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脂肪酸标记法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的通州湾养殖水域海蜇食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健 王佚兮 +2 位作者 冯慧敏 王陈星 唐议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1,共7页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是大型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环节中起重要作用。文章采用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通州湾养殖水域海蜇的食性及营养级。结果显示,对通州湾养殖水域海蜇共检测出29种脂肪酸,...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是大型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环节中起重要作用。文章采用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通州湾养殖水域海蜇的食性及营养级。结果显示,对通州湾养殖水域海蜇共检测出2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10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11种。基于特征脂肪酸的食性分析,硅藻、陆源植物、植食性桡足类以及底栖生物是通州湾养殖水域海蜇的主要食物来源,海蜇对浮游细菌也存在摄食,具有杂食性。海蜇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与二十碳五烯酸(EPA)的比值为0.78<1,这说明海蜇的营养级较低。海蜇的碳稳定同位素(δ13C)介于−23.54‰~−20.75‰,平均值为(−22.26±0.66)‰;氮稳定同位素(δ15N)介于8.39‰~9.85‰,平均值为(9.02±0.29)‰。经检验发现,海蜇伞径长与δ13C和δ15N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说明随着成体海蜇的生长,其营养级未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食性 脂肪酸 碳氮稳定同位素 通州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