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大沙河渔业资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谢祥云 唐文乔 +1 位作者 马经安 童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6,共7页
2009年6月和11月对安徽大沙河的鱼类进行了采集和调查。结果显示,大沙河有鱼类47种,隶属4目12科40属。其中鲤形目35种、鲈形目6种、鲇形目5种、合鳃鱼目1种,鲤科占总数的66.0%。上游、中游和下游江段分布有鱼类23种、29种和40种,其中上... 2009年6月和11月对安徽大沙河的鱼类进行了采集和调查。结果显示,大沙河有鱼类47种,隶属4目12科40属。其中鲤形目35种、鲈形目6种、鲇形目5种、合鳃鱼目1种,鲤科占总数的66.0%。上游、中游和下游江段分布有鱼类23种、29种和40种,其中上游和下游的初级食肉性鱼类较多,而中游的杂食性种类所占比例最高。优势种为彩副、高体鳑、粗唇、宽鳍、泥鳅、棒花鱼、鲫、麦穗鱼、沙塘鳢和马口鱼等,主要经济种类有鲫、黄鳝、泥鳅、粗唇、似鳊、沙塘鳢、、红鳍鲌、马口鱼、宽鳍和大刺鳅等,不同河段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区系 资源特点 大沙河 安徽
下载PDF
黑腹乌鲨——中国角鲨科鱼类一新纪录种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文乔 伍汉霖 杨德康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6-698,共3页
报道了采自中国南海东沙群岛外海的角鲨目鱼类1新纪录种——黑腹乌鲨Etmopterus spinax(Linnaeus,1758)。本种已有记录仅发现于东大西洋海域,本记录是大西洋东部海域以外的首次发现。乌鲨属目前在中国记录有5种,本文编制了这些种类的检... 报道了采自中国南海东沙群岛外海的角鲨目鱼类1新纪录种——黑腹乌鲨Etmopterus spinax(Linnaeus,1758)。本种已有记录仅发现于东大西洋海域,本记录是大西洋东部海域以外的首次发现。乌鲨属目前在中国记录有5种,本文编制了这些种类的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鲨科 黑腹乌鲨 新纪录 中国
下载PDF
长江口降海洄游鳗鲡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谢正丽 郭弘艺 +4 位作者 唐文乔 魏凯 沈林宏 吴嘉敏 陈文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5-254,共10页
日本鳗鲡是亚洲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降海洄游鱼类,长江口是我国鳗苗的主产区和仅存的成鳗渔业水域。研究分析了2008年9-11月采自江苏靖江段(31°30′N,120°42′E)的153尾银色鳗样本的年龄和生长参数。结果显示,长江口降海洄游... 日本鳗鲡是亚洲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降海洄游鱼类,长江口是我国鳗苗的主产区和仅存的成鳗渔业水域。研究分析了2008年9-11月采自江苏靖江段(31°30′N,120°42′E)的153尾银色鳗样本的年龄和生长参数。结果显示,长江口降海洄游的鳗鲡群体雌性由3~7(平均5.52)龄组成,雄性由3~5(平均4.38)龄组成,雌性群体的年龄结构高且多于雄性群体。雌雄鳗鲡的最大年增长均出现在4龄,但雌性个体的生长拐点年龄ti=5.20、拐点体长lr=683.05mm、拐点体重Wr=546.37g、平均渐近体长L∞=1011.03mm和体重W∞=1830.16g,均显著大于雄性个体的生长拐点年龄ti=4.91、拐点体长lr=517.15mm,拐点体重Wr=216.15g、平均渐近体长L∞=750.30mm和体重W∞=715.90g。研究还表明,长江口降海洄游鳗鲡的群体平均年龄比我国其他地区和日本的均要低,但平均渐近体长却明显要大于其他分布地,预示着长江更适合于鳗鲡的生长和性腺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银色鳗 矢耳石 年龄组成 生长参数 长江口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南部邻近地区大弹涂鱼种群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至治 杨金权 +1 位作者 王正琦 唐文乔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共10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及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分析了长江口及其南部邻近地区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inirostris)群体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结果显示这一区域大弹涂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1)RAPD分析结果:从100...