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合力育人综合教改经验——以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1
作者 边黎明 商利新 +1 位作者 徐开新 刘为军 《新丝路(下旬)》 2017年第14期97-98,共2页
班级定期开展班级会议,由班主任和辅导员出席,针对班级存在的思想作风问题予以教育引导;班长团支书围绕团委学生会工作部署开展专题班会。二者结合,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统一了思想,使得班级有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以2016级工商管... 班级定期开展班级会议,由班主任和辅导员出席,针对班级存在的思想作风问题予以教育引导;班长团支书围绕团委学生会工作部署开展专题班会。二者结合,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统一了思想,使得班级有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以2016级工商管理专业大一第一学期为例,大一第一学期期末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45.56%;50人次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 经济管理学院 海洋大学 教改经验 专业教师 思政教师 上海 育人
下载PDF
上海高校后勤职工同工同酬问题实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任和平 成长生 李贤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5-30,共6页
通过对上海15所高校后勤不同身份职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的调查发现,在事业编制、合同工(企业编制)、劳务派遣及退休返聘工并存的格局下,高校后勤劳务派遣工数量大,用工混乱,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高校后勤工会、职代会建设不规范,未建立... 通过对上海15所高校后勤不同身份职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的调查发现,在事业编制、合同工(企业编制)、劳务派遣及退休返聘工并存的格局下,高校后勤劳务派遣工数量大,用工混乱,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高校后勤工会、职代会建设不规范,未建立规范的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实现同工同酬的制约因素。只有政府、高校、工会多管齐下,协同跟进,才是解决高校后勤职工同工同酬,以实现公平正义的正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后勤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民主权益
下载PDF
大学生手机APP的使用安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然 颜稣 唐文恺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年第1期89-89,共1页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高度发达为社会大众赢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手机,便是这场科技革命最棒的产物和最好的"代言人"之一。而其中最受益的群体,就当属当代大学生。手机已经是大学生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手机上各式各样的AP...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高度发达为社会大众赢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手机,便是这场科技革命最棒的产物和最好的"代言人"之一。而其中最受益的群体,就当属当代大学生。手机已经是大学生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手机上各式各样的APP更是抓住了大学生的"命脉",让人爱不释手。我们本次的研究就充分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对于手机APP的筛选和使用上存在的行为以及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 市场 下载量 需求
下载PDF
ML组合的CYGNSS海面风速反演质量控制模型
4
作者 张云 赵星宇 +3 位作者 杨树瑚 孙聪 韩彦岭 尹继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9,共10页
卷积神经网络(CNN)可用于气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YGNSS)的海面风速反演。虽然在模型训练前设置了质量控制指标来检测和削弱CYGNSS的异常观测数据,但CYGNSS观测数据中仍存在异常值导致模型反演精度降低,甚至出现错误反演结果。因此,提出... 卷积神经网络(CNN)可用于气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YGNSS)的海面风速反演。虽然在模型训练前设置了质量控制指标来检测和削弱CYGNSS的异常观测数据,但CYGNSS观测数据中仍存在异常值导致模型反演精度降低,甚至出现错误反演结果。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ML)组合的海面风速反演模型。