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对网箱养殖海区的生态修复及生态养殖匹配模式 被引量:25
1
作者 徐姗楠 温珊珊 +1 位作者 吴望星 何培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66-1475,共10页
2006年8~9月,在浙江象山港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养殖网箱中吊养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对网箱养殖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生态修复研究。通过45d内的平面监测、定点跟踪监测和断面监测,结果表明:该网箱养殖区水体呈... 2006年8~9月,在浙江象山港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养殖网箱中吊养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对网箱养殖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生态修复研究。通过45d内的平面监测、定点跟踪监测和断面监测,结果表明:该网箱养殖区水体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营养状态指数(E)为32.00,其营养盐分布由高浓度的中心区向周围150m非养殖水域扩散;真江蓠对养殖区的富营养化海水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江蓠生态修复区及其相邻网箱中水体PO4-P、NO2-N、NH4-N和NO3-N含量显著低于非修复区(P〈0.01),修复区海水PO4-P、NO2-N、NH4-N和NO3-N浓度比非修复区分别降低22%~58%、24%~48%、22%~61%和24%~47%。养殖真江蓠45d后,修复区水体DO浓度和透明度显著高于非修复区(P〈0.05),DO平均提高28%,透明度平均提高30%;而修复区水体Chl-a浓度显著低于非修复区(P〈0.05),平均降低49%。通过建立基于N平衡的鱼藻生态养殖模式,每收获1kg花鲈至少需要匹配江蓠4.7 kg wetwt才可实现对鱼类排放N的完全吸收。因此网箱内栽培江蓠的混合生态养殖模式,可平衡因经济动物养殖所带来的额外营养负荷,有利于实现动物养殖环境的自我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 鱼类网箱养殖 生态修复 生态养殖 IMTA
下载PDF
水产养殖中亚麻酸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吕耀平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8-72,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亚麻酸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亚麻酸的生物来源、代谢、作用机理及应用等,并提出了亚麻酸在今后的水产养殖应用中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亚麻酸 代谢 作用机理 水产养殖
下载PDF
瘤背石磺滩涂生态繁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滕炜鸣 吴旭干 +5 位作者 唐伯平 成永旭 周波 王金峰 王金庆 陈亚瞿 《海洋渔业》 CSCD 2007年第3期214-220,共7页
2006年6-10月,在长江口北支崇明沿岸的芦苇滩涂上进行了瘤背石磺生态繁殖的实验,观察了瘤背石磺繁殖期的性腺发育、交配与产卵、生殖性能、胚胎与幼体发育和繁殖期的其它生态习性。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的性腺发育可以初步分为四期,... 2006年6-10月,在长江口北支崇明沿岸的芦苇滩涂上进行了瘤背石磺生态繁殖的实验,观察了瘤背石磺繁殖期的性腺发育、交配与产卵、生殖性能、胚胎与幼体发育和繁殖期的其它生态习性。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的性腺发育可以初步分为四期,7-8月份亲本石磺的性腺发育主要处于Ⅲ期和Ⅳ期,9-10月份亲本石磺的性腺主要处于Ⅱ期和Ⅲ期,5g以下的当年繁殖个体性腺发育均处于Ⅰ期;(2)实验区的瘤背石磺多为两个体间的交配,夜间和白天均可见交配个体,7-8月初为交配盛期,9月中旬后很少见交配个体。实验区的瘤背石磺有3个产卵高峰期,最后一个产卵高峰期的产卵量(8月28-29日)远低于前两个产卵高峰期,单只瘤背石磺每次所产卵块面积为10-40 cm^2之间,平均每次产卵量为(10.14±3.56)×10^4cell/只亲本石磺,单个受精卵湿重为(8.95±0.55)μg,受精卵的孵化率为(92.50±3.63)%;(3)实验区瘤背石磺胚胎发育时间为4-10 d,孵化的面盘幼虫10 d后可以顺利发育到匍匐幼虫阶段,匍匐幼虫经过15 d左右可以发育成0.2 g左右的幼体石磺,但是成活率极低,其变态过程和变态条件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生态繁殖 幼体 滩涂
下载PDF
滆湖轮虫群落结构与水质生态学评价 被引量:33
4
作者 陈立婧 顾静 +3 位作者 彭自然 孔优佳 花少鹏 王武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6,共10页
研究了浅水湖泊——滆湖的轮虫群落结构,并用轮虫污染指示种类、E/O值、QB/T值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滆湖的水质和营养状况。在两周年的研究中,共发现轮虫69种,污染指示轮虫39种。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前节... 研究了浅水湖泊——滆湖的轮虫群落结构,并用轮虫污染指示种类、E/O值、QB/T值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滆湖的水质和营养状况。在两周年的研究中,共发现轮虫69种,污染指示轮虫39种。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长三肢轮虫(Filinialongiseta)和裂足臂尾轮虫(B.diversicornis)。轮虫密度年平均值为1584ind./L,生物量年平均值为5.9821mg/L。密度秋季最高,生物量夏季较高。轮虫物种多样性较低,多样性指数与其密度及生物量正相关。滆湖三个生态功能区轮虫的种类相似;湖区北部与中部的轮虫现存量差异不显著,与南部的差异显著,中部与南部间差异极显著。根据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和多样性指数法评价滆湖水质及营养类型,滆湖为富营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轮虫 群落结构 生态学评价
