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30年代前美国文学书写的“文化中国”
1
作者 朱骅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年第10期14-15,共2页
在1931年赛珍珠的《大地》塑造了正面中国形象并广泛流行之前,美国文学由于受"排华运动"的影响,所呈现的中国人形象一直以负面为主,但在哲学和诗歌领域尚有一脉不涉及个体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书写传统。新英格兰超... 在1931年赛珍珠的《大地》塑造了正面中国形象并广泛流行之前,美国文学由于受"排华运动"的影响,所呈现的中国人形象一直以负面为主,但在哲学和诗歌领域尚有一脉不涉及个体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书写传统。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新诗运动等,都力图借鉴并呈现文化的中国,以对抗当时美国的思想与文化现实,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与充满活力的思想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中国 美国文学 超验主义 新诗运动
下载PDF
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排华运动的“话语”机制
2
作者 朱骅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年第8期25-26,共2页
排华运动是美国历史中的污点,国内的研究主要关注华人的不幸遭遇,对当时美国的舆论机制关注不是很多。排华运动的发展由政治、经济和种族等多种因素推动,因此可以对当时讨论的华人问题进行"话语"分析,揭示这些话语内含的权力... 排华运动是美国历史中的污点,国内的研究主要关注华人的不幸遭遇,对当时美国的舆论机制关注不是很多。排华运动的发展由政治、经济和种族等多种因素推动,因此可以对当时讨论的华人问题进行"话语"分析,揭示这些话语内含的权力关系。通过对当时一些典型言论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排华话语"由华人经济威胁论和华人种族低劣论这两根纵横坐标轴构成,其轴心是"黄祸"论。在这个话语坐标系上,不同时代的反华话语各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华运动 种族主义 经济威胁论 黄祸
下载PDF
论20世纪前期中美跨国英文书写的审美中心主义倾向
3
作者 朱骅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185,共14页
面向英美普通读者的中国书写,始于19世纪美国新教来华传教士,但兴盛并成就卓然于20世纪前半叶,以赛珍珠、诺拉·沃恩、何巴特、项美丽、蒲爱德等女性作家为主,林语堂等为数不多的中国知识精英也以本土信息提供者身份进入这一跨国写... 面向英美普通读者的中国书写,始于19世纪美国新教来华传教士,但兴盛并成就卓然于20世纪前半叶,以赛珍珠、诺拉·沃恩、何巴特、项美丽、蒲爱德等女性作家为主,林语堂等为数不多的中国知识精英也以本土信息提供者身份进入这一跨国写作共同体中。书写主题集中于被诗化的田园图景、被雅化的旧贵族风尚和被哲学化的东方韵味。将前现代的田园美景、艺术技艺和美学风格等,从残破现实中"括除"出来,以"括除"后取得的怀旧物指代正在消失中的旧中国。这种对中国的"括除"式审美,实际上反映的是书写者在一战后西方的失序状态下,对西方现代性负面影响的拒绝与反抗,试图从中国文化中寻求某种解药,但对旧中国的唯美化潜在地否定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跨国书写 审美中心主义 括除 东方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