在基于CNN回归模型的CYGNSS反演海面风速基础上,ML分类模型生成CNN回归结果的质量标志位,该标志位可以检测并删除CNN回归结果的异常值,进一步提高风速反演结果的数据质量,ML分类模型能够更好地考虑各种数据误差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单独使用每个条件的阈值,以达到更优的海面风速反演精度的效果。实验对比了Logistic回归(LR)、决策树(DT)、朴素贝叶斯模型、K最邻近(KNN)算法、神经网络(NN)模型、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等6个分类模型,其中,基于KNN算法的分类模型对风速反演质量控制的效果最优。所提风速反演组合模型显著提高了反演结果的精度,在0~20 m/s区间内,异常样本过滤率为81.27%,在所有被过滤的数据中,过滤正确率为86.03%;风速反演误差的均方根误差从无ML分类模型的1.7 m/s降低到有ML分类模型的1.44 m/s,其中,训练样本为0~10 m/s的反演结果精度提升效果较为明显,证明了所提风速反演组合模型对风速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风速反演 质量控制 机器学习组合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 K最邻近算法
下载PDF
三角帆蚌外套膜有核珍珠质量与育珠蚌生长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金平 李家乐 白志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212,共9页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有核珍珠培育是新兴的珍珠培育技术。为了鉴定影响外套膜有核珍珠质量相关的生长性状,本研究以2龄三角帆蚌为育珠蚌,每蚌植入10颗规格为5 mm的珠核,培育19个月至商品珠,对珍珠质量性状(产珠数/成珠...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有核珍珠培育是新兴的珍珠培育技术。为了鉴定影响外套膜有核珍珠质量相关的生长性状,本研究以2龄三角帆蚌为育珠蚌,每蚌植入10颗规格为5 mm的珠核,培育19个月至商品珠,对珍珠质量性状(产珠数/成珠率、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圆度、珍珠层厚度)与育珠蚌生长性状(壳长、壳宽、壳高、活体质量、壳质量、软组织质量)、珠核(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圆度)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显示,该批育珠蚌平均成珠率为(70.00±10.82)%,珍珠平均大小(最小直径)为(6.91±0.67)mm,珍珠平均圆度(直径差百分比)为(6.74±7.78)%。珍珠大小、珍珠层厚度与育珠蚌的壳宽、活体质量和壳质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育珠蚌的壳高和软组织质量显著正相关(P<0.05);壳宽与珍珠大小和珍珠层厚度的相关系数最大,均为0.69;而成珠率、珍珠圆度与育珠蚌各生长性状均不相关(P>0.05)。壳宽对珍珠大小和珍珠层厚度的直接作用(0.69)及直接决定系数(0.50)最大。研究表明,三角帆蚌的壳宽是提升外套膜有核珍珠的大小和珍珠层厚度品质的关键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外套膜有核珍珠 质量性状 生长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低氧胁迫对瘤背石磺Toll样受体4、血细胞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肖海明 土志涵 +4 位作者 饶榕城 陈锡林 钱畅 张小明 沈和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9,共13页
为探究瘤背石磺面临低氧环境时固有免疫的应激机制,实验以RACE法对瘤背石磺TLR4基因进行全长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定了低氧胁迫下瘤背石磺TLR4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及分析了血细胞活力和溶菌酶(LSZ)活性、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为探究瘤背石磺面临低氧环境时固有免疫的应激机制,实验以RACE法对瘤背石磺TLR4基因进行全长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定了低氧胁迫下瘤背石磺TLR4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及分析了血细胞活力和溶菌酶(LSZ)活性、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显示,瘤背石磺TLR4基因cDNA全长共3605 bp,包括编码956 aa氨基酸的2817 bp开放阅读框。系统进化树表明,瘤背石磺TLR4基因与光滑双脐螺TLR4基因的进化地位较为接近。qRT-PCR结果显示,TLR4基因在瘤背石磺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表达量最高的是肝脏。低氧胁迫下,各组织中TLR4基因的表达量皆显著上升,其中神经节在4 h时率先达到峰值。此外,血细胞活力、LSZ活性、ALP活性都是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SOD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波动幅度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初步说明了TLR4的生理功能,为探究潮间带生物免疫系统的低氧应激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TLR4 基因克隆 低氧胁迫 固有免疫
下载PDF
5个群体克氏原螯虾生长和养殖生态适应性比较分析
7
作者 邹宇凡 吴玮杰 +4 位作者 白志毅 冯建彬 吴敏 蒋军 李家乐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28,共9页