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及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分析了长江口及其南部邻近地区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inirostris)群体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结果显示这一区域大弹涂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1)RAPD分析结果:从1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0个多态性引物,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浙江舟山定海、福建霞浦群体各20个体进行RAPD分析,3个群体分别获得236、270、274条带,共301个有效位点。3群体多态位点比例(P)、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在93.02%—96.35%、0.3890—0.4219、0.5618—0.6044。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大弹涂鱼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03004-0.03254,P<0.05),但仅3.2%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2)Cyt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从采自九段沙、定海、霞浦及浙江慈溪的42尾大弹涂鱼样本中,共获得33个Cytb基因单倍型(序列长1141bp)。4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核甘酸多样性(π)分别为0.9814、0.0048。4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043—0.07814,仅1.93%的变异来自群体间(AMOVA分析),而基因交流值却达14.50—30.79,群体间K2-P遗传距离为0.0040—0.0056,从而显示大弹涂鱼群体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地理分化。以Cytb基因序列构建的NJ树揭示4个群体的个体组成2个谱系,但这2个谱系与地理分布并不相关。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和网络亲缘关系分析皆表明大弹涂鱼群体有过种群扩张,扩张时间约在更新世末期的0.057—0.023百万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弹涂鱼 细胞色素B RAPD 种群遗传结构 长江口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鳗鲡幼体的发育时相及其迁徙路径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弘艺 魏凯 +4 位作者 唐文乔 李辉华 谢正丽 刘东 刘至治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93-1801,共9页
对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4尾日本鳗鲡幼体鉴定发育时相,分析了其中104尾玻璃鳗的日龄、柳叶鳗龄和抵岸龄。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玻璃鳗的柳叶鳗龄平均为102(90~112)d,并呈现出地域性的从南至北逐步增大... 对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4尾日本鳗鲡幼体鉴定发育时相,分析了其中104尾玻璃鳗的日龄、柳叶鳗龄和抵岸龄。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玻璃鳗的柳叶鳗龄平均为102(90~112)d,并呈现出地域性的从南至北逐步增大的趋势。Scheffe′s多重比较可将9个群体按柳叶鳗龄的大小归为3个组,南部的新会和汕头归为第1组;中间的福清、宁德、温州、台州归为第2组;北面的慈溪、九段沙和大丰归为第3组。同样,群体的R-聚类和个体的Q-聚类分析也显示出与上述分组相一致的结果。研究表明,从产卵场随北赤道洋流迁徙至菲律宾东北部并进入黑潮接近中国东南沿海的柳叶鳗,分成3个群体迁徙。变态最早的进入了南方的水域,抵达广东沿海;变态较早的进入了中部的东海水域,抵达闽浙沿海;变态最晚的则被送到长江口及其以北的沿海河口。结果还显示,最北部大丰的平均柳叶鳗龄[(106.00±3.22)d]比最南部新会的平均柳叶鳗龄[(91.87±1.36)d]大14.13 d,其与黑潮流速(约96 km/d)的乘积(1 350 km)同两地的距离大致相等,研究表明,我国沿海的玻璃鳗在柳叶鳗阶段是随着黑潮暖流自南向北被动地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柳叶鳗龄 玻璃鳗 变态 耳石 迁徙路径