下载PDF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饮江 黄薇 +4 位作者 罗坤 杜佳沐 徐姗楠 陈立婧 何培民 《湿地科学》 CSCD 2007年第4期326-333,共8页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对世博园后滩湿地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调查研究,并对该湿地水体污染状况及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对世博园后滩湿地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调查研究,并对该湿地水体污染状况及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世博园后滩湿地底栖动物主要由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纽形动物组成,共计18种;物种数在夏季最丰富,春季次之,冬季物种数最少,其中A断面物种数大于B断面;群落生活类群面上生活类群(GS)/面下生活类群(GSB)在冬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群落生活类群GS/GSB最小,其中B断面群落生活类群GS/GSB大于A断面;底栖动物群落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夏季最大,春季次之,冬季丰富度指数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H′)在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冬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Simpson优势度指数(D)为:秋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采用寡毛生物指数值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该湿地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该园区水质污染程度为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博园后滩湿地 底栖动物 多样性 环境污染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五个青虾群体网箱生长和养殖性能比较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家乐 聂式忠 +3 位作者 冯建彬 何为 范益平 程熙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8-262,共5页
在池塘网箱养殖条件下,比较了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长江如皋段以及浙江长兴等五个群体青虾生长养殖情况。结果表明,这五个群体青虾在网箱中体长以线性速度生长、体重以指数形式生长;太湖群体青虾的性成熟率最低,生长速度最... 在池塘网箱养殖条件下,比较了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长江如皋段以及浙江长兴等五个群体青虾生长养殖情况。结果表明,这五个群体青虾在网箱中体长以线性速度生长、体重以指数形式生长;太湖群体青虾的性成熟率最低,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养殖总产量最高,浙江长兴本地养殖群体相反。以30天性成熟率、绝对增重率、瞬时增重率、90天成活率和90天总产量这几个指标,太湖群体分别比养殖效果最差的浙江长兴群体低37.3%和高73.2%、20.8%、3.9%、75.2%。在浙江长兴养殖太湖青虾最好,并应做好青虾保种选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虾 五群体 生长 养殖 比较
下载PDF
人工浮动绿岛对上海白莲泾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杜佳沐 张饮江 +4 位作者 朱文彬 邹丹燕 罗坤 张磊 何培民 《渔业现代化》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构建新型浮动绿岛,选用花叶芦竹(Arundo donaxvar versicolor)对上海市白莲泾河流进行治理试验。试验表明,人工浮岛在曝晒或暴雨、河道闸门开闭产生水位变化和水流急变的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浮动稳定于水体中发挥浮岛功能,并可向浮岛内... 构建新型浮动绿岛,选用花叶芦竹(Arundo donaxvar versicolor)对上海市白莲泾河流进行治理试验。试验表明,人工浮岛在曝晒或暴雨、河道闸门开闭产生水位变化和水流急变的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浮动稳定于水体中发挥浮岛功能,并可向浮岛内加水调节吃水深度。浮体浮力大于800 N,浮体间可连接与组合,安全性强。花叶芦竹浮岛系统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栽种密度为30株/m2时,对白莲泾水质总氮平均去除率为81.79%,对总磷平均去除率为55.88%,具有明显改善水质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绿岛 花叶芦竹 去除率 水景 白莲泾
下载PDF
杭州湾北岸大型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网络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徐姗楠 陈作志 何培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65-2072,共8页
