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级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的质量控制
1
作者 郑鹏翔 华尔铨 +3 位作者 张大东 何祚祐 张书富 陈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的可行性。 方法分析 1 997年 6月~ 1 999年 7月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 (CAG)病例资料。 结果 1 5 1例CAG ,阴性 73例 ,阳性 78例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6 9例 ,成功率 89.9% ;冠脉内支架...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的可行性。 方法分析 1 997年 6月~ 1 999年 7月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 (CAG)病例资料。 结果 1 5 1例CAG ,阴性 73例 ,阳性 78例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6 9例 ,成功率 89.9%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39例 ,成功率 92 .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二级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必须加强冠心病理论学习 ,加紧队伍建设 ;具备基本设备 ;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对“特殊病例”及时总结 ;在上级医院专家指导下开展工作 ,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造影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支架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德 华尔铨 +2 位作者 何祚佑 张书富 郑鹏翔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治疗 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不同剂型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苏枫 张书富 +1 位作者 陈德 陈楠楠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6期-,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 的影响.[方法]100 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平片组及缓释片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分别服用美托洛尔平片(25 mg)和缓释片(23.75 mg)开始,逐步增加剂量,...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 的影响.[方法]100 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平片组及缓释片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分别服用美托洛尔平片(25 mg)和缓释片(23.75 mg)开始,逐步增加剂量,观察治疗前后HRV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4 d后平片组与缓释片组HRV 指标均改善,缓释片组优于平片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较平片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并发症 心绞痛 不稳定型/药物疗法 心率 美托洛尔/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及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波 张书富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B08期114-117,共4页
自从认识到心脏骤停作为心脏性猝死的机制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以来,医学和临床医生一直在追求一种方法来预测及预防这些心血管事件。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已经完成的一些安慰剂对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试验并没有一致地认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 自从认识到心脏骤停作为心脏性猝死的机制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以来,医学和临床医生一直在追求一种方法来预测及预防这些心血管事件。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已经完成的一些安慰剂对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试验并没有一致地认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能够降低总病死率。近几年发表的临床随机试验证明,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与传统的抗心律失常治疗相比,可降低高危亚组患者的病死率。然而,在患者中识别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及衡量使用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的价-效比已经成为当今的社会医学问题,尤其在美国。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仍是将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治疗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的测定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姚建华 陈德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2319-232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冠心病(CHD)患者的LDL-C、hs-CRP、BNP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对照者相比较,分析LDL-C... 目的:探讨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冠心病(CHD)患者的LDL-C、hs-CRP、BNP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对照者相比较,分析LDL-C、hs-CRP及BNP的临床意义。结果:心肌梗死(AMI)组[(2.6±0.7)mmol/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6±0.6)mmol/L]LDL-C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组[(2.2±0.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2.6±0.7)mmol/L]和UA[(2.6±0.6)mmol/L]组间及对照组[(2.1±0.6)mmol/L]和SA组[(2.6±0.7)mmol/L]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2.1±1.4)mg/L],且AMI组[(13.1±9.4)mg/L]、UA组[(9.2±5.2)mg/L]高于SA组[(5.2±2.1)mg/L],AMI组明显高于U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457.0±449.3)pg/ml]和UA组[(170.0±99.9)pg/ml]BNP高于对照组[(22.4±19.6)pg/ml]和SA组[(42.8±40.1)pg/ml],AMI组[(457.0±449.3)pg/ml]高于UA组[(170.0±99.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2.4±19.6)pg/ml]和SA组[(42.8±40.1)pg/m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LDL-C、hs-CRP和BNP的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敏C反应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脑钠肽