下载PDF
长江口银色鳗的形态指标体系及其雌雄鉴别 被引量:24
6
作者 郭弘艺 魏凯 +5 位作者 谢正丽 唐文乔 沈林宏 顾树信 吴嘉敏 陈文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测定和分析了2007年和2008年的10-11月间采自长江江苏靖江段(32°01'27″N,120°25'56″E)的153尾银色鳗的形态学性状,建立了雌雄个体的判别模型。对16个直接测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17项标准化比例性状的R-聚类分析,均... 测定和分析了2007年和2008年的10-11月间采自长江江苏靖江段(32°01'27″N,120°25'56″E)的153尾银色鳗的形态学性状,建立了雌雄个体的判别模型。对16个直接测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17项标准化比例性状的R-聚类分析,均显示长江口银色鳗的个体差异主要集中在体形大小和头部特征,吻部前端细部特征,以及眼径和胸鳍大小等3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判别法从75尾样本的17项标准化比例性状中筛选出5个比例性状,即丰满度、垂直眼径/头长、体高/体长、水平眼径/头长和吻形,所建立的判别方程,对群体识别的正确率为89.3%。利用其余78尾银色鳗样本对这一判别方程进行识别验证,识别的正确率达的88.5%。ANOVA分析显示,除了吻形,组成判别方程的其他4个标准化性状在两性群体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01),表明长江口银色鳗的雌性个体比雄性更为丰满,体型较高,但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两性形态差异 判别分析 长江口
下载PDF
长江老江河国家级四大家鱼原种场鲢的生长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于红霞 唐文乔 李思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7,共7页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我国传统食用鱼,也是国际上养殖产量最高的鱼种。长江是鲢生产的摇篮和优质基因库。本文分析了2008年1月及12月采自湖北监利县老江河国家级四大家鱼原种场151尾鲢样本的年龄和生长特征,结果显示,体长...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我国传统食用鱼,也是国际上养殖产量最高的鱼种。长江是鲢生产的摇篮和优质基因库。本文分析了2008年1月及12月采自湖北监利县老江河国家级四大家鱼原种场151尾鲢样本的年龄和生长特征,结果显示,体长(L)与鳞长(R)呈直线关系L=205.96R-6.374 0(r=0.948 6),体重(W)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W=0.023 4L2.941 1(r=0.995 5),生长规律可用Von Bertalanffy方程Lt=93.77[1-e-0.208 7(t-0.031 1)]和Wt=19 293.35[1-e-0.208 7(t-0.031 1)]2.941 1表达。群体的生长拐点位于ti=5.14,拐点体长Lr=61.47 cm,拐点体重Wr=5 570.85 g。分析表明,渐近体长、渐近体重及拐点年龄等参数,老江河鲢的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鹅洲和90年代初湖口地区鲢的要低,生长参数发生了一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特征 老江河 河流遗迹湖 长江中游
下载PDF
长江下游靖江段沿岸贝氏■渔获量的时间格局及ARIMA模型预测 被引量:8
8
作者 李辉华 郭弘艺 +3 位作者 唐文乔 顾树信 黄少芳 沈林宏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64,共8页
长江靖江段是长江下游和河口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地区,贝氏[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在维系这一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02-2006年,在靖江沿岸滩涂湿地利用一部长40m、高1.8m、网目长度1.86cm的定... 长江靖江段是长江下游和河口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地区,贝氏[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在维系这一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02-2006年,在靖江沿岸滩涂湿地利用一部长40m、高1.8m、网目长度1.86cm的定置张网采集142份渔获物样本,共获鱼类46142尾,其中贝氏[歺又鱼]20966尾,占总尾数的45.44%;平均每网次渔获数量148尾,最高达855尾,最低为11尾。