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壶里乾坤大 茶中文化深
1
作者 丁锡满 《上海茶叶》 2006年第3期39-39,共1页
由闸北区人民政府创办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至今已连续举行了十三届。作为茶文化节的文化活动之一,从去年开始,由上海楹联学会协办的“石生杯”茶联大赛,收到了很多美联佳对,闸北区文化局已结集出版。茶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一千多年... 由闸北区人民政府创办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至今已连续举行了十三届。作为茶文化节的文化活动之一,从去年开始,由上海楹联学会协办的“石生杯”茶联大赛,收到了很多美联佳对,闸北区文化局已结集出版。茶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一千多年来,多少骚人墨客倾心倾情,喷珠泻玉,还是歌之不竭,咏之不尽。为此,茶文化节组委会决定今年再次举办茶联征文大赛,同时增设茶诗征文大赛,两赛并举,由上海诗词学会和上海楹联学会等联合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国际茶文化节 中文化 人民政府 文化活动 文化内涵 闸北区 学会 组委会
下载PDF
古人书外取法的启示
2
作者 宋远平 《书画艺术》 2020年第2期36-40,共5页
汉字的书写技巧,应该从古代的经典作品去取法,让字形写得好看。而作为艺术的书法,还应该具备艺术审美的本质特征。书法的美包含字形所承载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人文精神、情感力量和个性特征,因而在取法古人的笔墨技巧的时候,还应该... 汉字的书写技巧,应该从古代的经典作品去取法,让字形写得好看。而作为艺术的书法,还应该具备艺术审美的本质特征。书法的美包含字形所承载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人文精神、情感力量和个性特征,因而在取法古人的笔墨技巧的时候,还应该加强字外功夫的修炼,所谓功夫在字外,学书当学习古人从字外取法,化古法为己用,写出形质并美且有独特个性色彩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取法 造化 神采 性情 画理
下载PDF
不朴不华是谓真
3
作者 管继平 《检察风云》 2015年第5期92-93,共2页
马衡: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浙江鄞县人,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毕生致力于金石学的研究,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遂使其学术水平领先于时代,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其主要著作有《中国金... 马衡: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浙江鄞县人,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毕生致力于金石学的研究,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遂使其学术水平领先于时代,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其主要著作有《中国金石学概要》、《凡将斋金石丛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篆刻 浙江鄞县 中国考古学 丛稿 沈尹默 吴昌硕 西泠印社 诗文书画 智永 二王
原文传递
陆澹安:少年刻画本无师
4
作者 管继平 《检察风云》 2014年第15期94-95,共2页
我们不仅早已远离了以刀刻字的岁月,我想很快也将告别以笔写字的年代,甚至即便是文人,也在逐渐地消失。旧时的文人,读书之外,于书画刻印似乎多喜欢涉猎一二。书法是日课,自然不在话下,而闲来兴之所至,或染翰绘事、或捉刀向石,也皆为常... 我们不仅早已远离了以刀刻字的岁月,我想很快也将告别以笔写字的年代,甚至即便是文人,也在逐渐地消失。旧时的文人,读书之外,于书画刻印似乎多喜欢涉猎一二。书法是日课,自然不在话下,而闲来兴之所至,或染翰绘事、或捉刀向石,也皆为常事。尤其是刻印,看似文人中的"武行",技术含量也非常高,估计现今的文化人都不屑染指了,然而,偏偏过去有不少文人都喜好此道,像鲁迅、郁达夫、瞿秋白等几位大文人,看起来似乎都与篆刻毫不沾边,但他们竟都曾有过刻印章的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澹安 陈巨来 金刚钻报 汉印分韵 啼笑因缘 小说词语汇释 周瘦鹃 钱瘦铁 民国时代 卮言
原文传递
神游太古开新境 丁衍庸绘画与印章
5
作者 管继平 《检察风云》 2014年第23期94-95,共2页