根据2006年在杭州湾北岸大型围隔海域进行的生态调查数据,利用EwE软件构建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模型由13个功能组构成,分别是肉食性鱼类、底栖捕食鱼类、浮游动物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蟹类、虾类、软体动物、底栖动物... 根据2006年在杭州湾北岸大型围隔海域进行的生态调查数据,利用EwE软件构建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模型由13个功能组构成,分别是肉食性鱼类、底栖捕食鱼类、浮游动物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蟹类、虾类、软体动物、底栖动物、肉食性浮游动物、植食性浮游动物、大型藻类、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每一组都代表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似地位的有机体,基本覆盖了该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能量流动分析表明,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以碎屑食物链途径为主,其中植食性浮游动物在能量从低级向高层次转换中起关键作用。人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范围为1.00~3.90级,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有6级,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能流效率为9.4%,来自碎屑的转换效率为9.8%,平均能量转换效率为9.6%。经生态网络分析,直接来源于碎屑的比例占总流量的57%,而直接来源于初级生产者的比例为43%,生态系统特征参数:总初级生产计算量/总呼吸量(TPP/TR)、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率(FCI)和系统聚合度(A)值分别为2.672、0.25、0.315,表明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目前正处于发育时期。该研究为首次利用Ecopath模型分析大型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旨在为富营养化近岸海域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围隔海域 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通道模型 生态网络分析
下载PDF
上海世博园白莲泾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立婧 顾静 +2 位作者 张饮江 彭自然 何培民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3-338,共6页
上海白莲泾生态环境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建设项目。2006年3月至9月对白莲泾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浮游藻类与水质理化参数的关系。共检出浮游藻类181种,隶属于7门82属,... 上海白莲泾生态环境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建设项目。2006年3月至9月对白莲泾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浮游藻类与水质理化参数的关系。共检出浮游藻类181种,隶属于7门82属,主要优势种为水华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湖泊鞘丝藻、巨颤藻、小席藻和扭曲小环藻;浮游藻类密度年平均值为21.03×10^4 ind./L,生物量年平均值为4.027 mg/L;浮游藻类的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为0.94~2.47,丰富度指数为0.58~2.75,均匀度指数为0.39~0.78;涨潮时生物密度均值为17.60×10^4 ind./L,生物量均值为0.775 mg/L;落潮时生物密度均值为24.78×10^4 ind./L,生物量均值为1.569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莲泾 浮游藻类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上海世博园
下载PDF
中国五大湖三角帆蚌群体与诸暨养殖群体生长性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家乐 白志毅 钱荣华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3-246,共4页
对鄱阳湖(PY)、洞庭湖(DT)、太湖(TH)、巢湖(CH)、洪泽湖(HZ)等中国五大湖中三角帆蚌群体和诸暨(ZJ)养殖群体进行了周年生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个生长性状指标在各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体重增长速度依次为PY〉ZJ〉CH〉T... 对鄱阳湖(PY)、洞庭湖(DT)、太湖(TH)、巢湖(CH)、洪泽湖(HZ)等中国五大湖中三角帆蚌群体和诸暨(ZJ)养殖群体进行了周年生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个生长性状指标在各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体重增长速度依次为PY〉ZJ〉CH〉TH〉DT〉HZ,壳长增长速度依次为PY〉DT〉CH〉ZJ〉TH〉HZ,壳高增长速度依次为PY〉CH〉DT〉TH〉HZ〉ZJ,壳宽增长速度依次为PY〉DT〉CH〉TH〉ZJ〉HZ;三角帆蚌的生长可划分为2个阶段,3—11月为快速生长阶段,其中5—9月为最适生长期,11月到翌年3月为缓慢生长阶段;在全年的任一生长阶段,鄱阳湖群体的三角帆蚌平均成活率最高。依据生长性能和成活率评价,鄱阳湖群体三角帆蚌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湖泊 三角帆蚌 群体 生长
