣诗声声,玉佛寺香烟袅袅。过街楼下的麻将老人,弄堂里的足球少年,群众剧场的沪剧、滑稽戏,大剧院的交响乐、芭蕾舞,老饭店的本帮佳肴,红房子的法国大菜,上海老街的茶馆,衡山路的酒吧,中西合璧,各有各的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式旅游 红色文化 上海 海派文化 传统特色 中西合璧 现代化 徐家汇
下载PDF
夏衍与“十七年”电影表演
9
作者 厉震林 张晓欧 《福建艺术》 2017年第5期8-11,共4页
夏衍是“十七年”中国电影的领导者、思想者和创作者,甚至如同某些论者所提出的是“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大保姆”。正是他的存在,十七年中国电影的“红色美学板块”,有了更多的人性的光泽、真实的感动和平实的风格,而不至于在“文... 夏衍是“十七年”中国电影的领导者、思想者和创作者,甚至如同某些论者所提出的是“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大保姆”。正是他的存在,十七年中国电影的“红色美学板块”,有了更多的人性的光泽、真实的感动和平实的风格,而不至于在“文化狂飚运动”中出现更多的政治和艺术程式及其它的古典化和单一化。电影表演与此同频,也烙上夏衍美学的基因和元素,使“十七年”电影表演在一种跌宕起伏中尽力保持与表演本体的回归性和接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电影表演 夏衍 中国电影 领导者 创作者 思想者 单一化
下载PDF
民族情怀的诗意表达——论中国电影对中国绘画理论的融会
10
作者 唐灿灿 周爱军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年第4期234-241,共8页
中国绘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自战国时期帛画始至今,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精要。同为艺术种类之一,中国电影自20世纪初期诞生以来,虽仅有百年历史,但本土文化的孕育同样使这种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传统美学意趣。然而,新世纪以来,... 中国绘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自战国时期帛画始至今,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精要。同为艺术种类之一,中国电影自20世纪初期诞生以来,虽仅有百年历史,但本土文化的孕育同样使这种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传统美学意趣。然而,新世纪以来,在票房感召的市场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电影出现了重票房、轻艺术的特点,传统文化的削弱必将影响国产影片的形象及发展。本文试图从中国绘画理论中位置经营之虚实理论,随类赋彩之色彩理论以及散点透视的构图理论三方面论述中国电影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借鉴吸收。试图通过中国绘画理论对中国电影的影响研究,为当代中国电影的"民族化"探寻出一条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 技法 透视 中国电影
下载PDF
电视真人秀的动态激励事件和情节群组的设置——以达伦布朗系列真人秀为例
11
作者 廖媌婧 《新闻文化建设》 2020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达伦布朗是从剧场走向电视的心灵魔术师,他的真人秀通常通过某一命题构建提出直指人心的人性问题,将剧情、实验、魔术、脱口秀等多种表现元素在同一叙事框架里杂糅,呈现了独特的叙事策略。本文将以达伦布朗的系列真人秀为例,讨论电视真... 达伦布朗是从剧场走向电视的心灵魔术师,他的真人秀通常通过某一命题构建提出直指人心的人性问题,将剧情、实验、魔术、脱口秀等多种表现元素在同一叙事框架里杂糅,呈现了独特的叙事策略。本文将以达伦布朗的系列真人秀为例,讨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动态激励事件和情节群组构建的方式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人秀 激励事件 情节群组 不归点
下载PDF
上海原创儿童音乐剧探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聪 《上海戏剧》 2020年第3期41-43,共3页
在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文化艺术演出从不缺席,尤其是近几年音乐剧的演出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之态。这其中除了引进的西方经典音乐剧剧目依然保持热度,我们还能看到不少本土原创音乐剧的演出频频出现,并引起了较大的关注。而"上海音... 在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文化艺术演出从不缺席,尤其是近几年音乐剧的演出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之态。这其中除了引进的西方经典音乐剧剧目依然保持热度,我们还能看到不少本土原创音乐剧的演出频频出现,并引起了较大的关注。而"上海音乐剧艺术中心""上海音乐剧文化研究中心"的相继成立也标志着上海已成为中国音乐剧演出市场的核心和培养优秀国产音乐剧的孵化基地。引进及原创音乐剧的演出已成为上海演出市场的浓墨重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音乐剧 中国音乐剧 音乐剧艺术 儿童音乐剧 经典音乐剧 演出 孵化基地 文化研究中心
下载PDF
荒诞的现实,现实的荒诞——中国小成本电影2015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博 《上海艺术家》 2016年第2期98-99,共2页
《心迷宫》(2015)这部投资不足二百万元、拍摄周期不到一个月的影片,可谓是标准的小成本电影,却在2015年上映的国产片当中,掀起了一个不小的高潮,留下了许久的余味。说到中国的小成本电影,似乎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习惯了在"第六代... 《心迷宫》(2015)这部投资不足二百万元、拍摄周期不到一个月的影片,可谓是标准的小成本电影,却在2015年上映的国产片当中,掀起了一个不小的高潮,留下了许久的余味。说到中国的小成本电影,似乎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习惯了在"第六代"导演开创的电影版图上安营扎寨。比如贾樟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成本电影 贾樟柯 陈建斌 宋河 满城尽带黄金甲 主流电影 三峡好人 视听语言 类型片 作者论
下载PDF
十七年电影中城市形象的表征与缺席
14
作者 林黎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3年第3期72-80,共9页
