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Stenochironomus Kieffer(Diptera: Chironomidae) from Xianju National Park,Zhejiang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Ruilei ZHANG Jingjing GU +1 位作者 Xin QI Xinhua WANG 《Entomotaxonomia》 CSCD 2016年第4期281-284,共4页
Stenochironomus xianjuensis sp. nov. from Xianju National Park,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is described. The new species is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to S. koreanus Borkent, 1984. It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known speci... Stenochironomus xianjuensis sp. nov. from Xianju National Park,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is described. The new species is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to S. koreanus Borkent, 1984. It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known species in the genus by the following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s: wing with two dark spots surrounding RM and FCu; superior volsella short and small, spatulate, with 4 long setae; inferior volsella elongate, with 3 long setae and a slender terminal spine, posterior margin of tergite IX with 8-10 setae and 8 sp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ICOIDEA taxonomy CHARACTERS
下载PDF
海洋希瓦氏菌群体感应对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附着变态的影响
2
作者 张力伟 侯明仪 +2 位作者 陶钰 杨金龙 梁箫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22-3437,共16页
【背景】细菌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生物被膜形成,其在海洋无脊椎动物附着变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了解群体感应、生物被膜和海洋无脊椎动物变态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添加群体感应抑制剂探究细菌群体感应与生物被膜形成及厚... 【背景】细菌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生物被膜形成,其在海洋无脊椎动物附着变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了解群体感应、生物被膜和海洋无脊椎动物变态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添加群体感应抑制剂探究细菌群体感应与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附着变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不同的群体感应抑制剂(2-5H-呋喃酮、2-4-噻唑烷二酮、邻苯三酚、呋喃酮C-30、香豆素)作用于海洋希瓦氏菌(Shewanella marisflavi),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其生物被膜胞外物质的含量,并以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为模型,探究群体感应抑制剂干扰后的细菌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附着变态的影响。【结果】群体感应抑制剂可改变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特性,通过减少生物被膜胞外α多糖、蛋白含量,进而降低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附着变态的诱导率。【结论】希瓦氏菌群体感应系统可调控生物被膜胞外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而间接影响厚壳贻贝幼虫变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群体感应 厚壳贻贝 附着变态
原文传递
磁场对毛蚶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晓敏 潘宏博 唐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63-767,共5页
为了研究磁场对毛蚶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检测了在3-10 mt及40-90 mt磁场强度下培养8 d、15 d的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肝胰腺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超氧阴离子... 为了研究磁场对毛蚶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检测了在3-10 mt及40-90 mt磁场强度下培养8 d、15 d的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肝胰腺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发现,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毛蚶肝胰腺中的O2^-、SOD、POD以及MDA等4项指标均受到磁场的影响;在施加3-10 mt及40-90 mt强度的磁场后,磁场对毛蚶产生了氧化胁迫,且40-90 mt组的应激反应快于3-10 mt组。本实验研究认为,O2^-生成速率、SOD与POD活性可以作为潜在的海洋贝类是否受到外在磁场损伤的监测指标。同时用以提示海洋环境中磁场造成的污染程度,为人类的生产建设活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 磁场 胁迫反应
原文传递
微卫星标记对4种鲤鱼种质鉴定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史君洁 石连玉 +3 位作者 李池陶 胡雪松 葛彦龙 贾智英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8-755,共8页
应用微卫星标记进行种质资源鉴定技术,以抗病镜鲤、易捕鲤、松浦镜鲤和松浦红镜鲤四种鲤鱼为研究材料,从183对微卫星筛选出41对特有标记,根据特有等位基因频率选出26对。将标记在每个群体出现的个数与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引物优化组合,选... 应用微卫星标记进行种质资源鉴定技术,以抗病镜鲤、易捕鲤、松浦镜鲤和松浦红镜鲤四种鲤鱼为研究材料,从183对微卫星筛选出41对特有标记,根据特有等位基因频率选出26对。将标记在每个群体出现的个数与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引物优化组合,选出11对优化组合引物。应用Structure软件进行3种引物组合个体鉴定,K=4时,个体鉴定效率均为100%。用UPMGA构建群体遗传聚类图,41对和26对标记引物组合聚类结果一致,而与11对组合结果不同。基于3种不同标记组合在4个品种中遗传多样性研究,显著性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41对、26对和11对微卫星标记均可用于4个鲤品种分子水平种质鉴定的研究,优化引物组合可减少引物标记数,但对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有一定影响。同时也为其它鱼类的种质鉴定提供参考,为种质资源的长远保护、稳定维持提供了真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种质鉴定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