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地环境条件下幼蟹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1
作者 戴希贤 马旭洲 +3 位作者 张文博 黄渊博 黄健 苏峻正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91-999,共9页
为研究盆地环境条件下幼蟹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探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以促进盆地地区河蟹养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民生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的幼蟹养殖池塘及水源水体的浮游动... 为研究盆地环境条件下幼蟹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探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以促进盆地地区河蟹养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民生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的幼蟹养殖池塘及水源水体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进行采样监测,对采集到的浮游动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幼蟹养殖期间共发现浮游动物65种(优势种16种),包括轮虫类36种(优势种9种),桡足类15种(优势种2种)和枝角类14种(优势种5种)。幼蟹池塘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平均密度分别为1685.0~25370.0,1.7~34.3和57.7~960.3ind·L^(-1);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087~10.261,0.022~0.434和1.234~13.738mg·L^(-1)。水源水体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平均密度分别为30~510,0~12和2~166 ind·L^(-1);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001~0.132,0~0.316和0.006~1.081 mg·L^(-1)。幼蟹池塘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233~1.994,0.451~0.678和1.478~2.404;水源水体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849~2.171,0.474~0.910和0.577~2.306。RDA排序结果显示水体T、DO、TP、TN和COD_(Mn)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盆地环境条件下幼蟹养殖池塘和水源水体污染状况相同,均处于中污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环境 幼蟹养殖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下载PDF
一株大黄鱼虹彩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笑茹 郑义华 +5 位作者 赵路品 高娃 祁婧婷 吕利群 胡鲲 姜有声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2021年7月,浙江省象山某养殖场养殖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出现类似大黄鱼虹彩病毒引起的疾病。采用鲤上皮瘤细胞培养和病毒主要衣壳蛋白测序分析的方法,从患病的大黄鱼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接种到鲤上皮瘤细胞(EPC)后出现... 2021年7月,浙江省象山某养殖场养殖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出现类似大黄鱼虹彩病毒引起的疾病。采用鲤上皮瘤细胞培养和病毒主要衣壳蛋白测序分析的方法,从患病的大黄鱼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接种到鲤上皮瘤细胞(EPC)后出现空斑、脱落的细胞病变症状。根据虹彩病毒MCP和ATPas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病毒组织样本进行PCR扩增,得到分别为1 367 bp和74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将MCP基因扩增片段测序,经BLAST对比及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确定该分离的病毒属虹彩病毒科细胞肿大病毒属。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用透射电镜观察该病毒粒子呈正六边形,直径为120~150 nm。用纯化病毒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获得抗大黄鱼虹彩病毒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7 000;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初步确定3个免疫蛋白。本研究为大黄鱼虹彩病毒纯化提供一种新方法,并初步分离出免疫蛋白,为该病毒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蛋白研究以及疫苗制备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虹彩病毒 细胞肿大病毒 分离鉴定 病毒纯化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盆地环境条件下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希贤 马旭洲 +3 位作者 张文博 黄渊博 黄健 苏峻正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56-262,共7页