下载PDF
湖泊围栏养殖容量估算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国芝 陆雍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49-952,957,共5页
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日益引起关注。确定合理的水产养殖容量是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基础。分析、比较了目前关于养殖容量的主要观点,阐述了生态容纳量、环境容纳量和养殖容量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日益引起关注。确定合理的水产养殖容量是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基础。分析、比较了目前关于养殖容量的主要观点,阐述了生态容纳量、环境容纳量和养殖容量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确定水产养殖容量的定义为:在自然条件、水环境及社会、经济和现有生产技术等因素的约束下,水产养殖活动所能获得的最大养殖产量。它由自然容纳量(Enp)、需求容量(Dp)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养殖容量(Ewp)3部分组成。据此,建立了养殖容量计算模型,并核算出东太湖围网养殖的最佳养殖模式为轮牧式养蟹600kg/hm2,养殖容量为年河蟹养殖量1685.0t,年配套草食性鱼类5015.6t(散养,不围网),养殖面积为3056.20hm2(不使用外源性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容量 东太湖围栏养殖 环境评价
下载PDF
用人工海水培养坛紫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琳 吴仲南 严兴洪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用天然海水与海水晶配置成的人工海水按10∶0,8∶2,6∶4,4∶6,2∶8,0∶10的体积比配成6种不同的培养液,用它们培养野生型坛紫菜叶状体。培养30 d后,叶状体的生长情况如下:在100%天然海水中培养的坛紫菜叶状体生长最快,其它组的生长快慢... 用天然海水与海水晶配置成的人工海水按10∶0,8∶2,6∶4,4∶6,2∶8,0∶10的体积比配成6种不同的培养液,用它们培养野生型坛紫菜叶状体。培养30 d后,叶状体的生长情况如下:在100%天然海水中培养的坛紫菜叶状体生长最快,其它组的生长快慢依次为:含20%>40%>60%>80%的海水晶人工海水组。在10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培养的叶状体5 d后死亡。叶状体叶绿素a(Chl.a)含量在2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中最高,其余各组的含量相差不大,但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含量均比100%天然海水组稍低。用上述6种培养液培养坛紫菜丝状体,结果表明在6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中培养的自由丝状体鲜重增加最明显,生长情况最好,100%天然海水组增重最少,其余各组增重差异不明显。坛紫菜丝状体在100%海水晶人工海水中生长良好,这说明可以用海水晶人工海水来培养坛紫菜丝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叶状体 丝状体 海水晶 天然海水
下载PDF
淡水养殖新品种——康乐蚌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家乐 白志毅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4-45,共2页
一、康乐蚌的来源 康乐蚌[池蝶蚌(♀)×三角帆蚌(♂)],国家品种登记号为GS-02-001-2006,由上海水产大学和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珍珠养殖场自2000年至2006年历经7年时间共同培育而成,2007年1月被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委会审定为适宜... 一、康乐蚌的来源 康乐蚌[池蝶蚌(♀)×三角帆蚌(♂)],国家品种登记号为GS-02-001-2006,由上海水产大学和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珍珠养殖场自2000年至2006年历经7年时间共同培育而成,2007年1月被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委会审定为适宜在全国推广养殖的优良杂交种,它是以池蝶蚌选育群体为母本,三角帆蚌鄱阳湖选育群体为父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淡水养殖 新品种 上海水产大学 选育群体 优良杂交种 池蝶蚌 登记号
下载PDF
条斑紫菜绿斑病及其相关生态因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秋生 闵建 +4 位作者 闫咏 周亚文 梁丽 杜海欧 马家海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4期44-46,共3页
对2004—2005年度江苏南部的条斑紫菜绿斑病进行了研究。该病主要出现在幼叶期和成叶期,发病时间从晚秋到早春。肉眼观察患病部位呈绿色,不久腐烂分解,留下带绿缘的孔洞。显微镜观察发现其主要症状为在藻体的中部和边缘出现圆形的绿色病... 对2004—2005年度江苏南部的条斑紫菜绿斑病进行了研究。该病主要出现在幼叶期和成叶期,发病时间从晚秋到早春。肉眼观察患病部位呈绿色,不久腐烂分解,留下带绿缘的孔洞。显微镜观察发现其主要症状为在藻体的中部和边缘出现圆形的绿色病斑,以最初患病处为中心成放射状,不久便从中心部脱落。不同生态因子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海水温度下降和减低养殖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该病原菌的蔓延。冷藏网的使用是防治绿斑病在高温季节发生和蔓延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绿斑病 生态因子