为探明不同群体克氏原螯虾生长和养殖生态适应性,2020年自江苏滆湖、兴化、建湖,安徽芜湖和湖北监利引进5个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2021年在安徽芜湖同期繁育后,比较分析不同群体克氏原螯虾苗在同等养殖条件下生长性状、入塘扩散速率、爬... 为探明不同群体克氏原螯虾生长和养殖生态适应性,2020年自江苏滆湖、兴化、建湖,安徽芜湖和湖北监利引进5个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2021年在安徽芜湖同期繁育后,比较分析不同群体克氏原螯虾苗在同等养殖条件下生长性状、入塘扩散速率、爬行速率及耐干露等生态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5月雌、雄个体体长、体质量均表现为滆湖群体[雌:(7.52±0.15)cm、(13.4±0.85)g;雄:(7.53±0.12)cm、(14.25±0.90)g]最优。5月除芜湖群体外,各群体雄性个体在体长、体质量上显著大于雌性;建湖群体在3—4月体长、体质量增长率最大(分别为41%、167%),芜湖群体在4—5月体长、体质量增长率最大(分别为24%、83%)。5月各群体雌性腹部长占体长比例均大于雄性。且5月滆湖群体成活率最高为59.33%,监利群体最低为50.67%。入塘扩散速率依次为建湖>兴化>滆湖>监利>芜湖,建湖、兴化群体显著优于其他3个群体组,扩散最快的建湖群体时间为(291.67±25.43)s,最慢的芜湖群体为(661.33±32.94)s;各群体间爬行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干露试验表明,幼虾的干露时间不宜超过18 h,干露48 h存活率依次为芜湖>滆湖>兴化>监利>建湖,芜湖群体存活率最高,为(87.78±1.11)%,建湖群体最低,为(68.89±1.92)%。试验结果可为不同群体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及生态适应性评价提供参考,为进一步的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生长性能 生态适应性 干露胁迫
下载PDF
保存温度对生物絮团硝化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姜泽建 刘文畅 +2 位作者 谭洪新 罗国芝 孙大川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139,共11页
为探究生物絮团适宜的保存温度,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将絮团在常温(25°C)、冷藏(4°C)和冷冻(–20°C)条件下分别密封保存了7、14、21和28 d。结果显示,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絮团的硝化性能在3种温度保存条件下较初始硝化性... 为探究生物絮团适宜的保存温度,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将絮团在常温(25°C)、冷藏(4°C)和冷冻(–20°C)条件下分别密封保存了7、14、21和28 d。结果显示,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絮团的硝化性能在3种温度保存条件下较初始硝化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4°C保存28天的絮团中,氨氧化速率为(0.16±0.10) mg/(L·h),显著高于25°C条件下的(0.08±0.09) mg/(L·h)和-20°C条件下的(0.01±0.09) mg/(L·h),其中,-20°C保存条件下的絮团在第7天几乎丧失氨氧化活性,较初始氨氧化速率下降了99.52%。在第28天,4°C下保存的絮团亚硝态氮氧化速率为(0.19±0.03) mg/(L·h),显著高于25°C保存条件下的(0.10±0.05) mg/(L·h)和-20°C保存条件下的(0.14±0.02) mg/(L·h)。显微观察的结果显示,25°C保存条件下絮团结构松散,絮团的体积平均粒径由初始的(245.92±21.51)μm减小到第28天的(148.50±9.90)μm;在-20°C保存条件下,絮团的体积平均粒径由(245.92±21.51)μm增大到(310.82±29.67)μm;4°C保存条件下,絮团的形态结构和粒径均未受到显著变化。研究表明,4°C的保存条件可作为生物絮团的保存温度。本研究为生物絮团适宜的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利于生物絮团在实际生产中的保存和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硝化性能 保存 温度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3群体双列杂交群体耐高温性能比较
9
作者 吴玮杰 徐啟洲 +4 位作者 万通 贾亮 程熙 李典中 白志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612,共7页
为构建耐高温性状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杂交群体,以芜湖、建湖、滆湖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完全双列杂交的9个F_(1)群体为亲本,通过自交获得F_(2)群体[滆湖♀×建湖♂(GJ)、建湖♀×滆湖♂(JG)、滆湖♀×芜湖♂(GW... 