在所有244595.36g鱼类渔获物中,贝氏[歺又鱼]有70176.69g,占总渔获物质量的28.69%;平均每网次渔获质量497.71g,最高2538.00g,最低32.59g。分析表明,贝氏[歺又鱼]月渔获质量呈非平稳的随机过程。用SPSSV13.0软件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的月渔获质量数据进行ARIMA建模拟合,建立了方程为(1-B^12)lnyt=(1-0.801B^12)et-0.133的ARIMA(0,0,0)(0,1,1)12(含常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对2003-2006年的拟合精度在91.82%-96.48%之间,对2007年逐月预测的相对精度为81.30%-99.69%,年预测精度达93.73%,可有效预测贝氏的渔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歺又鱼] 渔获量 时间格局 ARIMA模型预测 长江下游
下载PDF
大鳍弹涂鱼的胚胎发育及其对盐度的耐受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天舒 王磊 +2 位作者 唐文乔 宋小晶 孙莎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3-921,共9页
对采自钱塘江口沿岸滩涂的大鳍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agnuspinnatus的个体繁殖力进行了估算,采用半干法获取了受精卵,并在显微镜下进行了胚胎发育观察,盐度梯度实验分析了胚胎发育的盐度耐受性。结果表明,大鳍弹涂鱼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 对采自钱塘江口沿岸滩涂的大鳍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agnuspinnatus的个体繁殖力进行了估算,采用半干法获取了受精卵,并在显微镜下进行了胚胎发育观察,盐度梯度实验分析了胚胎发育的盐度耐受性。结果表明,大鳍弹涂鱼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2249—3472(2746±230)粒;个体相对繁殖力FL为32—44(35±2)粒/mm,FW为643—1320(698±71)粒/g。雌性注射LHRH-A30.2μg和HCG20 IU的剂量、雄性注射HCG 20 IU的剂量,均能促使健壮个体的性腺成熟。大鳍弹涂鱼的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30个发育期,在水温27℃、盐度10‰、pH(7.8±0.3)的条件下,经历158h46min才孵出仔鱼,所需的积温达4286.70 h.℃。初孵仔鱼器官发育完善,已形成胸鳍、鳔、肾脏和膀胱等器官,眼睛有大量黑色素沉积,心率达283次/min。在5‰、10‰和15‰的盐度条件下,胚胎均能正常孵化,但胚胎发育的时间和发育积温随盐度的降低而减小。在20‰、25‰、30‰和35‰的盐度条件下,胚胎在发育过程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力 胚胎发育期 最适孵化盐度 大鳍弹涂鱼 钱塘江口
下载PDF
长江鲢、鳙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表型变化(英文) 被引量:6
10
作者 于红霞 唐文乔 李思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9-176,共8页
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采自长江老江河国家级四大家鱼原种场255尾1—5龄鲢、鳙的30项形态度量数据进行了分析。聚类分析显示,鲢可明显地聚成欧氏距离相对较远的1龄组和2—5龄组,鳙也可聚成欧氏距离较远的1、2龄组与3—5龄组。判别分析显示... 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采自长江老江河国家级四大家鱼原种场255尾1—5龄鲢、鳙的30项形态度量数据进行了分析。聚类分析显示,鲢可明显地聚成欧氏距离相对较远的1龄组和2—5龄组,鳙也可聚成欧氏距离较远的1、2龄组与3—5龄组。判别分析显示,144尾鲢个体对所聚类的两个组别的判别准确率高达98.0%,111尾鳙个体对所聚类的两个组别的判别准确率也达90.7%。这表明,在幼体向成体的发育过程中,鲢和鳙在形态上均存在着两个具有显著差异阶段。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鲢两个组别之间有18个参数差异极显著,4个差异显著,其中10个显著或极显著地变小,12个显著或极显著地变大。鳙两个组别间有极显著和显著差异的参数分别有14个和3个,其中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变小和变大的分别有12个和5个。这表明在鲢、鳙个体发育过程中,分别有73.3%和56.7%的特征参数具有生长异速现象。因此,在根据形态鉴别物种、分析种群差异、确立种质标准和作生长退算时,均应考虑所选用特征的生长异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发育 外部形态 生长异速 长江
