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南太平洋沙氏刺鲅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偏好初步研究
1
作者 栾松鹤 戴小杰 +2 位作者 田思泉 李伟文 范永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40,共11页
根据2013年9月~2014年1月在东南太平洋延绳钓作业渔场所采集的沙氏刺鲅(Acanthocybium solandri)数据,对沙氏刺鲅的叉长组成、性比、性腺指数、摄食等基础生物学特性和偏好的水层、温度段、盐度段、溶解氧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 根据2013年9月~2014年1月在东南太平洋延绳钓作业渔场所采集的沙氏刺鲅(Acanthocybium solandri)数据,对沙氏刺鲅的叉长组成、性比、性腺指数、摄食等基础生物学特性和偏好的水层、温度段、盐度段、溶解氧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沙氏刺鲅叉长范围为94.0~187.0 cm,平均叉长为134.2±2.3cm,雌雄个体叉长无显著性差异(ANOVA,P>0.05)。(2)雌雄比例为1.34∶1,叉长大于160.0 cm的渔获个体均为雌性,经二项分布检验,雌雄性比与1∶1无显著变化。(3)自2013年9月~2014年1月,性成熟率随月份增加而增加,Ⅲ~Ⅴ期性成熟率分别为0%、23.5%、70.4%、73.6%、75%;自11月份开始,各月份性腺指数随月份增加而增加,雄性增加速度相对缓慢。(4)摄食种类主要为鱼类(96.03%),头足类(3.97%)。不同叉长组摄食等级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60.388,P<0.05)。(5)沙氏刺鲅渔获率最高的深度、温度、盐度、溶解氧范围分别为150~190 m、20.5~21.5℃、36.0~36.2、5.0~5.1 mg·L^(-1).本研究可以为未来有效地开发沙氏刺鲅资源提供参考,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大洋生态系统结构以及为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氏刺鲅 生物学 环境偏好 东南太平洋
下载PDF
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CPUE标准化 被引量:6
2
作者 范永超 戴小杰 +3 位作者 朱江峰 田思泉 高春霞 栾松鹤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长鳍金枪鱼作为高度洄游的大洋性鱼类,因其经济价值高、资源量丰富而成为世界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研究根据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委员会(WCPFC)提供的南太平洋延绳钓长鳍金枪鱼渔业2000~2012年13年的渔业生产统计资料,结合卫... 长鳍金枪鱼作为高度洄游的大洋性鱼类,因其经济价值高、资源量丰富而成为世界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研究根据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委员会(WCPFC)提供的南太平洋延绳钓长鳍金枪鱼渔业2000~2012年13年的渔业生产统计资料,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海洋环境资料,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广义可加模型(GAM)对其资源密度进行CPUE标准化。GLM模型结果表明,月、纬度、表温、表温梯度、盐度、海面高度、涡动能、100米溶解氧以及交互项年与纬度、月与纬度、月与经度对CPUE影响较大。根据AIC准则,选择最优的GAM模型,其对CPUE的最大解释偏差为58.9%,模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最高相关系数达58.4%。GLM模型和GAM模型标准化后的CPUE变化趋势相同,除2011年外均明显低于或接近名义CPUE。2000~2012年资源密度年间和月间变化较大,资源密度最高的年份为2001年,资源密度最高的月份为6~8月,GLM模型和GAM模型标准化后的平均CPUE分别为11.48尾/千钩、12.41尾/千钩和13.54尾/千钩、18.63尾/千钩。本研究中,GAM模型较GLM模型更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平洋 长鳍金枪鱼 广义线性模型 广义可加模型 CPUE标准化
原文传递
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业管理策略评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志 王家启 田思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5-262,共8页
近年来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捕捞量一直维持在最大持续产量附近,其整体资源处于风险状态。由于渔业数据存在各种误差,渔业资源评估结果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渔业资源管理方法会影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渔业管理策略评价是一种系... 近年来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捕捞量一直维持在最大持续产量附近,其整体资源处于风险状态。由于渔业数据存在各种误差,渔业资源评估结果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渔业资源管理方法会影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渔业管理策略评价是一种系统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管理对象的渔业系统,设定合理的管理目标,然后测试和评价不同渔业管理策略的表现,可以提高渔业管理成功的概率,在渔业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本研究根据印度洋黄鳍金枪鱼的生活史特征参数和渔业数据,建立操作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业不同管理策略的结果进行评价,从而选择适宜的管理策略,为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本研究共设置25种管理策略,通过渔业管理策略评价(management strategy evaluation,MSE),并结合各种不确定性,得到最合适的管理策略是管理策略7,即F设置为0.2,SSB设置为600 000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黄鳍金枪鱼 管理策略评价 计算机模拟
原文传递
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公海登临和检查制度的分析和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滕云路 戴小杰 田思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是唯一建立公海登临和检查制度的区域性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旨在通过实施公海登临和检查以推进缔约方遵守和执行其养护管理措施,自2006年中西太平洋公海登临检查制度实施以来,一些国家或地区陆续开始对中西太平洋... 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是唯一建立公海登临和检查制度的区域性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旨在通过实施公海登临和检查以推进缔约方遵守和执行其养护管理措施,自2006年中西太平洋公海登临检查制度实施以来,一些国家或地区陆续开始对中西太平洋海域公海作业的渔船进行登临和检查,公海登临和检查的实施方的数量和实施次数逐年增加,严格的登临和检查对我国该海域金枪鱼渔业生产的履约责任带来较大的挑战。本文探讨了中西太平洋公海登临和检查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分析了中西太平洋公海登临和检查制度自执行以来实施的情况和特点,通过研究我国渔船自2011年来在中西太平洋地区接受公海登临和检查的案例,归纳和总结我国渔船违规情况的类型和原因,从而为确保中国金枪鱼渔业渔船在中西太平洋海域的生产秩序提供帮助,并建议:政府、企业、协会和科研单位等履约主体应协同配合,加强我国金枪鱼渔业自身能力建设,减少渔船违规作业,履行相关国际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海登临和检查 区域性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 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 养护管理措施
原文传递
中部大西洋剑鱼栖息深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晓乐 戴小杰 +1 位作者 朱江峰 田思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620,共5页
根据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我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钩位信息,运用悬链线理论,估算了大西洋中部剑鱼(Xiphias gladius)的钓获深度分布。剑鱼的钓获深度范围为124.6~280.5 m,平均深度215.2 m,标准差46.5 m。剑鱼的渔获... 根据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我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钩位信息,运用悬链线理论,估算了大西洋中部剑鱼(Xiphias gladius)的钓获深度分布。剑鱼的钓获深度范围为124.6~280.5 m,平均深度215.2 m,标准差46.5 m。剑鱼的渔获比例随钓钩的深度增加而明显变化,在深度220~250 m时渔获比例最高,而后随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少。在较浅深度,雄性剑鱼的比例较高,但随着钓钩深度的增加,雌性剑鱼的比例增加,随后趋于平稳。钓获的剑鱼平均长度(下颌尾叉长)随钓钩深度增加而增大,在较浅处(120~180 m),平均长度分布最小;在较深处(270~300 m),平均长度分布最大。渔获的性比和个体组成变化对资源数量变动具有重要影响,对掌握剑鱼的栖息生态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具有参考价值。研究亮点:不同钩位的渔获率差异是延绳钓渔业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特别对于兼捕种类。对于大洋性剑鱼,这方面的信息还很缺乏。利用海上实测数据,分析大西洋剑鱼的深度分布及其性比和渔获长度差异,为研究栖息生态和降低兼捕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 剑鱼 深度 延绳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