在民国书画艺林中,除去像吴昌硕、齐白石等少数几位书、画、印三绝皆达到顶尖造诣的大师不论,像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这样的大画家,印章创作上都曾有不俗的表现。
关键词 印章 绘画 神游 吴昌硕 齐白石 黄宾虹 潘天寿 张大千
原文传递
罗振玉:出秦入汉自雅淡
6
作者 管继平 《检察风云》 2015年第1期92-93,共2页
2015年伊始,回想我所写的“文人印童”,若简单说来,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指文人自用印,一是指文人自刻印。而文人中擅长刻印的,似乎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属玩票,虽也知秦玺汉印,或也通金文小篆,但不暇作系统深入的临摹研习,... 2015年伊始,回想我所写的“文人印童”,若简单说来,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指文人自用印,一是指文人自刻印。而文人中擅长刻印的,似乎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属玩票,虽也知秦玺汉印,或也通金文小篆,但不暇作系统深入的临摹研习,只是浅尝浏览,遣兴为之;而另一类则是在印章上学有渊源,或上溯秦汉,或下逮明清,取法有度,自成方圆。譬如像罗振玉、马衡这样的金石考古学者,于篆刻之道就属“取法有度”的专家。当然,他们刻印也同样迹近于“玩票”,因为他们都有学术上的专攻,印套毕竟只是余事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振玉 秦人 文人 刻印 金文 秦汉 明清 考古
原文传递
一生为学开“四窗” 施蛰存书法
7
作者 管继平 《检察风云》 2014年第17期94-95,共2页
独自居家稍有闲暇,我都有个乱翻书的习惯。有的书买来久了,长远不翻,几乎忘了它的内容;有的书隐藏在书橱一角,且还被什物所遮,偶然检出,居然是一册曾寻找多时的好书,仿佛在路上邂逅了阔别已久的挚友,格外欣喜!前些日就是,于... 独自居家稍有闲暇,我都有个乱翻书的习惯。有的书买来久了,长远不翻,几乎忘了它的内容;有的书隐藏在书橱一角,且还被什物所遮,偶然检出,居然是一册曾寻找多时的好书,仿佛在路上邂逅了阔别已久的挚友,格外欣喜!前些日就是,于书架上翻出一册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施蛰存散文选集》,扉页上还有施老以圆珠笔的题字:“继平畏友留念施蛰存1992年7月”。将近20年过去了,若不是这本书的提醒,我几乎忘了那次曾跟着朋友去拜访过施蛰存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文艺出版社 书法 为学 圆珠笔 散文
原文传递
沈尹默:书法见性情
8
作者 管继平 《检察风云》 2014年第11期94-95,共2页
我写的"文人书法"专题,多是不以书法为专擅的文人为主,即一些文名盖过书名或者干脆就是只有文名而没有书名的文人学者。沈尹默先生的书法,我一直不大敢写。一来他曾一度作为现代书坛的领袖人物,评论文字已累见报章,再怎么写,也是走了... 我写的"文人书法"专题,多是不以书法为专擅的文人为主,即一些文名盖过书名或者干脆就是只有文名而没有书名的文人学者。沈尹默先生的书法,我一直不大敢写。一来他曾一度作为现代书坛的领袖人物,评论文字已累见报章,再怎么写,也是走了前人的旧辙;二来我写的"文人书法"专题,多是不以书法为专擅的文人为主,即一些文名盖过书名或者干脆就是只有文名而没有书名的文人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书法 沈尹默 性情 领袖人物 书名 专题 学者
原文传递
蔡元培:亦旧亦新
9
作者 管继平 《检察风云》 2015年第3期92-93,共2页
林语堂曾有一段对蔡元培的评语说:“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
关键词 蔡元培 中国新文化 思想精神 北大教授 林语堂
原文传递
名士学人布衣身
10
作者 管继平 《检察风云》 2014年第21期94-95,共2页
出生于官宦世家的张伯驹先生,与溥侗、袁克文、张学良并称为“民国四公子”。如今人们提起他,也多以“大收藏家”之名冠之。
关键词 名士 张伯驹 袁克文 张学良 收藏家
原文传递
林语堂:半似狂生半腐儒
11
作者 管继平 《检察风云》 2014年第13期94-95,共2页
如今我们常说到的“幽默”一词,首先要感谢林语堂先生,因为当年正是他最初将英文humour翻译成“幽默”的.在之前曾也有人翻成“语妙”、“诙摹”等,但都不及他的“幽默”来得幽默.
关键词 林语堂 幽默 书法作品 书法家
原文传递
朽者不朽的陈师曾
12
作者 管继平 《检察风云》 2014年第19期94-95,共2页
"文人书法"的提法,我想大约从"文人画"一说过渡而来。说起文人画,我回忆起一位早逝的大师陈衡恪(师曾)先生。
关键词 陈师曾 文人书法 文人画
原文传递
杜亚群词七首
13
作者 杜亚群 《中华辞赋》 2020年第2期78-78,共1页
原文传递
朱鸿祥作品欣赏
14
作者 朱鸿祥 《上海企业》 2021年第5期102-103,共2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