下载PDF
50年来长江鲢、鳙形态特征的变迁(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红霞 唐文乔 李思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1-656,共6页
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采自长江中游的上世纪中期(下称早期)和本世纪初(下称当前)的121尾1龄鲢、鳙的30项形态度量性状进行了分析。依据对判别贡献最大的5个参数所建立的判别公式,对鲢、鳙早期和当前群体的平均判别准确率分别达94.2%和98... 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采自长江中游的上世纪中期(下称早期)和本世纪初(下称当前)的121尾1龄鲢、鳙的30项形态度量性状进行了分析。依据对判别贡献最大的5个参数所建立的判别公式,对鲢、鳙早期和当前群体的平均判别准确率分别达94.2%和98.%,显示鲢或鳙的当前与早期群体间在总体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早期和当前群体间,鲢有12个特征差异极显著、8个差异显著,鳙分别有8个特征差异极显著或显著。其中,鲢和鳙的6个显著或极显著变大的特征参数集中在头部,而14个鲢和10个鳙的显著或极显著变小的特征参数则主要集中在躯干部与尾部。研究表明,最近50年来长江鲢、鳙的头及头部特征有相对变大的趋势,而躯干部与尾部的许多特征参数则有相对变小的趋势,这些形态演变趋势符合人们喜食鱼头、追求高经济效益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殖50年前后 形态变迁趋势 中国长江
下载PDF
玻璃红鲤MHCⅡ类基因多态性与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天睿 刘至治 +2 位作者 刘俊 赵雪锦 王成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20,共6页
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分析,从7尾玻璃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wananensis)的70个有效克隆中,获得长度为624 bp的MHC IIα/β不同编码序列25/31个,分属于7/10个不同等位基因,揭示玻璃红鲤MHC II类基因的多态性仍较丰富。其中C... 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分析,从7尾玻璃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wananensis)的70个有效克隆中,获得长度为624 bp的MHC IIα/β不同编码序列25/31个,分属于7/10个不同等位基因,揭示玻璃红鲤MHC II类基因的多态性仍较丰富。其中Cyca-DXA17*01和Cyca-DAB1*1201、Cyca-DAB1*1301、Cyca-DAB3*1901、Cyca-DAB3*2001、Cyca-DAB3*2101、Cyca-DAB3*2201为新发现的7个基因。分析表明,α1/β1结构域的核苷酸/氨基酸变异位点数明显高于α2/β2结构域;α1、β1结构域抗原结合位点(PBR)的ω值(ω=dN/dS,5.209和1.703)都大于1,揭示玻璃红鲤MHC II类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到正向选择作用。半定量分析显示,玻璃红鲤MHC II类基因在肾和脾中有较强表达,中等程度表达于胃、肝和肠,而鳃、心和眼的表达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 wananensis)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多态性 组织特异性表达
下载PDF
长江江豚一例腹壁肌间巨型囊肿的组织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樊明宁 张亚 +3 位作者 唐文乔 姚思聪 仝云云 赵振官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8-202,共5页
随着白暨豚(Lipores vexillifer)的“功能性灭绝”,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已成为长江目前唯一能见的鲸类物种。江豚曾被划分为3个亚种,即指名亚种(N.phoconoides phoeonoides)、长江亚种(N.phoconoides asiaeorie... 随着白暨豚(Lipores vexillifer)的“功能性灭绝”,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已成为长江目前唯一能见的鲸类物种。江豚曾被划分为3个亚种,即指名亚种(N.phoconoides phoeonoides)、长江亚种(N.phoconoides asiaeorientalis)和北方亚种(N.phoconoides suname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年龄鉴定 脓肿 病理解剖 长江口