为探究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地区幼蟹养殖池塘及其水源的温度、溶解氧等11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期间,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电导率、水温、... 为探究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地区幼蟹养殖池塘及其水源的温度、溶解氧等11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期间,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电导率、水温、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水源水体差异显著(P<0.05),pH、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总体低于水源水体。幼蟹养殖池塘水体可溶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含量均超出Ⅲ类水域标准。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期间除总氮、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的Ⅲ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且养殖后期幼蟹池塘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较水源水体差,表明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存在一定污染,应当在幼蟹养殖过程中及养殖结束后对水环境进行改善和处理。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养殖结束后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是未来提高盆地环境条件幼蟹养殖生态效益的两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环境 幼蟹养殖 水质 水环境
下载PDF
遗传选育对野生和养殖中华绒螯蟹蟹种形态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姜晓东 吴旭干 +3 位作者 何杰 邓登 向朝林 成永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85-1298,共14页
以野生和养殖蟹种及其选育后代作为研究对象,实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野生和养殖群体原代(G0)雌雄个体分别有16和15个形态指标差异显著,而选育2代后36个形... 以野生和养殖蟹种及其选育后代作为研究对象,实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野生和养殖群体原代(G0)雌雄个体分别有16和15个形态指标差异显著,而选育2代后36个形态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2)判别分析中野生和养殖G0的判别准确率高达93%~100%,而2群体G1和G2个体判别准确率仅为56.67%~76.67%,且G2判别率低于G1;(3)主成分散点图显示野生群体G0与G1、G2个体分别可以形成较集中的区域,而主成分分析难以区分养殖群体G0、G1和G2个体;(4)聚类分析将6种群蟹种分为2支,其中养殖群体G0、G1和G2与野生群体G1和G2聚为一支,而野生G0单独聚为一支。研究表明,长江野生和池塘养殖蟹种的形态学差异较大,但在选育过程中逐渐消失,最终与养殖群体趋于一致,因此形态学特征不能作为中华绒螯蟹良种选育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选育 形态学特征 野生群体 养殖群体
下载PDF
河蟹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 被引量:9
5
作者 陶程 杨永超 +2 位作者 马旭洲 王武 李星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7-965,共9页
针对河蟹幼蟹培育池塘的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幼蟹培育池和水源区的浮游动物为材料,研究了其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共检测到浮游动物37种,其中优势种12种。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水源区。... 针对河蟹幼蟹培育池塘的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幼蟹培育池和水源区的浮游动物为材料,研究了其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共检测到浮游动物37种,其中优势种12种。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水源区。枝角类密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前期幼蟹培育池枝角类密度显著高于水源区(P<0.05);桡足类密度逐渐上升,后期幼蟹培育池桡足类密度显著高于水源区(P<0.05);轮虫密度逐渐下降,整个时期幼蟹培育池轮虫密度与水源区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化趋势与密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幼蟹培育池和水源区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在大多数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生态养殖池塘有净化水体的作用,水质明显优于水源区。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较丰富,群落关系趋向平衡和稳定。温度和食物是影响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群落变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浮游动物 密度 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RAPD鉴别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唐首杰 毕详 +1 位作者 张飞明 张友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57-1271,共15页
为评估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纯合度,寻找区分不同团头鲂育种群体(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稳定的分子遗传标记,本研究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 为评估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纯合度,寻找区分不同团头鲂育种群体(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稳定的分子遗传标记,本研究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选育系F 9群体为对照组,利用39条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比较分析了团头鲂人工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一代群体(G 1)、二代群体(G 2)和三代群体(G 3)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获得了用于鉴别不同团头鲂育种群体(F 9、G 1、G 2、G 3)的稳定的RAPD分子遗传标记,探讨了连续多代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对团头鲂基因纯化的效果。