下载PDF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变化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少衡 赵岚 +8 位作者 苏枫 郑鹏翔 王加红 陈楠楠 王豪 姚建华 唐静辉 陈德 严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目及功能的差异,分析蛋白激酶B(Akt)和间质细胞源因子1(SDF-1)表达的差异,探讨老年患者EPCs修复梗死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老年心肌梗死患者(n=26)...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目及功能的差异,分析蛋白激酶B(Akt)和间质细胞源因子1(SDF-1)表达的差异,探讨老年患者EPCs修复梗死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老年心肌梗死患者(n=26)和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n=24)动脉血8 ~10 ml,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PC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kt及SDF-1表达变化情况;利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尾静脉注射老年EPCs、中青年EPCs(1×107/200 ml)或等体积盐水(PBS组),观察终点时间为28 d,超声心动评价心脏功能,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PCs在梗死心脏的归巢情况,免疫荧光法计数缺血心肌局部血管数量.结果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EPCs数量明显少于中青年组(47.23%±14.92%比89.76% ±7.27%,P<0.001);心肌梗死后老年组Akt磷酸化水平和SDF-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青年组(Akt:19.04%±6.41%比43.96%±15.91%;SDF-1:25.81% ±6.32%比64.04%±16.35%,均为P<0.001).将EPCs移植至梗死大鼠后,移植的老年EPCs在梗死心脏的归巢数量明显少于移植的中青年EPCs(3.69±1.97/mm2比12.01 ±5.44/mm2,P <0.001).移植老年EPCs的大鼠梗死心脏的血管密度明显少于移植中青年EPCs的大鼠(42±9/mm2 比96±15/mm2,P <0.001).移植老年EPCs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显著低于移植中青年EPCs组(LVEF:58.1%±5.0%比73.8%±7.9%;LVFS:35.4%±3.8%比59.0%±7.6%.均为P<0.001).结论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循环血EPCs数量及其修复功能均不如中青年患者,可能与Akt-SDF-1信号通路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衰老 内皮祖细胞 信号传导 归巢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维拉帕米用于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预后效果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楠楠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767-769,共3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维拉帕米用于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11月就诊的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08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为观察组(5...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维拉帕米用于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11月就诊的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08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维拉帕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7 d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90 d的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90 d的Hcy、NT-proB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5%(1/54)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维拉帕米用于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升心室射血分数,促进心脏功能恢复,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维拉帕米 冠心病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在非缺血性心脏病中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波 张书富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心肌肌钙蛋白已经成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工具。但是,随着对其诊断能力的重新界定,心肌肌钙蛋白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和不确定性。当心肌肌钙蛋白的升高由非急性心肌缺血的发生而引起时,需要临床医生探寻其他引... 心肌肌钙蛋白已经成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工具。但是,随着对其诊断能力的重新界定,心肌肌钙蛋白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和不确定性。当心肌肌钙蛋白的升高由非急性心肌缺血的发生而引起时,需要临床医生探寻其他引起心肌肌钙蛋白升高的原因。有许多心肌肌钙蛋白升高的临床情况并非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现就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 心脏病非缺血性 诊断
下载PDF
窄QRS波群心动过速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郑鹏翔 华尔铨 +3 位作者 何作佑 张书富 陈德 张斌 《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2期81-82,共2页
为了解窄QRS波群心动过速ST_T改变的临床意义 ,观察60例窄QRS波群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R_R间期、ST_T改变和心腔内心电图房间传导时间、逆向心房激动顺序。结果显示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ST段压低>2mm和/或T波倒置 ( % )、ST... 为了解窄QRS波群心动过速ST_T改变的临床意义 ,观察60例窄QRS波群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R_R间期、ST_T改变和心腔内心电图房间传导时间、逆向心房激动顺序。结果显示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ST段压低>2mm和/或T波倒置 ( % )、ST段压低幅度、房间传导时间均非常显著大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P均<0.01) ;发作时ST_T改变左侧旁道多见于V1~V6 导联、右侧旁道多见于Ⅱ、Ⅲ、aVF导联 (P均<0.05)。认为ST_T改变有助于上述两类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和旁道位置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 ST-T改变 心电图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35例
