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慧 徐中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813-2816,共4页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发病率日益升高。NASH本身可影响其他慢性肝病进展,并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互为因果。由于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缺乏有效防治措施。文章对...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发病率日益升高。NASH本身可影响其他慢性肝病进展,并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互为因果。由于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缺乏有效防治措施。文章对国内外近5年来的主要文献进行整理,对NASH发病机制的认识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补土益心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费鸿翔 顾婷婷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77-80,86,共5页
目的探讨补土益心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补土益心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 目的探讨补土益心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补土益心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生频次、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使用剂量及血脂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发生频次、硝酸甘油使用剂量、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改善方面都更优于对照组(P<0.05);在心电图疗效和三酰甘油的水平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土益心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具有确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补土益心方联合西药
下载PDF
不同剂量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怡 徐中菊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2期2618-2620,共3页
目的比较观察不同剂量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为3组,其中对照组28例给予吸氧、抗感染及对症等常规治疗,糜蛋白酶高剂... 目的比较观察不同剂量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为3组,其中对照组28例给予吸氧、抗感染及对症等常规治疗,糜蛋白酶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各30例,分别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α糜蛋白酶4 000U和8 000U,每日2次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比较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肺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临床症状比较:糜蛋白酶组气促、喘息缓解、咳痰和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除湿啰音消失时间外,其他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2肺通气功能指标:糜蛋白酶组肺通气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呼气峰流速(PEF)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改善情况优于低剂量组(P<0.05);3显效率比较:高剂量组(90%)、低剂量组(77%)与对照组(3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且高剂量组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糜蛋白酶 雾化吸入
下载PDF
中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中菊 张学人 +1 位作者 王慧 顾婷婷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B12期61-61,共1页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逐年增加,中医药在NAFLD 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根据目前普遍认可的“二次打击学说”的发病机制,中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研究也主要在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抗脂质过氧化,现就中药防治非酒精性...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逐年增加,中医药在NAFLD 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根据目前普遍认可的“二次打击学说”的发病机制,中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研究也主要在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抗脂质过氧化,现就中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脂质过氧化
原文传递
丹芍疏肝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NF-к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徐中菊 姜超 +1 位作者 顾婷婷 王慧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64-68,共5页
目的:观察丹芍疏肝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FALD)大鼠肝脏核转录因子-кB(NF-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非酒精性脂肪肝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丹芍疏肝颗粒组(D组)、阿托伐他汀组(A组),另设正常组(N组)。治疗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 目的:观察丹芍疏肝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FALD)大鼠肝脏核转录因子-кB(NF-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非酒精性脂肪肝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丹芍疏肝颗粒组(D组)、阿托伐他汀组(A组),另设正常组(N组)。治疗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水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疗程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脂、血糖、肝功能、脂质过氧化指标和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各组大鼠NF-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模型组大鼠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GLU)、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丹芍疏肝颗粒组TC、TG、GOT、GPT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模型组大鼠丙二醇(MDA)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降低(P<0.05);丹芍疏肝颗粒组MDA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SOD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3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丹芍疏肝颗粒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病变轻于模型组。4阿托伐他汀组和丹芍疏肝组大鼠肝组织NF-кB蛋白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芍疏肝颗粒对NAFLD的肝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下调NF-кB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芍疏肝颗粒 非酒精性脂肪肝 核转录因子-ΚB 抗脂质过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