结果显示,39条RAPD随机引物在F 9、G 1、G 2和G 3群体中扩增条带总数分别为213条、202条、200条和190条,F 9、G 1、G 2和G 3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36.15%、35.64%、27.00%和26.84%,F 9、G 1、G 2和G 3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07 9、0.185 7、0.146 1和0.138 3。3个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多态位点比例、Shannon信息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 9群体,随着雌核发育世代数的增加,遗传多样性水平呈现逐代降低的趋势,即G 1>G 2>G 3。4个群体的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28 5~0.906 0,3个雌核发育群体的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 9群体;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呈现随雌核发育世代数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即G 3>G 2>G 1。群体间成对F ST值为0.269 2~0.419 5,经置换检验得到的F ST值的P值为0.000 0~0.009 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4个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有5条随机引物在群体间产生了特异DNA片段,其中,4条随机引物(S3、S40、S58和S75)可用于区分G 3群体和其他3个群体(F 9、G 1和G 2),引物S3的鉴别可靠性最高;仅1条随机引物(S71)能用于区分G 2群体和其他3个群体(F 9、G 1和G 3)。本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多代的人工减数分裂雌核发育诱导已对团头鲂育种群体产生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遗传多样性明显降低,并呈现逐代降低的趋势;另一方面,遗传纯度明显升高,并呈现逐代升高的趋势。连续多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能显著加快团头鲂基因的纯合速度,雌核发育三代群体(G 3)已经是一个遗传一致性较高的高纯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雌核发育 遗传多样性 RAPD标记
下载PDF
“对分课堂”在普通动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尝试
7
作者 刘至治 陈立婧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7期240-241,共2页
“对分课堂”是当前倍受推崇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这里,该教学模式被尝试性地应用在普通动物学教学中,融“学习—讲授—讨论”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取得... “对分课堂”是当前倍受推崇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这里,该教学模式被尝试性地应用在普通动物学教学中,融“学习—讲授—讨论”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分课堂 普通动物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探讨中国沿海六群体绒螯蟹(Eriocheir sensu stricto)的种群遗传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成 祖露 +2 位作者 李清清 成永旭 吴旭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8-397,共10页
水产动物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可用于评价其种群遗传。本研究通过测定和比较辽河(LH)、黄河(HH)、长江(YZ)、瓯江(OJ)、闽江(MJ)和南流江(NLJ)水系野生绒螯蟹(Eriocheir sensu stricto)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进一步分析了6群体间的遗传多样... 水产动物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可用于评价其种群遗传。本研究通过测定和比较辽河(LH)、黄河(HH)、长江(YZ)、瓯江(OJ)、闽江(MJ)和南流江(NLJ)水系野生绒螯蟹(Eriocheir sensu stricto)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进一步分析了6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在6水系群体中检测出26种脂肪酸,其中C20:5n3、C18:1n9、C22:6n3、C16:0、C20:4n6、C18:2n6和C18:0为主要种类,其总和占总脂肪酸的74%以上;(2)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出8种判别贡献较大的脂肪酸,分别是C17:0、C18:0、C20:0、C22:1n9、C18:3n3、C18:3n6、C20:2n6和C22:5n3,据此分别建立判别方程,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8.33%;(3)聚类分析显示:OJ与MJ群体的欧氏距离最小, HH与YZ群体的欧氏距离比OJ与MJ群体的要大,NLJ群体与其他5个群体的欧氏距离相对最大;(4)6群体间脂肪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在2.99%—30.00%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在3.2732—3.3204之间。综上,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表明6水系绒螯蟹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脂肪酸可以有效鉴别6水系野生绒螯蟹种群,整体上南流江群体和其余5群体间相距最远;本研究结果可为绒螯蟹种质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等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螯蟹属 地理群体 脂肪酸生物标记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长江、黄河和辽河水系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
9