下载PDF
舟山海域池塘养殖和野生三疣梭子蟹抱卵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傅荣兵 吴旭干 +3 位作者 成永旭 王春琳 陈石林 罗海忠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系统研究和比较池塘养殖和野生三疣梭子蟹人工繁殖亲本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抱卵量、生殖力和单个卵重等指标,结果表明:1.人工育苗用野生三疣梭子蟹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抱卵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蟹(P<0.05);2.野生三疣梭子蟹... 系统研究和比较池塘养殖和野生三疣梭子蟹人工繁殖亲本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抱卵量、生殖力和单个卵重等指标,结果表明:1.人工育苗用野生三疣梭子蟹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抱卵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蟹(P<0.05);2.野生三疣梭子蟹的平均生殖力(Fecundity,粒/g)和单个卵重也大于池塘养殖梭子蟹,但是由于变异系数较大,并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3.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的抱卵量与体重、甲壳长和甲壳宽相关系数高于野生梭子蟹,无论野生还是池塘养殖梭子蟹的抱卵量与体重、甲壳长和甲壳宽呈正相关,且抱卵量与甲壳长的相关系数最高。从而,总结出了利用三疣梭子蟹的甲壳长和甲壳宽来预测其抱卵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池塘养殖 野生 抱卵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海市滩涂夏季底栖硅藻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闵华明 马家海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0-398,共9页
报道了上海市夏季滩涂底栖硅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的情况。样品于2005年8月从7个站点中采集,经处理、镜检观察,从中鉴定出硅藻98个分类单位,包括种、变种和变型,分别隶属于2纲7目10科31属。舟形藻属(Navicula)最多,共发现15个分类单位... 报道了上海市夏季滩涂底栖硅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的情况。样品于2005年8月从7个站点中采集,经处理、镜检观察,从中鉴定出硅藻98个分类单位,包括种、变种和变型,分别隶属于2纲7目10科31属。舟形藻属(Navicula)最多,共发现15个分类单位;其次为菱形藻属(Nitzschia),有10个分类单位。其中Cyclotella meneghiniana,Gyrosigma spencerii,Surirella ovata为优势种,Fragilaria capucina,Gyrosigma attenuatum,Naicula acceptata等为常见种,Melosira italica,Coscinodiscus wittianus,Navicula pygmaea等只在个别站点采到。数量分析表明,硅藻总细胞丰度变化为7.0×106-28.5×106 cells m-2,平均为17.39×106cellsm-2,在径流入海口处硅藻数量相对较多,其中淡水种比海生种多,这主要是因为长江口近岸河口水域是多种水系相混合的水体,淡水入海带来较多的淡水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硅藻 上海市 滩涂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正反交鱼自繁后代F2耐盐性、生长性能及亲本对杂种优势贡献力的评估 被引量:42
17
作者 李思发 颜标 +3 位作者 蔡完其 李腾云 荚金华 张艳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5-341,共7页
为选育耐盐和生长兼优的罗非鱼,以原始亲本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为对照,正交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自繁第二代(F2)和反交鱼(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 为选育耐盐和生长兼优的罗非鱼,以原始亲本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为对照,正交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自繁第二代(F2)和反交鱼(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自繁第二代(F2)为试验对象,观察和比较他们在盐度为0、15、20及25时的耐盐性和生长性能,并估算杂种优势及亲本的贡献力。结果如下:(1)盐度20-25是正、反交鱼的适宜生长盐度,他们在这一盐度范围里的日均增重率为尼罗罗非鱼在盐度0下的75%左右、萨罗罗非鱼在盐度25下的4倍左右,表明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比较接近尼罗罗非鱼,远优于萨罗罗非鱼。在盐度25下,正交鱼比反交鱼生长快7%左右。(2)在盐度15与20下,生长速度和体重变异系数的杂种优势较明显,未发现不同盐度会导致正反交鱼成活率有显著变化。(3)不同亲本鱼类的强势性状,如尼罗罗非鱼的快速生长、萨罗罗非鱼的高耐盐性,对杂交后代的不同性状在不同盐度中有不同的贡献力。运用F1≤a1P1+a2P2所作的估算表明,对杂交后代在15-25盐度下的生长率,尼罗罗非鱼的杂种优势贡献力比萨罗罗非鱼的大3~4倍;对杂交后代在25盐度下的耐盐性,尼罗罗非鱼的贡献力几乎为零,而萨罗罗非鱼的贡献力几乎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正反交 生长 耐盐性 杂种优势贡献力