10
作者 陈德 华尔铨 +2 位作者 张书富 郑鹏翔 何祚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06-207,共2页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变化
11
作者 陈德 华尔铨 +1 位作者 张书富 郑鹏翔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10-711,共2页
目的 研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stent)后外周循环中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由外周静脉采血 ,采用ELISA检测PTCA和stent术前后血浆血小板表面α -颗粒膜蛋白 (GMP - 1 ... 目的 研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stent)后外周循环中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由外周静脉采血 ,采用ELISA检测PTCA和stent术前后血浆血小板表面α -颗粒膜蛋白 (GMP - 1 4 0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1 (PAI- 1 )、D -二聚体 (D -D)的含量。结果  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TCA术后 1 0min血浆血小板膜表面GMP - 1 4 0及D -二聚体明显增高 ,术后 2 4h虽明显下降 ,但血小板膜表面GMP - 1 4 0尚未降至正常 ,PAI - 1术后 2 4h亦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介入术后 血小板活化 纤溶功能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作期间的比值变化及其意义
12
作者 王蕊 温丙昭 +4 位作者 马依彤 彭鹏 李辉 钟笛 李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98-202,共5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TFP)的变化及其意义。采用手工法检测血浆复钙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的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因子Ⅶ抗原(FⅦ:Ag)、激活的FⅦ(FⅦa)... 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TFP)的变化及其意义。采用手工法检测血浆复钙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的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因子Ⅶ抗原(FⅦ:Ag)、激活的FⅦ(FⅦa)及D-二聚体(D-dimer),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TF活性(TFact);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FⅦ:C)。观察对象包括59名AMI患者和84名健康中老年人。结果表明,①AMI患者血浆复钙时间比正常对照者明显缩短(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血浆中TF活性无显著增高(p>0.05);TF与TFPI的抗原均显著增加(p<0.01),但TF增高程度较TFPI更为显著,故TF/TFPI比值升高;总TFPI(t-TFPI)和全长TFPI(fl-TFPI)含量明显增加(p<0.01),截短TFPI(tr-TFPI)含量明显降低(p<0.01),TF/t-TFPI比值高于正常组,TF/fl-TFPI比值低于正常组(p<0.05),但在AMI组TF/tr-TFPI与fl-TFPI/t-TFPI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tr-TFPI/t-TFPI与tr-TFPI/fl-TFPI比值降低(p<0.01);③与对照组比较,血浆FⅦ∶C、FⅦa在AMI组是增高的(p<0.05),FⅦ∶Ag无显著性变化,FⅦa/FⅦ∶Ag比值明显升高(p<0.01),但FⅦa/FⅦ∶C及FⅦ∶C/FⅦ∶Ag比值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I组D-dimer明显增高(p<0.01)。结论:AMI发作期间体内TFP被启动,提示AMI患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为评估AMI及其危险事件的发生,以多因子同时测定为好,而且用相对比值表示高凝状态与危险因子比单测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凝血因子Ⅶ D-二聚体
下载PDF
随机、对照评价对心力衰竭疾病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
13
作者 陈楠楠 王渊铭 +2 位作者 姚建华 苏枫 黄晴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256-257,共2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相关作用,随机、对照评价对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管理的近期和远期效益。方法对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组使用利尿药物如呋塞米和洋地黄类药物做一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前一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β...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相关作用,随机、对照评价对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管理的近期和远期效益。方法对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组使用利尿药物如呋塞米和洋地黄类药物做一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前一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12周后,比较和分析两组最终治疗的相关指标有无区别和变化。结果采用美托洛尔治疗的观察组其总有效率比利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对照组要高出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各疗效指标变化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时,效果十分明显,在临床上的认可程度高,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美托洛尔 疗效
下载PDF
2187导线在左心室起搏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孙宝贵 张树富 +9 位作者 章隆泉 沈法荣 汪爱虎 庄亚纯 温沁竹 何奔 金炜 张建军 庄文燕 薛吉祥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B12期45-48,共4页
目的 寻找左心室电极导线的导入途经和技术要点及其在双心室起搏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9例病人 ,男性 8例 ,均为药物治疗无效合并CLBBB的顽固性心力衰竭。CS造影 7例采用逆行法 ,2例采用顺行法显示CS。选择可剥脱CS导引导管和左室... 目的 寻找左心室电极导线的导入途经和技术要点及其在双心室起搏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9例病人 ,男性 8例 ,均为药物治疗无效合并CLBBB的顽固性心力衰竭。CS造影 7例采用逆行法 ,2例采用顺行法显示CS。选择可剥脱CS导引导管和左室电极导线 (Medtronic ,2 187) ,采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法 ,经CS将电极导线置于CS左心室属支 ,起搏左心室。结果 无论是逆行还是顺行冠状动脉造影 ,均清晰显示CS及其属支静脉。 6例病人经导引导管将 2 187导线成功导入靶静脉 ,3例病人直接导入 2 187导线。电极导线尖端 1例插进心大静脉远端 ,2例位于左室侧缘静脉 ,2例放在左室后静脉 ,4例导入左室后侧静脉。导线到位后测量的各起搏参数均符合起搏要求 ,长期随访未见导线脱位和起搏功能的变化。结论 CS顺行和逆行造影均可清晰显示CS及其属支 ;直接或经导引导管皆可将 2 187电极导线导入靶静脉 ;应用 2 187型LV电极导线经CS左心室心外膜起搏技术可行、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室起搏 左室起搏导线 冠状静脉