下载PDF
中国蝴蝶鱼科一新记录种——多棘马夫鱼
14
作者 左晓燕 唐文乔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9-352,共4页
在对分布于中国的蝴蝶鱼科鱼类进行系统分类时,通过形态特征的比较分析,发现了蝴蝶鱼科的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多棘马夫鱼(Heniochus diphreutes Jordan)。新记录种与近缘种马夫鱼[H.acuminatus (Linnaeus)]的主要区别为:背鳍鳍棘Ⅻ对Ⅺ... 在对分布于中国的蝴蝶鱼科鱼类进行系统分类时,通过形态特征的比较分析,发现了蝴蝶鱼科的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多棘马夫鱼(Heniochus diphreutes Jordan)。新记录种与近缘种马夫鱼[H.acuminatus (Linnaeus)]的主要区别为:背鳍鳍棘Ⅻ对Ⅺ;上下颌齿2~3排对5~7排;头部腹侧较圆钝对较平直;臀鳍较尖锐对较圆钝;臀鳍后部黑色横带向前延伸至最长鳍条,对未向前延伸至最长鳍条;吻长较短且小于眼径,对吻长较长且大于眼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棘马夫鱼 特征比较 新纪录种 中国
下载PDF
中国鲤形目鱼类的脊椎骨数及其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永梅 唐文乔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共12页
为探讨中国鲤形目鱼类脊椎骨数及其与系统发育和生态习性的相关性,采用X光透视照相法对鲤科(Cyprinidae)、鳅科(Cobitidae)、爬鳅科(Balitoridae)鱼类共157种的脊椎骨数、肋骨数和尾椎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鲤形目鱼... 为探讨中国鲤形目鱼类脊椎骨数及其与系统发育和生态习性的相关性,采用X光透视照相法对鲤科(Cyprinidae)、鳅科(Cobitidae)、爬鳅科(Balitoridae)鱼类共157种的脊椎骨数、肋骨数和尾椎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鲤形目鱼类的脊椎骨数30-52枚,均值39.5±4.4;肋骨数8-28对,均值15.3±3.1;尾椎数14-34枚,均值21.1±2.9。依据脊椎骨数、肋骨数、尾椎数对鲤科各亚科进行聚类,显示鲤科12个亚科可归为2大类:Ⅰ类包括雅罗鱼亚科、鲌亚科、鲴亚科、裂腹鱼亚科4亚科;Ⅱ类包括鲢亚科、 NFDA2 亚科、 NFDA7 亚科、鲃亚科、野鲮亚科、鳅 NFDA3 亚科、鲤亚科、 NFDA1 亚科8亚科。对鲤科89种所作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肉食性鱼类的肋骨数与脊椎骨数的比值显著小于植食性鱼类(P〈0.05),而脊椎骨数、尾椎数则显著多于植食性鱼类(P〈0.05)。中上层鱼类的脊椎骨数、尾椎数显著多于下层鱼类(P〈0.05)。极小型鱼类的脊椎骨数、肋骨数以及肋骨数与脊椎骨数之比显著少于或小于大型鱼类(P〈0.05)。表明鲤科鱼类的脊椎骨数与其生态习性及体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骨 肋骨 尾椎 生态适应性 鲤科
原文传递
中国犁齿鲷属鱼类一新种(鲈形目,鲷科) 被引量:2
16
作者 管哲成 唐文乔 伍汉霖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7-221,共5页
记述了采自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鲷科鱼类1新种,单长棘犁齿鲷Evynnis mononematos sp.nov.。新种的犁骨有数颗圆锥状小齿,为犁齿鲷属所特有的特征。其背鳍仅第3鳍棘末端呈显著的丝状延长这一特征可与本属已知种E.cardinalis和E.tumifron... 记述了采自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鲷科鱼类1新种,单长棘犁齿鲷Evynnis mononematos sp.nov.。新种的犁骨有数颗圆锥状小齿,为犁齿鲷属所特有的特征。其背鳍仅第3鳍棘末端呈显著的丝状延长这一特征可与本属已知种E.cardinalis和E.tumifrons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形目 鲷科 犁齿鲷属 新种
原文传递
中国鼬鳚科鱼类二新纪录种暨亚科、属和种的分类检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管哲成 唐文乔 伍汉霖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9-943,共5页
记述了采自中国南海外海深水区的鼬鳚科鱼类2新纪录种:光口索深鼬鳚Bassozetus levistomatus Machida及圆吻棘鼬鳚Hoplobrotula badia Machida,并编制了中国已知的鼬鳚科4亚科19属35种的检索表。