为构建耐高温性状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杂交群体,以芜湖、建湖、滆湖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完全双列杂交的9个F_(1)群体为亲本,通过自交获得F_(2)群体[滆湖♀×建湖♂(GJ)、建湖♀×滆湖♂(JG)、滆湖♀×芜湖♂(GW)、芜湖♀×滆湖♂(WG)、建湖♀×芜湖♂(JW)、芜湖♀×建湖♂(WJ)、滆湖♀×滆湖♂(GG)、建湖♀×建湖♂(JJ)、芜湖♀×芜湖♂(WW)],采用耐热性(upper thermal tolerance,UTT)、心率的阿伦尼乌斯拐点温度(arrhenius break temperatures,ABT)作为评定指标,并结合临界温度法(critical thermal methodology,CTM)、半致死时间(half leathaltime,LT_(50))等方法,比较了9个F_(2)群体对高温的耐受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克氏原螯虾UTT值、ABT值与体质量等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群体UTT值排序为GW>GJ>WJ>JG>GG>WW>WG>JW>JJ,且GW群体UTT值显著高于其余群体(P<0.05);各群体ABT排序为GW>WJ>WW>WG>JW>JJ>JG>GJ>GG,且GW群体ABT显著高于其余群体(P<0.05);各群体CTMax排序为GW>WJ>GJ>GG>WW>JG>JW>WG>JJ,且GW、WJ、GJ群体显著高于其余群体(P<0.05);各群体LT_(50)排序为GW>GJ>WJ>JG>WW>GG>JW=JJ>WG;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个体之间耐热性(UTT)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克氏原螯虾虾苗耐热性显著高于初达上市规格的商品虾(P<0.05);克氏原螯虾热胁迫前后心率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和-0.15(P<0.05)。研究表明,滆湖♀×芜湖♂(GW)群体4个耐高温指标均优于其他群体,与UTT等指标相比,采用ABT指标测定对个体损害小,更适用于良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耐高温性能 耐热性 心率拐点温度 群体
下载PDF
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和胚胎发育
10
作者 柯伟清 刘至治 +2 位作者 钟英斌 李晨虹 刘志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探究海南新沙塘鳢(Neodontobutishainanens)繁殖和胚胎发育的特性,观察并记录10对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周期,采用显微镜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在28℃水温下,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约6月龄时达到性成熟,... 为探究海南新沙塘鳢(Neodontobutishainanens)繁殖和胚胎发育的特性,观察并记录10对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周期,采用显微镜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在28℃水温下,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约6月龄时达到性成熟,能够连续多次产卵,繁殖周期约5~9d;在交配前后1d的时间里,雄性海南新沙塘鳢出现体色(特别是鳃部)变黑的现象;海南新沙塘鳢受精卵呈椭圆形,其一端具黏性附着细丝;在(20±2)℃水温下,其胚胎发育历时约157 h,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肌肉效应期和孵化出膜期8个时期,分别历时50 min、4 h 30 min、6 h 40 min、5 h、2 h、16 h、110 h、12 h;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其卵黄囊上始终出现油球。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和胚胎发育特征与其他塘鳢科鱼类相似,但在器官发育时序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新沙塘鳢 胚胎发育 沙塘鳢科
下载PDF
长江口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及群落稳定性评估
11
作者 杨柯迩 陈锦辉 +4 位作者 赵静 王学昉 吴建辉 张硕 马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22,共12页
为了解长江口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及群落稳定性状态,实验基于2018年长江口四季鱼类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利用标准化粒径谱、群落稳定性评估模型对鱼类群落特征进行了探究,并利用营养指数法对长江口水体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为了解长江口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及群落稳定性状态,实验基于2018年长江口四季鱼类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利用标准化粒径谱、群落稳定性评估模型对鱼类群落特征进行了探究,并利用营养指数法对长江口水体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①长江口鱼类粒级主要分布在−2~6范围内,曲线穹顶位于0~3粒级范围,鱼类群落以小型鱼类为主,整体处于受干扰状态;②北支和南支的鱼类群落存在季节变化,北支粒径谱曲率夏季最大(–0.04),秋季最小(–0.41),生物量与数量相对关系统计量W值为–0.11~0.12;南支粒径谱曲率夏季最大(–0.04),冬季最小(–0.24),W值为–0.03~0.37;③南支鱼类群落稳定性系数均值为0.57,北支均值为0.43,4个季节南支与北支鱼类群落稳定性程度不同。水质营养指数表明,北支富营养化程度(18.89)较南支(5.43)高,且富营养化指数和群落稳定性系数呈显著负相关,水体富营养化或对长江口鱼类群落系统偏离稳定状态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长江口鱼类群落粒径偏小,鱼类群落稳定性不高,水质呈富营养化状态。本研究探究了全面禁捕前长江口鱼类粒径结构特征并评估了鱼类群落稳定性,为长江口禁渔效果评价提供了前期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粒径结构 粒径谱 水质 群落稳定性评估模型 长江口