作者 苏雨 张成 +3 位作者 李清清 郑海地 成永旭 吴旭干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6-444,共9页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养殖蟹类,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和辽河流域。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D-loop区评估辽河野生群体(LW)和养殖群体(LC)、黄河野生群体(HW)和养殖群体(HC)及长江野...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养殖蟹类,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和辽河流域。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D-loop区评估辽河野生群体(LW)和养殖群体(LC)、黄河野生群体(HW)和养殖群体(HC)及长江野生群体(YW)和养殖群体(YC)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结果显示:(1)用于本研究的D-loop基因片段长度为477 bp,共包含234个变异位点和131个简约信息位点, 6个群体的262个个体中共有110个单倍型,包括90个独有单倍型和20个共享单倍型;(2)6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范围为0.88889~0.9652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范围为0.00887~0.01602,养殖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HC>YC>LC及HW>LW>YW;(3)6个群体的遗传距离(Da)范围为0.0119~0.0173,不论是养殖群体还是野生群体,辽河群体和长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均最小,且6个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2938。对6个群体进行中性检验显示Tajima’s D和Fu’s Fs的值均为负值。综上,基于线粒体D-loop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三水系养殖和野生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辽河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该研究为中华绒螯蟹的种质资源评估、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D-LOOP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2019年上海市泖港镇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期间池塘水体污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宏心 马旭洲 张文博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5,共7页
2019年7~10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选择了3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养殖池塘,研究其水体污染状况,并与其水源的相对应水质指标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幼蟹养殖模式对幼蟹养殖池塘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幼... 2019年7~10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选择了3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养殖池塘,研究其水体污染状况,并与其水源的相对应水质指标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幼蟹养殖模式对幼蟹养殖池塘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期间,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氮含量都超过了地表水Ⅲ类水域标准,溶解氧含量的最小值比标准值低28.2%;在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的幼蟹养殖模式下,幼蟹养殖池塘的水环境质量能够满足幼蟹生长和发育的要求,在幼蟹养殖池塘中种植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能够有效地降低水体的水温和吸收、转化水体中的氮和磷等污染物质;高温期间,应该防止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缺氧,合理控制喜旱莲子草覆盖水面的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幼蟹 养殖 池塘 水环境 喜旱莲子草
原文传递
育肥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中华绒螯蟹雌体卵巢发育、抗氧化免疫性能和组织色泽的影响
11
作者 姜晓东 朱凌翔 +1 位作者 成永旭 吴旭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4-1715,共12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雌蟹育肥效果的影响,分别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人工合成β-胡萝卜素,配制五组实验饲料(β-胡萝卜素测定含量分别为3.3、56.7、108.9、207.9和320.0 mg/kg)投喂生殖蜕壳后雌蟹,评价了饲料...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雌蟹育肥效果的影响,分别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人工合成β-胡萝卜素,配制五组实验饲料(β-胡萝卜素测定含量分别为3.3、56.7、108.9、207.9和320.0 mg/kg)投喂生殖蜕壳后雌蟹,评价了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增重率(WGR)、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常规生化组成、抗氧化和免疫指标、色泽参数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人工合成β-胡萝卜素对雌蟹育肥期间的WGR、GSI和HSI均无显著影响,但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显著增加了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总脂含量;(2)就抗氧化和免疫指标而言,肝胰腺和血淋巴中SOD、T-AOC、GSH-Px、AKP和ACP免疫相关酶活均随着饲料中β-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饲料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为100~200 mg/kg时,组织中抗氧化和免疫相关酶活最高;(3)卵巢、肝胰腺和蟹壳中虾青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随着饲料中β-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仅显著增加了卵巢和肝胰腺红度值(a^(*))。综上,饲料中添加人工合成β-胡萝卜素对中华绒螯蟹雌体育肥期间的增重率和性腺发育无明显影响,但添加适量β-胡萝卜素可以提高中华绒螯蟹抗氧化免疫性能、组织色泽及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及饲料成本,建议中华绒螯蟹雌体育肥饲料中人工合成β-胡萝卜素的适宜含量为100 mg/kg左右。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β-胡萝卜素对甲壳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而且有助于中华绒螯蟹功能性饲料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育肥饲料 类胡萝卜素 养殖性能 色泽参数