十七年电影继承了解放前中国电影的传统和已经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新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形式下,开始全面参与到新中国的制度建设、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的整体建构中的同时,电影在为意识形态服务、建构文化认同等方面等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十七年电影继承了解放前中国电影的传统和已经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新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形式下,开始全面参与到新中国的制度建设、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的整体建构中的同时,电影在为意识形态服务、建构文化认同等方面等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反映城市生活的影片并不是电影主流话语,三大制片厂极少拍摄表现城市生活的影片。城市生活影片以一种潜流的方式存在于很多影片中,这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供我们管窥当时城市发展与农村建设、工业发展之间微妙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城市电影 城市形象 缺席
下载PDF
北京电影制片厂与苏联专家在彩色电影制片领域的合作——以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为例
15
作者 卡普捷列夫 沙扬(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3,共3页
194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北影厂"。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电影制片厂,同年10月1日,改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1)成立,很快北影厂就成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代表。苏联方面为北影厂建设初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4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北影厂"。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电影制片厂,同年10月1日,改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1)成立,很快北影厂就成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代表。苏联方面为北影厂建设初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苏联电影人小组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使用彩色胶片拍摄了影片和照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实践彩色胶片摄影的苏联电影和图片摄影师弗拉基斯托夫·米可沙(ВладиславМикоша,Vladislav Mikosha)这样回忆当年受邀参加开国大典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电影制片厂 电影制片 新中国电影 苏联电影 彩色胶片 北影厂
下载PDF
试论电影《阳光普照》中影像美学的二律背反
16
作者 程功 《上海艺术评论》 2020年第2期48-49,共2页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阳光普照》叛逆少年阿和(巫建和饰)与家人不睦,行差踏错入了少管所。服刑期间,阿和优秀的大哥阿豪(许光汉饰)突然自杀,家中蒙此大难,令阿和洗心革面,...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阳光普照》叛逆少年阿和(巫建和饰)与家人不睦,行差踏错入了少管所。服刑期间,阿和优秀的大哥阿豪(许光汉饰)突然自杀,家中蒙此大难,令阿和洗心革面,出狱后生活走上正轨,岂料曾经一同犯罪的损友菜头(刘冠廷饰)又上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普照 二律背反 二十四小时 叛逆少年 服刑期间
下载PDF
短评电影《七武士》的大情节结构
17
作者 赵丹阳 《视听》 2015年第10期86-86,共1页
大情节结构的电影在世界电影中是最基本最内在的经典设计。本文以黑泽明导演的电影《七武士》为例,简析了大情节结构在具体电影作品中的运用。
关键词 大情节 七武士 经典设计
下载PDF
核弹焦虑:战后日本电影的“受害者”历史观
18
作者 周艺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48,共4页
二战对于日本文艺有着深远的影响,"核爆炸"永远是日本民族挥之不去的历史伤痛,很多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核爆炸"话题。文学上,被誉为"日本的良心"的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通过《广岛札记》等作品深刻反... 二战对于日本文艺有着深远的影响,"核爆炸"永远是日本民族挥之不去的历史伤痛,很多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核爆炸"话题。文学上,被誉为"日本的良心"的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通过《广岛札记》等作品深刻反思了核弹和战争的罪恶,毕生都在为"无核化"和世界和平奔走;电影上,日本涌现了多次反映二战的电影潮流,很多影片涉及"核爆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核爆炸 战后日本 历史观 受害者 二战
下载PDF
从沉重到虚无:陈凯歌电影的身体镜像
19
作者 严楚晴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3-37,共5页
陈凯歌一直通过电影中的身体语言进行自我解读,电影人物的身体设计成为他洞悉社会、舒展精神、迎合消费的重要方式。他的电影围绕身体性别与身份认知、女性身体在历史与神话中的意义、身体与精神救赎以及身体转变为符号性消费的过程展... 陈凯歌一直通过电影中的身体语言进行自我解读,电影人物的身体设计成为他洞悉社会、舒展精神、迎合消费的重要方式。他的电影围绕身体性别与身份认知、女性身体在历史与神话中的意义、身体与精神救赎以及身体转变为符号性消费的过程展开。陈凯歌既在前期的电影中将身体设计为文化与时代的承载者,也在近年来的作品中将身体策划成观众的消费对象,甚至以游戏式的叙事将身体和其他奇特造型元素融合为商业性的视觉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凯歌 身体性别 女性身体 精神救赎 消费符号
下载PDF
从故乡到异乡:贾樟柯2000—2010年电影中的空间
20
作者 张逸乔 《视听》 2021年第12期31-33,共3页
在电影艺术中,空间与时间具有同样重要的存在意义。作为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贾樟柯在电影中常采用写实性的拍摄手法,在描绘社会中边缘或普通的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对空间进行着白描式的塑造。在2000年至2010年间,贾樟柯先后拍... 在电影艺术中,空间与时间具有同样重要的存在意义。作为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贾樟柯在电影中常采用写实性的拍摄手法,在描绘社会中边缘或普通的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对空间进行着白描式的塑造。在2000年至2010年间,贾樟柯先后拍出了《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五部电影作品。这五部电影作品中,流动空间体现了县城青年的无所适从,废墟空间影射着重组的人类文明,从中可以窥见空间在贾樟柯电影表意上显现出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空间 流动空间 废墟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