下载PDF
三角帆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克隆表达及其类胡萝卜素转运功能分析
12
作者 颜玲 钟婧妍 +4 位作者 袁永斌 张瑶 胡宏辉 陆婷婷 白志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88,共10页
为了阐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类基因(HcGSTP1)在三角帆蚌类胡萝卜素转运中的作用,并探讨该基因表达与三角帆蚌壳色的相关性。本实验克隆并鉴定了三角帆蚌HcGSTP1基因,对其进行了序列特征和进化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原位杂... 为了阐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类基因(HcGSTP1)在三角帆蚌类胡萝卜素转运中的作用,并探讨该基因表达与三角帆蚌壳色的相关性。本实验克隆并鉴定了三角帆蚌HcGSTP1基因,对其进行了序列特征和进化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了HcGSTP1基因在三角帆蚌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利用RNAi技术对其功能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HcGSTP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31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区为618 bp,编码205个氨基酸,包含一个GST-N-pi结构域和GST-C-Pi结构域。qRT-PCR结果显示,HcGSTP1基因在紫蚌肝胰腺和斧足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蚌,且在紫蚌边缘膜和中央膜中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cGSTP1基因在外套膜的外褶、背膜区、腹膜区、部分中褶以及外褶与中褶连接处出现明显的阳性信号。RNAi技术结果显示,HcGSTP1基因在边缘膜中表达的干扰率达83.74%,同时发现边缘膜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降低了30.12%。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证实HcGSTP1基因参与三角帆蚌类胡萝卜素的转运,进而可能会影响贝壳及珍珠呈色,为深入理解三角帆蚌类胡萝卜素转运及贝壳和珍珠颜色形成机制补充了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HcGSTP1基因 类胡萝卜素转运
下载PDF
温度和振动联合胁迫对花鲈有水保活运输中组织损伤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郭美洁 梅俊 谢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9,共13页
为探究温度和振动强度联合胁迫在有水保活运输过程中对花鲈组织损伤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20和12℃的运输温度以及0、20和50 r/min的振动强度为变量,设置6个实验组,模拟运输48 h后,测定氧化应激、组织损伤和免疫反应等变化。结果显... 为探究温度和振动强度联合胁迫在有水保活运输过程中对花鲈组织损伤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20和12℃的运输温度以及0、20和50 r/min的振动强度为变量,设置6个实验组,模拟运输48 h后,测定氧化应激、组织损伤和免疫反应等变化。结果显示:①温度对花鲈存活率的影响大于振动强度。运输24 h后,20℃的运输组,0、20、50 r/min的存活率分别为72.70%、62.50%和18.2%;而12℃各运输组存活率均为100%。②不同温度下各指标变化趋势差异明显。在20℃的运输条件下,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运输时间增加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免疫球蛋白(IgM)含量随运输时间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血糖(GLU)含量随着运输时间增加而下降。在12℃的运输温度下,CAT、MDA、ALT、AST、LZM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GST、GLU、IgM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和50 r/min的运输组,SOD最高活性达0.64 U/mg prot,而12℃和50 r/min的运输组最高值仅有0.37 U/mg prot。研究表明,花鲈保活运输过程中应采用12℃的低温运输并尽量减少运输振动频率。本研究探索了温度和振动强度联合胁迫对海水鱼类组织损伤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花鲈短途运输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温度 振荡强度 氧化应激 组织损伤 免疫特性
下载PDF
基于D-loop序列的从江田鱼与野生鲤形态和遗传差异分析
14
作者 陆俊杰 何旭盟 +4 位作者 李志力 张宵 胡文静 孙佳敏 刘其根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8,共8页