下载PDF
不同来源虾青素对虹鳟红肌抗氧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冯铭镭 王磊 +3 位作者 龙晓文 吴旭干 姚东良 陈阿琴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8,共7页
为研究人工合成虾青素和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虾青素对虹鳟红肌抗氧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1.50 mg/kg红发夫酵母虾青素(P-AST)和32.96 mg/kg人工合成虾青素(S-AST),饲喂虹鳟16周后,分析虹鳟红肌中抗氧化指... 为研究人工合成虾青素和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虾青素对虹鳟红肌抗氧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1.50 mg/kg红发夫酵母虾青素(P-AST)和32.96 mg/kg人工合成虾青素(S-AST),饲喂虹鳟16周后,分析虹鳟红肌中抗氧化指标、抗氧化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P-AST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较对照组提高38.04%(P<0.05),且P-AST组SOD1 mRNA水平较对照组增加58.54%(P<0.05)。与对照组相比,P-AST组和S-AST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性变化,但S-AST组和P-AST组CAT基因表达分别低于对照组30.23%和31.78%(P<0.05)。P-AST组总谷胱甘肽(T-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低于其他两组,其中GSSG含量较对照组降低24.73%(P<0.05)。与对照组相比,S-AST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1)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147.69%(P<0.05)、P-AST组sirtuin1(Sirt1)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49.37%(P<0.05),而pparα2、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的表达无显著性变化。上述结果表明,S-AST和P-AST均能够调节虹鳟红肌抗氧化系统的功能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但是两种虾青素之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虾青素 抗氧化 脂质代谢 红肌
下载PDF
底质和规格对缢蛏潜沙行为及摄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树源 王新星 +3 位作者 刘琦 李一峰 沈和定 牛东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4-811,共8页
为了探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对底质的选择及潜沙后的摄食差异,以不同规格缢蛏(壳长分别为2.5、3.0、3.5 cm)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底质类型(全泥、1/3沙、2/3沙和全沙)和底质厚度(6、12、18、24、30 cm)对其潜沙行为、摄食... 为了探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对底质的选择及潜沙后的摄食差异,以不同规格缢蛏(壳长分别为2.5、3.0、3.5 cm)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底质类型(全泥、1/3沙、2/3沙和全沙)和底质厚度(6、12、18、24、30 cm)对其潜沙行为、摄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5℃、盐度为20条件下,规格和底质类型对缢蛏潜沙率、潜沙时间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24 h内仅在全泥底质下潜沙率达到100%,当底质含沙率大于30%时,缢蛏的潜沙行为明显受阻,不同规格个体间的半数竖壳时间(T E5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规格和底质厚度对缢蛏潜沙率、潜沙时间和摄食率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个体规格与潜沙深度、摄食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壳长3.5 cm的缢蛏个体潜沙深度约为底质厚度的2/3,且在18 cm底质厚度下的摄食率为6 cm底质厚度下的2.12倍,在6 cm底质厚度下,壳长2.5 cm缢蛏摄食率最大。研究表明,适宜缢蛏潜沙的底质为泥质底,小规格缢蛏潜沙能力较强,且底质越厚越有利于其下潜后的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规格 底质 潜沙 摄食率
下载PDF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高校电子显微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14
作者 赵岩 徐嘉伟 +1 位作者 姚妙兰 李帅帅 《科学与信息化》 2023年第17期160-162,共3页
本文对高校电子显微镜技术培训教学和运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提出由专业基础课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和定期培训共同构成的教学体系,针对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交互式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系统。同时探索电镜开... 本文对高校电子显微镜技术培训教学和运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提出由专业基础课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和定期培训共同构成的教学体系,针对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交互式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系统。同时探索电镜开放管理中的新模式,以期达到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镜 教学 管理 虚拟仿真 交互式