关键词 鼬鳚科 分类检索 光口索深鼬鳚 圆吻棘鼬鳚 新纪录种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蝴蝶鱼科鱼类的分类整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左晓燕 唐文乔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00-1005,共6页
全面考察了蝴蝶鱼科的研究历史,详细总结了蝴蝶鱼科的形态特征、类群划分,概述了其生态特征和地理分布。检测了我国有关单位的蝴蝶鱼科馆藏标本455尾、35种,其中多棘马夫鱼H.diphreutes Jordan为中国新纪录种。对中国已有的种类进行了... 全面考察了蝴蝶鱼科的研究历史,详细总结了蝴蝶鱼科的形态特征、类群划分,概述了其生态特征和地理分布。检测了我国有关单位的蝴蝶鱼科馆藏标本455尾、35种,其中多棘马夫鱼H.diphreutes Jordan为中国新纪录种。对中国已有的种类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编制了包括我国已有的6属46种蝴蝶鱼科鱼类的属、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特征 分类历史 属种检索 蝴蝶鱼科 中国
原文传递
溯河洄游的长江刀鲚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生长特征 被引量:20
19
作者 郑飞 郭弘艺 +3 位作者 唐文乔 李辉华 刘东 刘至治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31,共8页
溯江产卵洄游中的刀鲚(Coilia nasus)是目前长江最名贵的水产品之一。本文分析了2009年4~5月采自长江九段沙、靖江和芜湖3个江段的299尾洄游型刀鲚样本。结果显示,3个种群的体长为15.8~32.8 cm,平均(23.3±3.5)cm,18.0~24.0 cm... 溯江产卵洄游中的刀鲚(Coilia nasus)是目前长江最名贵的水产品之一。本文分析了2009年4~5月采自长江九段沙、靖江和芜湖3个江段的299尾洄游型刀鲚样本。结果显示,3个种群的体长为15.8~32.8 cm,平均(23.3±3.5)cm,18.0~24.0 cm体长组占总数的52.51%。体重为11.83~143.80g,平均(48.19±24.89)g,10.00~50.00 g体重组占总数的59.53%。芜湖种群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小于九段沙和靖江种群(ANOVA,P=0.000<0.01)。299尾个体包括1~4龄4个年龄组,其中51.28%的九段沙个体和53.97%的靖江个体均为3龄;而多达85.26%的芜湖个体则为2龄。不论体长、体重还是年龄结构,已较20世纪70年代同江段渔获物有明显下降。结果还显示,九段沙、靖江和芜湖种群的性比分别为1∶1.28、1∶1.46和1∶1.97,显示出沿长江往上性比逐渐增加的现象。3个种群的平均丰满度为0.35±0.05,但即使是在同龄组,靖江种群的丰满度也显著高于芜湖和九段沙种群,这可作为刀鲚在这一江段最名贵高价的一种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洄游种群 年龄结构 生长特征 长江
原文传递
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卵巢发育过程中的体内脂肪转移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晓 唐文乔 王磊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7-874,共8页
凤鲚(Coilia mystus)是西太平洋一种短距离江海洄游的重要经济鱼类。为探讨其在溯河产卵洄游过程中卵巢发育的能量来源,本文对长江口繁殖群体的雌性个体的性腺发育、摄食状况以及肝胰腺、肌肉和卵巢等的粗脂肪含量作了分析。结果显示,(1... 凤鲚(Coilia mystus)是西太平洋一种短距离江海洄游的重要经济鱼类。为探讨其在溯河产卵洄游过程中卵巢发育的能量来源,本文对长江口繁殖群体的雌性个体的性腺发育、摄食状况以及肝胰腺、肌肉和卵巢等的粗脂肪含量作了分析。结果显示,(1)凤鲚的卵巢发育并不同步,繁殖初期的5月下旬以Ⅲ期和Ⅳ期为主,两者合占雌性个体的87%;之后,成熟个体逐渐增多,至繁殖期结束前的8月,Ⅴ期个体占44.27%。(2)77%的Ⅲ期和90%的Ⅳ期以及所有Ⅴ、Ⅵ期个体均为空胃,但有93%的Ⅱ期个体胃充塞度为1级和2级,表明凤鲚雌性个体在繁殖期并不摄食,但产卵不久即开始摄食。(3)Ⅲ期雌性个体的肌肉粗脂肪含量仅1.92%(鲜重,氯仿-甲醇法),而卵巢却聚集了身体总脂量的61.88%。这种将有限能量集中于繁殖器官的现象,可能是小型鱼类难于作长距离溯河产卵洄游的主要原因之一。(4)自Ⅲ期至Ⅵ期,雌性个体肌肉和肝胰腺的脂肪含量共下降了12.5%和14.35%,其中Ⅲ期至Ⅳ期的早期发育阶段分别下降了7.29%和3.65%,而Ⅳ期至Ⅴ期的晚期发育阶段则分别下降了4.49%和8.63%。这可能预示着肌肉储存的能量首先供给了繁殖活动早期的洄游和代谢,而肝胰腺储存的营养则可能是完成最后产卵过程的助推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鲚 繁殖群体 脂肪转移 能量分配 长江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