利用形态学测量方法和D-loop序列分析了解从江田鱼与都柳江野生鲤的形态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体长/体宽特征存在极显著差异,野生鲤独有17个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样性(Pi)和单倍型多样性(Hd)较从江田鱼更高。野生鲤与从江田鱼的Fst值... 利用形态学测量方法和D-loop序列分析了解从江田鱼与都柳江野生鲤的形态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体长/体宽特征存在极显著差异,野生鲤独有17个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样性(Pi)和单倍型多样性(Hd)较从江田鱼更高。野生鲤与从江田鱼的Fst值达到了0.15以上有较高的遗传分化。单倍型网络图显示,从江田鱼和野生鲤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分子方差(AMOVA)分析表明,从江田鱼群体的主要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部个体间(80.66%)。基因流分析表明从江田鱼群体间基因交流水平不高但与野生鲤基因交流较频繁。研究表明,从江田鱼可能来源于野生鲤,其地理分布相对独立且有特定养殖模式,但受到自然和人工选择,其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种质资源存在退化风险需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江田鱼 线粒体D-LOOP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三角帆蚌生长性状和内壳色与所产无核珍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清清 白志毅 +4 位作者 刘晓军 韩学凯 罗红瑞 董绍建 李家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31-1639,共9页
为了研究供片蚌和育珠蚌对无核珍珠质量的影响,以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F5为材料,在插植无核珍珠前,测量了供片蚌和育珠蚌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等生长性状,检测了供片蚌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 E。经过18个月育珠,测量了育珠蚌的... 为了研究供片蚌和育珠蚌对无核珍珠质量的影响,以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F5为材料,在插植无核珍珠前,测量了供片蚌和育珠蚌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等生长性状,检测了供片蚌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 E。经过18个月育珠,测量了育珠蚌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计算其特定生长率,检测了育珠蚌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 E,测量了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颜色、大小、圆度、光泽和产珠量。结果发现,供片蚌生长性状与所产无核珍珠大小、圆度和产珠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供片蚌内壳色与无核珍珠颜色相关性极显著(r=-0.400~0.376,P<0.01),供片蚌d E值越大所产紫色珍珠比例越高、d E值越小所产白色珍珠比例越高。育珠蚌特定生长率与所产无核珍珠大小、光泽和产珠量相关性极显著(r=0.237~0.516,P<0.01),相关程度为体重>壳长>壳宽>壳高,育珠蚌特定生长率与所产无核珍珠圆度相关性极显著(r=-0.284^-0.256,P<0.01),相关程度为壳长>体质量>壳宽>壳高。育珠蚌内壳色与所产无核珍珠颜色、大小、圆度、光泽和产珠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综合各性状相关性分析,改良供片蚌内壳色可以改良珍珠颜色,改良育珠蚌的生长性状可以改良珍珠大小、光泽、圆度和产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生长性状 内壳色 珍珠质量 相关性
下载PDF
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1龄阶段内壳色及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31
16
作者 王照旗 韩学凯 +1 位作者 白志毅 李家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4-650,共7页
采用群体选育辅助种内群体间杂交选育的方法,以内壳色、体质量作为选育性状,经过连续4代的选育获得了紫色选育系F4。本实验以F4为亲本进行繁殖,利用6对微卫星标记,对15个同批繁育的F4母蚌的1龄后代进行亲子鉴定,鉴别出了来自12个父本、1... 采用群体选育辅助种内群体间杂交选育的方法,以内壳色、体质量作为选育性状,经过连续4代的选育获得了紫色选育系F4。