下载PDF
罗氏沼虾Doublesex基因的原核表达与蛋白纯化
15
作者 王瑞睿 马克异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156-163,共8页
【目的】Doublesex属于DMRT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在控制性别特异性分化中起关键作用。克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Doublesex基因(MrDsx)的开放阅读框序列,构建重组质粒并诱导其表达,纯化获取罗氏沼虾重组蛋白MrDsx,可为后续... 【目的】Doublesex属于DMRT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在控制性别特异性分化中起关键作用。克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Doublesex基因(MrDsx)的开放阅读框序列,构建重组质粒并诱导其表达,纯化获取罗氏沼虾重组蛋白MrDsx,可为后续开展罗氏沼虾MrDsx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罗氏沼虾MrDsx的开放阅读框序列,通过特异PCR产物与表达载体pET-32a(+)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ET-32a-MrDsx,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构建罗氏沼虾MrDsx基因的原核表达细胞。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对阳性转化细胞进行诱导表达,并以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和质谱分析检测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以罗氏沼虾性腺cDNA为模板,利用MrDsx基因的特异引物,PCR扩增获得了约660 bp大小的单一DNA条带。经测序确认为MrDsx基因的ORF序列。重组质粒pET-32a-MrDsx转化后的感受态细胞经IPTG在37℃条件下诱导4 h后获得罗氏沼虾重组蛋白MrDsx。当IPTG终浓度为0.1~0.5 mmol/L时,重组蛋白MrDsx的表达量可达到峰值。可溶性分析显示,重组蛋白MrDsx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8 mol/L尿素溶解、Ni柱纯化及透析复性后,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55 kD,且条带单一,表明重组蛋白MrDsx能被鼠抗His-tag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质谱分析结果显示,片段化肽段与理论的氨基酸序列相符,匹配度达到100%。【结论】成功获得了MrDsx基因原核表达的重组质粒pET-32a-MrDsx。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经溶解、纯化及复性后,可形成高纯度的活性罗氏沼虾MrDsx重组蛋白,为后续开展罗氏沼虾MrDsx基因的功能研究、互作蛋白的筛选和性别调控机制的解析提供初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DOUBLESEX 原核表达 蛋白免疫印迹 重组蛋白 透析复性 质谱分析
下载PDF
长江水系野生和养殖中华绒螯蟹生殖性能、胚胎色泽和生化组成的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清清 吴旭干 +3 位作者 姜晓东 苏雨 郑海地 成永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8-866,共9页
生殖性能是评价水生动物亲本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野生和养殖中华绒螯蟹亲本的生殖性能、胚胎质量、胚胎色泽、常规生化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①野生中华绒螯蟹亲本的生殖力、生殖指数和抱卵量略高于养殖亲本的,但2组间... 生殖性能是评价水生动物亲本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野生和养殖中华绒螯蟹亲本的生殖性能、胚胎质量、胚胎色泽、常规生化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①野生中华绒螯蟹亲本的生殖力、生殖指数和抱卵量略高于养殖亲本的,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野生和养殖中华绒螯蟹亲本的胚胎单卵湿重、单卵干重和卵径无显著性差异;②养殖组冻干胚胎的红度(a~*)、黄度(b~*)值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组亲本,然而2组胚胎的亮度(L~*)和色差值(dE~*)无显著性差异;③2组亲本所产胚胎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野生组胚胎的C18:1n9、C18:1n7、C20:4n6、C22:5n3和C22:6n3显著高于养殖组,但其C18:2n6和C18:3n3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组。研究表明,池塘养殖和野生亲本的生殖性能和胚胎中常规生化组成无显著差异,但2组胚胎的色泽、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部分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为中华绒螯蟹亲本选择、生殖性能评价和人工育苗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亲本来源 生殖性能 生化组成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基于地标点几何形态测量法区分不同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 被引量:12
17
作者 姜晓东 成永旭 +2 位作者 潘建林 李晓东 吴旭干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6-1125,共10页
