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冻对脱水污泥干燥与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孟琪 杨韬 +2 位作者 杨成建 安淼 李志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7-134,共8页
为了研究冷冻对脱水污泥干燥与燃烧特性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冷冻温度对污泥干燥效果的影响.利用同步热重分析仪(TG-DTA)研究了不同冷冻温度和升温速率对脱水污泥燃烧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污泥燃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泥相比,冷冻将脱... 为了研究冷冻对脱水污泥干燥与燃烧特性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冷冻温度对污泥干燥效果的影响.利用同步热重分析仪(TG-DTA)研究了不同冷冻温度和升温速率对脱水污泥燃烧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污泥燃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泥相比,冷冻将脱水污泥变成了可进行破碎的硬质结构,当温度降到-20℃时,破碎污泥的干燥速率提升了41.46%,干燥时间缩短了41.67%.冷冻后的脱水污泥在燃烧过程中有3个失重阶段:水分的析出、挥发分的析出与燃烧、部分挥发分与固定碳的燃尽.随着冷冻温度的降低,污泥着火点升高,挥发分释放特性指数、可燃指数、燃尽指数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增加.通过对污泥燃烧动力学分析发现,峰前反应级数取n=0.9,峰后反应级数取n=1.1.污泥冷冻后的表观活化能比原泥高,并且表观活化能随着冷冻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污泥 冷冻温度 破碎 干燥效果 燃烧特性 动力学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水质的季节性差异及其处理特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韬 张瑞娜 曹瑞杰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9期79-85,共7页
以上海某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时间段垃圾渗滤液原水水质的变化情况及现有渗滤液常规处理工艺各单元的处理性能随季节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调节池进水均呈弱酸性,夏季和秋季调节池进水的SS、... 以上海某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时间段垃圾渗滤液原水水质的变化情况及现有渗滤液常规处理工艺各单元的处理性能随季节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调节池进水均呈弱酸性,夏季和秋季调节池进水的SS、COD_(Cr)、氨氮和TN浓度普遍高于春季和冬季;季节变化对生化处理各单元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性能有较大影响,并影响膜浓缩液的产量以及膜过滤单元的处理性能,应加快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以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率并降低处理成本。垃圾渗滤液水质及其工艺处理性能的变化情况,对其他陆续开展垃圾分类地区的垃圾焚烧厂稳定运行具有一定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厂 渗滤液 季节变化 水质特征 处理性能
下载PDF
分类湿垃圾协同全量厌氧消化工程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屈阳 左武 +3 位作者 徐丽丽 单君 杭建强 阎浩伦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1,共7页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湿垃圾终端处理面临巨大挑战。上海市某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项目湿垃圾处理量为500 t/d(其中餐饮垃圾150 t/d、厨余垃圾350 t/d)、废弃食用油脂为30 t/d,总体工艺路线采用垃圾协同预处理+联合湿式厌...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湿垃圾终端处理面临巨大挑战。上海市某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项目湿垃圾处理量为500 t/d(其中餐饮垃圾150 t/d、厨余垃圾350 t/d)、废弃食用油脂为30 t/d,总体工艺路线采用垃圾协同预处理+联合湿式厌氧消化+沼气综合利用+污水协同处理组合工艺。餐饮、厨余垃圾预处理后的物料协同水解酸化形成中低温液相,厨余垃圾沥水、餐饮垃圾废水和废弃油脂协同提油后形成高温液相,两股浆液协同进行厌氧产沼发电,油脂外售。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规模为1200 m3/d,采用两级AO+外置式超滤+NF+RO组合工艺,通过餐饮垃圾废水、湿垃圾离心沼液、焚烧厂渗滤液和渗滤液厌氧沼液的合理调配,系统进水碳氮比不低于9.9∶1,无需外加碳源。项目总投资约8.73亿元,约合164.7万元/t。湿垃圾预处理和污水处理均高效协同,运行稳定,出水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垃圾 协同处理 厌氧消化 污水处理 碳源
原文传递
制备温度对竹炭基生物炭理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卓然 刘清华 +5 位作者 王伟刚 戎静 曹瑞杰 罗文涛 刘超 王亚宜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102,126,共8页
生物炭作为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在环境污染修复、土壤改良、温室气体减排、强化污水生物脱氮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为探究不同制备温度对竹炭基生物炭理化特征的影响,以竹粉为原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并对其得失电子能力(EEC)、表面... 生物炭作为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在环境污染修复、土壤改良、温室气体减排、强化污水生物脱氮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为探究不同制备温度对竹炭基生物炭理化特征的影响,以竹粉为原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并对其得失电子能力(EEC)、表面官能团及元素组成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热解温度从300℃升高到700℃的过程中,电子供给能力(EDC)总体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规律,其中300,400℃下热解得到的生物炭EDC最高,分别为0.33,0.35 mmol e^(-)/g,具有更高的强化生物脱氮潜能;600℃下制备的生物炭EDC最低,为0.07 mmol e^(-)/g。由元素含量计算所得的平均氧化度C_(ox)与EDC的结果相对应。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热解所得生物炭的平均氧化度由负值变为正值,300,400℃下热解得到的生物炭的C_(ox)为负值,表明300,400℃条件下比500~700℃下所得生物炭还原性更强,氧化性更弱,即电子供给能力(EDC)更大,电子接收能力(EAC)更小。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300,400℃下热解所得生物炭羟基含量最高,与其EDC的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基生物炭 热解温度 得失电子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