本实验以F4为亲本进行繁殖,利用6对微卫星标记,对15个同批繁育的F4母蚌的1龄后代进行亲子鉴定,鉴别出了来自12个父本、15个母本的42个全同胞家系,使用ASREML软件的约束极大似然法对三角帆蚌内壳色及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E*的遗传力分别为0.31±0.22、0.11±0.08、0.36±0.18、0.29±0.19,L^*、a^*、b^*之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较低,范围为0.08-0.47和0.04-0.32,L^*与dE*相关性最大,遗传相关为-0.94±0.06,表型相关为-0.96±0.01;生长性状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和壳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24±0.19、0.37±0.27、0.26±0.16、0.26±0.17、0.31±0.19,各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分别为0.71-0.92、0.66-0.94;颜色参数与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很低,为0.02-0.18。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1龄阶段内壳色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多为中高水平,对其继续进行遗传改良预期能够获得良好遗传进展。内壳色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度很低,无法实现相互选择,体质量与其他生长性状相关均较紧密,表明将内壳色、体质量作为目标性状进行同步选育的方法合理,可实现同时改良壳色及生长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内壳色 生长性状 遗传参数 亲子鉴定
下载PDF
三角帆蚌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7
作者 汪桂玲 白志毅 +1 位作者 刘晓军 李家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18-1627,共10页
三角帆蚌是我国优良的淡水育珠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从我国三角帆蚌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与保护出发,介绍了三角帆蚌RAPD、SSR及线粒体基因片段等不同分子标记开发状况,重点讨论了这些分子标记分析三角帆蚌遗传多样性的情况。比较... 三角帆蚌是我国优良的淡水育珠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从我国三角帆蚌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与保护出发,介绍了三角帆蚌RAPD、SSR及线粒体基因片段等不同分子标记开发状况,重点讨论了这些分子标记分析三角帆蚌遗传多样性的情况。比较了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三角帆蚌种质及3个优秀种质9个F1后代的生长性能,比较了三角帆蚌雌雄生长差异。简述了三角帆蚌珍珠质形成相关基因、免疫相关基因、贝壳及珍珠颜色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从三角帆蚌与其他蚌类种间杂交、三角帆蚌种内杂交,介绍了培育康乐蚌新品种的过程及三角帆蚌家系选育的进展情况。对今后进一步开展三角帆蚌种质资源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三角帆蚌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基因资源 种质创新
下载PDF
三角帆蚌早期阶段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13
18
作者 金武 李家乐 +3 位作者 付龙龙 白志毅 刘越 赵永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09-1214,共6页
利用巢式设计构建了三角帆蚌17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包括51个全同胞家系。幼蚌规格达到1 cm时,在每个全同胞家系随机取40个个体,共2 040个个体,测量它们的壳长、壳高、壳厚、体质量4个生长性状,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壳长... 利用巢式设计构建了三角帆蚌17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包括51个全同胞家系。幼蚌规格达到1 cm时,在每个全同胞家系随机取40个个体,共2 040个个体,测量它们的壳长、壳高、壳厚、体质量4个生长性状,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壳长、壳高、壳厚、体质量这4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356±0.047,0.488±0.060,0.453±0.055,0.518±0.050。这4个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的范围为:0.476~0.709和0.574~0.868。三角帆蚌早期阶段生长性状有足够的遗传方差,可以对它们进行遗传改良,预期能够获得较好的遗传进展。这4个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较紧密,可以通过对体质量进行选择,同时改良其它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早期阶段 生长性状 遗传参数
下载PDF
三角帆蚌F_5壳色及生长性状选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雷明 白志毅 +3 位作者 刘晓军 李清清 殷浩 李家乐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7-554,共8页