下载PDF
低等真骨鱼类肌间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2
18
作者 吕耀平 鲍宝龙 +2 位作者 蒋燕 杨琳琳 李家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1-668,共8页
对骨舌鱼总目、海鲢总目、鲱形总目和骨鳔总目等低等真骨鱼类肌间骨的数量、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1.海鳗肌间骨的数目最多(409枚),其次是刀鲚(221枚),黄颡鱼肌间骨数最少(8枚),双须骨舌鱼次之(70枚),鲤科... 对骨舌鱼总目、海鲢总目、鲱形总目和骨鳔总目等低等真骨鱼类肌间骨的数量、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1.海鳗肌间骨的数目最多(409枚),其次是刀鲚(221枚),黄颡鱼肌间骨数最少(8枚),双须骨舌鱼次之(70枚),鲤科鱼类的肌间骨数目在99~133之间。2.从骨舌鱼总目到骨鳔总目,各种肌间骨可归纳为7种形态类型,从简单形态向复杂形态演化,然后出现退化现象。双须骨舌鱼只有形态最简单的“I”形髓弓小骨,没有脉弓小骨;海鲢总目的海鳗出现一端两分叉的形态,而鲱形总目的鲥和刀鲚出现一端多分叉的形态,到骨鳔总目的各种鱼类,开始出现两端两分叉,并在此基础上出现各种更复杂的形态;肌间骨形态在鲤科的鲒亚科最复杂,从雅罗鱼亚科开始退化,到鲇形目髓弓小骨完全消失,而脉弓小骨仅留少数简单的I形;脉弓小骨形态的复杂性要比髓弓小骨低。3.从前向后,髓弓小骨形态依照从复杂到简单的顺序排列,而脉弓小骨没有这种明显的排列顺序。根据低等真骨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结合肌间骨形态及其在各肌间隔的分布规律,本文认为,目前鲤科鱼类的各种肌间骨是通过两个途径演化而来的:从“I”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和从“I”形-“卜”形-“Y”形-两端两分叉形-两端多叉形-树枝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骨 真骨鱼类 髓弓小骨 脉弓小骨
下载PDF
东海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0
19
作者 吴旭干 姚桂桂 +2 位作者 杨筱珍 成永旭 王春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0-127,共8页
2004年7月至2005年4月在舟山海区定点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J)、肝胰腺指数(HSJ)、卵巢外部特征、卵巢发育分期及其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表明:东海三疣梭子蟹生殖蜕壳和交配主要发生在9~10... 2004年7月至2005年4月在舟山海区定点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J)、肝胰腺指数(HSJ)、卵巢外部特征、卵巢发育分期及其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表明:东海三疣梭子蟹生殖蜕壳和交配主要发生在9~10月,产卵主要在3~4月,卵巢发育早期不同个体间的GSI差异较大,后期则趋于同步;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GSJ显著增加,HSI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SI和HSI呈负相关性;根据GSI、卵巢形态特征和组织学变化等,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可以分为6期,Ⅰ期卵巢呈透明细带状,雌体尚未生殖蜕壳,卵巢中主要为卵原细胞(OG)和卵黄合成前的卵母细胞(PR);Ⅱ期卵巢呈乳白色,主要为卵黄合成前的卵母细胞(PR)和内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EN);Ⅲ期卵巢为淡黄色或橘黄色,主要为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EX);Ⅳ期卵巢呈橘红色,主要为近成熟的卵母细胞(NO),卵径为200-300μm;Ⅴ期卵巢发育成熟,主要为成熟期的卵母细胞(MO);Ⅵ期卵巢呈淡橘红色,已排卵,卵巢中主要为排卵后剩余的基膜和滤泡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卵巢发育 卵巢指数 卵母细胞
下载PDF
亲本强化培育对中华绒螯蟹雌体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20
作者 吴旭干 成永旭 +5 位作者 常国亮 隋丽英 王武 南天佐 王金庆 沈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7-764,共8页
系统比较了亲本强化培育和常规培育对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的影响,同时分析2组Z_1幼体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两种培育方式对亲本的成活率和产卵率均无显著影响,强化组亲本的GSI、HSI、产卵量和生殖力显著高于... 系统比较了亲本强化培育和常规培育对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的影响,同时分析2组Z_1幼体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两种培育方式对亲本的成活率和产卵率均无显著影响,强化组亲本的GSI、HSI、产卵量和生殖力显著高于常规组;②两种培育方式对卵的卵径、水分含量、单卵干重和湿重影响不显著,但强化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略高于常规组;③强化组Z_1幼体的头胸甲长度、变态速度和抗逆境能力均高于常规组,这可能和幼体中高含量的HUFA有关;④生产性实验结果表明强化组的出苗率高于常规组,且幼体培育时间减少4~5 d。因此,亲本强化培育可以显著提高绒螯蟹中华的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亲本培育 生殖性能 苗种质量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