为鉴别不同地理种群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长江、黄河、辽河、瓯江、闽江及图们江中野生中华绒螯蟹头胸甲的形态特征。主要步骤为先通过地标点法提取中华绒螯蟹头胸甲上特征点... 为鉴别不同地理种群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长江、黄河、辽河、瓯江、闽江及图们江中野生中华绒螯蟹头胸甲的形态特征。主要步骤为先通过地标点法提取中华绒螯蟹头胸甲上特征点的坐标值,然后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来区分 6 种群中华绒螯蟹头胸甲,最后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将头胸甲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结果表明:(1)主成分散点图显示各群体之间虽有部分重叠,但大体可以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2)网格变形图显示各群体头胸甲的形态差异主要为额刺和侧刺长度;(3)逐步判别分析中各群体的判别准确率为 80%~96%,存在一定的错判风险;(4)聚类分析将 6 群体中华绒螯蟹聚为两支,其中长江、黄河、瓯江和闽江个体被聚为一支,辽河和图们江个体被聚为另外一支。综上,以头胸甲为研究对象的地标点几何形态测量法是区分不同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的有效手段,但仍需要结合传统形态学测量方及遗传结构分析加以辅助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地理种群 几何形态学 地标点法 群体识别
下载PDF
中国长江与荷兰野生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形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姜晓东 成永旭 +2 位作者 潘建林 李晓东 吴旭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鉴别长江水系与荷兰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两群体绒螯蟹头胸甲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群体之间无散点重叠,可以各自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2)网格变... 为鉴别长江水系与荷兰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两群体绒螯蟹头胸甲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群体之间无散点重叠,可以各自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2)网格变形图显示两群体头胸甲的形态差异主要为额刺和侧刺长度;(3)逐步判别分析中两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综合判别率较高。综上,以头胸甲为研究对象的地标点几何形态测量法可以有效区分长江和荷兰野生中华绒螯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几何形态学 地标点法 地理种群 群体识别
下载PDF
盐度—光照强度—温度对角毛藻生长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旭雄 曾蓓蓓 +2 位作者 穆亮亮 蔡敬 危立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51-1461,共11页
为获知盐度—光照强度—温度对半咸水硅藻——角毛藻SHOU-B98生长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L_9(3~4)正交设计探讨其在不同盐度(6、12和18)、光照强度[10、30和50μmol/(m^2·s)]及温度(10、20和30℃)组合条件下的生长及... 为获知盐度—光照强度—温度对半咸水硅藻——角毛藻SHOU-B98生长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L_9(3~4)正交设计探讨其在不同盐度(6、12和18)、光照强度[10、30和50μmol/(m^2·s)]及温度(10、20和30℃)组合条件下的生长及藻细胞ARA、EPA和DH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盐度、光照强度、温度三因素对角毛藻SHOUB98的生长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角毛藻SHOU-B98在盐度12、光照强度30μmol/(m^2·s)和温度30℃及盐度18、光照强度50μmol/(m^2·s)和温度20℃的组合条件下生长最快,第4天后这2组做藻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角毛藻细胞积累不同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培养条件也不同,细胞积累ARA的最优培养组合条件为盐度6、光照强度50μmol/(m^2·s)和温度30℃;细胞积累EPA和DHA的最优培养组合条件为盐度18、光照强度50μmol/(m^2·s)和温度20℃。研究表明,角毛藻SHOU-B98生长快且细胞脂肪酸营养价值高的培养条件为盐度18、光照强度50μmol/(m^2·s)和温度20℃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毛藻 盐度 光照强度 温度 高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基于地标点法的绥芬河绒螯蟹种群鉴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晓东 成永旭 +1 位作者 杨雨虹 吴旭干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1-507,共7页
为探究绥芬河流域野生绒螯蟹的种群现状,2017年9—11月和2018年10月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苏省镇江市、广西北海市和日本兵库县的天然水域中各采集野生雌、雄绒螯蟹样本各15只,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绥芬河野生绒... 为探究绥芬河流域野生绒螯蟹的种群现状,2017年9—11月和2018年10月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苏省镇江市、广西北海市和日本兵库县的天然水域中各采集野生雌、雄绒螯蟹样本各15只,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绥芬河野生绒螯蟹与以长江水系为代表的中华绒螯蟹,以及与以日本本土和我国合浦水域为代表的日本绒螯蟹的形态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主成分散点图显示,长江与绥芬河群体部分重叠并形成较为集中的一块区域;日本与合浦群体形成另外一块较为集中的区域;(2)网格变形图显示,各群体头胸甲的形态差异主要为额刺和侧刺长度;(3)逐步判别分析中绥芬河和长江群体仅个别样本相互误判,判别准确率为87%~93%,而合浦和日本水域野生绒螯蟹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4)聚类分析先将长江和绥芬河群体聚为一支,然后将合浦和日本本土群体聚为另外一支。综上,以头胸甲为研究对象的地标点几何形态测量法将绥芬河流域野生绒螯蟹归类为中华绒螯蟹,但仍需要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加以辅助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芬河流域 中华绒螯蟹 日本绒螯蟹 地标点法 种群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