以选育系紫色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F_4和非选育系三角帆蚌为亲本建立后代家系群体,比较选育组与对照组贝壳珍珠质颜色和生长性状,以评价F5贝壳珍珠质层颜色与生长性能选育效果。结果显示,选育组明度L*、饱和度C*、色差值d E*与... 以选育系紫色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F_4和非选育系三角帆蚌为亲本建立后代家系群体,比较选育组与对照组贝壳珍珠质颜色和生长性状,以评价F5贝壳珍珠质层颜色与生长性能选育效果。结果显示,选育组明度L*、饱和度C*、色差值d E*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选育组明度L*比对照组低17.13%,饱和度C*高于对照组20.55%,色差值d E*高于对照组22.56%,表明选育组贝壳珍珠质层颜色较对照组颜色更深,色彩更丰富。选育组左右两侧贝壳珍珠质层颜色参数–L*、d E*从前端至后端逐渐增大,表明贝壳珍珠质层颜色逐渐加深,对照组前端至后端变化规律与其不同。选育组与对照组左右贝壳相同位置处,贝壳珍珠质层颜色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选育组各生长性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壳长、壳高、壳宽、体重分别高于对照组12.30%、9.95%、8.60%、36.34%。对贝壳珍珠质层颜色参数与生长指标综合评定值联合分析发现,B2、B4、B5、B6、B3家系最优,贝壳珍珠质层颜色深,并具有较强生长优势,可用于进一步选育与推广。通过对贝壳珍珠质层颜色和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选育组内壳珍珠质层各颜色参数与生长性状之间相关系数较低,相关程度极弱,无法通过生长性状间接选择贝壳珍珠质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珍珠质层颜色 生长性状 育种值
下载PDF
长江、黄河和辽河种群中华绒螯蟹雄体成蟹可食组织营养组成的比较 被引量:24
20
作者 赵恒亮 吴旭干 +4 位作者 龙晓文 何杰 姜晓东 刘乃更 成永旭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7-1129,共13页
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在相似的池塘条件下将辽河、黄河和长江种群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养殖至成蟹,比较了三群体雄体成蟹的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肥满度,进一步测定和比较了可食组织中的常规... 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在相似的池塘条件下将辽河、黄河和长江种群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养殖至成蟹,比较了三群体雄体成蟹的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肥满度,进一步测定和比较了可食组织中的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及氨基酸,旨在评价三种群雄体成蟹的营养品质和可食率。研究结果显示:(1)黄河种群中华绒螯蟹的性腺指数略高于其他两种群蟹,长江种群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肥满度最高,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2)辽河种群性腺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群(P<0.05),三群体性腺中水分、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长江种群肝胰腺的水分含量最低,但其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高于其他两种群;黄河种群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辽河种群的含量,而其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黄河种群(P<0.05),水分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三种群性腺中主要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相近,长江种群性腺中∑PUFA、∑n6PUFA和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最高;三种群肝胰腺中各PUFA、∑PUFA和∑HUF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三种群肌肉中C_(18:3n3)(LNA)和C_(20:5n3)(EPA)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黄河种群的这两种脂肪酸含量都显著高于辽河种群(P<0.05)。(4)辽河种群性腺中的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群(P<0.05),且辽河种群的总必需氨基酸(EAA)、总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高于黄河和长江种群;长江种群雄体肌肉中的EAA、总EAA、总NEAA、TAA含量最高。(5)辽河种群性腺中存在3种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缬氨酸和色氨酸),且其平均必需氨基酸分(EAAS)最低;三种群肌肉中均无限制性氨基酸,辽河水系EAAS仍然最低。综上,不同种群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和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其发育阶段和遗传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地理种群 性腺发育 可食率 营养组成 池塘养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