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胫骨近端骨骺损伤后骨桥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颉强 胡蕴玉 +6 位作者 杨柳 雷伟 朱庆生 李明全 赵黎 吕荣 王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39-1045,共7页
利用胫骨近端干骺端骨骺损伤的大鼠动物模型,研究骨桥形成的分子病理机制.通过Alcian blue染色观察损伤模型的建立、损伤愈合过程以及骨桥形成情况.采用Tunel试剂盒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了解损伤区及周围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 利用胫骨近端干骺端骨骺损伤的大鼠动物模型,研究骨桥形成的分子病理机制.通过Alcian blue染色观察损伤模型的建立、损伤愈合过程以及骨桥形成情况.采用Tunel试剂盒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了解损伤区及周围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实验,观察损伤区周围软骨细胞改变,检测损伤区是否有软骨细胞生成,检测Ihh以及Ptch1表达阳性细胞.发现骨骺损伤骨桥形成过程中,完全损伤区中心没有软骨细胞特异的因子Col2a1和ColⅩ以及Ihh和Ptch1的表达,但是完全损伤区和周围正常软骨交界间存在次损伤软骨区,存在软骨细胞凋亡,有ColⅩ的表达,Vimentin检测发现,在此区和周围正常软骨间有正常肥大区软骨细胞异常分化而来的成纤维样细胞并形成软骨外膜样结构,次损伤区和软骨外膜结构逐渐被骨桥替代,在此过程中软骨外膜样结构存在Col1a1、Ptch1和Ihh的表达,提示Ihh可能参与骨桥形成过程.提出骨桥形成过程中损伤中心区域存在膜内化骨,边缘区域存在软骨化骨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骺 软骨细胞 膜内化骨 软骨化骨
下载PDF
纤维蛋白胶对骨骺损伤后骨桥形成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颉强 胡蕴玉 +5 位作者 杨柳 雷伟 李明全 赵黎 吕荣 王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利用未成熟大鼠制作胫骨近端骨骺损伤模型,比较不同方法修复生长板损伤的治疗效果,评价纤维蛋白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应用于微创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分为4组,A组为未损伤组,作为正常对照;B组为单纯损伤组,按照... 目的利用未成熟大鼠制作胫骨近端骨骺损伤模型,比较不同方法修复生长板损伤的治疗效果,评价纤维蛋白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应用于微创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分为4组,A组为未损伤组,作为正常对照;B组为单纯损伤组,按照模型损伤后未予特殊处理;C组为脂肪组织填充治疗组,按照模型损伤后取自体腹股沟区脂肪组织填充损伤区,骨蜡封闭骨洞;D组为纤维蛋白胶填充治疗组,按照模型损伤后以预先配置好的纤维蛋白胶(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填充损伤区,骨蜡封闭骨洞。通过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模型的建立、损伤愈合过程以及骨桥形成情况。取材后先进行显微CT检查,再行组织学检测。比较纤维蛋白胶、脂肪作为填充材料预防治疗大鼠胫骨近端骨骺损伤后骨桥形成的情况,以及大鼠胫骨长度和近端角度的变化。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纤维蛋白胶和脂肪填充组损伤区域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单纯损伤组损伤区域逐渐被骨桥组织替代。纤维蛋白胶填充治疗组在避免损伤区出现不可逆的骨桥方面,与脂肪填充治疗组效果接近(P〉0.05)。纤维蛋白胶填充组与单纯损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脂肪填充组与单纯损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显微CT可以用于骨骺损伤后骨桥形成的观察研究中。纤维蛋白胶制作来源广泛,术中应用简便,效果与传统的脂肪填充治疗接近,因而推测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引入临床,预防骨骺损伤后的骨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骺 纤维蛋白胶 预防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