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73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顾剑锋 李明峰 顾树南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20-522,共3页
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的肿瘤。因其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已多属晚期,虽经积极治疗,其预后仍差。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密切,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更是肝癌的危险因素。AFP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诊断肝癌的血清... 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的肿瘤。因其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已多属晚期,虽经积极治疗,其预后仍差。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密切,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更是肝癌的危险因素。AFP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诊断肝癌的血清标记物,但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时有误诊漏诊,故并不令人满意。GP73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肝癌相关蛋白,它在人体的多种组织中均可表达,但在肝细胞中几乎不表达。最近研究表明GP73在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中均有明显表达,尤以肝癌最为显著,肝硬化次之。因此,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用GP73进行监测,对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GP73对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AFP,若两者联合应用则更可提高对早期肝癌的诊断率。GP73有望成为最具潜力的诊断肝癌的一个新的血清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蛋白73(GP73) 肿瘤标记物 肝癌:早期诊断 综述文献
下载PDF
SLC10A2基因与胆管壁绒毛在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管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磊 戴建国 +1 位作者 陈志勇 陈志洪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29-231,236,共4页
目的探讨SLC10A2基因与胆管壁绒毛在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上海市新科医院40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胆管壁绒毛分为2组:实验组(n=20),有绒毛形成特征;对照... 目的探讨SLC10A2基因与胆管壁绒毛在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上海市新科医院40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胆管壁绒毛分为2组:实验组(n=20),有绒毛形成特征;对照组(n=20),无绒毛形成特征。统计分析胆囊切除术后胆管壁绒毛形成与胆总管结石形成的相关性;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SLC10A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临床病例分析证实部分患者胆囊切除后的确有绒毛形成。与对照组比,实验组发生胆管结石的比例明显增加(χ~2=8.674,P=0.003)。实验组SLC10A2基因在转录和蛋白水平都存在显著下调(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可能与胆管壁绒毛有关,而SLC10A2基因低表达可能促进了胆总管壁绒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壁绒毛 胆总管结石 SLC10A2基因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