下载PDF
右心房静止一例
15
作者 张书富 孙宝贵 +3 位作者 华尔铨 陈德 何祚佑 张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3期232-232,共1页
一女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62岁 ,心电图示交界性心律不齐、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在双心室起搏器置入术中X线透视见右心房壁无收缩活动 ,腔内心电图无A波显示 ,以 10V电压刺激右心房 ,腔内心电图仍无A波显示 ,诊断为右心房静止。心房静止... 一女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62岁 ,心电图示交界性心律不齐、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在双心室起搏器置入术中X线透视见右心房壁无收缩活动 ,腔内心电图无A波显示 ,以 10V电压刺激右心房 ,腔内心电图仍无A波显示 ,诊断为右心房静止。心房静止常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无P波或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波 ,要考虑心房静止可能 ,应及时行心脏电生理检查确诊 ,及早置入心脏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房静止 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起搏 心血管病学 扩张型心肌病
下载PDF
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吴波 张书富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598-602,共5页
目前,越来越多的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的密切联系使其成为倍受关注的诊断和预后的工具。具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的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对于心血管... 目前,越来越多的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的密切联系使其成为倍受关注的诊断和预后的工具。具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的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已经显示出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生物标志物 心血管疾病 诊断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Akt介导的间质细胞源因子1调控循环血内皮祖细胞归巢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岚 张少衡 严健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缺血心肌中Akt-SDF-1信号分子变化情况及其与内皮祖细胞归巢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局部心肌注射Akt抑制剂或等体积二甲基亚砜,分别于术后1、7、14、28天取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缺血心肌中Akt-SDF-1信号分子变化情况及其与内皮祖细胞归巢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局部心肌注射Akt抑制剂或等体积二甲基亚砜,分别于术后1、7、14、28天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Akt及SDF-1表达变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FACS)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循环血及局部心肌内皮祖细胞数量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计数血管数量。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显示,急性缺血诱导局部心肌Akt和SDF-1表达水平呈进行性升高,FACS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也显示循环血及心肌局部内皮祖细胞数量呈进行性增加,14天达高峰,28天后以上各项指标明显回落,血管计数也显示相同的动态变化,Akt抑制剂显著抑制上述各项指标的动态演变,使其在心肌梗死后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肌可通过Akt-SDF-1信号通路调控循环血内皮祖细胞归巢、梗死心脏局部干细胞生存和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 信号途径 归巢
下载PDF
沙丁胺醇缓释片在缓慢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捷 韩淑珍 华尔铨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25-626,共2页
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心室率过缓,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我院于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将沙丁胺醇缓释片应用于68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住院和门诊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缓慢型心律失常 沙丁胺醇 缓释片 窦房结功能障碍 房室传导阻滞 门诊患者 心室率 老年人
下载PDF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对左心室重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娅 张书富 +2 位作者 吴晓童 王海鹰 杜月芳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6期436-437,共2页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后不同起搏方式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共入选34例患者,其中VVI起搏器20例,DDD起搏器14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5~12个月,用超声心动图观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34...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后不同起搏方式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共入选34例患者,其中VVI起搏器20例,DDD起搏器14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5~12个月,用超声心动图观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34例起搏器植入患者均出现左心室重构,VVI组观测指标植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D组观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起搏器植入后均可出现左心室重构,提示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的收缩、舒张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起搏器植入应选用生理性或接近生理性起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心脏起搏 左室重构 多普勒彩色超声
下载PDF
老年人先天性心脏病18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唐建源 华尔铨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42-342,共1页
关键词 心脏病 先天性 老年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